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121章 烫手的大清皇位

天幕带来的震撼尚未完全平息,除了那个刚刚登场的“雍正”时空,另外四个时空的茶楼酒肆、深宅大院里,悄然流行起了一个胆大包天的游戏——竞猜“雍正天王”能坚持几天。

“我押三天!北京城坚池利,但架不住里无粮草,外无援兵,八百人?一人吐口唾沫都淹死他们了!”朱由校时空,一个汉人书生在酒肆里低声与同伴争论。

“我看未必,没听天幕说吗?那些铁帽子王都被扣在宫里当人质呢!我押十天!那些八旗大爷们投鼠忌器,不敢强攻!”他的同伴摇头晃脑。

乾隆时空,和珅陪着乾隆用膳,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奴才愚见,雍正爷福大命,时间久了,围在外面的八旗一定会倒戈一击......怕是五日之内,必见分晓。”乾隆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心里却觉得他亲爹“雍正”这个年名,此时听着要多刺耳有多刺耳。

道光时空,奕欣悄悄对奕詝说:“四哥,要是咱们处在那些围城的八旗兵位置上,该怎么办?”奕詝皱着眉,想了半天,才闷闷地说:“总不能看着阿玛们……唉,难办。”

而在真正的雍正时空,紫禁城内,气氛却异乎寻常的平静。

雍正天王(暂且如此称呼他)站在乾清宫前,身上穿的并非龙袍,而是一套简便的戎装。他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看不到丝毫被困孤城的慌乱。

“万岁爷,所有王爷、贝勒、贝子均已分别看管在各自的殿宇内,饮食供应无缺,但禁止他们互相串联。”一名身着太平军服饰,但眼神精干的将领躬身汇报。

“嗯,”雍正淡淡应了一声,“外面的情况如何?”

“回皇上,三万八旗兵已将皇城四面围定,但无人敢率先攻城。据咱们混出去的人探知,几位实权在外的亲王,除了肃亲王、豫亲王两个在外面主持大局,其他家的世子们,吵得不可开交。”

雍正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笑意。他太了解这些宗室了。他把他们的父王、家主扣在宫里,就是最好的护身符。那些世子们,哪个心里不盼着老家伙早点死,自己好继承爵位?可越是这样,他们越不敢轻举妄动。谁要是下令攻城,导致里面的王爷死了,那就是弑父弑君的滔天大罪,不仅爵位别想,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家族里的其他人撕得粉碎。这局面,看似他雍正被围,实则是他用皇宫和一群老王爷,反过来困住了外面那三万“精锐”。

“名声?”雍正冷哼一声,“经过太祖、太宗、世祖乃至……之前那些折腾,爱新觉罗家在这天下人心里,还有什么好名声可言?无非是看谁更狠,更能熬罢了。”

十天,一晃而过。

紫禁城外,黑压压的三万八旗兵列阵而立,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却透着一股诡异的沉闷。没有战鼓,没有号角,甚至连大声的喧哗都很少。士兵们看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边的宫墙,眼神复杂。

中军帐内,气氛更是压抑得能拧出水来。几位手握兵权的亲王、世子——肃亲王、豫亲王以及世子等,围坐在一起,个个面色阴沉。

“不能再等了!粮草消耗巨大,朝廷……朝廷的脸面都要丢尽了!”肃亲王猛地一拍桌子。

“那你下令攻城啊?”一个亲王世子阴阳怪气地回了一句,“我阿玛可在里面呢!你敢承担这个后果?”

“你!”肃亲王气得脸色通红,却无法反驳。

按照以往打仗的惯例,这种硬仗、攻城战,往往是八旗兵在后面督战,让绿营兵或者地方团练去当炮灰填壕沟。可这里是北京城!是满洲贵族的根本之地!谁敢在这个时候放汉人的军队进来?这三万人,是实打实的满洲八旗子弟,连蒙古八旗都被刻意排除在外了。让他们去攻打囚禁着自己父祖的皇宫?谁肯真正出力?

