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白话文版 > 第26章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宝玉养了三十三天,不仅身体恢复强壮,脸上的疮痕也已平复,便照旧回了大观园。这暂且不表。且说宝玉生病期间,贾芸带着小厮们昼夜轮班看守,红玉也同众丫鬟一起守在旁侧,彼此相处多日,渐渐混熟了。红玉见贾芸手里拿的手帕,竟像是自己从前丢失的,想问问他,又怕惹人猜疑,正犹豫不决、神魂不定时,忽听窗外有人问道:“姐姐在屋里吗?”

红玉往窗眼外一看,是本院的小丫头佳蕙,便应声:“在呢,进来罢。” 佳蕙跑进来坐在床上,笑得眉眼弯弯:“我好造化!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丫头们,见我去了,林姑娘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说着打开手帕,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她一五一十数好收起。

佳蕙道:“你这阵子心里到底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个大夫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 红玉道:“胡说,好好的家去做什么!” 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身子弱,时常吃药,你就和她要些来吃,也是一样。” 红玉摇头:“药哪能混吃。” 佳蕙叹道:“你这也不是长法,又懒吃懒喝的,终究不是事儿。” 红玉低头,指尖摩挲着衣角:“怕什么,还不如早些死了倒干净!” 佳蕙急道:“好好的怎么说这话?” 红玉道:“你哪里懂我心里的滋味!”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也怨不得你,这地方确实难站。就像昨儿老太太说,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跟着伏侍的人都辛苦了,如今身子好了,各处还完了愿,要按着等次赏众人。我们年纪小没份,我也不抱怨,可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袭人得十分也不恼,原是该的,她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也拼不过她的情分。可气晴雯、绮霰他们,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捧着,倒算在上等里,你说可气不可气?”

红玉眉峰微挑,冷笑两声:“犯不着气他们。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能守谁一辈子?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到时候谁还管谁?” 这两句话戳中了佳蕙的心,她眼圈一红,不好意思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说得倒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要怎么收拾房子、做衣裳,倒像要熬几百年似的。”

红玉正要说话,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跑进来说:“这是绮大姐姐的花样子,叫你描出来。” 说着把样子和纸掷给红玉,回身就跑。红玉向外喊道:“谁的也等说完再跑,谁蒸了馒头等你,怕冷了不成!” 那小丫头在窗外应了声 “绮大姐姐的”,脚步声咕咚咕咚远了。红玉赌气把样子掷在一边,往抽屉里找笔,找了半天都是秃的,喃喃道:“前儿那枝新笔放哪了?” 想了半晌才笑道:“是了,前儿晚上被莺儿拿去了。” 便叫佳蕙:“替我取来。” 佳蕙道:“花大姐姐还等着我抬箱子呢,你自己取去罢。” 红玉道:“她等着你,你还坐着闲扯?我不叫你取,她也不等你了,坏透的小蹄子!” 说着自己走出怡红院,往宝钗的蘅芜苑去。

刚到沁芳亭畔,就见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从那边走来。红玉站住笑道:“李奶奶,您往哪儿去?怎么打这里来?” 李嬷嬷站住拍手道:“你说说,宝玉这孩子,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芸哥儿雨哥儿,逼着我去叫他来。明儿被上房听见,又要说道了。” 红玉笑道:“您当真依他去叫了?” 李嬷嬷道:“不然还能怎么样?” 红玉道:“那一位要是知趣,就该回了不进来才是。” 李嬷嬷道:“他又不痴,为什么不进来?” 红玉道:“既是进来,您该同他一齐来,不然他一个人乱碰,多不好。” 李嬷嬷道:“我哪有那工夫陪他走?不过告诉了他,回头打发个小丫头或老婆子带进他来就是了。” 说着拄着拐杖去了。红玉站在原地出神,竟忘了取笔的事。

一时,小丫头坠儿跑来问道:“林姐姐,你在这里做什么?” 红玉抬头:“你往哪儿去?” 坠儿道:“叫我带进芸二爷来。” 说着跑远了。红玉刚走到蜂腰桥门前,就见坠儿引着贾芸来了。贾芸一边走,一边用眼角偷偷溜了红玉一眼,红玉假装和坠儿说话,也飞快瞟了他一下 —— 四目相对的刹那,红玉脸颊发烫,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

