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103章 朱慈炯奇袭北京城

大清五个时空,因天幕选拔而暗流汹涌。表面看来,占据南京的“洪明”、肆虐南昌的“洪大嘴”以及新近攻取广州的“洪秀全”声势最盛,对朝廷威胁最大。

而顺治时空的顺治皇帝与满朝文武,包括珠帘后的孝庄太后,都将警惕的目光投向了南方,认为心腹大患尽在江南的朱成功还有李定国。对洪承畴的猜忌也因此天幕中出现的那两件事儿达到顶峰,顺治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暂时放弃江南部分地区,收缩防线,先巩固北方。

然而,他们全都错了。最致命的威胁,并非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而是一直潜藏在他们眼皮底下,那看似最不起眼、甚至被天幕规则都判定为“傻气”的魏小三——或者说,是借“魏小三”之名隐匿多年的朱慈炯,崇祯皇帝第三子,民间盛传却始终无法确认的“朱三太子”!

北京城南,大兴县内一处不起眼的杂货铺后院地窖中,朱慈炯褪去了那副痴傻懦弱的表情。他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哪里还有半分“魏小三”的模样?前些年,多尔衮摄政时,北京城爆出“太子案”,被处死的正是他侥幸逃出北京的兄长。那件事让他彻底明白了暴露身份的可怕,从此愈发谨小慎微,靠着前明旧臣暗中接济,隐姓埋名,如同阴沟里的老鼠,只求苟活。

天幕的出现,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重新点燃了他几乎熄灭的复国火种。但他深知,自己势单力薄,绝不能如其他人那般张扬。于是,他选择了一条最险峻也最出人意料的路——伪装成一个无知的愚民,在秘室中试探性地自称“洪秀全”,竟意外得到了天幕认可。

从初选到决赛,他凭借早年宫中受过的一些西洋传教士的熏陶所积累的基督教知识,以及对人心精准的揣摩,每一次都“恰好”在装傻充愣的边缘给出能通过考验的回答。他那痛哭流涕喊着“俺娘说俺是洪秀全”的表演,骗过了天幕,更骗过了所有时空的旁观者。

光芒散去,当朱慈炯带着天幕赐予的四千余名精锐戚家军、大量火器战马,以及十名文武属官,瞬间出现在大兴县郊野时,他知道,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没有任何犹豫,更不去想什么建立根基、收揽民心。他深知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蔽和出其不意!清廷的注意力已被南方的“洪秀全”们牢牢吸引,京师防御看似严密,实则内部空虚,尤其是对近在咫尺的威胁缺乏警惕。

“众将士听令!”朱慈炯翻身上马,声音冰冷而决绝,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之前的“魏小三”判若两人,“目标,丰台大营!即刻出发,击破守军,夺取营中马匹粮草,而后直扑北京内城!”

他没有时间去安抚军队,甚至没让这支骤然出现的军队喝上一口热水。在迅速控制了大兴县衙,强行征用了所有现成的干粮和饮水后,每人分发仅够三日的口粮,这支装备精良却毫无后方支援的孤军,便如同出鞘的利剑,在朱慈炯的带领下,以急行军的速度,悍然扑向了拱卫京师的三大营之一——丰台大营!

此时,丰台大营的八旗兵们,大多还沉浸在“南方洪逆”作乱的议论和对天幕奇观的好奇中,万万想不到,一场致命的突袭,正从他们视为绝对安全的后方,如同雷霆般袭来!

