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246章 战争,她当然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

夜色如墨,将相国府的亭台楼阁都浸染成了模糊的剪影。

蔡文姬从貂蝉的暖房中退出,身后的月亮门隔绝了貂蝉那份挥之不去的忧愁。廊下的风带着夏夜独有的温润,拂过她的脸颊,却吹不散她心中的清明。

她能理解貂蝉的担忧。那份源于女子的、对所有生命的悲悯,是人性中最柔软、最宝贵的部分。若非乱世,这本该是被呵护在诗词歌赋中的美好情怀。

可惜,这不是一个吟风弄月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用铁与血,去为柔软和美好,重新圈定一片生存之地的时代。

回到自己的居所,这里没有貂蝉房中的姹紫嫣红,而是被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所占据。空气中弥漫着新纸、墨锭与旧书卷混合的独特香气。这里是她的安身之所,更是她的精神壁垒。

侍女为她点亮鲸油长明灯,光芒柔和而稳定,照亮了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稿。

最上面的一沓,是刚刚从将作监下辖的印书坊送来的样稿。纸张洁白坚韧,字迹清晰工整,正是董卓提供的“改良活字印刷术”的产物。一部《论语》,过去需大儒耗时数月才能抄写一部,如今,一座印书坊,一日便可印出上千册。

她轻轻翻开一页,上面不仅有经典的经义注解,旁边还用小字,配上了她根据董卓口述整理的、名为“标点符号”的古怪记号。句读分明,意思一目了然,即便是初学的蒙童,也能轻易理解。

她的指尖抚过那些清晰的墨迹,心中没有貂蝉那样的彷徨,反而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战争,她当然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

父亲蔡邕死于王允之手,她自己被匈奴掳掠,在北地冰冷的帐篷里,她见过太多生命的凋零。饥饿、疾病、部落间的仇杀,像永不停歇的寒风,吹刮着草原上的每一个人。在那里,死亡不是一件需要哀悼的大事,而是如同呼吸般寻常的日常。

她忘不了那些夜晚,抱着胡笳,看着天上陌生的星辰,心中唯一的念头,不是匡扶汉室,不是建功立业,而是活下去,吃上一顿饱饭,能睡一个不被号角和惨叫惊醒的安稳觉。

后来,她被那个男人用重金赎回。她本以为自己只是从一个牢笼,换到了另一个更华丽的牢笼。可她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粗鄙、暴虐,在朝堂上言语戏谑,视百官如无物。他霸道、贪婪,将天下美人尽收府中,满足他那令人不齿的占有欲。

但也是他,拿出了亩产千斤的“神粮”,让关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了活命的口粮。他用最严酷的律法,将横行乡里的盗匪斩尽杀绝,换来了真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强行推广官学,让那些本该在泥地里打滚的孩童,有机会坐在明亮的学堂里,捧起她亲手编撰的课本,念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那些所谓的关东诸侯,满口仁义道德,起兵讨董,结果呢?他们带来的不是太平,而是更惨烈的战火,是酸枣大营里日复一日的饮酒作乐,是对百姓更残酷的盘剥。

这个天下,早已病入膏肓。那些士族门阀、诸侯将帅,便是附在骨肉上的疽虫,不断吸食着最后的元气。指望他们自己刮骨疗毒,无异于痴人说梦。

需要一剂猛药。

一剂能够焚尽一切腐肉,荡涤所有污秽的虎狼之药。

董卓,就是那剂药。

他或许有毒,或许会带来剧痛,但他却是唯一能让这个行将就木的天下,起死回生的希望。

蔡文姬走到书案前,缓缓坐下。她取过一方古朴的砚台,亲手研墨。墨汁在水中漾开,如同一团化不开的浓愁,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定。

她铺开一卷崭新的竹简,竹简的顶端,用隽秀的隶书,写着六个字——《新汉书·董卓本纪》。

这是她为自己立下的使命。她要记录这个时代,记录这个颠覆了所有常理的男人。

她提起笔,笔尖饱蘸墨汁,悬于竹简之上,迟迟没有落下。

该如何写他?

写他废立天子,残害忠良?还是写他击退异族,威加海内?

写他强纳人妻,荒淫无度?还是写他兴修水利,发展民生?

