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 > 第112章 老百姓的血汗钱,都进了谁的口袋?

###

颜文斌。

这三个字,像一根烧红的铁钎,瞬间刺入苏正的瞳孔。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电脑主机风扇在低声嗡鸣。小张站在一旁,屏住呼吸,等待着苏副主任的评价。他为自己一下午的成果感到骄傲,这张由无数数据节点汇聚而成的人物关系图,清晰、详尽,像一张精准的解剖图,将“康泰医药”这家庞然大物的筋骨脉络都呈现了出来。

然而,苏正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预想中的赞许,也没有分析案情的凝重,苏正只是盯着屏幕上那个普通的名字,一动不动。他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可小张却莫名感觉到,办公室里的温度,似乎凭空降了几度。

那是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冷意。

苏正的思绪,早已不在办公室。颜文斌,这个名字将他瞬间拉回了不久前的记忆。那个在会议上脸色阴沉的县长秘书,那个将钱副主任视为自己人的“靠山”,那个在“厕所革命”风波后,被他间接搞得灰头土脸的人。

他以为,这个人会蛰伏,会等待,会用更官僚、更隐蔽的方式找回场子。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对方的报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而且是以这样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

康泰医药。

县长秘书。

县长。

县长夫人的远房亲戚。

几个原本看似独立的节点,在“颜文斌”这个名字出现后,被一条黑色的线瞬间串联了起来。一张巨大、阴冷、黏稠的网,在此刻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全貌。

这哪里是什么商业垄断,这分明就是一张用权力和资本精心编织的罗网,而清源县几十万老百姓的救命钱,就是被这张网捕获的鱼。

更让苏正心头发寒的是,颜文斌的身份。一个县长的贴身大秘,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了省城大集团下属公司的分公司负责人?这不合常理。除非……这本身就是一次精准的布局。颜文斌被调离核心岗位,或许根本不是什么惩罚,而是一次“下海镀金”,是去帮某些人看管钱袋子的。

好一招金蝉脱壳,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苏主任?”小张看他半天不说话,忍不住小声提醒了一句。

苏正的眼睫毛动了动,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梦魇中惊醒。他缓缓地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转向小张。

“做得很好。”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把这份资料打印出来,列为绝密文件,存档。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查阅。”

“是!”小张一个激灵,立刻挺直了腰板。他虽然不知道苏主任看到了什么,但“绝密”两个字,让他瞬间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老刘端着茶杯,在门口探头探脑,看到这气氛,识趣地缩了回去,还顺手把办公室的门带上了。

苏正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原本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贪婪的商人,和被他们腐蚀的官员。他可以用督查室的权力,用周书记的支持,去撬动这块铁板。

可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

对手不仅是商人,更是他的“老熟人”,是整个县政府权力核心的一部分。他递交上去的任何一份报告,都可能先一步落到县长的案头。他发出的任何一份督查函,都可能被颜文斌提前知晓。

他就像一个站在透明玻璃房里的拳手,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的注视之下。而对手,却隐身在黑暗里。

这仗,还怎么打?

口袋里的那支钢笔,传来一阵温热的暖意,仿佛在无声地安抚他。

苏正睁开眼,眼中最后一丝迷茫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静的清明。

玻璃房又如何?

只要能找到那块最脆弱的玻璃,一拳砸碎它,阳光就能照进黑暗。

而这块玻璃,不在高高在上的权力网络里,不在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中。它在最底层,在那些被这张网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普通人身上。

他们的血泪,他们的怨气,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

周末,清源县的老城区。

这里没有新城区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只有一条条狭窄、斑驳的小巷。墙壁上爬满了青苔,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在头顶交错,空气中弥漫着老房子特有的、混杂着饭菜香和潮湿气味的安宁。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穿行在巷子里。他背着一个半旧的帆布包,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看起来像个刚毕业不久、正在做社会调研的大学生。

这个年轻人,就是苏正。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甚至没有告诉吴海峰。他根据“民意直通车”上几条留言里透露出的模糊地址,一个人找了过来。

他在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前停下,抬头看了看二楼一户人家的阳台。阳台上晾着几件小孩的衣服,旁边还有一张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旧凉席。这和其中一条留言的描述很吻合。

他走上嘎吱作响的楼梯,敲响了那扇掉漆的木门。

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面色憔悴,眼窝深陷,看到陌生人,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你找谁?”

