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 第75章 晨昏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第75章 晨昏

作者:无星恋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0 06:09:35

夏末秋初,离别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飞云县火车站站台上,弥漫着与大学放假时截然不同的气氛。凌空的行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除了衣物和书籍,还塞满了凌妈妈精心准备的各种家乡特产和自制酱菜,仿佛要把家的味道一并打包带往那座陌生的北方都市。

“到了那边,一个人住,要记得按时吃饭,别总凑合。”凌妈妈一遍遍地整理着凌空其实早已整理好的衣领,眼圈泛红。

“知道了,妈。”凌空耐心地应着。

凌爸爸则递过一个厚厚的信封:“拿着,刚到地方,用钱的地方多。租房别图太便宜,安全第一。”

“爸,我自己有……”凌空想推辞。

“拿着!”凌爸爸语气不容拒绝,眼神里是深沉的关切。

苏暮雨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安静地看着。她今天穿了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清新得像雨后的天空。她没有像凌妈妈那样絮叨叮嘱,只是在那边的目光看过来时,递上一个温暖而坚定的微笑。

火车即将开动的广播响起。凌空最后拥抱了一下父母,然后走到苏暮雨面前。

“我走了。”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三个字。

“嗯,一路顺风。”苏暮雨将手里一个包装精致的小盒子递给他,“到了新住处再打开。”

凌空接过,紧紧握了一下她的手,转身登上了列车。

找到座位,放好行李,火车缓缓启动。凌空透过车窗,看着站台上父母逐渐变小、最终模糊的身影,以及苏暮雨一直挥动的手臂,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酸涩与豪情。他知道,从此故乡只有冬夏,或许再无春秋。他的人生,正式翻开了远离家乡、独自闯荡的新篇章。

“‘北漂’初体验:找房、安家与‘生存’挑战”

北京以其特有的广袤、繁忙与略带干燥的空气迎接了凌空。走出人流如织的高铁站,面对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图和摩天大楼构成的钢铁森林,纵然是逻辑强大的凌空,也感到了片刻的茫然。

他的首要任务是安顿下来。c实验室不提供博士生宿舍,需要自己租房。来之前他已经在租房网站上筛选了很久,但网上图片和现实总有差距。接下来几天,他化身“看房侠”,跟着中介穿梭在不同的街区,见识了北京租房市场的形形色色:有价格诱人但需要与多人合租的隔断间,有装修精致但距离学校通勤需要一小时以上的“豪宅”,也有看似不错但周边环境嘈杂的老破小。

【信息筛选】和【风险判断】技能被频繁使用。他综合考虑了通勤时间(必须控制在四十分钟内)、租金预算(不能超出博士补助太多)、居住环境(需要相对安静以利于科研)等因素,最终在离学校三站地铁的一个九十年代建成的小区里,租下了一个四十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厅老房子。房子不大,家具也有些旧,但好在干净、朝向好,而且房东同意他简单改造。

安家过程更像是一场小型工程。他独自去二手市场淘来了书桌和书架,去宜家采购了必要的收纳用品和台灯,自己动手组装;联系网络运营商办理宽带;购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基本生活物资……这些事情琐碎而耗神,远没有写代码或调试机器人那样有成就感,却是独立生活的必修课。技能面板上,【独立生活能力】和【资源获取】的经验条在快速填充。

最让他头疼的是做饭。离开了学校食堂和苏暮雨的“技术指导”,他不得不真正自力更生。第一次独自去菜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蔬菜和热情的摊主,他有些无所适从。尝试复刻妈妈的番茄炒蛋,结果不是盐放多了就是鸡蛋炒老了;煮米饭也常常掌握不好水量。那几天,他的晚餐经常以各种口味的泡面或速冻水饺告终。他默默地将【厨艺】技能的优先级调高,决定必须尽快攻克这个“生存”难题。

“‘惊喜’礼物与‘共享空间’的延续”

忙碌的安家告一段落,凌空终于有时间在夜晚的静谧中,拆开了苏暮雨送的那个小盒子。里面是一台便携式的照片打印机,以及一叠相纸。还有一张便签,上面是苏暮雨清秀的字迹:“把北京的风景和你的生活,打印出来,贴满你的新家。就好像,我也在那里。”

