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 > 第254章 一份关于“保障房烂尾”的督察报告,触目惊心!

第254章:一份关于“保障房烂尾”的督察报告,触目惊心!

东方天际,一抹灰白色的晨光艰难地刺破了浓厚的夜色,为清源县这座沉睡的城市镀上了一层冷清的轮廓。

县委大院里静得能听见旗杆上国旗被微风拂动的轻响。苏正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像一颗熬红了的眼睛,固执地凝视着黎明。

他没有丝毫睡意。

一夜未眠,精神却处在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仿佛身体的疲惫被一股更强大的意志力彻底压制了下去。桌面上,厚厚一沓稿纸整齐地码放着,墨迹未干,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骨子里淬炼出来的,带着冰冷的锋芒。

稿纸旁边,是那两个已经凉透了的烤红薯。表皮焦黑,皱缩着,安静地躺在那里,无声地提醒着他这份报告的缘起。

苏正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稿纸的边缘。他没有立刻将其装订,而是像一位最挑剔的工匠,在审视自己即将完成的作品。

他一页一页地,重新翻阅。

报告的标题,他用了最官方、最严谨的措辞——《关于清源县“惠民居”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及资金滥用问题的深度调查报告》。

然而,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却不是冰冷的数据罗列。

报告的引言,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政策的引述。开篇第一段,讲述的是一幅画。一幅画在废旧纸箱板上的画。

“……五岁女童赵某,用一支长不足五厘米的粉色蜡笔,描绘了她心中的‘新家’。画中有宽大的窗户,绿色的草坪,以及一座她从未玩过的滑梯。据其母李某陈述,这是她们全家对‘惠民居’项目的全部想象与期盼。而现实中的‘惠民居’中心花园,现状为建筑垃圾堆积场,野草最高已过半米。”

寥寥数语,没有一个控诉的字眼,却比任何声嘶力竭的呐喊都更具穿透力。

紧接着,是第二段。

“……下岗职工王某,患有严重肺部疾病,医嘱要求其在‘干燥通风环境静养’。其现租住于棚户区一间不足十五平米的单间内,终年潮湿,墙角附生有大片青苔。王某每日最大的开销,是用于镇咳的廉价草药。其妻女靠捡拾废品维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是早日搬入干燥明亮的‘惠民居’。”

苏正的目光在这段文字上停留了片刻。他仿佛又能听见那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与这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形成了荒诞而尖锐的对比。

引言的最后,他提到了那两个红薯。

“……本报告调查员在结束走访时,收到了来自棚户区居民赵某(前述五岁女童之母)赠予的两枚烤红薯。经查,赵某家庭当日晚餐即为红薯。当我们的困难群众,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对政府工作人员报以最质朴的善意时,我们回馈给他们的,不应是一座用谎言和危险堆砌的空中楼阁。”

引言结束,报告的正文部分开始了。画风陡然一变,温情与悲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外科手术刀般的冷静与精准。

第一部分,标题为:“关于‘惠民居’项目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实物取证与分析”。

下面附上的,是十几张高清彩色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对着一根裸露的水泥柱拍摄的特写。那根本该坚实厚重的水泥柱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在照片的中心,一块水泥已经剥落,露出了里面锈迹斑斑、细得可怜的钢筋。

照片下方,是一行冰冷的文字说明:“惠民居7号楼3单元承重柱。现场测量钢筋直径为8毫米(±0.5毫米),经查阅设计图纸,该处设计标准应为16毫米螺纹钢。送检样本混凝土标号为c15,远低于设计要求的c30标准。”

第二张照片,是一面被撬开的墙体。墙体内部,没有保温层,没有合格的砖块,而是塞满了各种建筑垃圾——碎砖头、烂木方,甚至还有几只破烂的安全帽和泡沫快餐盒。

照片的说明更加讽刺:“项目施工方在墙体填充材料上的‘多元化创新’应用。此举大幅‘节约’了建材成本,但可能对房屋的隔音、保温及结构稳定性产生少量负面影响。”

