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263章 凡为师者,不问出身,不论文采

长乐宫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百官如同泥塑木偶,立于殿下两侧,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所有的目光,或惊愕,或嫉妒,或费解,都聚焦在殿中央那个手捧诏书、身姿纤弱的女子身上。

那份明黄色的诏书,在蔡文姬的手中,仿佛有千钧之重。她的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竹简的冰凉与坚硬,可那上面用朱砂写就的每一个字,却又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灼烧着她的掌心,也点燃了她灵魂深处从未被触及过的角落。

“……遍立官学……有教无类……男女皆同……”

这十二个字,像十二道惊雷,在她脑海中反复炸响。

她缓缓抬起头,视线穿过空旷的大殿,望向那高踞于御座之上的肥胖身影。

金色的龙纹背景,衬得他那身被酒肉撑满的黑色大氅愈发显得粗野不羁。他斜倚在龙椅上,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百无聊赖地拨弄着案几上的一枚玉佩,神情慵懒,仿佛刚刚颁布的不是一道足以颠覆乾坤的政令,而只是决定了今晚的菜单。

“怎么?”陈默(董卓)眯着眼,打量着殿下那个呆立不动的女人,嘴角扯出一个粗鄙的笑容,“吓傻了?这‘大司教’的位子,你要是觉得烫屁股,现在就说。老夫府里还养着一群闲人,总能找个识字的来干。”

他的声音粗豪而沙哑,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股子满不在乎的流氓气。

这话语像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沉浸在巨大震撼中的蔡文姬。她那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身体,猛然间挺直了。

怕?

不。

她不怕。

这一刻,她心中涌起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几乎要破胸而出的豪情。

她想起自己颠沛流离的半生,想起父亲含冤而死的悲愤,想起那些在战乱中目不识丁、如同蝼蚁般死去的百姓。她空有一身才学,满腹经纶,却只能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被供奉,被观赏,被劫掠,从未真正掌握过自己的命运,更遑论改变这个世界。

而现在,机会就在眼前。

一个由世上最残暴的“恶人”递过来的、足以重塑天下的机会。

他要砸碎士族对知识的垄断,他要为万千寒门子弟打开一扇通往天空的窗户,他甚至要让女子也能读书识字……这桩桩件件,都是她梦寐以求,却又知绝无可能实现的抱负。

他用最野蛮的方式,为她扫清了所有的障碍。

他用最不容置疑的权力,给了她一支可以描绘新世界蓝图的笔。

她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蔡文姬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沉重的诏书紧紧抱在怀中,如同抱着自己的新生。她对着御座的方向,敛衽再拜,这一次,拜得心悦诚服,拜得郑重其事。

“妾,蔡琰,领相国钧令。”

她的声音,不再是往日的温婉清丽,而是多了一种金石般的质感,清越,坚定,响彻整座大殿。

“必不负相国所托,为天下,育英才。”

陈默懒洋洋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他肥胖的手指一挥,像是驱赶一只苍蝇:“行了,那就去办吧。别在这儿杵着碍眼。文优,你跟她说说规矩。”

一直侍立在旁的李儒,立刻会意,躬身上前一步,对着蔡文姬,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蔡大家,主公有令。自今日起,您便是‘大司教’,位同三公。凡教育改革一应事宜,您可全权处置,无需上报。所需钱粮、官吏、工匠,可径直向尚书台、司农寺、少府下令调拨。若有抗命不遵,或阳奉阴违者……”

李儒顿了顿,阴冷的目光扫过殿下百官,嘴角勾起一丝残酷的笑意。

“廷尉狱,随时恭候。”

满朝文武,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听懂了。

这不是商议,不是讨论,而是命令。董卓将一把最锋利的、可以先斩后奏的屠刀,交到了这个女人的手上。

无数道目光,再次投向蔡文姬。只是这一次,目光中不再有轻视和嫉妒,而是多了深深的忌惮与敬畏。一些老臣气得浑身发抖,胡须颤动,却一个字也不敢说。而另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已经开始盘算着,该如何向这位新晋的“大司教”示好。

蔡文姬没有理会那些复杂的目光,她再次向御座深深一揖,然后转身,捧着那卷诏书,步履沉稳地走出了长乐宫。

阳光穿过宫门,洒在她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庇护的才女蔡琰,而是手握重权,即将掀起一场思想风暴的大汉“大司教”。

回到相国府,蔡文姬没有片刻停歇。她甚至没有回自己那清雅的别院,而是直接占据了相国府内最大的一间书房。这里原本是董卓用来接见心腹、商议军机的地方。

她屏退了所有侍女,只留下几名手脚麻利的仆人,将一卷卷空白的竹简和成堆的笔墨纸砚搬了进来。

偌大的书房,很快便被竹简和墨香填满。

蔡文姬将那份诏书,恭敬地供在正中的书案上,然后铺开了一卷崭新的长卷。

她没有立刻下笔。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书案前,闭上眼睛。她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安城外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浮现出军中那些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朴实士兵,浮现出工坊里那些技艺精湛却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匠。

他们,才是这个天下的基石。

而她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基石,注入灵魂。

许久,她猛然睁开双眼,眸中光华湛然。她提起一支紫毫笔,饱蘸浓墨,笔走龙蛇。

一行行颠覆性的文字,出现在竹简之上。

《学纲·总则》

第一,明德。教人以忠,非忠于汉室,乃忠于华夏,忠于万民,忠于新秩序。

第二,开智。设“算学”、“格物”、“舆地”、“医护”四科,与经义并重。凡官学子弟,皆须修习。

第三,健体。设“武事”一科,教人以强身健体之术,凡男子,皆须习练弓马;凡女子,亦须修习强身舞。

……

《师范·简章》

凡为师者,不问出身,不论文采。只需通过“识字”、“算学”、“格物”三科考核,品行端正,即可为官学教习。凡教习者,官府供给食宿,月发俸禄……

……

她写得飞快,仿佛有无穷的灵感在胸中奔涌。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甚至可能会后无来者的大事。

她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将成为刺向旧世界心脏的利刃。

她将经义的权重降到了最低,却将算学、格物这些被士人视为“奇技淫巧”的杂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她打破了文武之别,要求所有学子都必须锻炼身体。

她更是彻底砸碎了世家对“教师”这个身份的垄断,让平民,甚至匠人,都有机会站上三尺讲台。

这已经不是改革,这是革命。

她写得口干舌燥,手臂酸麻,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她的心中,只有一种创造的狂喜。

她知道,董卓那个男人,或许根本不懂这些细节。他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一个彻底忠于他、并且能为他的帝国提供源源不断人才的新教育体系。

而她,蔡文姬,将用自己的才学,为他实现这个结果。

他们一个手持屠刀,破开混沌;一个手持笔墨,描绘新生。这种奇异的、扭曲的合作,却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的快意。

不知过了多久,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昏黄。

她揉了揉酸胀的手腕,看着面前铺满了一地的竹简,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还有无数的细节需要填充,但根基,已经立下。

她正准备唤人送些餐食进来,打算通宵达旦,继续完善这份惊世骇俗的计划。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

一名侍女在门外恭敬地禀报:“启禀大司教,太傅马大人、司徒王大人,协同朝中十余位博士、大儒,已在府外等候多时,求见大人。”

蔡文姬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

太傅马日磾,司徒王允。

一个是德高望重、天下儒宗的领袖。

一个是执掌朝政、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重臣。

他们来了。

带着旧世界最后的、也是最顽固的抵抗,来了。

蔡文姬的目光,落在那份刚刚写就的《学纲》上,眼神平静,却又锐利如刀。

她知道,真正的第一场仗,现在才要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