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内熏香淡淡,陈设华美却透着一股无人常驻的清冷。两名小太监手脚麻利地为凌寒取来一套备用的世子常服,恭敬地伺候他更换。
凌寒脸上依旧保持着惊魂未定和狼狈不堪的神情,嘴里不住地念叨着“罪过”、“晦气”,任由太监们摆布。然而,他那双低垂的眼眸深处,却锐利如鹰,飞快地扫视着偏殿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方才赵宸身影消失的那片帷幕方向。
更换衣物时,他“不经意”地碰倒了茶几上的一个空茶杯,茶水溅湿了地毯。
“哎呀!真是笨手笨脚!”凌寒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对那两个小太监吩咐道:“你,去找块干布来擦擦。你,去给我倒杯热茶压压惊,要烫一点的!”
两个小太监不疑有他,连忙应声而去。
就在他们转身离开的瞬间,凌寒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滑至那片厚重的织锦帷幕旁。帷幕后是一条通往更深处宫室的回廊,光线昏暗,寂静无人。
他凝神细听,只能听到远处正殿隐约传来的礼乐声,以及自己微不可闻的呼吸。赵宸早已不见踪影。
但凌寒并没有立刻退回。他的目光落在回廊一侧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山水画上。画是前朝名家仿五代董源风格的《夏景山口待渡图》,笔意苍润,山峦叠嶂,意境深远。
然而,凌寒的瞳孔却微微收缩了一下。
这幅画……他记得在墨尘收集来的、关于六皇子赵宸的情报中提及过。赵宸曾多次公开赞赏此画,甚至临摹过数遍,称其“丘壑内营,深得造化之秘”。
此刻,这幅画看似挂得端正,但画轴右下角用来固定画幅的、一枚不起眼的玉质画钉,却比寻常位置稍稍向外凸出了一丝!若不仔细看,绝难察觉!
是巧合?还是……记号?
凌寒的心跳微微加速。他迅速扫视四周,确认无人,然后伸出指尖,极其小心地按向那枚凸出的画钉。
画钉微微向内陷去,发出极轻微的“咔”的一声。
紧接着,旁边一块看似与墙壁浑然一体的墙砖,竟然悄无声息地向内滑开半寸,露出一个狭窄的缝隙!缝隙之中,赫然塞着一小卷与那墨锭中绢帛材质相似的黑色绢帛!
凌寒心中巨震!赵宸果然在这里留下了东西!他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来偏殿?甚至预料到了那场“意外”?
他毫不犹豫,迅速取出绢帛,将墙砖复位,画钉扶正,整个过程不过两三个呼吸的时间。他刚做完这一切,那名去倒茶的小太监就端着茶盏回来了。
凌寒立刻退回原处,脸上恢复那副惊魂未定的模样,接过茶盏,双手还“微微颤抖”,仿佛还没从刚才的惊吓中回过神来。
“世……世子殿下,您没事吧?”小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
“没……没事,就是吓了一跳。”凌寒喝了一口热茶,长长舒了口气,“这宫里规矩大,本世子真是……唉,差点闯下大祸。”
他一边敷衍着太监,一边将那份新得的绢帛悄然滑入袖中暗袋。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让他感觉像是握住了一块寒冰,又像是握住了一条毒蛇。
更换好衣物,凌寒不敢在偏殿久留,在那两名小太监的引领下,重新返回太极殿。
殿内宴会已近尾声,太后面带倦容,在宫娥的簇拥下起驾回宫。皇帝自始至终未曾露面,据说是龙体欠安。百官宗亲们也开始陆续告退。
凌寒的出现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大多数人只是投来一瞥或同情或鄙夷的目光,便不再关注。他找到秦湘,在她担忧而警惕的目光中,微微摇了摇头,示意无事。
回府的路上,马车内气氛压抑。秦湘几次想开口询问,但看到凌寒紧闭双目、眉头微蹙的模样,又将话咽了回去。她能感觉到,世子此刻心中绝不平静。
回到世子府,屏退左右,凌寒立刻钻入书房,启动了所有防护机关。
他迫不及待地取出袖中的黑色绢帛,在灯下展开。
这份绢帛比墨锭中的那份更小,上面的字迹依旧是朱红色,却更加潦草急促,仿佛是在极度紧迫的情况下书写而成。内容也并非地图,而是一段简短的讯息:
“饵已吞,钩未露。风起骊山,雷动九幽。望舒引路,小心烛龙。”
短短二十个字,却让凌寒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饵已吞,钩未露”——这分明是指他收到了墨锭中的地图(饵),但尚未表现出应有的兴趣或行动(钩未露),暗示他继续伪装!
“风起骊山,雷动九幽”——骊山果然有变!而且涉及极深(九幽)!“雷动”二字,充满了杀伐和剧变的意味!
最让他心惊的是最后两句!
“望舒引路”——“望舒”是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亦指代月亮。这是在暗示苏瑶(名字带“瑶”,与月相关)是找到秘藏的关键?还是指月圆之夜之类的时间点?
“小心烛龙”——“烛龙”是神话中人面龙身的山神,睁眼为昼,闭眼为夜,掌控光明与黑暗。这是警告他要小心一个能掌控局势、洞察一切的人?这个人……会是韩相?还是……皇帝?抑或是那个神秘莫测的黑巫教首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