“您好,我是清源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居民医疗负担的课题研究,想跟您聊几句,不会耽误您太长时间。”苏正露出一个温和无害的笑容,指了指胸前挂着的一个临时做的、看起来很粗糙的“工作证”。

女人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本子,似乎觉得他不像坏人,才侧身让他进了屋。

屋里很狭小,光线昏暗。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正躺在沙发上睡觉,呼吸声有些重。

“我孩子前阵子得了肺炎,住院花了不少钱。”女人不等苏正开口,就主动说了起来,语气里满是疲惫和无奈,“您想问什么就问吧。”

苏正的心沉了一下。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他听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疾病面前的挣扎。女人的丈夫是工地上的零工,收入不稳定。她自己在家带孩子,没有工作。孩子一生病,整个家里的天都像塌了一半。

“……就那么几瓶水,几盒药,一天就要一千多。我问护士,能不能用点便宜的药,护士说现在医院就这些药,都是最好的。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贵。”

女人从抽屉里翻出一沓厚厚的单据,递给苏正:“这是出院的账单,一共八千六百多。我们找亲戚朋友借了五千,才勉强凑够。”

苏正接过那沓单据,指尖能感觉到纸张上还残留着女人反复摩挲的余温。他一张张翻看,目光扫过那些陌生的药名,和他从药店了解到的价格做了个对比,每一项,都触目惊心。

“阿奇霉素,外面几十块一盒,医院开的这个叫什么‘阿奇分散片’,两百多。一个普通的化痰药,也要一百多。还有这个,医生说是增强免疫力的,一小瓶就要三百,开了五瓶。”

苏正的笔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但他记下的每一个字,都像刻在了心上。

告别了这位年轻的母亲,苏正的心情无比沉重。他沿着小巷继续往里走,来到一棵大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坐在树荫下乘凉下棋,讨论着家长里短。

苏正走过去,蹲在一个正在看棋的老大爷旁边。

“大爷,棋下得不错啊。”

老大爷瞥了他一眼,没搭理他,注意力全在棋盘上。

苏正也不着急,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一盘棋下完,老大爷赢了棋,心情不错,才主动开了口:“小伙子,看你面生,不是这片儿的吧?”

“我过来走走亲戚。”苏正顺势递上一根烟,“大爷,跟您打听个事儿。这附近的老人家,看病都去哪儿啊?”

“还能去哪儿?县医院呗。”老大爷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摆了摆手,“不过现在啊,那地方去不起了。小病不敢去,大病去不起。”

旁边一个瘦高的老大爷也凑了过来,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我上个月,就是有点咳嗽,气管炎的老毛病了。去医院想开点药,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伸出一根手指,又弯了下去,比划了一个“八”。

“八百多!就给我开了三盒药,说是什么进口的,效果好。我回家一看,这不就是以前吃的几十块钱的‘罗红霉素’换了个包装嘛!这不是抢钱是啥?”

“可不是嘛!”另一个胖点的大爷也加入了话题,“我那高血压的药,以前一个月才三十多,现在倒好,给换了个洋名儿的,一个月三百多!我跟医生说,我吃以前那种就挺好,医生说那药停产了,没货。我呸!我回头去街对面的药店问,人家那儿就有!这不明摆着坑人嘛!”

苏正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句话引导,手里的笔就没停过。

他听一个退休工人说,他得了带状疱疹,疼得受不了,去医院看病,花了一千五百多块钱买了一堆“神经营养药”,感觉自己的血汗钱,退休金,全被医院给吸干了。

他听一个蹬三轮车的大叔说,他老婆做个小手术,光是术后吃的消炎药和止痛药,就花了两千多,比手术费还贵。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把刀,在苏正的心上反复切割。

他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发现,当这些冰冷的数据,变成一张张布满愁容的脸,变成一声声充满无奈的叹息时,那种冲击力,远比他想象的要猛烈得多。

天色渐渐暗了,苏正离开了老城区。

他没有回招待所,而是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县医院的广场前。

夜晚的医院,比白天更显得庞大而冷漠。灯火通明的住院部大楼,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城市的中央。它本该是庇护生命的港湾,此刻在苏正眼里,却成了一个吞噬血汗的无底洞。

他看着那些进进出出的人,看着他们脸上交织的焦虑、痛苦与茫然,他口袋里的那支英雄钢笔,开始变得滚烫,那是一种积蓄了太多民怨之后,急于喷薄的灼热。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常规的调查,正面的交锋,都已行不通。

对付这种已经烂到根子里的体系,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一种它完全无法理解、无法防御的方式,给它来一次彻底的“休克疗法”。

苏正转身,朝着县委大院的方向走去。他的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异常坚定。

他要写一份报告。

一份足以让整个清源县医疗系统天翻地覆的报告。

他已经想好了,那份报告最后的批注,该怎么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