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17章 没人敢说出来的疾病

天幕抛出了第三个提示,内容更加曲折:

【提示三:同治皇帝染病,被公认为最大的责任在于恭亲王奕欣的儿子。也正因此,同治死后,本应作为近支宗室第一继承人的恭亲王一族,被迫放弃了皇位继承权,才由醇亲王奕譞的后代继承大统。】

“恭亲王的儿子?!”

“鬼子六(奕欣)家的孩子把皇帝给害了?”

“这……这怎么可能?是意外还是……”

这个提示在道光时空引发了轩然大波!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才七岁的未来恭亲王奕欣身上。

奕欣自己也惊呆了,指着自己的鼻子,小脸煞白:“我……我未来的儿子?害死了四哥(奕詝,未来的咸丰)的儿子?” 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从天而降的“罪责”从何而来。

道光皇帝的脸色阴晴不定。他刚刚还在怀疑奕欣是否有夺位之心,此刻提示却表明,奕欣一族反而是因为“失职”或“过错”而失去了继承资格?这转折让他措手不及。“看来……非是老六有心夺位,而是其子不肖,酿成大祸,牵连全族?” 他心中稍安,但看向奕欣的眼神依旧复杂,决定继续听下去,以免再次被打脸。

其他时空的人们则更多是看个热闹,觉得这皇室内部的恩怨纠葛,真是比戏文还精彩。

紧接着,第四个,也是最具冲击力的提示来了:

【提示四:当有太医诊断,说出同治皇帝所患病症时,慈禧太后表现得极为惊慌,连忙当场斥责太医:‘皇帝得的是天花!’……然而,从后世残存的太医脉案记录来看,症状与天花并不完全相符……当然,就连这些关键的脉案记录,后来也大多被人为销毁或篡改了。】

“轰——!”

这个提示,彻底颠覆了之前“虎毒不食子”的简单推论!

“慈禧……惊慌?”

“她为什么要急着定性地为天花?”

“脉案不符……还被销毁?!”

一连串的疑问,像惊雷一样在众人脑海中炸响。

顺治时空,孝庄太后猛地攥紧了手帕,她作为历经三朝、经历过权力风雨的女人,瞬间就嗅到了其中不寻常的气息。“她在掩盖!她不想让人知道皇帝真正的病!” 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难道皇帝的病,比天花更让她难以接受,或者……更会引人联想?

康熙时空,康熙帝眼中精光爆射:“朕就说其中有诈!果然是欲盖弥彰!她惊慌什么?是怕人知道真正的病因,会牵连到她自己吗?!” 他几乎已经认定,同治之死,慈禧脱不了干系,即便不是她直接下手,也必然是某种她极力想要掩盖的丑闻所致。

乾隆时空,乾隆和嘉庆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乾隆喃喃道:“惊慌……篡改脉案……这已非寻常母亲丧子之痛,这分明是做贼心虚!她到底在隐瞒什么?!”

道光时空,道光帝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他看向懵懂的奕詝(咸丰),仿佛看到了未来儿子早逝、孙子死因成谜、儿媳(慈禧)行为诡异的悲惨景象。“我爱新觉罗家……后世竟是如此不堪吗?” 巨大的悲哀和无力感淹没了他。

这一刻,“虎毒不食子”的常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慈禧是清白的,作为一个母亲,儿子染上“很好治疗”的疾病,她应该全力救治,为何要惊慌?为何要急于定性地为另一种病?

如果慈禧是清白的,为何要在脉案上做手脚,甚至将其销毁?

这反常的举动,无不指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同治帝的真实死因,或许与他的母亲,有着某种难以分割的、黑暗的关联。

“难道……真是她……”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悄然钻入许多人的心中。

人们不再仅仅关注那“很好治疗”的疾病本身,而是更加聚焦于慈禧太后的反常行为。她究竟在害怕什么?她在掩盖什么?同治帝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难以明言”的丑闻或阴谋,需要动用如此手段来遮掩?

所有的线索都交织在一起,指向一个隐藏在历史迷雾深处的、关乎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惊人秘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天幕最终揭晓,那让慈禧太后惊慌失措、不惜篡改历史的,究竟是何等病症?而恭亲王之子,又在这其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责任人”的角色?

天幕上,四个选项冰冷地陈列出来:

【甲、梅毒】

【乙、淋病】

【丙、尖锐湿疣】

【丁、爱滋病】

这四个对于现代人而言耳熟能详的性病名称,对于从努尔哈赤到道光的古人来说,却如同天书一般,大多闻所未闻!