历史的笔,重若千钧。她知道,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将可能成为定义后世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对这个男人的看法的基石。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貂蝉那双含着泪水的、忧心忡忡的眼睛。江东的百姓……

她深吸一口气,笔锋终于落下。

【初平x年,夏。相国董卓,以江东孙策、周瑜等,割据一方,不尊王化,致使江南之地,民心不定。相国忧之,为天下大同一统之业,决意南征。】

她没有用“伐”,也没有用“攻”,而是用了“征”。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这不是侵略,而是拨乱反正。

写下这行字,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扛上了更沉重的责任。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仅仅是蔡文姬,她还是董卓新秩序的史官,是这个新时代的定义者。

她要为他的“恶”找到注脚,为他的“功”立下丰碑。她要让后世看到,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结束了百年乱世的董卓。

就在她思绪万千之际,门外传来侍女恭敬的声音:“蔡大家,相国着人送来一物,请您亲启。”

“送进来吧。”

一名内侍躬着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半人高的黑色木箱走了进来,将木箱放在地上后,便悄然退下。

蔡文姬有些疑惑。这个时辰,他送来的会是什么?是关于江东战事的新方略,还是对教材编撰的新指示?

她走上前,打开了箱盖。

箱子里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丝绸古卷。而是一卷卷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白色画卷。

她随手拿起一卷,缓缓展开。

只看了一眼,她的瞳孔便猛地一缩,呼吸都为之一滞。

画卷上,赫然是一副无比精细的人体骨骼图!每一块骨头的位置、形状、连接方式,都画得纤毫毕现,精准得令人头皮发麻。旁边还用细小的楷书,标注着“肱骨”、“股骨”、“颅骨”等等她闻所未闻的名称。

她颤抖着手,又展开另一卷。

这一卷,画的是人体的肌肉。红色的线条纵横交错,每一束肌肉的走向、起止点,都清晰无比。

第三卷,是血管。密密麻麻的红色与蓝色的线条,如同两棵盘根错节的巨树,遍布全身,最终汇入一颗位于胸腔中央的、结构复杂的心脏。

第四卷,第五卷……

当她看到一幅描绘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卷时,胃里一阵翻涌,险些呕吐出来。那上面画着肝、胆、脾、胃、大小肠……它们的位置、形态,甚至相互之间的连接,都与她从古医书上看到的那些语焉不详的描述,截然不同。

这……这不是画。

这是解剖!

只有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层层剖开,才可能画出如此详尽、如此真实的图卷!

一股寒意从她的尾椎骨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是他做的吗?他为了得到这些图,究竟杀了多少人?

就在她心神俱骇之时,她看到了箱子底部的一张纸条。纸条上,是董卓那熟悉的、狂放不羁的笔迹。

“打仗总会死人,朕不希望朕的兵,不是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于伤口溃烂这种蠢事。这些图,你拿去看。另外,记住几个词:‘细菌’、‘病毒’、‘消毒’、‘抗生素’。”

“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给朕组建一个‘医学院’,把军中那些略通岐黄之术的兽医、郎中都给朕召集起来,教他们怎么处理伤口,怎么防止感染。朕要让每一个上战场的士兵,都知道受伤了要用烈酒和沸水清洗伤口。”

“三个月,朕要看到一支真正的军医队伍。办不好,你这个太学总负责人,就跟他们一起去前线包扎伤口吧。”

纸条的最后,还画了一个龇牙咧嘴的笑脸,显得格外滑稽和……刺眼。

蔡文姬拿着那张纸条,呆呆地站在原地。

她的脑子一片混乱。“细菌”、“病毒”、“消毒”……这些陌生的词汇,像一把把钥匙,试图打开一扇她从未想象过的大门。

他要发动一场注定血流成河的战争,却又在战前,煞费苦心地研究如何从最微不足道的伤口感染中,拯救士兵的生命。

这种极致的矛盾,让她感到一阵晕眩。

这个男人,究竟是魔鬼,还是……神明?

她再次看向那卷《董卓本纪》,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写下的那一行字,是何等的苍白无力。她发现,自己或许穷尽一生,都无法真正为这个男人,写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而他,也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定义。

他正在用他的方式,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战争、生命,以及……死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