这边贾芸跟着坠儿,曲曲折折来到怡红院。坠儿先进去回明,才领贾芸进去。贾芸抬眼打量,院内有几块山石,种着芭蕉,松树下两只仙鹤在剔翎,回廊上吊着各色鸟笼,养着仙禽异鸟。上面五间抱厦,隔扇雕镂着新鲜花样,匾额上题着 “怡红快绿” 四个大字。贾芸心想:“怪不得叫怡红院,原来匾上是这四个字。” 正想着,就听里面隔着纱窗笑道:“快进来罢,我怎么就忘了你两三个月!”

贾芸听出是宝玉的声音,连忙进屋。只见屋内金碧辉煌,却不见宝玉人影,一回头,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镜后转出两个十五六岁的丫头:“请二爷里头坐。” 贾芸不敢正眼瞧,连忙答应,又进了一道碧纱厨,见一张填漆床上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宝玉穿着家常衣服,趿着鞋倚在床上看书,见他进来,把书一掷,堆着笑起身。贾芸忙上前请安,宝玉让他坐在下面椅子上。

宝玉笑道:“自从上个月见了你,叫你往书房来,谁知接连出了许多事,把你忘了。” 贾芸笑道:“都是我没福,偏赶上叔叔身上欠安。如今叔叔可大安了?” 宝玉道:“大好了。我倒听说你辛苦了好几天。” 贾芸道:“辛苦也是该当的,叔叔大安,也是我们一家子的造化。”

正说着,一个丫鬟端茶进来,贾芸眼角溜了一眼,见是袭人,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他在宝玉病时混了两日,已认记了一半有名的丫鬟,知道袭人在宝玉房里地位不同,忙站起来笑道:“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我来叔叔这里又不是客,让我自己倒罢。” 宝玉道:“你只管坐着,在丫头们跟前也这样。” 贾芸笑道:“虽这么说,叔叔房里的姐姐们,我怎敢放肆。” 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

宝玉和他说些没要紧的闲话,讲谁家戏子好、花园好,谁家丫头标致、酒席丰盛,谁家有奇货异物。贾芸只得顺着他说,见宝玉有些懒懒的,便起身告辞。宝玉也不甚留,只说:“你明儿闲了只管来。” 仍命坠儿送他出去。

出了怡红院,贾芸见四下无人,便放慢脚步,和坠儿一长一短地说话,问她几岁、名字、父母做什么、在宝玉房里几年、月钱多少、房里有多少女孩子。坠儿一一告诉他,贾芸又道:“才刚和你说话的,是不是叫小红?” 坠儿笑道:“她倒叫小红,你问她做什么?” 贾芸道:“方才她问你什么手帕子,我倒拣了一块。” 坠儿眼睛一亮:“她问了我好几遍有没有见她的帕子,我哪有工夫管这个!今儿她又问,说找着了要谢我,才在蘅芜苑门口说的,二爷也听见了,我可没撒谎。好二爷,你既拣了,给我罢,我看她拿什么谢我。”

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时,就拣了一块罗帕,知道是园内人失落的,却不知是谁,不敢随便打听。如今听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里又喜又幸,见坠儿追索,早有了主意,从袖内取出自己的一块帕子:“我给你,你若得了她的谢礼,可不许瞒着我。” 坠儿满口答应,接了帕子送贾芸出去,回头就找红玉去了。

再说宝玉打发贾芸走后,懒洋洋歪在床上,似睡非睡。袭人走过来坐在床沿推他:“怎么又要睡觉?闷得慌就出去逛逛。” 宝玉拉着她的手笑道:“我要去,只是舍不得你。” 袭人笑道:“快起来罢!” 一面说一面把他拉起来。宝玉道:“往哪儿去呢?怪腻烦的。” 袭人道:“你出去就好了,总这么闷着,越发烦了。”