努尔哈赤时空和顺治时空的人基本处于完全茫然的状态。“梅毒?淋病?这都是啥玩意儿?听着不像天花、伤寒啊?” 他们只能根据字面胡乱猜测,或者干脆放弃理解。

到了康熙时空,情况略有不同。随着与外界交流增多,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除了爱滋病,像“梅毒”、“淋病”这类疾病在民间乃至军中已有流传,但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室和顶级勋贵而言,这依旧是极其陌生且污秽的词汇,被认为只存在于市井底层或军营妓寮之中,绝不可能与天潢贵胄扯上关系。

因此,当选项出现时,康熙朝堂之上是一片诡异的沉默。一些或许听说过这些病名的御医或见多识广的臣子,心中骇然,却死死低下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生怕引来不必要的联想和猜忌。康熙本人看着这些陌生词汇,眉头紧锁,虽不明具体,但直觉告诉他,这绝非什么光彩的病症。

而乾隆时空,尴尬达到了顶点。

乾隆皇帝看着选项,一头雾水,他自诩博学,却对这些词毫无印象。下意识地,他便将目光投向了一向以博闻强识、风趣“见闻广博”着称的纪晓岚。

“纪昀,”乾隆带着探究的语气问道,“你素来涉猎杂书颇多,可知这天幕所言,乃是何疾啊?”

“噗通!”

纪晓岚二话不说,直接跪倒在地,以头抢地,以往的机智全然不见,只剩下无比的惶恐和窘迫。

“陛下!万岁爷!臣……臣……” 他声音发颤,冷汗瞬间就下来了,“臣……臣万死!此等污秽不堪之言,臣……臣实在不敢污了圣听!臣……臣不知!臣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磕头如捣蒜,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些病是什么,但他敢当着太上皇、皇帝和满朝文武的面说出来吗?那不仅是自毁清流名声,简直是把皇家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他宁可被治个“欺君之罪”,也绝不敢开这个口。

乾隆看着纪晓岚这副吓得魂飞魄散的模样,先是一愣,随即也猛地醒悟过来。他虽然不知道具体,但看纪晓岚这反应,再联系“难以明言”、“很好治疗”却让皇帝死了等前情,已然明白这绝不是什么正经病症,而且极其污秽,涉及**!他的脸色也瞬间变得难看无比。

道光时空,旻宁(道光)的困惑与乾隆类似。他秉持着节俭勤政的形象,对这些市井秽闻或是海外奇谈所知甚少。看着天幕上那几个陌生的病名,他心中烦躁,便将目光投向了以务实、且因禁烟与洋人打过交道的林则徐,希望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林卿,”道光带着期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问道,“你于广东办理夷务,见识应比旁人广些,可知这些……梅毒、淋病等等,究竟是何种恶疾?听着不似我中土常见之症。”

林则徐闻言,身体微微一僵。他确实因为在广东禁烟,接触过西洋医生和一些翻译过来的粗浅医书,对这些病名及其性质有所耳闻。他内心挣扎万分,深知其相不堪,一旦明言,必将引起轩然大波,且极大损害天家颜面。但君父垂询,又不能不答。

犹豫片刻,林则徐重重地叩首,然后抬起头,脸上带着沉重与无奈,选择了一个他能想到的最稳妥,却也足以引起警惕的说法:

“启禀皇上,微臣……微臣惭愧,对此等恶疾所知亦不甚详尽。然据臣偶闻,此数种病症,确系多由海外……尤其西洋之地传入。彼等夷人,船来货往,亦常携各种奇异疫病,此或为其一。皆属传染性强、颇为难缠之恶疾,与我中原常见之瘟病大不相同。”

他刻意回避了这些疾病的具体传播途径和“脏病”属性,只强调了“海外传入”、“传染性强”、“奇异疫病”这几个点。他希望皇帝能因此加强对洋人的警惕,却又不敢直接点破那层足以让皇室蒙羞的窗户纸。

道光帝听着林则徐这含糊其辞却又重点突出的回禀,眉头紧锁,自行理解了起来:“又是西洋传来的恶疾!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带来的鸦片流毒天下,如今看来,连带来的病症都如此诡异难缠!禁烟之举,刻不容缓!此后对西洋船只人员,更需严加盘查防范,绝不可任其将这些海外恶疾带入我大清,祸害朕的子民!”

他完全将这几样疾病理解成了类似霍乱、鼠疫般的,由洋人带来的烈性传染病,只是更加“奇异”一些。这更加坚定了了他禁烟和加强海防、限制洋人的决心,却并未将其与宫闱丑闻、帝王德行联系起来。而林则徐在一旁,心中苦笑,却也无法再作更多解释,只能叩首称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