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 > 第183章 真扶贫启动,贫困户喜迎新生活!

第183章:真扶贫启动,贫困户喜迎新生活!

清源县纪委的会议室,破天荒地亮了一整个通宵的灯。

烟灰缸堆成了小山,喝空的茶杯横七竖八地摆了一桌。李副书记双眼布满血丝,手里却捏着一份刚刚汇总上来的清单,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对面,几名核心办案人员也是一脸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统计出来了。”一个年轻的纪委干部推了推眼镜,声音嘶哑地汇报,“截止今天早上六点,主动前来投案自首,并递交悔过书的相关人员,共计七十三人。其中,涉及扶贫项目**的科级及以上干部十一人,企业负责人十九人,其他各类关系人四十三人。”

李副书记沉默地听着,拿起桌上一杯已经凉透的浓茶灌了一口。

另一个干部忍不住补充道:“李书记,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昨天下午,信访接待室和我们几个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有的人为了能先交代问题,差点在走廊里打起来。一个包工头,非说自己贪了八十万,另一个说他胡扯,明明只贪了六十万,说对方是为了插队才虚报数字……”

这番话让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出现了一丝裂缝,几个年轻干部想笑又不敢笑,表情都有些扭曲。

一场由“贫穷”引发的自首潮,其过程之荒诞,足以载入清源县的地方志。这些人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对那股神秘力量的恐惧,让他们把纪委的审讯室当成了唯一的避难所。

“追缴的款项和资产呢?初步估算有多少?”李副书记敲了敲桌子,把话题拉回正轨。

“报告书记,数字非常惊人。”财务核查组的负责人站了起来,脸色凝重,“根据他们主动上交的银行卡、房产证明以及各类资产清单,加上我们连夜冻结的涉案账户,初步估算,可追回的扶贫领域违规资金和不法所得,总额可能超过八千万。”

八千万!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清源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一个扶贫领域,就被这些蛀虫侵吞了如此巨额的资金。这笔钱,如果真的用在贫困户身上,能让多少家庭摆脱困境,能让多少孩子有书可读,能让多少老人安度晚年?

李副书记捏着清单的手,关节捏得咯咯作响。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亮起的天光,以及县委大院里开始忙碌起来的人影。

他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苏正那份报告,和那句“让所有人都‘受’益无穷”的批注。

一股寒意,再次从脊椎升起。

他现在已经不再去探究那股力量的来源,他只知道,苏正这个年轻人,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撬动了一块连他这个纪委副书记都感到棘手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巨石。

“立刻成立专案组,把这些人的问题一个一个查实、办死!”李副书记转过身,声音斩钉截铁,“同时,将追缴资金的情况,立刻向周书记和苏常委汇报。这笔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一分不少地,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

当天下午,一份崭新的、与以往任何一份都截然不同的扶贫计划,摆在了县委书记周炳坤的办公桌上。

计划的制定者,是苏正。

“周书记,我认为,这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撒胡椒面了。”苏正坐在周炳坤对面,神色平静,语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和坚定。

周炳坤仔细翻阅着那份计划,越看眼神越亮。

这份计划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高的指标,全是实打实的、可以落地的具体措施。

它将全县所有贫困户的情况,分成了三大类: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无劳动力或残疾致贫。

针对因病致贫的,计划提出由县财政出资,联合市里的大医院,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一次全面的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将追缴的资金设立为“扶贫医疗专项基金”,对大病患者的医保报销之外的部分,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兜底报销,彻底解决“病根”问题。

针对因学致贫的,计划则更为长远。除了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全程助学金外,还提出利用一部分资金,在几个乡镇中心建立“扶贫寄宿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教育资源。断掉贫穷的代际传递。

而对于那些彻底丧失劳动力的特困户,计划简单粗暴:直接由政府供养。新房、定额的生活费、定期的上门探望,确保他们活得有尊严。

“好,好啊!”周炳坤一拍桌子,满脸赞许,“小苏,你这份计划,是真正把人当人看,是真正用心在做扶贫!以前那些报告,都只盯着‘脱贫率’那几个数字,只有你,看到了数字背后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指着计划书的最后一页,那里写着资金的发放方式。

