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22章 第五题答案:嘉庆

天幕抛出了第三个提示:

【提示三:这位皇帝掌权后,亲手处理了一个权臣。】

这个提示,让几位皇帝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顺治时空的福临陷入了更深的疑惑:“亲手处理权臣?多尔衮……他死时朕尚未亲政,鞭尸算不算‘亲手处理’?若是因为此事触怒上天,遭了雷击……这报应也太……” 他开始倾向于认为那被雷劈的就是自己,一股宿命般的悲哀涌上心头。

康熙时空的玄烨在短暂的紧张后,反而升起一股豪情,甚至带着几分自负:“擒拿鳌拜,乃是朕少年时亲自布局、一举功成!后世子孙,谁能有如朕这般魄力与果决?” 这么一想,他忽然觉得,若这“被雷击”的评判标准包含此项,自己似乎……也并非不可能?但这种“可能”伴随着的是一种功业被天罚的荒谬感和憋屈感。

乾隆时空的弘历则是更加笃定地将自己撇清,甚至生出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庆幸。

“亲手处理权臣?”他微微扬起下巴,带着一丝不屑和如释重负,“朕登基之初,父皇留下的江山稳固,鄂尔泰、张廷玉等虽是老臣,却也算不得需要朕‘亲手处理’的权奸。和珅?哼,那是朕留给颙琰的‘礼物’!” 他心中暗道:“这一点更证明了,雷击跟朕无关!朕之心安矣!”

这念头一起,他不由得又联想到自身那糟心的“身后事”,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也好,本来朕的裕陵都让那帮逆贼给盗掘了,已是奇耻大辱。若是生前再被天雷击中,那朕别说‘高宗’这令人憋闷的庙号了,恐怕在后世史书上,就真要与那隋炀帝并列,成了遭天谴的昏暴之君了!” 想到那种可能,他竟对眼下“仅仅”是陵墓被盗产生了一丝诡异的“庆幸”。

然而,放松之余,他先前的推断也产生了动摇。“若说处理权臣,颙琰(嘉庆)未来亲政后,定然是要拿下和珅的。但……朕的皇孙绵宁(未来的道光)呢?他若继位,难道就不会处理权臣吗?” 他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在朕与咸丰之间,除了嘉庆,可还有道光一朝!难道这被雷击的,不是嘉庆,而是朕的孙儿道光?”

这个新的可能性让他既有些莫名的失落(因为这意味着那个“培养幼主、避免慈禧”的算盘落空),又隐隐松了一口气——毕竟,儿子和孙子比起来,终究还是儿子更亲近些,尽管这个儿子他并不十分满意。

而跪在下面的嘉庆皇帝颙琰,在听到这个提示时,心中却是猛地一紧,随即又泛起一种奇异的确认感。

“亲手处理权臣……和珅!” 他几乎可以肯定,未来自己亲政后,必然要铲除这个富可敌国、权倾朝野的大贪官!这是父皇暗示过,也是他隐忍多年、势在必行之事!这条提示,简直像是为他未来的功绩(或者说,行动)做了一个注脚。

“如此说来,这被雷击的皇帝,果然就是朕了?” 一股巨大的恐惧和荒谬感攫住了他。自己未来好不容易亲政,扳倒了权臣,正要一展抱负,却在天谴中死于非命?这算什么?上天对他爱新觉罗·颙琰的嘲弄吗?

但转念一想,他又记起父皇乾隆曾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过:“和珅,是朕留给你的。” 当时他不甚明了,如今结合天幕,他忽然悟了:父皇或许早就知道和珅必倒,甚至……早就预料到自己的结局?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

如果这就是注定要发生的命运,那他现在的隐忍、谋划,又有什么意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笼罩了他。他偷偷抬眼看了看宝座上神色变幻莫测的太上皇,心中五味杂陈。

此刻,道光时空的知情者们,心情则更加绝望。这第三条提示,简直是把嘉庆皇帝的名字都快报出来了!继位初未掌权(太上皇乾隆训政),掌权后处理权臣(诛和珅),再加上第一条的“本不应继位”(在乾隆众多儿子中相对平庸意外上位)……这几乎就是嘉庆帝的履历摘要!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悬在头顶的铡刀,正在缓缓落下。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的官员,已经开始暗中撰写遗书,安排后事了。

天幕之下,嫌疑的范围在缩小,恐惧却在加剧。下一个提示,是否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答案再无转圜余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可天幕并没有给出第四个提示,而是直接列出了最终的四个选项:

【甲、清太宗皇太极】

【乙、康熙皇帝】

【丙、雍正皇帝胤禛】

【丁、嘉庆皇帝】

这四个名字的出现,瞬间将嫌疑范围锁定,在各个时空引发了不同的震动。

努尔哈赤时空,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而紧张。

当【甲、清太宗皇太极】这个选项出现在天幕上时,当事人皇太极一下子震住了!他万万没想过自己的名字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这诡异的“未来问答”中,而且还是以如此不祥的缘由。

