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王十一提着沉甸甸的木桶,桶里鱼儿扑腾的水声都压不住他满心的惊奇。
他凑在杨平安身边,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压低声音刨根问底:
杨平安,你跟兄弟透个底,到底使的什么法门?那鱼排着队往你钩上撞,邪门得很!我打小在河边玩到大,
从没见过这等奇事!他抓耳挠腮,恨不得当场拜师学艺。
杨平安一手抱着一个开始打哈欠的小外甥,步履沉稳,瞥了眼求知若渴的王十一,淡淡道:鱼饵特别。
特别?怎么个特别法?是你独门秘方?用的什么药材?王十一眼睛发亮,连声追问。
杨平安被他问得烦了,一句话堵回去:下次想钓鱼,来找我拿饵。
王十一顿时眉开眼笑,虽然没问出个子丑寅卯,但得了这个承诺,比什么都强!他立刻拍胸脯:够意思!杨平安,往后在师部大院,有事你言语!
回到沈家小院,那一桶活蹦乱跳的鲜鱼让杨夏荷和杨春燕又惊又喜。
这么多鱼!平安,你这运气也太旺了!杨春燕围着木桶直咂舌。
杨夏荷已经挽起袖子:中午咱们就吃全鱼宴!
更让众人吃惊的是,杨平安竟亲自下了厨。只见他挽起袖口,处理起鱼来手法娴熟得惊人。刮鳞、去内脏、清洗,动作行云流水,比常年掌勺的杨春燕还要利落三分。
他做了四道菜: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在锅里咕嘟着,鲜香扑鼻;红烧鱼块酱色红亮,
汤汁浓稠;清蒸鱼最大程度保留了鱼肉的本来滋味;最绝的是院子里小泥炉上慢烤的几条鱼,焦香混合着说不清的香料味,随风飘出老远,勾得人食欲大动。
待全鱼宴上桌,浓郁的香气笼罩了整个小院,连左邻右舍都被惊动了。
开饭了!杨夏荷一声招呼,众人围坐过来。
王十一迫不及待夹了块红烧鱼,烫得直吸气也不舍得吐,含糊惊叹:唔!太香了!这鱼...怎么一点土腥气都没有!
王若雪小口尝着清蒸鱼,鱼肉嫩得入口即化,鲜甜味在舌尖绽放,让她都顾不得矜持,悄悄又夹了一筷。
杨春燕和杨夏荷赞不绝口:平安,你这手艺什么时候练的?比国营饭店老师傅还强!
连最挑食的军军和安安,都抱着舅舅细心挑过刺的鱼肉,吃得小嘴油光发亮,根本停不下来。
正吃得热闹,院门口传来邻居的谈笑声:
沈团长家的,做什么好吃的呢?这香味把我家小子馋得直跳脚!
可不是嘛,隔着两排房都闻见了!
原来是这霸道的香气把邻居都引来了。杨夏荷笑着招呼,拿出些烤鱼分给大家品尝,引来一片赞叹。
王十一吃得满嘴流油,突然想起爹娘,赶紧挑了几条品相最好的烤鱼,盛了满满一海碗鱼汤,风风火火往家跑。
爸!妈!快尝尝!杨平安钓的鱼,他亲手做的!绝了!王十一把吃食往桌上一放,那香气瞬间征服了整个客厅。
王志成和何洁本来不以为意,觉得儿子夸大其词。可尝了一口之后,脸色都变了。
王志成细细品着鱼汤,眼中闪过惊艳:这鱼...确实不凡!鲜而不腥,嫩而不烂!小十一没吹牛,这手艺,绝了!
何洁也加快了用餐速度:这鱼肉质极好,调味更是恰到好处。夏荷这个弟弟,真不简单...
这一顿全鱼宴,不仅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更让王志成夫妇对杨平安的印象,从身手好的沉稳少年升级成了深藏不露的奇才。王十一看着父母被美食折服的模样,心里得意极了,更加坚定了要跟紧杨平安的决心。
全鱼宴的余香还在小院缭绕。王十一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瘫在椅上,看着杨平安的眼神充满崇拜:
杨平安,你这手艺不去开饭馆真可惜了!还有那打猎钓鱼的能耐...我算是服了,五体投地!他现在觉得,自己从前在军区大院那点威风,跟杨平安一比简直幼稚可笑。
王若雪虽然吃得矜持,但每道菜都细细品味过,唇齿间还留着那难忘的鲜香。
她看着杨平安收拾碗筷时利落的身手,再看看他被两个孩子围着时柔和的侧脸,只觉得这少年身上的谜团越来越多。他好像无所不能,样样都比别人强。
杨春燕和杨夏荷一边收拾,一边掩不住脸上的骄傲。弟弟这么出色,做姐姐的与有荣焉。
平安,你这鱼是怎么做的?调料好像也跟平常不一样?杨夏荷洗着碗好奇地问。
杨平安手上动作不停,语气平淡:随便做的,许是鱼新鲜。他把功劳都推给鱼本身,至于那些提鲜去腥的特殊调料,自然含糊带过。
众人都知他不爱多说,便不再追问,只当是他天赋异禀。
午饭后,王十一万般不舍地被王若雪拉回家。临走前,还不忘跟杨平安确认特制鱼饵的约定。
送走王家兄妹,小院终于安静下来。两个小的玩累了,被妈妈哄去午睡。杨平安总算得闲,坐在院中树荫下,拿起那本没看完的机械原理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