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 第119章 秩序敏感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第119章 秩序敏感

作者:无星恋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0 06:09:35

凌曦的语言能力像破土的春笋般节节攀升,从简单的词汇模仿,逐渐发展到能进行短句表达。而伴随着语言能力的解放,一个更显着的变化悄然降临——他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那个小小的、倔强的自我意识,如同晨曦中的第一缕光,清晰而坚定地宣告着自己的主权。

一、“‘我的’宣言:物权敏感期的“小守护神”

最先体现这一点的,是凌曦对物品归属权的极度敏感。他最喜欢的那个掉了一只耳朵的毛绒兔子、印着小恐龙的喝水杯、甚至是他常坐的那个餐椅角落,都成了他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

“我的!”成了他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发音清晰,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苏晓晓逗他,假装要拿走他的兔子玩偶,凌曦立刻把兔子紧紧抱在怀里,小身子扭过去,用后背对着小姨,大声宣告:“我的!兔兔!”

王亚琴想帮他收拾散落一地的积木,刚拿起一块,凌曦就冲过来,踮着脚要从外婆手里抢回来:“我的!积木!”

甚至连凌空想坐在他常坐的沙发位置上,凌曦都会跑过来,拍着那个位置,仰着头对爸爸说:“爸爸,起!我的!”(意思是让爸爸起来,这是他的位置)

凌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科研兴趣。他推着眼镜,观察着儿子的行为,在记录本上分析:“对象进入‘物权敏感期’,通过对物品的独占宣言和扞卫行为,构建自我认知与边界感。这是认知发展的关键里程碑,需予以尊重和引导,而非简单斥责或强制分享。”

苏暮雨则更注重实践中的应对。她会在凌曦宣告“我的”时,温和地确认:“是的,这是小曦的兔子\/杯子\/位置。”然后,再尝试引导:“但是,小姨只是想看看你的兔子,不会拿走的,可以给她看一下吗?”或者“外婆帮你把积木送回家(积木箱),它们会更开心哦。”

这个过程并不总是顺利。一次,邻居家一个比凌曦小几个月的小朋友来玩,看中了那个掉耳朵的兔子。凌曦如同被侵犯了领地的幼兽,尖叫着冲过去抢回兔子,还把小朋友推了一个趔趄。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事后,凌空和苏暮雨没有责备凌曦,而是耐心地和他沟通。

“小曦,那是你的兔子,你不想给别人玩,妈妈明白。”苏暮雨抱着情绪依旧有些激动的儿子,轻声说,“但是,我们不能推小朋友,他会疼,也会难过。你可以告诉弟弟‘这是我的’,或者拿另一个玩具和弟弟交换,好吗?”

凌曦似懂非懂,但听到“推人会疼”,小脸上闪过一丝愧疚,把怀里的兔子抱得更紧了。

凌空则在旁边补充:“建立边界很重要,但需要在尊重他人物理边界的前提下。”他知道,这些社会规则的建立,需要时间和反复的引导。他的【儿童心理学】 和 【冲突调解】 技能在此刻得到了实践,熟练度缓慢而坚定地增长。

二、“‘秩序’的执着:当“程序正义”遇上“不可理喻”

与“物权敏感”相伴而来的,是凌曦对“秩序”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内心仿佛有一套不容更改的“程序”,任何偏离都可能引发一场情绪风暴。

穿衣服必须先穿左胳膊,再穿右胳膊,顺序错了?哭!

吃香蕉必须是他自己剥皮(虽然剥得烂糟糟),如果大人帮忙了?哭!

回家脱下的鞋子必须头朝外整齐放好,如果歪了?哭!

睡前故事必须由妈妈讲第一个,爸爸讲第二个,如果哪天凌空想先讲?哭!

这种对固定流程的执着,常常让大人们感到哭笑不得,尤其是讲究效率和逻辑的凌空。

一次,王亚琴给凌曦切苹果,顺手将苹果核丢进了厨房的垃圾桶。凌曦看到了,立刻不依不饶,指着垃圾桶:“婆!核核!那里!”原来,在他小小的认知里,苹果核应该放在客厅那个带盖子的卡通垃圾桶里,而不是厨房这个!

王亚琴试图解释:“厨房的垃圾桶也一样啊,都是装垃圾的。”

凌曦根本不听,小脸憋得通红,眼看“山雨欲来”。

凌空赶紧过来解围,他从厨房垃圾桶里捡出苹果核,郑重其事地放到凌曦手上:“小曦说得对,核核应该放在它的‘家’(指客厅垃圾桶)。来,我们一起送它回家。”

凌曦这才满意,拿着苹果核,摇摇晃晃地走到客厅垃圾桶旁,踮起脚,努力地把核核扔了进去,然后拍拍手,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仪式”。

苏暮雨看着凌空这一本正经配合儿子“秩序感”的样子,忍不住莞尔。她发现,凌空在面对儿子的“不可理喻”时,虽然偶尔会流露出科学家的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试图去理解、去共情、甚至利用他的“程序思维”去引导的耐心。

