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33章 蔡邕的绝望,女儿啊,是为父害了你

###

水榭死寂。

陈默离去的脚步声早已消散,可他最后那句话——“时代,变了”——却仿佛拥有了生命,化作无形的魔咒,在“精神放大器”的作用下,于蔡邕和蔡文姬的脑海中反复冲刷、撞击、回响。

每一个字都像一口巨大的铜钟,在他们的灵魂深处被悍然敲响,震得他们头晕目眩,五内翻腾。

时代,真的变了吗?

蔡邕瘫坐在地,浑浊的老眼失神地望着湖面。那里,锦鲤依旧在悠闲地摆尾,追逐着散落的食饵,一如百年来的模样。可他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他一生信奉的,是礼乐、是文章、是圣贤之道。他坚信,这些才是构成天地秩序的基石,是区分人与禽兽的根本。他用尽一生去守护的,是那些竹简上承载的千年文脉,是华夏的魂。

可今天,一个粗鄙的武夫,一个天下人眼中的国贼,就用一卷他看不懂的“天书”,将他毕生的信念,踩在脚下,碾得粉碎。

“破烂玩意儿……”

“孩童涂鸦……”

“在真正的力量面前,一文不值……”

这些话,比刀子更锋利,一片片剐着他的心。最让他痛彻心扉的,不是羞辱,而是那份无力反驳的恐惧。因为他隐隐感觉到,那个魔王说的,或许是对的。

一股巨大的悔恨与自责,如同毒蛇,死死缠住了他的心脏。

是他,是他亲手将那卷《考工记》献了上去。他本以为,那是穷途末路中的一点智慧,是想用知识去感化野蛮,为女儿换取一丝安宁。

何其天真!何其愚蠢!

他这哪里是献宝,分明是献丑!他像一个炫耀着自家泥塑的顽童,却一头撞进了一座陈列着神兵利器的宝库。对方非但没有欣赏他的泥塑,反而被勾起了兴致,指着真正的神兵,逼着他去仿造。

他不仅没能把女儿拉出火坑,反而亲手将她推向了更深、更黑暗的炼狱。

“女儿啊……”蔡邕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他伸出干枯颤抖的手,想要去触碰女儿的脸颊,却又在半途停住,仿佛自己的手也沾染了罪愆,“是为父……是为父害了你啊!”

老泪纵横,滴落在冰凉的地板上,碎成一片片绝望。

蔡文姬扶着父亲的胳膊,泪水早已流干,只剩下一张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她没有说话,那双清亮的眸子,死死地盯着面前的两卷竹简。

一卷,是《考工记》。古朴、典雅,每一个篆字都沉淀着岁月的智慧与温度。那是她熟悉的世界,是先人的荣光。

另一卷,是“AK-47”。冰冷、精准,每一根线条都散发着非人的秩序与纯粹的杀意。那是一个她完全陌生的世界,是魔王的“天书”。

两个世界,就这样并排陈列,形成了一种荒谬而又残酷的对比。

“不能碰……”蔡邕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那卷“天书”往外推了推,像是要推开什么不祥的瘟疫,“女儿,我们不能碰它!这是大凶之器,是魔鬼的造物!我们是读书人,是汉臣,怎能……怎能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他的声音里带着泣血般的悲鸣:“那些书……那些典籍……就让它烧了吧!我蔡氏一门,宁可与文脉同化为灰烬,也绝不能成为千古罪人!否则,我们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文人的风骨与决绝。

若是昨天,蔡文姬定会毫不犹豫地点头。她从小受的教育,便是如此。士可杀,不可辱。道义,重于生命。

可是现在,那句“时代,变了”的魔音,还在她脑中盘旋。

她缓缓地,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卷冰冷的“天书”。竹简的质感透过指尖传来,那上面用刀刻出的线条,是如此的平滑、流畅,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完美。

她看不懂,但她的才情与智慧,让她能隐约感受到这幅图纸背后所蕴含的、一种可怕的逻辑。那是一种将“用”发挥到极致的智慧,剔除了一切无用的装饰与情感,只为了一个纯粹的目的。

毁灭。

“父亲,”她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您说,我们是读书人。那我们读的,究竟是什么?”

蔡邕一愣。

“我们读《诗》,是为了知兴替、明得失。我们读《礼》,是为了定规矩、安社稷。我们读《春秋》,是为了辨善恶、正人心。”蔡文姬的目光没有离开那卷“天书”,“我们读的所有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让华夏的文脉,得以传承。”

她抬起头,直视着父亲悲痛的眼睛:“可如果,传承的载体本身,都将化为飞灰。那我们所坚守的道义,又将附着于何处?”

“那些书,不是蔡家的,它们是天下的。是自仓颉造字以来,我们这个民族所有智慧的结晶。一把火,就能让它们彻底消失。到那时,后人将再也看不到《诗》,读不懂《礼》,更无从知晓《春秋》。”

“那样的天下,就算我们保全了所谓的‘气节’,又有何意义?那样的天下,和一片蛮荒,又有何区别?”

