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113章 优柔寡断的曹操

就在北京城下炮火连天、皇太极主力深陷泥潭之际,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如同悄无声息的狼群,紧贴着长城外侧的蒙古草原,向着东北方向迤逦而行。

这支队伍人数过万,人人精悍,装备着从天幕获得的精良火器与甲胄。更引人注目的是那超过万匹的矫健战马,以及数万头负重的骡子,驮载着足以支撑长期作战的粮草辎重。这正是罗汝才在陕北混战中,通过一系列火并、吞并,最终整合了李自成、张献忠等部残余力量,形成的强大军事集团。

因为性格的原因,罗汝才在明末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曹操”。

陕北地瘠民贫,根本无法供养他这支骤然膨胀的军队。向东进入关中?那里已被拥立秦王后代的势力占据,强龙难压地头蛇。向南?更是群雄并立,混乱不堪。就在他踌躇之际,北京那位新晋“洪秀全”朱由校的使者到了,带来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若卿能率部出关,为朕收取辽东,朕便封你为王,世镇辽东,与国同休!”

面对这“裂土封王”的许诺,罗汝才心动了,但他并未被冲昏头脑。他召集心腹,在地图前进行了反复推演。

“大王,朱由校此计,乃是驱虎吞狼!想让我等与建虏拼个两败俱伤!” 一部将说道。

“未必。” 罗汝才眯着他那标志性的、透着狡黠的眼睛,手指划过地图,“辽东虽苦寒,然地域广阔,若能据之,确可成一方基业。关键是,这‘虎’怎么驱,这‘狼’怎么吞,得由咱们自己说了算!”

他最终定下了“两条腿走路,待价而沽”的策略:

“全军出塞,沿草原东进。此举一可避开中原混战,就食于虏(指抢掠蒙古部落),二可占据主动,视北京战况而动!”

他向心腹们阐述了自己的全盘算计:

“若那朱由校是个银样镴枪头,在北京城下被皇太极给收拾了,嘿嘿,” 他阴险一笑,“那咱们就立刻挥师南下,破关而入,抢在所有人前面占据北京!到时候,随便抓个朱家宗室,学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天下,未必不能争上一争!”

“若反之,皇太极在北京城下碰得头破血流,损兵折将……” 他眼中精光一闪,“那咱们就立刻卡死长城隘口,断了老奴(指皇太极)的退路!先配合朱由校的太平军,把这支建虏主力给包了饺子,吞了他们的残兵败将和装备!然后,再以得胜之师,名正言顺地出关,去接收那空虚的辽东!届时,我罗汝才(曹操)便是为大明朝光复辽东的大功臣,他朱由校敢不给我王爵?这辽东,便是咱老罗家世世代代的基业!”

计划已定,罗汝才便不再犹豫。他严令部队保持静默,尽可能避开蒙古大部族的领地,以每日近百里的速度,在广袤的草原上向着辽东方向快速机动。他派出了大量的游骑斥候,如同伸出的触角,一方面侦查前方路径和蒙古部落动向,另一方面更是时刻紧盯着南方长城一线的烽火,以及北京方向的任何风吹草动。

这支装备精良、意图不明的庞大军队,如同一片巨大的阴影,悄然笼罩在战局的侧翼。罗汝才稳坐中军,如同最有耐心的猎手,等待着北京城下那场决定许多人命运的战斗分出胜负。无论结果是哪一方获胜,他似乎都已经为自己谋划好了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他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末战局的走向,都系于他这番精妙的算计和耐心的等待之上。

罗汝才的大军如同幽灵般巡弋在草原,终于抵达了连接关内外的要冲——喜峰口外。也正在此时,他派出的斥候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消息:一支规模庞大但队形散乱、旗帜不整的军队,正仓皇向着喜峰口方向溃退而来,看旗号正是皇太极的本部!

