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 第83章 春信至——认可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第83章 春信至——认可

作者:无星恋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0 06:09:35

爆竹声中一岁除。飞云县的春节,在熟悉的烟火气、亲朋的喧闹和浓浓的年味中温暖度过。这个春节对于凌空和苏暮雨而言,有着不同于往年的意义。两家人融洽的家宴,朋友们心照不宣的祝福,以及彼此间那份愈发沉淀的默契,都让“未来”这个词,褪去了些许朦胧,增添了更多可触摸的实感。

“‘见家长’的余波:红包与无声的认可”

大年初二,按照本地习俗,凌空在父母的郑重叮嘱下,正式提着礼物去了苏暮雨家拜年。相较于之前的家宴,这次拜访更像是一个传统的仪式。苏爸爸苏妈妈热情依旧,但凌空还是能感觉到一丝不同以往的、更加正式的审视意味。

茶过三巡,闲话家常后,苏妈妈笑着拿出一个厚厚的红包,塞到凌空手里:“凌空啊,拿着,这是叔叔阿姨的一点心意。”

凌空一愣,下意识地想推辞:“阿姨,这不行,我都工作了……”(虽然他所谓的“工作”是博士补助)

“拿着,”苏爸爸开口,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这是规矩。以后常来家里吃饭。”

这个红包,在本地习俗中,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压岁钱,更是长辈对晚辈恋情正式认可的标志,几乎等同于一种无声的宣告。凌空握着那个沉甸甸的红包,感觉手心有些发烫,心里涌动着激动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郑重地收下,深深鞠躬:“谢谢叔叔阿姨,我会好好对暮雨的。”

回去的路上,凌空把红包的事告诉了父母。凌妈妈顿时笑逐颜开,连声说“好”,凌爸爸也欣慰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苏家是明事理的人家,你更要懂得珍惜。”

这份来自苏家父母的正式认可,像一颗定心丸,也像一份甜蜜的责任,让凌空感觉自己和苏暮雨的关系,仿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加稳固,也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活。

“‘科研’的跨界:当机器人学遇上认知科学”

春节的喧嚣过后,凌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假期的放松里。他带着那篇关于“元认知弹性框架”的论文初稿,去拜访了李教授。

李教授仔细阅读了他的论文,听完他的阐述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凌空,这个思路跳出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引入‘元认知’和‘不确定性量化’,这在机器人学里是个很有价值的交叉探索!”

他顿了顿,提出一个建议:“不过,你对‘元认知’的理解,目前还更多停留在计算层面。我建议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里关于元认知的研究,看看生物系统是如何实现自我监控和调节的,或许能给你带来更本质的启发。”

这个建议让凌空豁然开朗。他之前埋头于数学和代码,确实忽略了灵感最初的来源——对人类智能的借鉴。回到南京后(他提前几天回校整理资料),他立刻扎进了学校的认知科学图书馆,开始阅读那些对他而言几乎如同“天书”般的着作。

一开始确实艰难,各种心理学术语、实验范式、理论模型让他头晕目眩。但他拿出了当年啃硬核数学论文的劲头,一点点地啃,一点点地理解。他尝试着将心理学中关于“元记忆”、“元理解”的概念,与他为机器人设计的“模型可信度评估”模块进行类比和关联。

这个过程极大地拓展了他的思维边界。他意识到,让机器人拥有“智能”,不仅仅是计算能力的提升,或许更需要一种对自身认知状态的“觉察”和“调控”能力,这恰恰是元认知的核心。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他后续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技能面板上,【跨学科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开始闪烁,经验值缓慢而坚定地增长。

“‘小窝’的升级:从‘暂居’到‘家’的营造”

再次回到北京租住的小屋,凌空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这里更多是一个睡觉和工作的“据点”,但经历了春节的团聚,感受到那份对未来的共同期许后,他开始更用心地经营这个空间,想要让它更有“家”的味道。

