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 > 第155章 苏正的计划,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

夜色,如同缓缓注入杯中的浓墨,悄无声息地浸满了整个县委大院。

苏正办公室的门窗紧闭,将窗外最后的晚霞余晖和渐起的虫鸣都隔绝在外。房间里没有开大灯,只有书桌上的一盏台灯,投下一圈明亮而孤独的光晕。

光圈的中央,平摊着一张画满了线条和名字的A4纸。

这张纸,就是苏正一下午的成果。它像一张错综复杂的蛛网,从最外围的刘老三、王龙、王虎,到中间的“宏发建材”、“市运通物流”,再到财务负责人“张慧”,所有的线条最终都汇集到了蛛网的最中心——钱文涛,文华地产。

苏正靠在椅背上,身体有一半隐在灯光照不到的阴影里。他静静地看着这张图,一下午的高度专注让他的大脑有些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醒。

他终于明白了李建国将那本蓝色文件夹放在他桌上时,眼神里那抹看好戏的期待。

这哪里是考验,这分明是绝路。

一个竞标失败的市里地产大鳄,通过一个身在财政系统的妻子,遥控着两拨盘踞在县里的地痞流氓,用最无赖的方式,阻挠一个已经板上钉钉的政府项目。

这背后牵扯的,是跨区域的政商关系,是见不得光的利益输送,是足以让任何一个基层干部粉身碎骨的能量。

苏正的手指在“钱文涛”三个字上空虚点了一下。他甚至能想象出李建国的算盘:苏正若是知难而退,那他这个被周书记硬塞进来的“后起之秀”便锐气尽失,以后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苏正若是不知死活地一头撞上去,正好,用他这颗愣头青的脑袋,去试试钱文涛这块钢板有多硬,无论结果如何,他李建国都能坐收渔利。

该怎么办?

把这张关系图直接交给周书记?

苏正的脑海里第一时间闪过这个念头,但随即就被他自己否决了。

这张图,是他通过各种看似无关的线索拼凑出来的,充满了推论和猜测。它能说服他自己,但它不是法庭上的证据。同一个财务负责人?可以是巧合。竞标失败?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仅凭这些,就想让县委书记去和一位在市里有着“德高望重老领导”背景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开战?

那不是政治,那是童话。

周书记即便再信任他,也不可能仅凭一份这样的“推论”就掀起一场与市里的对立。最大的可能,是把这份东西压下来,然后用更稳妥、更漫长的方式去处理,而他苏正,作为捅出这个马蜂窝的人,很可能会被第一时间边缘化,以平息不必要的风波。

那绕开周书记,直接向纪委举报?

苏正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更行不通。纪委办案,讲究的是证据链。没有账本,没有录音,没有实质性的行贿受贿证据,这份关系图在他们眼里,连一张废纸都不如。钱文涛的律师团,能有一百种方法把这件事解释成毫无关联的巧合。

报警?抓刘老三和王龙?

治标不治本。他们只是被推到前台的棋子,抓了他们,钱文涛随时可以再扶植起李老三、张龙。而且一旦动用警力,必然会打草惊蛇,让背后的人隐藏得更深。

苏正的思绪在各种常规路径上走了一圈,发现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一堵看不见的墙。

这堵墙,由人情、利益、规则和权力构建而成,坚不可摧。它保护着墙内的人,碾压着墙外的人。张主任那张布满血丝、写满屈辱的脸又一次浮现在他眼前。

“我们搞得跟孙子一样!”

“报告打上去,总是批回来四个字——‘慎重处理’。”

苏正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胸中一股郁结之气缓缓盘旋。

他忽然明白了。

对付这种在规则之内游刃有余,甚至能操纵部分规则为自己服务的人,任何常规的手段,都只是以卵击石。

因为游戏规则本身,就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

你想用规则打败他,就得先遵守规则。而一旦你遵守规则,你就掉进了他为你设下的陷阱。

就像两个棋手对弈,对方不仅棋艺高超,甚至还能在关键时刻,临时修改几条棋规。这样的棋,怎么下?

除非……

苏正猛地睁开眼,目光落在了胸前的口袋上。

除非,掀了这张棋盘。

用一种完全不讲道理、超越现有规则的力量,去进行降维打击。

用魔法,打败魔法。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瞬间荡开层层涟漪,之前所有的困惑和烦躁,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钱文涛,你不是擅长玩规则吗?刘老三、王寡妇,你们不是想要钱,想靠着房子“富”起来吗?

