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287章 捷报传回长安,举世欢腾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长安城的薄雾时,一匹快马自西门驿道狂奔而入。骑士浑身泥浆,坐骑口吐白沫,他高举着一面卷起的令旗,嘶声高喊着“大捷”,声音被马蹄的密集鼓点敲得支离破碎。

城门的守军与早起的百姓一阵骚动,纷纷投去好奇而紧张的目光。战争,这个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要落下结果了吗?

然而,这匹昭示着旧时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马,不过是陈默精心导演的一出戏里,最符合这个时代背景的群众演员。

真正的捷报,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已通过一种无法被世人理解的方式,抵达了相国府的最深处。

相国府,观星阁顶层。

李儒站在一幅巨大的光影舆图前,舆图上,代表曹操势力的最后一抹暗红色光斑,在闪烁了几下后,彻底熄灭,被深沉的玄黑所吞噬。他身前的一块光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曹操单膝跪地的画面,以及袁绍涕泪横流的丑态。

“主公,北方已定。”李儒转身,对着斜倚在软榻上的那个肥胖身影,平静地陈述了这个足以颠覆乾坤的事实。

陈默打了个哈欠,将杯中最后一口冰镇马奶酒一饮而尽,咂了咂嘴,仿佛刚刚结束的不是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而是一场略显乏味的斗蛐蛐。

“知道了。”他懒洋洋地挥挥手,“让下面的人把戏唱足了。该敲锣的敲锣,该打鼓的打鼓,别让百姓觉得咱家打赢了仗,还跟以前的朝廷一样抠抠搜搜的,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李儒躬身领命,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他明白,主公这是要将胜利的喜悦,彻底烙印在每一个长安百姓的心里。一场盛大的庆典,远比一万句枯燥的政令,更能收拢人心。

一个时辰后,长安城内十二座高耸的钟楼,同时敲响了九声长钟。

这并非示警的急促钟鸣,也非祭祀的沉重钟声。那钟声悠长、洪亮,带着一种涤荡人心的力量,传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身着崭新仪仗服的传令官,出现在各处人流最密集的街口。他们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被某种技术放大了数倍、清晰无比的声音,宣读着那份简短却重若千钧的捷报:

“奉相国令!国贼袁绍、曹操,已于昨日伏诛授首!其叛军灰飞烟灭!自此,北方一统,天下太平!”

为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百姓也能听懂,捷报的内容被刻意写得粗鄙直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官样文章,只有最直接的结果。

短暂的寂静。

仿佛全城的人都在一瞬间屏住了呼吸,试图消化这几个字里蕴含的庞大信息。

下一刻,压抑了太久的、最原始的欢呼,如同火山喷发,从长安城的四面八方,轰然炸响!

“赢了!我们赢了!”

“天下太平了!再也不用打仗了!”

一名在城墙根下晒太阳的独臂老兵,浑浊的眼睛里猛地爆发出精光。他挣扎着站起来,用仅存的左手狠狠捶打着胸膛,浑浊的泪水顺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颊滚滚而下。他想放声大笑,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抽泣声。他的右臂,断在了讨伐黄巾的战场上;他的长子,死在了西凉军阀的混战中;他的次子,不久前刚刚被征召,加入了董卓的大军。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太平了……太平了啊……”老兵喃喃自语,最终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将头深深地埋进了粗糙的手掌里。

更多的百姓,从低矮的民居里,从拥挤的坊市中,潮水般地涌向街头。人们脱下身上那不知穿了多久、早已洗得发白的麻衣,露出了里面珍藏许久的、略带喜庆色彩的衣裳。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她紧紧搂着怀里那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遍又一遍地亲吻着他的额头。她的丈夫,就是那支北征大军中的一员。她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但她知道,她的孩子,或许真的可以生长在一个没有战火的年代。

商人们的反应最为直接。几家最大的酒楼老板,当即命人将酒窖里珍藏的好酒全都搬了出来,在门口摆开流水席,高喊着“今日酒水,相国请了!”引来一片喝彩。丝绸商人、粮油铺子、乃至街边卖炊饼的小贩,都自发地将自家的商品分发给周围欢庆的人群。

在这一刻,没人去计较损失。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和平且统一的市场,意味着数之不尽的财富。今天送出去的这点东西,比起未来可期的长久安稳,根本不值一提。

“董相国千秋!天下太平!”

