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 第110章 双城育儿

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第110章 双城育儿

作者:无星恋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0 06:09:35

月子期在忙碌与温馨中飞逝,凌空一个月的陪产假也即将结束。他必须返回上海,投入星璇智能紧张的项目中,而苏暮雨和宝宝——他们为他取名凌曦,寓意清晨的阳光——则需要继续留在新加坡,完成后续的产后恢复,并等待宝宝稍大一些再考虑回国。双城生活,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加入,进入了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的2.0版本。

“‘平衡’的艺术:新手妈妈的孤军与远程爸爸的参与”

凌空返回上海后,苏暮雨正式开启了在新加坡独自带娃(有家政阿姨辅助)的生涯。这远比她经手过的任何跨国项目都要艰难。凌曦是个高需求宝宝,睡眠浅,易惊醒,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安抚。苏暮雨常常在深夜抱着哭闹不止的儿子,在客厅里来回踱步,看着窗外陌生的城市灯火,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疲惫。母乳喂养、产后身体的恢复、睡眠的严重剥夺,都在消耗着她的精力和情绪。

而上海的凌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重返工作岗位,项目进度紧迫,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与此同时,他的心时刻牵挂着远方的母子二人。他将自己的时间管理发挥到了极致:

· 清晨:在苏暮雨和宝宝醒来前,处理最需要专注的核心工作。

· 上午:利用工作间隙,查看苏暮雨分享的宝宝一夜的睡眠、吃奶记录(他们使用共享的育儿App),并远程参与决定一些育儿细节,比如是否尝试新的安抚奶嘴,或者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

· 午休:固定与苏暮雨和宝宝视频,这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充电”时刻。他会隔着屏幕逗弄儿子,用他特有的、平静的语调给儿子“讲解”他正在看的黑白卡,或者只是静静地看着苏暮雨喂奶,听她倾诉带娃的辛苦。

· 夜晚:下班后,他会继续工作,但电脑旁永远放着手机,随时准备接收苏暮雨的信息或接听她的“求救”电话——可能是宝宝莫名大哭不止,可能是她情绪低落需要倾诉。

他无法替代苏暮雨的辛劳,但他竭尽全力让自己在远程状态下“在场”。他不再是那个只提供理论支持的“顾问”,而是真正参与到育儿的每一个决策和情感支持中。他会因为儿子在视频里对他露出一个无意识的微笑而开心一整天,也会因为苏暮雨一句带着哭腔的“我好累”而揪心不已,恨不得立刻飞回她身边。

“‘碰撞’的涟漪:凌空母亲的到访与育儿的代际差异”

为了缓解苏暮雨的压力,也为了尽早见到孙子,凌空的母亲——王亚琴女士,在凌曦满三个月时,飞抵新加坡探望。

王亚琴是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勤劳、能干,对儿子和孙子有着毫无保留的爱。她的到来,确实帮苏暮雨分担了大量的家务和抱娃的体力活。然而,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差异,也随之浮出水面。

王亚琴坚信“孩子不能惯”,认为一哭就抱会养成坏习惯,主张定时定量喂养。而苏暮雨和凌空则更倾向于“亲密育儿”,认为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有助于建立安全感,喂养也按需进行。

“暮雨啊,孩子哭两声没事的,让他哭一会儿,肺活量好。”王亚琴看着苏暮雨一听到哭声就立刻放下饭碗去抱孩子,忍不住说道。

“妈,小曦还小,需要安全感。”苏暮雨尽量温和地解释。

“我们凌空小时候就是这么带大的,不也挺好?”王亚琴有些不以为然。

在穿衣、辅食添加等问题上,类似的摩擦也时有发生。王亚琴总觉得苏暮雨给孩子穿得太少,总想多加一件;她倾向于早早给孩子尝试米汤、蛋黄泥,而苏暮雨则严格按照现代育儿指南,坚持到月龄再添加。

这些细微的摩擦,积累起来,让苏暮雨感到压力倍增。她感激婆婆的帮助,但又无法完全认同其育儿方式,处在一种想说又不好直说的尴尬境地。她在与凌空的视频中,忍不住流露了这份苦恼。

凌空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他没有简单地站在任何一方,而是扮演起了“翻译官”和“缓冲带”的角色。

他对自己母亲说:“妈,谢谢您过去帮我们。现在育儿观念更新快,很多方法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暮雨看的都是最新的专家建议,我们尊重科学,也是为了孩子好。您帮忙搭把手,具体怎么带,听暮雨的,她是最用心的妈妈。”

他又对苏暮雨说:“妈妈是心疼你和孩子,方式可能老派,但心是好的。有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可以稍微灵活一点,让她有参与感。原则性问题,我会跟她沟通,你不用担心。”

他通过一次次的远程沟通和耐心解释,既安抚了母亲的情绪,肯定了她的付出,又坚定地支持了苏暮雨作为孩子母亲的主导权。这种成熟的处理方式,有效地化解了潜在的矛盾,也让苏暮雨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保护的温暖。

“‘进化’的爱:从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的情感重构”

随着凌曦一天天长大,开始会咯咯笑,会抬头,会好奇地抓住大人的手指,凌空和苏暮雨的感情,也在育儿的琐碎与忙乱中,悄然发生着进化。

他们的交流内容,大部分被“孩子”占据,但爱的表达却并未减少,反而以更具体、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凌空会在网上研究各种育儿神器,看到觉得有用的就买给苏暮雨;他会记得苏暮雨随口提过想吃国内的某样零食,想方设法托人带过去;他会在苏暮雨因为带孩子无法参加重要线上会议时,提前帮她梳理好发言要点。

而苏暮雨,则用视频和照片,为凌空记录下儿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第一次成功翻身,第一次发出“ba-ba”的无意识音节,第一次对着镜头里的爸爸手舞足蹈……这些碎片化的分享,编织成一条坚韧的情感纽带,跨越了物理距离,将父子、将一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一次,凌曦幼儿急疹,发高烧。苏暮雨和王亚琴在新加坡的医院守了一夜。凌空在上海,同样一夜未眠,通过视频密切关注着儿子的情况,远程查阅各种关于幼儿急疹的护理资料,安抚焦虑的苏暮雨。当晨曦来临,凌曦的体温终于降下来,在苏暮雨怀里安稳睡去时,视频两端的三个人(包括疲惫但松了口气的王亚琴)都红了眼眶。那一刻,他们共同经历的担忧与 relief(解脱),让他们的联结更加深刻。

凌空在一次深夜加班后,看着手机屏保上儿子咧嘴大笑的照片,以及照片角落苏暮雨温柔凝视孩子的侧影,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平静。他意识到,他对苏暮雨的爱,在经历了浪漫、磨合、风雨与共后,如今更深地融入了亲情与战友般的情谊。他们不仅是爱人,更是孩子共同的守护者,是人生战场上最可靠的同盟。

双城育儿的日子,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远程协作、代际磨合和共同应对挑战中,凌空与苏暮雨的角色不断丰富,他们的爱不断沉淀和进化。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守护好他们的爱情,经营好他们的家庭,并陪伴那个名为凌曦的小小生命,一起成长。家的定义,在这场跨越海洋的育儿实践中,被赋予了更宽广、更坚韧的内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