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209章 董卓的“仁义”,向天下发布招贤令

第209章:董卓的“仁义”,向天下发布招贤令

相国府中,陈默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舆图出神。

舆图上,关中、凉州、并州,以及刚刚纳入势力范围的淮南之地,都被涂上了代表西凉的深黑色。北方的草原臣服,西边的羌氐归顺,东边的关东联军土崩瓦解。如今,只剩下南方的荆州和江东,以及偏远的西川,还游离在这片黑色之外。

他的手指,在荆州襄阳的位置上轻轻点了点。

王粲的使团应该已经到了。刘表那个老好人,在见识了“仙兵”的威力,又面临着南边孙策这头饿狼的威胁后,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陈默并不担心。阳谋与威慑齐下,刘表除了低头,别无他选。

【系统提示:检测到目标人物‘貂蝉’心境发生重大偏转,对宿主的负面观感大幅降低,隐藏‘修正值’ 5。】

脑海中响起的声音让陈默挑了挑眉。

哦?那个小美人终于想通了?看来蔡文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不错。省得自己天天提防着,睡觉都不安稳。

他伸了个懒腰,浑身的肥肉一阵抖动。统一天下的版图已经初具雏形,但摊子铺得越大,他越是感觉人手不够。

李儒虽然好用,但毕竟只有一个,主要负责军略和脏活。蔡文姬则偏向文化教育和技术理论研究。至于吕布……那家伙的脑子里除了打架和他的赤兔马,估计就塞不下别的东西了。

手底下那帮西凉将领,冲锋陷阵是好手,让他们处理政务,简直比让他们绣花还难。前几日他让樊稠去清点府库,那家伙对着账本抓耳挠腮半天,最后涨红着脸来报,说数字太多,他头晕。

“妈的,一群文盲!”陈默低声骂了一句,“看来得搞一波人才引进了。”

他敲了敲桌子,对外喊道:“来人!去把李儒给老子叫来!”

不多时,李儒便步履匆匆地赶到。他如今看陈默的眼神,已经完全不是在看一个主公,而是在看一尊行走在人间的神只。无论是AK47,还是坦克,亦或是那能让粮食增产的农具,都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主公,唤儒前来,有何吩咐?”李儒恭敬地躬身行礼。

陈默懒洋洋地靠在宽大的椅子上,用手指剔了剔牙,一副市井无赖的做派。

“文优啊,老子最近有点烦。”

李儒心中一凛,连忙道:“主公所烦何事?儒,愿为主公分忧。”

“人!老子手底下缺人!”陈默一拍大腿,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一下,“你看看,这天下这么大,到处都是事。修路要人,建水利要人,搞什么官学也要人。老子手下这帮夯货,除了砍人,还会干个屁?老子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吧?那不得累死!”

李儒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瞬间便领会了陈默的深意。

他的心头一阵狂跳,脸上却不动声色,反而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对着陈默深深一拜:“主公深谋远虑,儒,佩服得五体投地!”

“啊?”陈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马屁拍得一愣,“老子就抱怨几句缺人手,你佩服个什么劲?”

李儒直起身子,神情激动地说道:“主公此举,看似是为解人手不足之忧,实则是一招釜底抽薪的绝世妙计啊!”

他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主公您想,如今天下的人才,十之**出自何处?皆是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他们靠着举荐和门生故吏,把持着朝堂。这些人,与袁绍、袁术、刘表之流,同气连枝,骨子里就瞧不上主公您!”

“而主公您现在要做的,便是另起炉灶,打破他们对人才的垄断!我们不再需要他们的举荐,我们自己选拔人才!如此一来,天下那些出身寒门,却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读书人,便有了出头之日。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投奔主公您!这些人一旦被主公所用,必将对主公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此消彼长之下,那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他们的影响力将日渐式微,再也无法与主公抗衡!主公,这哪里是招揽人手,这分明是在挖断旧时代的根基,为您的万世霸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啊!”

李儒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天下才俊尽入毂中,世家门阀瑟瑟发抖的景象。

陈默听得一愣一愣的。

我……我想得有这么深吗?

我不就是嫌手下文盲太多,想招几个便宜又好用的工具人吗?怎么到他嘴里,就成了动摇国本、奠定万世霸业的千古阳谋了?

