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 > 第235章 【新挑战】基层医疗的困境,乡村医生缺失!

第235章:【新挑战】基层医疗的困境,乡村医生缺失!

县委副书记的有力竞争者。

这几个字带来的眩晕感,还未在苏正的脑海中彻底消散,就被秘书小张递来的那份薄薄的报告,瞬间驱散得一干二净。

《关于龙溪镇基层医疗点全面瘫痪的紧急报告》。

白纸,黑字,标题像一块墓碑,沉甸甸地压在他的手心。

苏正的目光落在“全面瘫痪”四个字上,手指无意识地在那几个字上轻轻摩挲。刚刚周启明那番关于“扛担子”的嘱托,仿佛还言犹在耳,一个千疮百孔的担子就这么直接砸了过来。

“龙溪镇……最后一个执业医师辞职了?”他翻开报告,声音听不出情绪。

秘书小张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压低声音补充道:“是的,苏常委。报告是镇亲自送来的,人还在楼下等着,说十万火急。那个辞职的王医生,今年快六十了,在镇上干了一辈子,前几年他儿子就把他接到城里了,可他放不下镇上的乡亲,一直撑着。上个星期,他老伴摔了一跤,住院了,他实在没办法,只能递了辞职报告。”

苏正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报告不长,内容却触目惊心。

龙溪镇是清源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常住人口超过两万,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唯一的卫生院,现在只剩下一个药房发药的护士和两个连处方权都没有的卫生员。这意味着,从上周开始,整个龙溪镇,再也没有一个能合法看病开药的医生。

报告里写着:镇里有位叫李大爷的五保户,常年高血压,需要定期开降压药。王医生一走,卫生院开不出处方药,李大爷的药断了三天,昨天晚上突发脑溢血,幸亏邻居发现得早,几个人凑钱叫了辆黑车,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送到县医院,现在还在抢救,生死未卜。

还有个三岁的小孩,半夜发高烧,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抱着孩子,在卫生院门口哭了一晚上,却连一针退烧针都打不了。

苏正的指尖停在了那段描述孩子奶奶哭声的文字上。办公室里很安静,他却仿佛能听到那穿透纸背的、绝望的哭嚎。

“让龙溪镇的书记上来。”苏正合上报告,把它放在了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

几分钟后,一个皮肤黝c黑、满脸风霜的中年男人被小张领了进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看到苏正,嘴唇哆嗦着,眼里布满了血丝,像是好几天没合眼了。

“苏……苏常委!”龙溪镇的林书记一开口,声音就带了哭腔。

“林书记,坐下说。”苏正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亲自给他倒了杯热水,“报告我看了。”

林书记捧着水杯,手抖得厉害,热水溅出来烫到了手背,他却毫无察觉。“苏常委,您是不知道啊……现在我们镇上,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王医生一走,卫生院就垮了。老百姓有点头疼脑热,都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小病拖,大病扛,再这么下去,要出人命的啊!”

他猛地站起来,激动地说道:“我给县卫健局打了无数个电话,陈局长不是开会就是下乡,办公室的人就一句话,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我们怎么克服?我们去哪里变一个医生出来?”

“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来找县委,找您了!苏常委,您在咱们清源县是出了名的‘救星’,您得帮帮我们龙溪镇,帮帮那两万多老百姓啊!”

说着,这个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汉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苏正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他知道,这绝不是表演。一个乡镇的,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绝不会用这种近乎“上访”的方式,越级来找一个县委常委“告状”。

“林书记,你先别激动。”苏正站起身,扶着他重新坐下,“这个问题,县委肯定会解决。你今天来,不是给我添麻烦,是给我提了醒。”

安抚好林书记,让他先去招待所休息,苏正立刻把秘书小张叫了进来。

“小张,你马上去做两件事。”苏正的表情严肃,“第一,把近三年来,县卫健局所有的工作报告、总结、项目规划,全部找出来,特别是关于城乡医疗资源分配的部分。第二,给我整理一份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现状清单,包括但不限于:执业医师数量、医护人员编制、设备情况、以及近三年的关停和合并记录。”

小张心里一凛,他知道,苏常委这是要动真格的了。这位年轻领导的工作风格,他已经摸透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然是雷霆万钧。

“好的,苏常委,我马上去办!”

一个下午的时间,苏正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

桌上,堆满了从档案室调来的文件。一份份来自卫健局的报告,装帧精美,辞藻华丽。

《清源县人民医院成功引进德国西门子128排螺旋ct,医疗硬件水平迈上新台阶》

《我县与市第一人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顶级专家定期来我县坐诊》

《热烈祝贺县中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

每一份报告,都在彰显着县卫健局局长陈光明的“赫赫政绩”。照片上,陈局长陪着市里领导,站在崭新的医疗设备前,笑得春风满面。这些报告,如果单拎出来看,清源县的医疗事业简直是一片欣欣向荣,马上就要赶超省会水平了。

苏正的表情却越来越冷。

他把这些光鲜亮丽的“政绩报告”推到一边,拿起了小张刚刚整理出来的另一份表格。

这张表格,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行行冰冷的数据。

《清源县乡镇卫生院现状统计》

——龙溪镇,执业医师:0,护士:1,卫生员:2。

——石门乡,执业医师:1(64岁,即将退休),护士:1。

——白马乡,卫生院三年前与邻乡合并,原址已改建为养老院,本乡无医疗点。

——全县12个乡镇,除县城周边的3个中心镇外,其余9个偏远乡镇,执业医师总数:7人。平均年龄:58岁。

——近三年,全县共关停乡镇卫生所、村级医疗点23个。

一边是县城大医院的门庭若市、设备更新换代。

另一边,是广袤乡村的医疗荒漠化、医生青黄不接。

强烈的对比,像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那些“政绩报告”上。

苏正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终于明白,龙溪镇的问题,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缩影。一个被精心粉饰的“政绩”之下,正在流血、正在被遗忘的巨大伤口。

县卫健局的陈局长,把所有的资源、资金、精力,都堆砌在了县城那几家大医院上。因为那里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成绩,容易被上级领导看到。至于那些散落在穷乡僻壤、服务着最广大普通百姓的基层医疗点,谁在乎?谁去看?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失职,这是典型的“政绩工程”,是以牺牲绝大多数基层百姓的健康权益,来换取自己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周书记说得对,他需要开始从全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而眼下这个基层医疗的困局,就是一道最现实、最尖锐的考题。市里的考察组随时会来,他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暂时压下,先应付完考察。但他口袋里那支温润的钢笔,仿佛在提醒他,有些事,等不得。

李大爷还在医院抢救,那个发烧的孩子还在家中哭泣。

苏正睁开眼,眼神里再无一丝犹豫。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小张的内线。

“小张,明天的所有会议和安排,全部推掉。”

电话那头的小张愣了一下:“苏常委,可是明天上午,您还要主持一个关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会……”

“推掉。”苏正的语气不容置疑,“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我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了。”

“去……医院?”

“对,”苏正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投向了地图上龙溪镇所在的那片深山,“去一个最需要医生的地方,看看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