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江明远一行后的第二天,平县机械厂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但厂长高志恒的心里,却久久无法平静。
那份意外认亲带来的激动与喜悦,在经过一夜的沉淀后,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醇厚。
趁着上午工作间隙,他特意来到厂部办公室,关上门,拨通了通往市里家中的长途电话。
这个年代,打长途电话并非易事,需要转接和等待,但高志恒觉得,这件事必须第一时间告诉父亲。
电话接通,那头传来父亲高老爷子略显苍老却依旧沉稳的声音:“喂,志恒啊,这个时间打电话,厂里有什么事吗?”
“爸,是有件事,是喜事!”高志恒握着听筒,语气难掩兴奋,“您猜昨天谁来我们厂考察了?”
“哦?谁去了?能让你这公事公办的口气里都带着笑?”高老爷子在电话那头也来了兴趣。
“是江明远江部长!省里主管工业的江部长!”高志恒说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高老爷子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明远?那个打起仗来不要命、后来转到地方搞建设的江明远?他去了你们厂?”
“对!就是他!”高志恒肯定道,随即抛出了更重磅的消息,
“而且,爸,您绝对想不到!江部长他……他竟然是秋月那孩子的舅姥爷!昨天,我们两家当场就认了亲了!”
“什么?!”电话那头传来椅子挪动的声响,显然高老爷子被这个消息惊得站了起来,
“秋月?你儿媳妇杨秋月?她舅姥爷……是明远?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快仔细说说!”
高志恒便将昨天江明远如何来考察“东风-1”,杨平安如何介绍关系,
江明远又如何认出他与老爷子容貌相似,最终确认身份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
他特别提到了江明远那句玩笑话——“看来我跟老高这缘分是断不了喽,从战友直接变成亲家了!”
听着儿子的叙述,电话那头的高老爷子久久没有说话,只有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传来。
过了好一会儿,高老爷子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沧桑后的深沉感慨,甚至隐隐有些哽咽:
“明远……好啊,好啊……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年,兜兜转转,咱们两家又以这样的方式联系上了……”他仿佛陷入了回忆,
声音悠远,“当年在根据地,条件那个苦啊……我和明远,还有好几个战友,挤在一个炕上,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就靠互相挤着取暖。
有一回鬼子扫荡,突围的时候,要不是明远从后面推了我一把,
替我挡了颗流弹,我这条老命,可能早就交代在那片山沟沟里了……”
高志恒静静地听着,他知道父亲和江部长有过命的交情,但细节却是第一次听说,
心中对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江部长,更添了几分敬重。
“后来,形势变了,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岗位,联系就少了。
再后来,运动一个接一个……唉……”高老爷子叹了口气,语气复杂,
“我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个兄弟,也知道他在省里,但形势不由人,怕给他添麻烦啊……没想到,没想到啊……”
他的声音再次激动起来:“没想到,我的孙子,娶了他的外甥孙女!这真是老天爷安排的缘分!树清啊,秋月那孩子,
是个好孩子,踏实,肯干,现在又怀了我们高家的骨肉。
以前你媳妇她……唉,有些眼皮子浅,现在好了,有这层关系在,她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爸,您说的是。”高树清连忙应道,“和平和秋月感情很好,您就放心吧。江部长临走时也说了,以后要常走动。”
“好!常走动好!”高老爷子一锤定音,语气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我有时间一定去见见明远这个老兄弟!这么多年了……真想跟他再喝两盅,好好唠唠!”
电话挂断后,听筒里只剩下“嘟嘟”的忙音,但高树清老爷子却久久没有放下话筒,
仿佛那沉重的分量依旧压在手上,更压在他的心头。
书房里寂静无声,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他缓缓坐回那把陪伴他多年的旧藤椅里,脸上的激动与欣慰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混合着忧虑与决然的复杂神色。
与老友江明远意外重逢并结成亲家,这无疑是天大的喜事。
但喜悦过后,冰冷的现实如同窗外的倒春寒,一丝丝渗入他不再年轻的身体。
高家,曾是显赫一时的民族资本家。虽然他高树清早年就毅然投身革命,
将偌大家产几乎悉数捐出支援抗战和建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但“原罪”的烙印,在某些人眼里,是永远洗刷不掉的。
出身,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在特定的气候下,会变得异常沉重。
近来,上面的风向明显有些不对,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