“我?清太宗?”皇太极心中剧震,但随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飞速思考,“热河……现在确实还在林丹汗手中,但若我大金(大清)日后真能入主中原,那里成为行宫猎苑也并非不可能……如此说来,我竟也符合条件,确有危险?” 一股寒意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升起。

而此时,一直跪伏在地、降低存在感的范文程,脑中也是灵光一闪,瞬间将几条提示与皇太极的情况对应起来:

“本不应该继承皇位——四贝勒前面确有褚英阿哥与代善大贝勒!‘太宗’庙号本身也往往意味着非开国之君,其继位常伴随曲折……;

继位之初未掌权——四大贝勒共治国政,合情合理;

掌权后处理权臣——阿敏贝勒、莽古尔泰贝勒,皆有可能……”

他越想越觉得条条吻合,冷汗涔涔而下。只是…… 他偷偷抬眼瞥了一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神色,心中立刻有了决断:范文程决定,努尔哈赤选谁,他就选谁!绝不自作主张!

努尔哈赤的目光在“皇太极”三个字上停留了许久,眼神复杂无比。这毕竟是他属意的继承人,难道真的会……他不敢也不愿深想,更不能让这个选项被选中!这既是对儿子的保护,也是对“大清”国运的一种下意识辟邪。

他立刻采取了行动,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分配道:“阿敏,你选乙(康熙)!代善,你选丙(胤禛)!莽古尔泰,老八(皇太极),还有范先生,你们都跟本汗一起,选丁(嘉庆)!” 他刻意避开了甲选项,并且将核心几人的选择都引导向了看似最“安全”、也最“遥远”的嘉庆帝身上。

皇太极心中了然,默默接受了父亲的安排。范文程更是心领神会,立刻附和:“奴才谨遵汗王旨意!” 于是,太祖时空的天空中,清晰地映出了分散但刻意回避“甲”的选择。

顺治时空,福临看到选项里没有自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没有朕!太好了!那就还是老规矩,选最后一个,丁!” 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

康熙时空,玄烨(康熙)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抉择。他看着选项,眉头紧锁。甲(皇太极)是祖父,他身为人孙,岂敢妄言祖先遭此天谴?丙(胤禛)是他的儿子,虽然天幕似乎预示其能登基,但身为人父,又如何能亲手将儿子推向这“雷击”的绝境?

他的目光在乙(自己)和丁(嘉庆)之间徘徊。选自己?他虽有些担忧,但内心深处并不愿承认。最终,他叹息一声,做出了一个符合帝王心术和当下情感的选择:“朕……选丁,嘉庆皇帝。” 这既回避了指向祖先和儿子的不敬,也将这“不祥”推给了尚未可知的遥远后代。

京城内的宗室大臣们见皇帝发话,立刻纷纷跟随,天空中“丁”字逐渐清晰。

乾隆时空,弘历(乾隆)看着这四个选项,心中已然笃定。甲、乙、丙皆为先帝或更早的祖宗,且均非崩于热河,可以排除。那么答案,不言而喻!

“果然是颙琰……” 乾隆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他复杂地看了一眼身旁低眉顺目的儿子,一种“果然如此”的宿命感夹杂着隐秘的盘算再次升起。他无需多言,沉默本身就已表明了态度。纪晓岚、刘墉等人甚至和珅还没细想被嘉庆收拾的那权臣会是谁,都纷纷选择了“丁”。嘉庆帝本人感受到这无声的宣判,心中一片冰凉。

然而,在康熙时空,之前因天幕信息屏蔽而侥幸逃过一劫的京外官员们,这一次却遭遇了灭顶之灾!

或许是上次天幕上屏蔽皇帝的选择让他们产生了惯性,或许是出于对雍正帝(胤禛)严苛形象的畏惧(若其登基,官员日子恐怕不好过),又或许只是单纯的慌乱和误判——一部分外地督抚、将领,在第一时间凭借自己的猜测或某种阴暗心理,竟抢着选择了“丙、雍正皇帝胤禛”!

当他们做出选择,名字与“丙”字映上天空后,才惊恐地发现,北京城方向,皇帝康熙和雍亲王胤禛本人,以及绝大多数京官,选择的竟然是“丁”!

天空之中,“丙”与“丁”同时显现,那些选择了“丙”的官员名字,在代表康熙和胤禛的庞大“丁”字阵营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和孤立!

“完了!全完了!”

“我怎么能看来皇帝与雍亲王的选择?!”

“我……我选了四阿哥(胤禛)啊!!”

这些宗室、官员尤其是在发现身边的其他官员或者宗室都跟着天幕上的皇帝选了“丁”,他们瞬间如坠冰窟,面无人色,当场瘫软在地,甚至有人直接吓晕过去。

他们不仅“诅咒”了可能登基的皇子,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与皇帝的选择背道而驰!这已不是答题对错的问题,这是政治站队的致命错误!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锁链加身、抄家流放的悲惨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