一连串的质问,像一把把小锤,敲在蔡邕的心上。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看着自己的女儿,忽然感到一阵陌生。她还是那个温婉聪慧的女儿,可她的眼神里,却多了一些他从未见过的东西。那不是屈服,也不是绝望,而是一种被逼到悬崖尽头后,所生出的、一种近乎冰冷的清醒。

“所以……”蔡邕的声音颤抖着,“所以你……你要为他注解这魔鬼的经文?”

“不。”蔡文姬摇了摇头,她的手指,轻轻划过图纸上那个由无数零件构成的,名为“枪机”的复杂结构,“我不是为他,我是为那些书。”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一生的决定。

“父亲,您想,那董卓为何要我们来做这件事?他府中能工巧匠无数,为何偏偏要我们这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来解读这‘天书’?”

蔡邕茫然地摇了摇头。

“因为他也知道,此物不属于这个时代。他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来历。他需要全天下最有名望的学者,来为这件‘神物’的降世,做一个背书。”蔡文姬的思路,在巨大的压力下,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他要的,不仅仅是这件凶器,他还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而我们,就是他选中的那个‘名’。”

“既然如此,”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那我们便给他这个‘名’。但怎么注,怎么解,由我们说了算。”

她忽然拿起那卷《考工记》,将它摊开在“天书”旁边。

“父亲,您看。这《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此乃营造之总纲。”

她的手指,点向AK47的图纸:“此物,看似狰狞,却也暗合天道。您看这枪管,需百炼之精钢,此为‘材有美’。其内膛线,盘旋而上,夺天地之造化,此为‘工有巧’。若要它发挥威力,需择时机,看地利,此为‘天有时,地有气’。”

蔡邕目瞪口呆地看着女儿,指着那狰狞的图纸,口中却念着圣贤的营造总纲。这……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他感觉自己的学问,在这一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玷污。

“胡闹!简直是胡闹!你这是在曲解经义,指鹿为马!”他气得浑身发抖。

“父亲!”蔡文姬打断了他,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恳求,“女儿知道,这有违君子之道。可如今,是魔王当道,我们能用的,也只有魔王的方法。”

“我们可以拖。”她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可以用最繁复的文字,最生僻的典故,去注解它。一个零件,我们可以引经据典,写上万言的考据。一个符号,我们可以从上古八卦,论证到谶纬符瑞。我们可以将它描绘成一件‘礼器’,一件‘国之重器’,论证它‘非天子不可用,非社稷不可造’。”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把三天,拖成三十天。把三十天,拖成三百天。我们用我们的学问,为他编织一个最华丽,也最复杂的牢笼。让他看得到,却摸不着,造不出。”

“只要能拖下去,拖到联军攻破虎牢关,拖到这魔王覆灭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们不仅保全了典籍,也未曾真正助纣为虐。而这份‘天书’,也将永远被封存在故纸堆中。”

“父亲,这或许……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水榭中,再次陷入了寂静。

蔡邕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女儿,看着她那张因激动而泛起一丝红晕的脸,看着她眼中那疯狂而又理智的光芒。

他忽然发现,时代,或许真的变了。

变得他这个老头子,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用最渊博的学问,去胡说八道。用最严谨的经义,去解释一件杀人凶器。用最忠诚的姿态,去做最彻底的拖延。

这……这还是他所认识的那个世界吗?

他的一生,都在求“真”。而女儿此刻提出的,却是用“假”来对抗“恶”。

不知过了多久,蔡邕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一行清泪,从眼角滑落。

“女儿啊……是为父,老了……”他发出一声长长的,满是疲惫与妥协的叹息。

蔡文姬知道,父亲默许了。

她不再犹豫,转身,端正地跪坐在书案前,铺开一卷崭新的空白竹简。

她亲手研墨,墨汁在砚台中渐渐浓稠,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这是她最熟悉的气味,曾伴随她度过了无数个宁静的日夜。可今天,这香气中,却似乎多了一丝铁与血的味道。

她提起笔,手腕沉稳,再无一丝颤抖。

父亲在身后看着她,看着那个纤弱的背影,在这一刻,却仿佛撑起了一片摇摇欲坠的天。

他知道,从这一笔落下开始,他的女儿,将不再是那个只知风花雪月的才女蔡文姬。她将踏上一条无人走过的,布满了荆棘与谎言的道路。

而他,这个无能的父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蔡文姬悬腕,凝神,笔尖饱蘸浓墨,最终,在那片空白之上,写下了第一行字。

那不是对某个零件的注解,也不是对某个符号的释义。

而是一个标题,一个她为这次荒谬的“注经”工作,所定下的总纲——

《神威大将军考工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