一张张照片看下去,触目惊心。渗水的地下室墙壁,像一张张哭泣的脸;楼顶天台上薄薄一层、一踩就裂的防水层;阳台护栏那轻轻一晃就松动的螺丝……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枚钉子,将孙国富和他的同伙们,牢牢钉在了耻辱柱上。

报告的第二部分,标题是:“‘惠民居’项目专项资金流向分析”。

这一部分没有照片,只有一张巨大的、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图,和数个清晰明了的表格。

苏正将审计局报告里那些晦涩的财务术语,全部翻译成了大白话。

第一个表格,名为“主要建材采购价格对比表”。

表格共四列。第一列是建材名称,如“高标号水泥”、“螺纹钢筋”等。第二列是“政府中标采购价”。第三列是“市场同期平均价”。第四列,也是最刺眼的一列,名为“实际采购价”。

以水泥为例,“政府中标采购价”是每吨600元,而“实际采购价”那一栏,赫然写着每吨220元。中间巨大的差价,触目惊心。

表格下方,就是那张资金流向图。苏正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了那笔巨大的差价,是如何通过三家注册地址在民房里、法人代表是陌生农民的“建材贸易公司”的账户,像溪流一样汇集,最终流入了一个开设在邻市的私人账户。

账户的户主姓名,苏正也用加粗的黑体字标了出来:孙爱国。

并在旁边用括号加了一行注释:(经查,此人为清源县住建局局长孙国富的亲弟弟)。

简单,直接,粗暴。

没有任何推测,没有任何定性,只是将事实**裸地摆在纸面上。

报告的第三部分,苏正将矛头从孙国富一人,扩大到了整个监管体系。他罗列了从项目立项、招标、施工监理到最终验收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后面,都附上了相关负责人的姓名和签字样本。

监理日志上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切正常,符合规范”;验收报告上专家组清一色的“同意通过”;质量监督站出具的“质量合格”鉴定书……

一份份文件,一个个签名,在苏正的报告里,不再是履职尽责的证明,反而构成了一条完整而荒谬的“渎职链”。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座“豆腐渣”工程的共犯。

苏正翻到最后一页,那是报告的结论。

“综上所述,‘惠民居’保障性住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已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完全不具备入住条件。同时,项目专项资金存在被大量挪用、侵吞的重大犯罪嫌疑。此事件不仅是单纯的工程质量问题与经济犯罪问题,更是动摇政府公信力、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恶性政治事件。”

“建议:一、立即成立由纪委、公安、审计、安监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本项目进行全面彻查。二、对所有相关责任人,无论职位高低,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串供或外逃。三、立即启动对‘惠民居’所有楼栋的结构安全再鉴定,并尽快拿出整改或推倒重建方案,给翘首以盼的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看完了。

苏正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这份报告,就是他为孙国富等人精心准备的棺材。每一个字都是一颗钉子,每一个数据都是一把重锤。证据链完整,逻辑闭环,事实清楚,不给人留下一丝一毫辩驳的余地。

周书记看到这份报告,会震怒。但苏正知道,仅仅让周书记震怒,还不够。

他需要一个更直接、更彻底、更具戏剧性的方式,来引爆这一切。

他将报告重新整理好,放在办公桌的正中央。然后,他拉开抽屉,从最里面,拿出了那个朴素的钢笔盒。

打开笔盒,那支黑色的英雄钢笔静静地躺在绒布上。

苏正拿起它,笔身传来的温润触感,与他此刻冰冷的指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股沉寂了一夜的力量,随着他的心念,开始在笔杆内奔涌、咆哮,仿佛一条被囚禁的金龙,感受到了宿主那滔天的怒火与坚不可摧的决心,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冲破束缚,搅动风云。

他拧开笔帽,金色的笔尖在晨光下闪过一道锐利的光华。

他的目光,落在了报告首页那片为领导批示预留的、刺眼的空白区域。

就是这里了。

他提起了笔,手腕沉稳,笔尖悬停在纸张上方,一股无形的气场以他为中心,向整个办公室弥漫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