于是,整整十天,三万大军就这么围着,看着。皇宫里静悄悄的,那八百不到的“太平军”仿佛消失了一般,但偶尔在城头闪过的警惕身影和寒光闪闪的枪刺,提醒着外面的人,里面的困兽,獠牙犹在。

攻城?无人敢下这个决心。

退兵?更是颜面扫地,无法交代。

紫禁城,这座帝国的核心,此刻竟成了一座孤岛,一座由人质、猜忌和家族内斗构筑而成的奇特孤岛。而岛的中心,那个被称为“雍正”的男人,依旧冷静地掌控着这场诡异的对峙。时间,似乎站在了他这一边。

紫禁城被围的第十五天,外面的肃亲王和豫亲王等人最初的笃定渐渐变成了焦躁。

“里面存粮应该早就耗尽了!就算他们省着吃,八百张嘴,也能把老鼠都啃光!”肃亲王咬着牙,望着寂静的宫墙,试图用话语安慰自己和其他人。

然而,宫墙上很快用竹竿挑出了一面巨大的白布,上面用浓墨写着一行大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明日午时,若无米面肉菜柴火送入,便以郑亲王佐酒!”

消息传来,围城的八旗大营一片哗然!郑亲王,那可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辈分高,地位尊崇!

“他敢!”豫亲王又惊又怒,拍案而起。

“他有什么不敢的?”旁边一个辈分较高的贝勒冷冷说道,“他现在自称‘天王’,连祖宗都不认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他若真把郑亲王……那我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逼死叔祖的罪人!”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宗室贵族中蔓延。没人敢去赌里面的那位“雍正天王”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毕竟,一个能带着八百人夺占紫禁城,还把全体王公一锅端了的狠人,什么事干不出来?

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升起,紫禁城吱呀呀打开了一道缝隙。几名神色警惕的太平军士兵推出了几辆空车,就停在门洞内侧。

没有谈判,没有喊话。

宫墙上又挑出了一面新布条:“辰时末,车满。过时不候。”

肃亲王、豫亲王等人面面相觑,脸色铁青。送,就是资敌,就是奇耻大辱!不送,郑亲王就真要变成“烤亲王”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辰时(上午7-9点)将尽。

“送……送吧!”一位老成持重的郡王瘫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挥挥手,“不能让郑亲王……我们不能背上这个骂名啊!”

很快,一车车白米、面粉、宰杀好的猪羊、甚至还带着露水的蔬菜,以及成捆的柴火,被一群面色惶恐的包衣奴才推到了玄武门前。太平军士兵仔细检查后,将这些物资迅速运了进去,宫门再次轰然关闭。

从这一天起,一条荒诞而稳定的补给线建立了。外面的八旗大军,不得不定时定量地向包围圈内的“敌人”提供维持生存的一切所需。紫禁城,仿佛成了一个被特殊供奉的独立王国。

围城仍在继续,物资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浮出水面——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几位掌权的亲王、世子和大臣秘密商议,试图从近支宗室中推举一位贤能(或者说,敢于出头的)来暂时监国,甚至继承大统,以正统的名义彻底瓦解城内“雍正天王”的法理基础。

然而,提议一出,响应者寥寥。

有人提议肃亲王世子当这个皇上,结果肃亲王本人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这节骨眼上,谁坐那个位置谁就是靶子!里面的那位要是知道外面立了新君,还不定怎么发疯呢!”

豫亲王一脉的更是直接称病不出。

起初,有人提议让年幼的贝子或者闲散宗室顶上去当傀儡,可就连这些平时不受重视的远支宗室,此刻也变得异常“清醒”。

一位被找上的辅国公说得直白:“我要是当了这皇帝,里面的‘洪秀全’死了,这名头是不是就落我头上了?我要是不认这名头,那是不是意味着里面的‘雍正’就得一直‘活着’,一直折腾?这浑水,谁爱蹚谁蹚,我们家还想多活几年呢!”

更有人私下嘀咕:“现在当皇帝?怕不是要负责去跟里面那位谈判?或者下令总攻?无论成败,这逼死叔伯或者亡国的罪名,谁扛得起?”

龙椅,那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椅子,此刻在所有人眼中,仿佛变成了烧红的烙铁,沾之即伤,甚至可能万劫不复。

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观出现了:大清帝国的首都,被太平军占据;数万大军,围着皇宫却不敢进攻;而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竟然找不出一个人愿意,或者说敢于,去坐上那本该人人觊觎的皇帝宝座。

紫禁城内的雍正,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点。他依旧冷静地掌控着城内的一切,享受着外面敌人“进贡”的物资,仿佛他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而那把空悬的龙椅,在尘埃渐落的太和殿中,默默地嘲笑着城外所有人的犹豫与怯懦。

此时的雍正,如果被宣统看到了,一定是视为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