凌空的心瞬间被一股暖流击中。这个礼物如此贴心而巧妙,它用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弥合着空间的距离。他立刻行动起来,将毕业时拍的合影、之前手机里存的苏暮雨的各种照片,挑选了几张打印出来,用磁贴固定在了冰箱门上。瞬间,这个略显冷清的小屋,多了许多温暖的色彩和回忆的味道。

他还特意将书桌的一角,布置成了类似之前501宿舍“共享空间”的模式——摆放着苏暮雨送的那对星空杯,以及一台可以随时进行视频通话的平板电脑支架。虽然物理空间分离了,但他试图在心理和习惯上,保留那份共同的印记。

“‘实验室’的新人:从‘凌空’到‘小凌’的转变”

到校报到,正式进入c实验室。这里的气氛与李教授的实验室有所不同,规模更大,节奏更快,竞争似乎也更无形。实验室里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加起来有几十号人,每个人都很忙碌。

韩教授在组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凌空:“这是新来的直博生凌空,之前在南航李老师组里做过很不错的工作,大家欢迎。”掌声过后,凌空感受到了来自各方打量和好奇的目光。在这里,他不再是社团领袖,不再是项目核心,只是一个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新人小凌”。

初始的任务是阅读实验室近三年的核心论文和内部技术报告,熟悉实验室现有的代码库和实验平台。这又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过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更偏向基础理论和算法创新,对数学功底和理论推导能力要求极高,这让习惯工程实现的凌空感到了压力。他必须逼迫自己静下心来,啃那些艰深的数学证明和复杂的概念。

师兄师姐们大多友善,但也都忙于自己的课题,能给予新人的指导有限。凌空很快调整心态,发挥【主动学习】和【不耻下问】的精神,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查阅资料,实在搞不定,再选择合适的时机,礼貌地向师兄师姐请教。他用自己的踏实和专注,慢慢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视频两端’的日常:距离下的温情与新的相处模式”

异地恋的生活,随着凌空的安顿而正式开始。他们严格遵守着“通讯协议”,每天都会在固定的睡前时间进行视频通话。

一开始,两人都有些不适应。镜头下的表情似乎比面对面时更放大,沉默也显得更突兀。凌空通常会汇报他一天的“进展”:“今天把代码库大致熟悉了一遍”、“租的房子终于收拾得能住人了”、“尝试做了青椒肉丝,这次好像没炒老”。

苏暮雨则分享她入职培训的趣事,同事间的八卦,或者吐槽公司附近的午餐又贵又难吃。

有时,也会出现信号卡顿、画面凝固的尴尬,或者因为一天疲惫而无话可说的瞬间。但他们学会了接受这种不完美。有时就开着视频,各做各的事,凌空看论文,苏暮雨看书或整理房间,偶尔抬头看到屏幕里对方专注的样子,便觉得心安。

他们也开始开发新的“共同活动”。比如,约定好看同一部电影,然后在视频里交流观后感;或者同时在不同的城市寻找好吃的面包店,隔空“测评”;苏暮雨还会在视频里“监督”凌空练习厨艺,远程指导他某个菜的关键步骤。

一次,凌空因为在实验室调试一个棘手的问题,错过了原定的视频时间。等他回到住处,打开手机,看到苏暮雨发来的几条未读消息和几个未接通的视频请求,心里一紧,连忙拨了回去。

视频接通,苏暮雨脸上并没有责怪,只有担忧:“怎么这么晚?没事吧?”

“没事,就是有个bug一直没找到,弄晚了。”凌空带着歉意解释。

“下次如果忙,提前发个信息说一声就好,别让我担心。”苏暮雨轻声说。

“好,一定。”凌空郑重答应。

这个小插曲让他们意识到,异地恋中,“报备”和“回应”的重要性,它关乎安全感。从此,凌空养成了有事耽搁必定提前告知的习惯。

北国的秋意渐浓,凌空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漫天飞舞的银杏叶,会想起金陵的梧桐,也会想起飞云县的香樟。他开始慢慢熟悉这座城市的脉络,适应实验室的节奏,也在笨拙地学习如何照顾好自己。视频另一端苏暮雨的笑容和叮嘱,冰箱门上那些定格的瞬间,以及心中那个“在更高处相见”的约定,是他在这个庞大而陌生的城市里,最温暖的光亮和前行的动力。他知道,新的生活已经拉开帷幕,而他们的故事,正跨越山河,在南北两座城市里,同步书写着新的章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