1045年的小雪来得比往年早了半旬。天将亮未亮时,我在打坐中忽觉窗棂外有细碎声响,睁眼望去,只见雪花正顺着木格窗的缝隙钻进来,落在案头的《周易参同契》上,瞬间融成一小片湿痕——那书页上还留着昨日批注的“五行顺逆,八卦相荡”,墨迹未干,竟与雪花的清冷相映成趣。我披上衣袍起身,推开房门,寒气裹挟着雪粒扑面而来,院中的老松枝桠已积了薄薄一层白,连平日里潺潺的溪涧都凝了层冰,只余下零星几处活水,在冰下泛着微光。
这般天地俱寂的时刻,最宜内观。我回到蒲团上坐定,双手结子午印,闭目凝神。按照《五行养生法》中“顺时应景”的要诀,小雪时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恰是五行之气收敛、八卦之象稳固的契机——往日单练五行阵时,总觉气息流转虽顺,却少了份“方位锚点”;单观八卦时,又感卦象虽明,却缺了“气脉贯通”的力道。今日忽生一念:若将五行阵与八卦相熔铸,以八卦为骨,五行作血,或许能窥得养生阵法的新境。
一、观象明契:五行八卦的对应之络
内观的第一步,是在识海中厘清五行与八卦的对应脉络。我先凝神回想《黄帝内经·素问》中“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的记述,再对照《周易》里八卦的方位属性,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无形的“五行八卦对应图”——
东方属木,对应震卦。震为雷,春气萌动时雷出东方,恰与木的“生发”之性相合。我在识海中想象东方方位:那里本该是春日的嫩柳抽芽,此刻却因小雪时节,生出几分清寂——但震卦的“动”意未减,只是藏在了雪下的冻土中,像蛰伏的青龙,虽不显露,却有股蓄势待发的生机。我试着将木气注入震卦之象,瞬间便见识海中的东方升起一缕青雾,雾中隐约有青龙的鳞爪闪动,那股生机顺着卦象的纹路蔓延,竟让周围的寒气都暖了几分。
南方属火,对应离卦。离为火,为日,盛夏时烈日当空,与火的“炎上”之性契合。南方在识海中本是一片赤红,此刻因小雪而添了层淡白,却丝毫不减火势——离卦的“丽”象,本就不是猛火燎原,而是文火绵延,像朱雀敛翅时羽翼上的余温。我将火气聚于离卦,只见赤红中泛起金芒,朱雀的轮廓在金芒中显现,翅膀轻扇间,没有灼人的热浪,反有股温润的暖意,顺着识海的南方流转,与东方的木气隐隐呼应——木能生火,火亦能温木,二者一升一暖,竟生出微妙的平衡。
西方属金,对应兑卦。兑为泽,秋时泽水澄清,金气肃杀,恰与“兑为悦”的表象下藏着的“收敛”之意相合。西方在识海中是一片素白,小雪时节的寒气本就与金气相通,此刻兑卦的“泽”象化作薄冰覆盖的湖面,冰下的水纹如卦象的阴爻,细密而规整。我将金气注入兑卦,素白中顿时透出银辉,白虎的身影从银辉中走出,没有咆哮,只是静立湖畔,周身散发的威严并非凶戾,而是“肃杀”背后的秩序感——金气收敛,恰能收束东方木气的生发之性,不让其过散;又能克制南方火气的炎上之势,不让其过旺,像一把无形的尺,为气息划定了边界。
北方属水,对应坎卦。坎为水,为险,冬时水凝为冰,却在冰下藏着活水,与水的“滋润”之性暗合。北方在识海中是一片墨蓝,深不见底,恰如坎卦“两阴夹一阳”的卦象——表面的阴寒是冰,内里的阳气是水下的生机。我将水气注入坎卦,墨蓝中泛起水光,玄武的龟甲从水中浮现,龟背的纹路与坎卦的爻象重合,每一道纹路都透着“润下”的沉稳——水气下沉,既能滋养西方金气(金生水),又能克制南方火气(水克火),更能为中央土气提供润泽,像地底的泉眼,为整个识海的气息提供源头。
中央属土,对应坤卦与艮卦。坤为地,艮为山,土居中央,承载四方,坤的“顺承”与艮的“静止”,恰是土“承载”“稳定”之性的两面。中央在识海中本是一片黄,此刻因四方之气的汇聚,渐渐变得厚重——坤卦如广袤的平原,艮卦似隆起的山丘,二者相合,便是“地载山,山固地”的稳固之象。我将土气聚于中央,黄色中透出赭石色,麒麟的身形从土气中显现,四肢踏地,犄角冲天,没有动静,却让四方的气息都有了归附之处——土能生金,能克水,能承木,能载火,像整个识海的地基,让五行之气有了扎根的地方。
待这五组对应关系在识海中稳固,我忽觉周身的气息都顺畅了许多——往日单练五行时,总觉中央土气有些虚浮,此刻有了坤、艮二卦作锚,土气竟如扎根的老树,沉稳了不少;而往日观八卦时,总觉震、离等卦的气息有些空泛,此刻有五行之气填充,卦象也似有了血肉,不再是单薄的符号。
二、念动阵生:以身为枢的阵图构建
厘清对应关系后,便要着手布阵。《五行养生法》中说“阵无定形,以身为枢”,我遂以自身坐立的蒲团为中心,在识海中划分出八个方位,按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排列,再将五行之气分别安插于对应的卦位——东方震卦(木)、南方离卦(火)、西方兑卦(金)、北方坎卦(水)、中央坤艮二卦(土),余下的乾、巽二卦,则暂作“气脉流转的通道”,待阵成后再以五行余气填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