不知是谁先喊出了第一句,这句口号便如同燎原的野火,迅速传遍了整座城市。人们自发地敲起了家里的盆盆罐罐,孩童们举着树枝当作旗帜,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一些胆大的姑娘,甚至拉着素不相识的年轻后生,在街头跳起了粗犷而热烈的民间舞蹈。

压抑了太久的生命力,在这一天,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

一座不起眼的宅院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听着窗外那震天的欢呼,浑身颤抖。他曾是前朝的谏议大夫,因不满董卓废立之举,愤而辞官,终日闭门不出,以“不食董粟”自居。

他的学生小心翼翼地走进来,低声道:“老师,外面……”

“我听见了。”老儒生睁开眼,目光复杂,“他们……在为那个国贼欢呼。”

“可是……老师,天下真的太平了。学生刚才出去看了一眼,街上的人,都在笑,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

老儒生沉默了。他扶着桌案,缓缓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

他看到了,那个卖了他半辈子字画的铺子老板,正将一幅他亲手所书的“汉贼不两立”的书法作品,当成引火的柴禾,点燃了一堆篝火。而周围的人,包括一些他曾以为颇有风骨的读书人,都在围着那堆火,拍手叫好。

老儒生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一口气没上来,险些栽倒。

他扶着窗棂,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与希望的脸庞。那些脸,属于士兵,属于农夫,属于商贩,属于工匠……属于这个国家最广大的基石。

他们不在乎谁是国贼,谁是英雄。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谁能让他们不必在睡梦中被战火惊醒,谁能让他们的孩子,平安长大。

董卓,那个他鄙夷了半生的屠夫、国贼,用最残暴的手段,却给了这些人最渴望的东西。

“天命……呵呵……何为天命?”老儒生惨然一笑,缓缓关上了窗。窗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夜幕降临,但长安城却比白昼更加明亮。

成千上万的灯笼被挂起,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城中的广场上,燃起了巨大的篝火,火焰冲天,将人们的脸庞映照得通红。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分享着食物与美酒,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喜悦。

相国府的高楼之上,同样灯火通明。

与外面喧嚣的狂欢不同,这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陈默没有参与楼下的庆功宴,他独自一人站在这座长安城最高建筑的露台上,俯瞰着脚下那片欢腾的海洋。

他看着那一张张狂喜的脸,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董相国千秋”,心中没有半点波澜,甚至觉得有些滑稽。

“一群傻子。”他低声自语,嘴角扯出一个嘲讽的弧度,“为自己的屠夫欢呼,还真是有趣。”

可不知为何,这嘲讽的笑容,却没能抵达他的眼底。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这由他一手缔造的、荒诞而又真实的盛世欢歌。

而在他身后不远处的阴影里,一双美目,也正透过巨大的琉璃窗,凝视着窗外那片灯火辉煌的世界。

貂蝉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一尊完美的玉雕。

窗外震天的欢呼,传到她的耳中,变得有些遥远而不真切。她看着那些手舞足蹈的人群,看着那些相拥而泣的家人,看着那一张张在火光下闪烁着希望的脸庞。

她知道,董卓真的做到了。

他用最暴虐的手段,结束了这场无休止的战乱。他以“大反派”之名,终结了这个乱世。

视线,渐渐变得模糊。

一滴晶莹的泪珠,挣脱了长长的睫毛,顺着她光洁如玉的脸颊,缓缓滑落。

这滴泪,是为了那些死去的无辜者,是为了这个满目疮痍的天下,还是为了那个站在露台之上,背负着所有骂名,却给了天下人和平的……孤独背影?

她自己也分不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