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型成功的余温还在车间里流淌,蝉鸣已唤来了盛夏。车间外老槐树的浓荫下,杨平安叫住了准备回家的顾云轩。
经过这段时间的灵泉滋养,这个曾经怯懦的少年已脱胎换骨。
身量蹿高,眼神明亮坚定,眉宇间尽是自信。
杨平安看着这个被自己从泥潭中拉出的伙伴,心中涌起吾家有徒初长成的欣慰。
他自然地揽住顾云轩略显单薄的肩膀,这个动作已成了习惯。
云轩,杨平安的声音清朗中透着超龄的沉稳,暑假好好陪外婆,她身体要紧。
嗯!平安哥,我知道。顾云轩重重点头。外婆是他唯一的亲人,他无比珍惜。
杨平安目光投向机械厂的烟囱,语气笃定:东风-1型肯定会受到省里的重视。
等高厂长回来,项目组肯定要扩大。你的贡献,周工、高工他们都看在眼里。他收回目光,清晰地吐出四个字:工作,稳了。
这话如惊雷,却在顾云轩意料之中。他眼圈瞬间红了,嘴唇翕动,哽咽难言。
成分不好的帽子曾如大山压顶,是杨平安给了他新生!这份恩情,重如山岳!
杨平安拍拍他的肩,语气更加郑重:进厂是新开始。别骄傲,踏实学技术,多立功。
他压低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只有你立得住,功劳够大,将来......才更有希望接你爸妈哥哥回来团圆。
接回来团圆......
这五个字如强光刺破阴霾!顾云轩猛地抬头,泪水夺眶而出。
他紧咬嘴唇,用尽全身力气点头,每个字都从心底抠出:平安哥!我记住了!我一定......一定接他们回来!
看着顾云轩含泪却坚定的目光,杨平安知道这颗种子已深深扎根。他松开手,笑了笑:快回去吧,别让外婆等急了。
顾云轩抹了把脸,露出带泪的灿烂笑容:哎!平安哥,再见!他转身,脚步轻快有力,仿佛已看到那条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
七月流火,北方某省的平县军区驻地,一辆军绿吉普正驶入师部家属院,在二层小楼前停下。
车门打开,正是刚刚陪妹妹一起参加完中考,已经17岁的王建(王十一)利落跳下。
他身着半旧军便装,小麦肤色,眉宇桀骜,扫视四周后,小心翼翼伸出手:若雪,慢点,当心。语气里的呵护几乎溢出来。
接着,15岁的王若雪探身而出。浅蓝连衣裙衬得她亭亭玉立,麻花辫乌黑油亮,眉眼长开,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少女的明媚灵动。她扶着哥哥的手跳下车,好奇打量父母工作居住的地方。
爸!妈!王若雪眼尖,看到楼里快步走出的父母,如欢快小鸟扑去。
王志成师长身着熨帖军装,年近四十依旧身板笔挺,不怒自威的脸上满是慈爱,张开双臂接住女儿:
哎哟,我的宝贝闺女,可想死爸爸了!他用力抱了抱女儿,看向努力装成熟的王建,拍拍他的肩:
好小子!又结实了!像个当兵的样子了!他们的大儿子王衡早已参军不在身边。
王若雪的母亲何洁,现为师部文工团副团长,气质温婉干练。她看着儿女,眼眶微红,拉住女儿手,摸摸儿子头:路上累不累?快进屋,外面晒。
一家人簇拥进屋。客厅布置简朴,带着浓厚部队气息。
哥在部队怎么样?有信来吗?王若雪迫不及待问起大哥。
你哥好着呢!在侦察连,上次大比武拿了名次!王志成语气自豪,
看向王建,小十一,听说这次考试考得不错?没光顾着玩吧?
王建挺胸:那不能!爷爷盯着呢!我还带着若雪复习呢!绝口不提为陪妹妹蹲了两级的事。
何洁端详女儿:若雪好像又长高了,听你奶奶打电话说,你喜欢去文工团看排练,有没有偷学两招?她知道女儿嗓子好,爱唱歌。
王若雪俏皮眨眼:妈,我都是光明正大学的好嘛!学校文艺汇演,我还独唱了呢!
看着儿女环绕,听着他们叽喳说着京城趣事,王志成和何洁满脸幸福。军人家庭聚少离多,每个团聚的假期都格外珍贵。
王建嘴上不说,见父母安好,心里踏实。他暗下决心,这个暑假要好好陪妹妹,多向父亲请教部队的事——他立志要像父兄一样成为优秀军人!
当然,首要任务是确保小公主王若雪在这个陌生驻地过得开心平安。
在父母身边待了几天熟悉环境后,王若雪拉着王十一兴致勃勃要去文工团看排练。何洁乐见其成,亲自带他们去排练厅。
排练厅里歌声乐器声此起彼伏,演员们紧张排练新节目。
王若雪在爷爷奶奶身边没少看总团演出,眼光不低。她饶有兴致地看着,偶尔跟哥哥小声点评:
这个舞蹈编排还行,领舞表情有点僵。
那个男高音条件不错,位置靠后了。
王十一对此不太感冒,更多是警惕四周,确保没有毛头小子打扰妹妹或存在安全隐患。他如忠诚护卫,抱胸站在王若雪侧后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