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铁院 > 第69章 思想的转变

明末铁院 第69章 思想的转变

作者:海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41:40

腊月底的祠堂,炭火盆燃得正旺,映得墙上“刘”字旗的边角都泛着暖红。刘远坐在靠窗的木椅上,手里捧着本翻开的人口册,戴着老花镜,正跟管家核对着近日新添的流民姓名。他手指在竹简上慢慢划过,偶尔停下来,问一句“这户人家的孩子多大?会认字吗?”,声音虽轻,却透着一股笃定。

放在半年前,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那时刘远总觉得儿子刘江“太冒进”——好好的家业不守,非要收留流民,还要造什么“会炸的药”“抛石的机子”,甚至跟官府溃兵硬顶。他不止一次拉着刘江的手叹:“江儿,咱守好这院子就够了,别折腾了,乱世里枪打出头鸟啊。”

可如今,他再没说过这话。

他亲眼看着儿子带着人修墙挖壕,挡住了王老虎的流寇;看着火箭火罐炸退了周奎的溃兵;看着堡里四百多口人从食不果腹,到有粮吃、有衣穿,甚至能在冬天里围着火塘笑;看着那些曾走投无路的流民,如今扛着锄头种地、握着铁锤打铁,把刘家堡当成了家。

尤其是上个月调解周石头和孙五的摩擦时,他站在人群后,听赵忠说“少了谁,这堡都撑不住”,又看儿子后来加了“互助友爱加贡献点”的规矩,突然就明白了:儿子不是在“折腾”,是在“造一个能让人活下去的窝”。

“张婶家的小孙子,按册子记是五岁,昨天我见他跟着私塾先生认‘人’字,挺机灵,该在‘识字’那栏标个‘初学’。”刘远抬起头,跟管家交代着,语气自然得像是做了一辈子这事。

管家愣了愣,随即笑着点头:“老爷说得是,我这就标上。以前您总说这些琐事不用您管,现在比我记得还细。”

刘远放下册子,摘下老花镜,用布擦了擦镜片,嘴角带着笑:“以前是我糊涂。江儿忙外头的事——练兵、造器械、防贼寇,里头的事我再不搭把手,他得累垮。都是一家人,哪能让他一个人扛?”

正说着,刘江从外面进来,身上带着雪沫子,刚从工匠坊回来——王铁山他们在试做新的火箭引线,他去盯了半日。“爹,这么晚还没歇?”他拿起火钳,给炭盆添了块炭。

“等你呢。”刘远招手让他坐,递过一杯热茶,“刚跟管家核完册子,新添的十二户流民,有三个会打铁的,我让王铁山明日去看看,能不能收进作坊。”

刘江有些意外——以前爹从不管作坊的事,如今竟主动替他留意工匠了。“爹,您这安排正好,王铁山正说缺帮手。”

“该的。”刘远看着儿子,眼里的担忧早没了,只剩骄傲和信赖。他想起流寇攻城时,儿子站在墙头上,箭射穿王老虎帽子时的样子;想起周奎来勒索时,儿子笑着递粮却暗里亮出兵刃的样子;想起寒夜里儿子披着棉袄,挨个窝棚看流民有没有冻着的样子——这孩子,早已不是他印象里那个需要护着的少年,是真能撑得起这刘家堡的主心骨了。

“江儿,”刘远握住他的手,炭火的暖透过布料传过来,“以前爹总怕你闯祸,现在才知道,你做的都是对的。这乱世,守是守不住的,得拼,得变,得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以后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爹帮你盯着;外头的事,你放手去做,爹信你。”

刘江心里一暖,反握住爹的手。他知道,爹这几句话,比任何嘉奖都让他踏实——这是家人的认可,是根的支撑。

而刘江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

刚穿越来时,他总忍不住用现代的思维去想事——想搞流水线生产,想推行义务教育,甚至想过“普及科学”。可一次次碰壁后他才明白,明末不是一张白纸,这里有饿肚子的流民,有造不出精密零件的铁匠,有只认“规矩”不认“理论”的乡勇,理想得落地,才能生根。

如今他再提“制度”,不说“管理体系”,只说“册子记明白,赏罚要公道”;再搞“技术革新”,不说“化学反应”,只跟王铁山说“硝石多放些,炸得更响”;再谈“团结”,不说“集体主义”,只跟大家说“都是一家人,得互相帮衬着活”。

前几日工匠坊试做马镫,王铁山说“铁不够,打不出成对的”,换以前他可能急着找铁矿,如今却笑着说“先打二十副,给护卫队最精锐的十个弟兄用,等开春换了粮,再跟黑风山的李三刀换铁——他那边据说有个小铁矿,缺粮食”。

他甚至开始习惯这里的“慢”——算贡献点用“正”字,记物资靠竹简,送信靠腿跑,却不再觉得烦躁。因为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节奏,急不来,得一步一步走。

有次赵忠问他:“少爷,你说将来这天下安定了,咱这堡能成个村子不?”

刘江望着堡外被雪覆盖的田野,想了想,笑道:“何止成村子?说不定能成个镇。到时候让张老汉教人种田,让王铁山开铁匠铺,让春桃办个针线坊,孩子们都能认字,不用再怕流寇和骑兵。”

这话里没有“现代化”的宏大叙事,只有对“安稳过日子”的朴素期盼——这是他在明末摸爬滚打半年,真正学会的“生存智慧”:不空想未来,只做好当下,让身边的人能活下去,活得好一点,就够了。

炭火盆里的炭“噼啪”响了一声,溅起个火星。刘远看着儿子望着窗外的侧脸,眼神沉静又有光,心里愈发踏实。

父子俩没再多说,一个翻着册子核数,一个想着开春换铁的事,祠堂里静悄悄的,只有炭火的暖,和一种无声的默契。

思想的转变,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藏在递出的一杯热茶里,藏在核账的一个批注里,藏在对“活下去”的笃定里。刘远放下了旧念想,刘江落地了新想法,这父子俩,连同这刘家堡四百多口人,正一起在这乱世里,慢慢活成自己的依靠。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祠堂里的暖,却像能融开整个冬天的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