宝玉无精打采地依了她,晃出房门,在回廊上逗了会儿雀儿,又到院外沁芳溪看了会儿金鱼。忽见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似的跑来,宝玉正纳闷,就见贾兰拿着一张小弓追下来,一见宝玉便站住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当你出门去了。” 宝玉道:“你又淘气,好好的射鹿做什么?” 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也是闲着,演习演习骑射。” 宝玉道:“小心把牙栽了,到时候就不演了。”

说着,顺着脚步走到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匾额上写着 “潇湘馆” 三字。宝玉信步走入,湘帘垂地,悄无人声,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他把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耳内忽听得一声细细的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宝玉听了,心头一痒,再看时,黛玉正在床上伸懒腰。他在窗外笑道:“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一面说一面掀帘进来。

林黛玉自觉忘情,脸颊瞬间发烫,忙用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宝玉刚要搬她的身子,黛玉的奶娘和两个婆子走进来道:“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 话音刚落,黛玉便翻身坐起笑道:“谁睡觉呢。” 婆子们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 说着叫紫鹃:“姑娘醒了,进来伺候。” 一面说一面退了出去。

黛玉坐在床上,抬手整理鬓发,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做什么?” 宝玉见她星眼微饧,香腮带赤,早已神魂荡漾,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 黛玉道:“我没说什么。” 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二人正说话,紫鹃进来了。宝玉笑道:“紫鹃,把你们的好茶倒碗我吃。” 紫鹃道:“哪里有好的?要好的得等袭人来。” 黛玉道:“别理他,先给我舀水去。” 紫鹃笑道:“他是客,自然先倒茶再舀水。” 说着倒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林黛玉登时沉下脸,眼圈微微发红:“二哥哥,你说什么?” 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 黛玉说着就哭了:“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了!” 一面哭一面下床要往外走。宝玉心下慌了,连忙赶上去拉住:“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别人,我再不敢了,嘴上长疔烂舌头!”

正拉扯着,袭人走进来说道:“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 宝玉听了,如遭雷击,心头一紧,也顾不得别的,疾忙回房穿衣服。出了园子,焙茗在二门前等着,宝玉忙问:“你知道老爷叫我做什么?” 焙茗道:“爷快走吧,横竖是要见的,到了就知道了。” 一面说一面催着他走。

转过大厅,宝玉心里狐疑不定,忽听墙角边一阵呵呵大笑,回头见薛蟠拍着手走出来:“要不说姨夫叫你,你哪能出来这么快!” 焙茗也笑道:“爷别怪我。” 连忙跪下请罪。宝玉怔了半天,才明白是薛蟠骗他,又气又笑。薛蟠连忙打恭作揖陪不是,又求:“别难为这小子,都是我逼他的。”

宝玉没法,只得笑道:“你哄我也罢了,怎么敢提我父亲?我告诉姨娘去评理!” 薛蟠忙道:“好兄弟,我只为求你快些出来,忘了忌讳,改日你也哄我,说我的父亲就是了。” 宝玉道:“越发该死了。” 又对焙茗道:“反叛囚的,还跪着做什么!” 焙茗连忙叩头起来。

薛蟠道:“不是我敢惊动你,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是我的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不知从哪寻来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鲟鱼,还有这么大一个暹罗国进贡、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这四样礼难得不难?鱼和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我连忙孝敬了母亲,又给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如今留了些,我自己吃怕折福,左思右想,除了我,惟有你配吃,所以特请你来。可巧唱曲的小么儿也来了,我同你乐一天。”

一面说一面把宝玉让进书房,只见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人和唱曲的都在,见宝玉进来,纷纷问好见礼。吃了茶,薛蟠命人摆酒,小厮们七手八脚摆好,众人归坐。宝玉见瓜藕果然新奇,笑道:“我的寿礼还没送,倒先扰了你。” 薛蟠道:“可不是,明儿你送我什么?” 宝玉道:“银钱吃穿都不是我的,惟有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才算是我自己的。”