他听从了苏暮雨的建议,在网上选购了几个简约风格的收纳柜,将之前堆放在角落的书籍和杂物整理得井井有条。他换掉了那个吱呀作响的旧椅子,投资了一把更符合人体工学的电脑椅,毕竟科研路漫漫,腰颈很重要。他还买了几盆好养的绿植,如绿萝和吊兰,小心翼翼地浇水照料,看着那抹绿色在房间里生机盎然地舒展,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最重要的改变是,他在书桌对面的墙上,安装了一块软木板。上面钉着的是他和苏暮雨一起续写的那本剪贴簿里的部分照片,有香山的红叶,有围巾的留念,有视频截图的搞笑瞬间,还有那页写着“坚实一步”的论文首页。中间最醒目的位置,是春节时两家人一起拍的合影。

这个小屋,不再仅仅是凌空一个人的栖身之所,它开始承载着两个人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每次抬头看到那面照片墙,凌空就感觉苏暮雨仿佛就在身边,给予他无声的鼓励和温暖。这个小小的空间,因为注入了情感和期待,真正开始有了“家”的雏形。

“‘远程’的新花样:共同书单与‘知识树’生长”

虽然恢复了异地状态,但凌空和苏暮雨的联系方式又有了创新。他们制定了一个“共同书单”,里面既有凌空推荐的认知科学经典,也有苏暮雨挑选的社会学、文学着作。他们约定好阅读进度,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进行“读书分享”。

“我今天读到那个关于‘心智具身性’的实验,太有意思了!”凌空在视频里兴奋地说,“原来我们的思维和身体动作是这么紧密关联的,这更印证了我那个框架里强调‘物理交互’的重要性!”

苏暮雨则分享她读到的关于城市空间与人的行为模式的论述:“你看,城市规划会影响人的社交方式,这和你研究机器人环境交互,是不是有某种奇妙的共通性?都是关于‘系统’与‘个体’的互动。”

这种跨越工科与人文的阅读交流,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更让他们在思想层面达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他们仿佛在共同培育一棵“知识树”,各自的专业领域是树根和树干,而跨学科的阅读和讨论,则让枝叶愈发繁茂,相互滋养。

凌空甚至受此启发,在个人的研究笔记软件里,建立了一个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将机器人学、认知科学、甚至从苏暮雨那里汲取的社会学概念连接起来,试图寻找更深层次的研究灵感。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健康’同盟:隔空打卡与互相监督”

经历了上次苏暮雨生病的事件,以及意识到科研工作对身体的损耗后,凌空和苏暮雨结成了“健康同盟”。他们在手机上下载了同一个运动打卡App,互相添加为好友。

凌空继续着他的健身房之旅,每次训练后都会在App上打卡,记录下跑步里程或者力量训练数据。苏暮雨则选择了更适合她的瑜伽和慢跑,也会准时打卡。

App上可以看到对方的本周运动时长和完成情况。如果一方连续几天没有动静,另一方就会发消息“关切”一下:

“凌同学,今天偷懒了?”——这是苏暮雨。

“苏同学,本周瑜伽时长还差半小时哦。”——这是凌空。

这种隔空的互相监督,带着一点小小的竞争和调侃,让坚持运动变得更有趣。他们还会分享各自的健康食谱,凌空会炫耀他新学会的、少油少盐又美味的健身餐,苏暮雨则会推荐她发现的优质沙拉外卖店。

“‘春信’已至:在各自的土壤里扎根生长”

春风送暖,冰雪消融。北京的柳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如同凌空心中不断萌发的新想法和新希望。

他站在实验室的窗前,望着楼下渐渐泛绿的草坪,心中一片宁静与充实。学术上,他找到了更具潜力的交叉方向,虽然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但方向愈发清晰;生活上,他将那个北国的小屋经营得越来越有温度;情感上,他与苏暮雨的关系经受住了距离的考验,并在共同的成长和用心的维系中愈发坚韧。

他收到苏暮雨发来的信息,是一张上海街头梧桐树冒新芽的照片,配文:“我这里春天也来了。一起加油,凌博士。”

凌空回复了一张实验室窗外的新绿:“嗯,一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准备勃发的季节。凌空知道,他和苏暮雨,正像这两地悄然萌发的春芽,在各自的土壤里努力扎根,汲取养分,向着阳光生长。他们暂时分离,却仿佛共生,因为他们的根须,早已通过无数条有形的和无形的纽带,紧紧缠绕在一起,共同指向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