好。

那就让你们求仁得仁。

苏正心中的计划,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他不再纠结于如何去搜集钱文涛的罪证,也不再思考如何去瓦解那张看不见的关系网。

他的目标,变得简单而纯粹。

他要做的,不是惩罚,而是“满足”。

他要用一种最荒诞、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去“满足”那些钉子户所有贪婪的**,让他们被自己梦寐以求的“财富”所淹没,所反噬。

苏正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

他需要一个载体,一个能承载他“反向批示”的官方文件。

直接在拆迁办那份陈旧的报告上写?不行。那份报告已经经过了太多人的手,上面的批示也太多,不够正式,分量也太轻。

他需要一份由他亲手制作的、全新的、直达核心的报告。

一份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名义,向县委主要领导提交的,关于旧城改造拆迁难题的专题汇报。

这份报告,将成为他射向钱文涛和那些钉子户的“魔法子弹”。

想到这里,苏正不再犹豫。他重新坐回桌前,将那张画满了线条的A4纸收起来,锁进抽屉。然后,他从崭新的文件柜里,取出了一叠印有“清源县委员会办公室”抬头的稿纸。

他拧亮了台灯的旋钮,让光线更亮了一些。

窗外,夜色已深,整个县委大院都陷入了沉睡,只有他这间办公室,还亮着一盏不眠的灯。

苏正拿起笔,开始在稿纸上书写。

他没有直接写那些钉子户,而是从旧城改造项目的重大意义写起。从改善民生,到提升城市品位,再到优化营商环境,他的用词精准而老练,完全是一副标准的老机关笔杆子的做派。

写完背景和意义,他笔锋一转,开始切入正题——拆迁工作中遇到的“瓶颈”。

他没有使用任何带有感**彩的词汇,只是客观地、冷静地罗列事实。他将拆迁办报告里的那五户“重点协调对象”的情况,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刘老三,诉求:商铺一间,回迁房一套。

王寡妇,诉求:现金三百万,编制两个。

……

每一条诉求,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和谐拆迁”的脸面上。

他详细描述了项目因此停滞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开发商的焦虑,已搬迁群众的怨言,以及基层干部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张主任那张疲惫的脸,化作了他笔下一行行冷静的文字:“……基层干部反复上门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陷入僵局,部分干部身心俱疲,甚至产生畏难、避事情绪……”

整篇报告,条理清晰,数据详实,问题尖锐,但通篇看下来,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指摘的漏洞。它就像一份精准的手术记录,冷静地剖开了旧城改造项目身上那颗流着脓的毒瘤,将其血淋淋地展示了出来。

写到这里,苏正停顿了一下。

报告的主体已经完成。但还不够。

他需要在这份冷静客观的报告里,加入一些“佐料”,一些能引导周书记,同时又能完美承载他“神笔”之力的东西。

他沉思片刻,又提起了笔,在报告的分析部分,加上了一段话:

“……据分析,该五户之所以敢于提出如此不切实际的诉求,其核心在于对‘财富’的畸形追求和对‘政策底线’的错误预判。他们坚信,只要坚持‘闹’下去,就能获取远超正常补偿标准的巨额利益,从而实现‘一夜暴富’。这种心态,在部分拆迁户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写完这段话,苏正通读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畸形的财富追求”、“一夜暴富”,这些词,已经为他接下来的“批示”埋下了最好的伏笔。

他将稿纸整理好,一共五页,不厚不薄。

最后,他拿起了另一支笔,在报告的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标题:

《关于我县旧城改造项目拆迁遗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落款:县委办公室,苏正。

一切准备就绪。

苏正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

深夜的县城,万家灯火早已熄灭,只有几盏路灯在空旷的街道上投下昏黄的光。远处,旧城改造片区所在的方向,一片沉沉的黑暗,只有那几栋钉子户的楼房,像蛰伏在暗夜里的怪兽,轮廓狰狞。

他转过身,走回办公桌。

那支被他摩挲了无数次的英雄钢笔,正静静地躺在桌角。笔身在灯光下,反射着温润而内敛的光泽。

苏正拿起它,感受着那熟悉的、微凉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

他没有立刻拔下笔帽。

而是将那份刚刚写好的报告,翻到了最后一页的空白处。

那里是留给领导批示和意见的位置。

苏正的目光,在空白处停留了很久。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版本的批示。最终,所有的念头都归于一处,化作一个清晰无比的,充满了极致反讽意味的句子。

他缓缓地,拔下了钢笔的笔帽。

金色的笔尖,在灯光下闪过一道微不可察的寒光,对准了那片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空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