薛蟠笑道:“说起画,我才想起来,昨儿看人家一张春宫,画得真好,上面还有许多字,没细看款,是‘庚黄’画的,真真了不得!” 宝玉心里猜疑:“古今字画我也见过些,哪有个‘庚黄’?” 想了半天不觉笑起来,叫人拿过笔,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问薛蟠:“你看真了是‘庚黄’?” 薛蟠道:“怎么看不真!” 宝玉把手一摊,原来是 “唐寅” 二字,众人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 薛蟠摸着后脑勺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正说着,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 宝玉知道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薛蟠等人一齐叫 “快请”。冯紫英一路说笑进来,众人忙起席让坐。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在家里高乐呢!” 宝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会,老世伯身子康健?” 紫英答道:“家父托庇康健,近来家母偶感风寒,不好了两天。”

薛蟠见他脸上有些青伤,笑道:“这脸又和谁挥拳了?挂了幌子了。” 冯紫英笑道:“自从上次打伤仇都尉的儿子,我就记着不怄气了,怎么会挥拳?这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被兔鹘捎了一翅膀。” 宝玉道:“几时的事?” 紫英道:“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刚回来。” 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我在沈世兄家赴席没见你,想问又忘了。是你自己去的,还是老世伯也去了?” 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没法子才跟着去的,难道我闲疯了,放着喝酒听唱不乐,去寻那个苦恼?这一次,真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薛蟠等人见他喝完茶要走,都道:“且入席,有话慢慢说。” 冯紫英立起身道:“论理该陪饮几杯,只是今儿有件要紧事,回去要见家父回禀,实不敢领。” 众人哪里肯依,死拉着不放。冯紫英笑道:“这可奇了,咱们这些年哪有这个道理?实在不能遵命,若必定要我领,拿大杯来,我喝两杯就走。” 众人只得罢了,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杯,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宝玉道:“你到底把‘不幸之幸’说完了再走。” 冯紫英笑道:“今儿说不尽兴,我特意治一东,请你们细谈,二则还有事相恳。” 说着拱手告辞,出门上马去了。薛蟠道:“越发说得人热剌剌的,多早晚请我们,说个准信,免得人犹疑。” 冯紫英回头道:“多则十日,少则八天。” 众人回来又饮了一回才散。

宝玉回至园中,袭人正惦记着他见贾政的事,见他醉醺醺回来,忙问缘由,宝玉一一说了。袭人道:“人家牵肠挂肚等着,你倒高乐去了,好歹也打发人来报个信。” 宝玉道:“我何尝不想报,只因冯世兄来了,就忘了。” 正说着,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你们新鲜东西了。” 宝玉笑道:“姐姐家的东西,自然先偏我们。” 宝钗摇头笑道:“昨儿哥哥特意请我吃,我没吃,叫他留着请人送人,我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 丫鬟倒了茶,三人坐着说闲话,暂且不表。

再说林黛玉听说贾政叫了宝玉去,一日没回来,心里替他忧虑。晚饭后听说宝玉回来了,便想找他问问情况,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了宝玉院内,自己也随后跟着。刚到沁芳桥,见池中各色水禽都在浴水,文彩炫耀,好看异常,便站住看了一会。再往怡红院来,见院门关着,便用手扣门。

谁知晴雯和碧痕刚拌了嘴,一肚子火气,忽见宝钗来了,正把气撒在她身上,在院内抱怨:“有事没事跑来看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 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气,也不问是谁,便嚷:“都睡下了,明儿再来!” 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性情,以为她们顽耍惯了,没听出是自己的声音,便高声道:“是我,还不开门?” 晴雯偏没听出来,使性子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

林黛玉听了,浑身一僵,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质问,又转念一想:“虽说是舅母家,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在这里依栖,认真淘气也没趣。” 一面想,泪珠就滚了下来,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细听竟是宝玉和宝钗的声音。她心里越发气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必是宝玉恼我要告他,可我何尝告过你?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份田地,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越想越伤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这林黛玉本就有绝代姿容,这一哭,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都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有诗为证: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 “吱喽” 一声,院门开了,不知是谁走了出来。欲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