“成立专门的资金监管小组,由纪委、审计、财政多部门联合监督。所有款项,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由银行直接发放到每个贫困户的个人账户。每发一笔,都要有贫困户本人签字按手印的回执。所有账目,定期在县政府官网上公示,任何人都可以查询。”苏正解释道。

这是在用制度,彻底堵死贪腐的漏洞。

周炳坤拿起笔,不再有任何犹豫,在计划书的首页上,写下了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同意!”

他放下笔,看着苏正,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小苏,放手去干吧。县委是你最坚实的后盾。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政策,你直接开口。”

一场真正为了人民的扶贫攻坚战,在清源县,以前所未有的雷霆之势,迅速展开。

半个月后,下河村。

就是那个赵德亮曾经“衣锦还乡”,如今却避之不及的村子。

村口的歪脖子老槐树下,不再是聚着闲聊的老人,而是围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近乎不真实的喜悦。

村委会的大喇叭里,正一遍遍播放着县里下发的文件通知。

村支书老张,拿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名单,站在一张临时搬出来的桌子后面,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下一位,王秀莲!”

一个头发花白、背脊佝偻的老妇人,在儿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了上来。她就是之前苏正来访时,那个因为老伴常年吃药,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像样饭菜都做不出的老人。

“王大娘,这是县里给您家补发的征地补偿款,还有这次的医疗专项补助,您点点。”村支书将一个厚厚的信封,交到老人手里。

老人接过信封,那重量让她布满老茧的手都往下沉了沉。她哆哆嗦嗦地打开,看到里面一沓沓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钞票,眼睛“唰”的一下就红了。

“这……这么多……”她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里,泪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砸在那些钞票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大娘,您拿着。这是您应得的。”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她身旁响起。

王大娘抬起头,看到了苏正。

他今天穿着一身便装,脸上带着微笑,就站在人群里,静静地看着。

“是……是苏领导……”王大娘的儿媳认出了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苏领导,谢谢您,谢谢您啊!”

说着,她就要拉着婆婆跪下。

苏正眼疾手快,一把将两位老人扶住。“使不得,使不得!大娘,这是国家的政策好,是周书记领导有方,我只是跑跑腿而已。”

王大娘却只是摇头,她抓着苏正的手,那双干枯的手,此刻却异常有力。她不怎么会说话,只是反复地说着:“好人……好人呐……”

相似的场景,在清源县的每一个贫困村落里上演。

那些被侵吞的征地款、扶贫款,被一分不少地送回了农民手中。

在另一边的山坳里,推土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一排排崭新的、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正在拔地而起。这是县里统一规划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水电网路全部配套齐全。

曾经住在漏风土坯房里的村民们,站在不远处,看着自己未来的新家,脸上挂着憧憬的笑容。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串红艳艳的冰糖葫芦,另一只手紧紧牵着他爸爸的手。

“爸爸,我们以后真的要住那样的房子吗?像电视里一样。”

“对,马上就能住了。”男人揉了揉儿子的头,眼眶有些发红,“等住进新家,爸就给你买个新书包,送你去镇上最好的学校上学。”

孩子欢呼雀跃起来。

苏正没有惊动他们,他只是远远地站着,看着这一切。看着老人脸上舒展的皱纹,看着男人眼中的希望,看着孩子口中那抹纯粹的甜。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最平凡的人间烟火。

可就是这些最平凡的烟火,汇聚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

苏正感觉自己的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温暖而滚烫。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的口袋,那里放着他爷爷留下的那支钢笔。

就在这一刻,他清晰地感觉到,那支一直安安静静躺在口袋里的钢笔,突然轻轻地、有力地,震动了一下。

像是一颗心脏,在沉睡了许久之后,终于苏醒,开始了它第一次的搏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