“来了!” 罗汝才精神大振,眼中闪烁着猎食者的光芒。他立刻下令:“全军依托长城残垣与外围丘陵,迅速布置防线!火炮前置,火枪列阵!快!” 他深知皇太极新败于北京,士气低落,人困马乏,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天赐良机。

他的部队以逸待劳,迅速占据了有利地形。一门门火炮被推上预设的炮位,火枪手们依托着土墙、石堆组成了数道交叉火力网,骑兵则隐藏在侧翼,随时准备发起致命一击。

当皇太极、代善、阿敏等人带着从北京城下侥幸逃脱的四万余惊魂未定的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赶到喜峰口,以为终于可以逃出生天时,等待他们的却是另一道更加绝望的死亡之墙!

“开炮!”

罗汝才没有任何犹豫,甚至懒得派人劝降或交涉。他深知,对于这些穷途末路的野兽,唯有彻底打垮,才能确保自身安全并获取最大利益。

轰!轰!轰!

熟悉的、令人胆寒的火炮轰鸣再次响彻关隘!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入密集涌来的金军队列中,瞬间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伤亡。紧接着,排枪齐射的爆鸣连绵不绝,铅弹如同飞蝗,将试图冲击防线的金兵成片扫倒。

皇太极几乎要吐血!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家门口,竟然还会遭到如此凶猛、装备与北京明军如出一辙的伏击!“是罗汝才!那个‘曹操’!” 由于他也是三国演义的爱好者,所以在明末这些起义首领中,他就记住了名叫曹操的罗汝才一个人,他瞬间也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和意图,心中涌起一股穷途末路的悲凉。

代善、阿敏等人拼命组织部队反击,试图杀开一条血路。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以逸待劳的守军面前,任何冲锋都显得徒劳而悲壮。金军如同撞上礁石的浪花,一次次粉身碎骨。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金军丢下了超过五千具尸体和大量的伤员、辎重,阵型彻底崩溃。皇太极见大势已去,再也顾不得许多,在亲兵的死命护卫下,找到一处长城年久失修的缺口,带着代善、阿敏等少数核心将领和残存的不到三万八旗军,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逃出了关外,向着辽东方向亡命奔逃。

喜峰口外,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罗汝才的部队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庆祝着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他们缴获了大量金军丢弃的兵器、甲胄、马匹,甚至还有一些没来得及带走的财物。

然而,作为最高统帅的罗汝才,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望着远处皇太极溃逃扬起的烟尘,以及眼前这片狼藉的战场,脸上得意的笑容却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罕见的茫然。

“大王,我军大胜!是否立刻追击,直捣黄龙,拿下沈阳、辽阳?” 一员部将兴奋地请战。

“追?” 罗汝才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眉头却皱了起来。

另一员较为持重的将领提醒道:“大王,我军虽胜,但连续行军作战,也已疲惫。且辽东乃建虏老巢,虽经此重创,但仍然有数万八旗精锐。贸然深入,恐……”

“那……难道就此退回关内?” 又有人问道。

罗汝才陷入了沉思。他号称“曹操”,机变百出,擅长在乱中取利,但真正面临这种关乎全局的战略抉择时,他那缺乏长远眼光和宏大格局的“小聪明”便暴露无遗。

退回关内?朱由校(洪秀全)会兑现诺言吗?就算给了王爵,在朱由校和那么多割据势力眼皮底下,能安稳吗?而且自己这一退,等于将到手的辽东又还给了皇太极,之前的血战意义何在?

继续追击?辽东苦寒,人生地不熟,补给线漫长。皇太极虽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万一陷入僵持,关内的朱由校或者其他势力趁机抄了自己后路怎么办?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之前的算计看似精明,无论北京之战谁胜谁负他都有利可图。但当真的一战未能将皇太极主力全歼,反让其逃回了辽东,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脑子里竟是一片空白。他习惯了依附强者、趁火打劫,却从未真正独立经营过一片根基之地。

“传令……全军在喜峰口外扎营休整,多派斥候,打探辽东虚实以及……关内消息。” 最终,罗汝才选择了最保守的做法——按兵不动,继续观望。

他这只狡黠的“狐狸”,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胜后,反而因为超越了自身格局的胜利而陷入了战略迷茫。他停下了脚步,开始患得患失,而这宝贵的时机,正在一点点流逝。辽东的未来,乃至整个明末战局的走向,也因他这一刻的犹豫,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