朱慈炯(魏小三),这位隐藏最深的前明皇子,用他最擅长的伪装麻痹了所有人,然后选择了最疯狂、也最有可能创造奇迹的战术——孤注一掷,直捣黄龙!北京城的天空,骤然间阴云密布。

清初顺治年间,大清入关未久,统治根基远未稳固。八旗主力或远征湖广、江南扫荡南明残余,或驻防各大要地,真正拱卫京师的兵力并不如后世想象中那般雄厚。丰台大营作为京畿三大营之一,此时驻军不过数千,且久未经战阵,戒备难免松懈。他们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从未想过战火会如此突兀地燃烧到天子脚下。

当朱慈炯率领的四千戚家军精锐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丰台大营外时,营门哨塔上的八旗兵甚至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眼花。

“敌袭——!!” 凄厉的号角声和呐喊声终于划破了黄昏的宁静,但为时已晚。

朱慈炯深知兵贵神速,更明白自己这支孤军最大的优势就是装备!他没有任何试探,直接下令将随军携带的数十门火炮推向阵前。

“目标,营寨栅栏、了望塔、中军大帐!三轮急速射,放!”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猛然炸响,打破了京畿之地多年的平静。实心铁球呼啸着砸入营寨,木制的栅栏被轻易撕碎,了望塔轰然倒塌,帐篷被掀飞,硝烟与火光瞬间弥漫了整个丰台大营。

营内的八旗兵确实还保留着一些开国时的悍勇,他们在最初的混乱后,在一些佐领、参领的呼喝下,试图组织反击,甚至有的翻身上马,挥舞着马刀,嚎叫着冲出营门,企图凭借骑兵的冲击力击溃这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叛军”。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戚家军!这支以严酷纪律和先进战术着称的军队,面对冲锋的骑兵,火枪队迅速在前排蹲下,后排站立,形成了标准的叠阵。

“瞄准!放!”

砰砰砰——!

密集的铅弹如同死亡风暴,将冲锋的八旗骑兵连人带马打成筛子。战马的悲鸣和士兵的惨叫混杂在一起,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侥幸冲过火力网的零星骑兵,则被严阵以待的长枪兵无情捅穿。

火炮持续轰鸣,火枪轮番齐射。战斗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八旗兵的勇武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严密的军阵面前,显得苍白而悲壮。他们一批批地倒下,鲜血染红了丰台大营的土地。

沉闷而连续的炮声,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上,也狠狠砸在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心头。

“哪里打炮?!是……是丰台方向!” 有太监连滚爬爬地冲进武英殿,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顺治皇帝年轻的脸上瞬间失去了血色,他猛地站起身,却感到一阵眩晕。孝庄太后在珠帘后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但她的声音依旧强行保持着镇定:“慌什么!探马呢?!速去查明!”

但不需要探马了,炮声就是最明确的答案。而且,炮声越来越密集,似乎正在向京城方向移动!

“是那个魏小三!不……是朱三太子!” 顺治终于反应过来,声音带着惊惧和难以置信,“他……他怎么敢?!他怎么就在大兴?!”

孝庄太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果决。她太清楚现在的局势了,京城兵力空虚,对方装备精良、势头正盛,且选择了最致命的时机和地点。一旦被叛军攻破外城,甚至逼近内城,后果不堪设想!大清国本都可能动摇!

“皇帝!” 孝庄太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不能再犹豫了!按预定方略,即刻起驾,移跸热河行宫!”

这是他们早在天幕出现异动时就秘密商议过的应急预案之一——一旦京城有变,不可死守,必须保全皇帝和中枢,退往关外根基之地或热河行宫,以图后举。

顺治虽然心有不甘,感到奇耻大辱,但他也知道这是目前最理智的选择。他咬了咬牙,重重跺脚:“传旨!关闭所有宫门,侍卫亲军护驾,所有在京王公大臣,随朕……移驾热河!”

命令一下,整个紫禁城顿时陷入一片忙乱和恐慌之中。太监宫女奔走收拾细软,侍卫们紧张地调动布防,王公大臣们仓皇入宫……一支庞大的撤离队伍,在夜幕和越来越近的炮火声掩护下,仓促地从紫禁城的北门涌出,向着热河方向狼狈而去。

朱慈炯的孤注一掷,竟真的撼动了清廷的中枢,上演了一场明清易代之后,前明势力对北京城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逆袭!而此刻,他正指挥着大军,踏过丰台大营的废墟,兵锋直指近在咫尺的北京城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