“这大概就是‘程序正义’在育儿领域的应用吧。”苏暮雨私下打趣道。

凌空无奈地耸肩:“至少,他的‘程序’目前还是可观测、可执行的。比我们公司某些闭源系统好理解多了。”他的【耐心】 和 【共情能力】 技能,在日复一日的“秩序维护战”中,被磨砺得愈发闪亮。

三、“‘协作’的深化:家庭团队的“角色扮演”与“危机”管理

面对凌曦日益增长的自主意识和“小脾气”,家庭内部的协作也需要升级。凌空、苏暮雨和王亚琴,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应对“trouble two(麻烦的两岁)”预备期的核心团队。

凌空是“理论支持与系统优化师”。他负责观察记录凌曦行为模式的变化,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为家庭环境优化提供方案。比如,他设计了一个低矮的开放式玩具架,让凌曦可以自己取放玩具,满足其“自己做”的**;他在门口设置了专门的儿童鞋位,帮助建立物品归位的习惯。

苏暮雨是“一线指挥官与情感协调官”。她负责日常与凌曦的“正面交锋”,用无限的耐心和智慧去化解一次次小危机,同时也在凌空的理论与现实的落差间进行微调。她是凌曦情感上最稳定的安全港。

王亚琴是“后勤保障与氛围调节员”。她确保大家庭的物质基础,用美味的饭菜和温暖的怀抱提供支持,同时也常常用她过来人的经验,安抚偶尔会因为孙子的“叛逆”而感到无措的年轻父母。

这个“铁三角”并非总是运转顺畅。有时,王亚琴会心疼孙子,觉得凌空和苏暮雨“太较真”;有时,凌空的理论在凌曦剧烈的情绪面前会显得苍白;有时,苏暮雨也会感到疲惫和挫败。

但每当“危机”发生,比如凌曦因为秩序被打破而长时间哭闹不止时,他们总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凌空会负责稳住局面,用平静的语气分析;苏暮雨会负责拥抱和安抚,提供情感支持;王亚琴则会默默准备好温水和毛巾,或者端来一盘水果,用行动表示关怀。

一次,凌曦因为固执地要自己穿一件根本穿不进去的套头衫而失败,frustration(挫败感) 爆棚,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凌空试图用“分解步骤法”引导,无效;苏暮雨抱着他安慰,效果不佳。最后还是王亚琴,拿着那件衣服,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说:“哎呦呦,这件衣服欺负我们小曦啦?来来来,外婆帮你教训它,我们一起把它‘吃掉’(套进去)!”这种略带“无厘头”的介入,反而让凌曦停止了哭泣,好奇地看着外婆,最终破涕为笑。

这次事件让凌空意识到,育儿没有万能公式,理论、情感、经验,甚至一点点“非理性”的幽默,都是应对成长挑战的重要工具。他的 【家庭团队协作】 技能树,悄然点亮。

四、“‘边界’与‘爱’:在放手与守护间寻找平衡

凌曦的“我的”宣言和秩序敏感,本质上是在探索自我与世界的边界。他需要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这个过程,既是他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也是对父母之爱的考验。

凌空和苏暮雨开始有意识地,在安全的范围内,给予凌曦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空间。

“小曦,今天想穿蓝色的小熊衣服,还是红色的恐龙衣服?”

“我们是先读这本挖机书,还是那本动物书?”

“香蕉皮,你想自己试着剥,还是妈妈帮你?”

这些有限的选择,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满足了他的控制感,又避免了完全失控。凌曦在这种被尊重的氛围中,似乎也变得更容易沟通,那些激烈的情绪爆发频率有所下降。

当然,原则性的边界依然清晰。比如,不能打人,不能乱扔食物,涉及到安全的问题(如触碰插座、在马路上乱跑)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在这些时候,凌空和苏暮雨的态度会变得非常坚定,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

夜晚,凌曦终于在他固定的睡眠仪式后沉沉睡去,怀里紧紧抱着他的“独耳兔”。凌空更新着他的记录:

“观察:自我意识萌芽,物权与秩序敏感期特征明显。应对策略:尊重个体边界,提供有限选择,坚守安全底线。成长:对象在探索中建立自我,抚养者在磨合中学习平衡。备注:爱,是守护其探索的勇气,也是划定其安全的边界。”

苏暮雨走过来,看着记录,轻声说:“有时候觉得他闹得让人头疼,但看着他一点点形成自己的主意,又觉得特别神奇。”

凌空握住她的手:“嗯。就像调试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断自我升级的AI,虽然bUG多多,但每一个新功能的出现,都值得记录。”

苏暮雨笑着靠在他肩上:“希望这个‘AI’下次升级‘情绪控制’模块的时候,能少死点机。”

灯光下,夫妻俩相视而笑。成长的烦恼与喜悦,独立的萌芽与爱的守护,在这静谧的夜里交织融合。家的故事,正随着那个小小“自我”的日渐清晰,而步入更加生动也更具挑战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