他看着李儒那张写满了“主公牛逼”的脸,心里一阵无语。

行吧,你说是就是吧。

陈默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你总算看穿了我的意图”的深沉表情,挥了挥手:“行了,别拍马屁了。既然你懂了,那这事就交给你去办。给老子拟一道招贤令,用皇帝小子的名义,发往天下各州郡。”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语气粗鄙不堪:“给老子写明白点!就说,我董卓现在要招人!不管他是杀过人还是放过火,也不管他祖上是掏大粪的还是要饭的,只要他觉得自己有本事,能识文断字,能算账管事,就他娘的给老子滚到长安来!”

“来了之后,有饭吃,有肉吃,有房子住!干得好,老子就给他官做!比跟着袁绍那帮伪君子吃糠咽菜强一百倍!谁要是敢拦着不让人来,一经发现,灭他九族!”

李儒听得嘴角直抽抽。

主公的战略高瞻远瞩,可这言辞……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那些文绉绉的辞藻,穷苦出身的读书人未必看得懂,反倒是主公这番大白话,直接、有力,充满了诱惑!

“主公英明!”李儒再次一拜,“不过,诏书行文,还需雅致。不如……请蔡大家来执笔,将主公的意思,用更得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如此方显朝廷气度。”

“行,你看着办。”陈默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再叫上那皇帝小子,让他准备好盖玉玺。这事,要办得快,办得漂亮!”

半个时辰后,蔡文姬被请到了书房。

当她从李儒口中得知,董卓要以天子之名,向天下发布招贤令,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握着毛笔的手,微微颤抖。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读书和做官,便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察举制和征辟制,更是让世家大族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上升通道。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即便天资聪颖,读再多书,没有门路,也终其一生难有出头之日。

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公。

她本以为,董卓大办官学,让天下孩童都能读书识字,已经是惊世骇俗之举。却没想到,他竟然还要更进一步,直接为这些读了书的孩子,铺平了通往朝堂的道路!

他这是要……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蔡文姬的眼中,前所未有地明亮。她看向那个依旧歪在椅子上,显得有些百无聊赖的肥胖男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与感动。

她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饱蘸浓墨,在洁白的绢帛上,奋笔疾书。

很快,一篇文采斐然,又气势磅礴的招贤令初稿便已写就。

陈默拿过来看了看,虽然大部分词他都认不全,但感觉逼格很高,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又指着末尾,对李儒说道:“再加上一句,老子刚才说的,‘敢有阻拦贤路上达者,夷其三族’!”

李儒苦笑一声,知道自家主公这“霸道”的风格是改不了了,只得命人添上。

诏书拟定,便被送往皇宫。

未央宫里,年幼的汉献帝刘协,在宦官的伺候下,正襟危坐。当李儒将那份墨迹未干的诏书呈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目光被上面的文字所吸引。

“……咨尔多士,遭时多艰。国步未康,人才凋敝。朕甚闵焉。今以太师之议,布告天下:凡我大汉之民,无论阀阅,不问过往,有德有才,能为国用者,皆可自行诣阙。朕将亲试其才,量才录用,共济时艰……”

刘协看得心头一颤。

为国求才,共济时艰……

这些话,是他这个天子该说的,也一直想说的。可如今,却要借着那个“太师”的威势,才能说出口。

他不知道这道诏书下去,天下会如何。但他知道,从今往后,这大汉的天下,姓刘还是姓董,恐怕只在一人一念之间了。

他沉默着,拿起那方沉重的传国玉玺,在李儒的指引下,用力地盖了下去。

朱红的印泥,落在绢帛上,也像烙印在了大汉王朝的命脉之上。

当日,长安城的四方城门之上,都张贴了这份盖着传国玉玺的《求贤诏》。

一名官员站在高台上,用尽全身力气,将诏书的内容一遍遍地高声诵读。

城墙下,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起初,他们只是看个热闹。可当他们听清了诏书的内容时,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

“不问出身……是说俺们这些泥腿子,也能去?”

“只要俺的儿在官学里念书,才学了半年,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他……他将来是不是也能当官?”

短暂的寂静之后,人群中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无数人喜极而泣,他们朝着皇宫的方向,朝着相国府的方向,一遍又一遍地跪倒、叩拜!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叫打破阶级固化,也不懂什么叫釜底抽薪。但他们听懂了,董相国,给了他们的孩子一条前所未有,想都不敢想的活路!

就在长安城一片欢腾之时,数百名背负着黄旗的信使,快马加鞭,从四门而出,朝着冀州、青州、荆州、益州……朝着大汉的每一个角落,疾驰而去。

他们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而他们怀中揣着的那一卷卷薄薄的绢帛,即将在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滔天巨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