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住食堂源,敲打傻柱
北风依旧凛冽,但轧钢厂食堂里的气氛,却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一种难以言喻的、带着点油腥肉香和浓郁鲜味的香气,开始时不时地从厨房里飘散出来,勾得排队打饭的工人们肚子里的馋虫咕咕直叫,引颈张望。
变化源自钟浩“提供”的那几小包味精和一小罐凝白的猪油。
东西不多,但对于常年清汤寡水、靠咸味和菜帮子撑场面的食堂大锅菜来说,不啻于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食堂主任赵宝田不愧是个人精,深谙“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他没有傻乎乎地把这点宝贝平均分配,而是极其吝啬又精准地使用。
今天炒白菜时,指甲盖挑一点猪油润锅;明天炖萝卜时,撒上少许味精提鲜;偶尔做一次土豆烧肉(当然是肉少土豆多),更是舍得滴上几滴猪油,让那有限的几片肉显得油光锃亮,香气扑鼻。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工人们很快发现,食堂的菜,似乎变得“好吃”了那么一点点。虽然依旧是那些食材,量也没见多,但味道就是不一样了。白菜似乎多了点油润感,萝卜汤好像鲜了不少,就连那寡淡的熬白菜粉条,汤汁也似乎浓郁了些许。
“嘿!今儿这菜味儿不错啊!” “是嘞!感觉有股子肉味儿!” “傻柱今天发挥超常啊?” “屁!是东西好!听说食堂搞来好调料了!”
工人们吃得满意,对食堂的抱怨自然就少了。甚至有人为了能打到那点带了油花的菜底,特意提早去排队。食堂的窗口前,难得地出现了一点积极的气氛。
这一切,食堂主任赵宝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工人们满意,领导下来检查时闻着香味也点头,这都是他的政绩啊!而这一切,都拜钟浩所赐!
他对钟浩的态度,简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前只能算客气,现在则是带着点巴结和倚重了。见面必定笑脸相迎,递烟倒水(虽然钟浩不抽烟),一口一个“钟老弟”,叫得亲热无比。他心里门儿清,这就是个财神爷,得供着!
而傻柱,心情就复杂多了。
作为掌勺的大厨,他最能直观地感受到那点调味料带来的神奇变化。以前他空有一身好手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靠着那点有限的油盐酱醋折腾,难免心里憋屈。现在有了这点味精和猪油,他确实能更好地发挥,看着工人们吃得香,他作为厨子,也有一种难得的成就感。
但一想到这东西是钟浩搞来的,他心里就别扭得像是吞了只苍蝇。尤其是想到自己之前还给人家抖勺子,结果转眼就得靠着人家搞来的东西提升伙食,这脸打得啪啪响。
而且,赵主任三令五申,让他“有点眼力见”、“别得罪人”,这更让他觉得憋屈。他傻柱什么时候需要看一个采购员的脸色了?还是他看不顺眼的采购员!
所以,他虽然不敢再给钟浩抖勺子,甚至每次给钟浩打菜时,还得硬着头皮稍微多给点(赵主任时不时会“恰好”巡视到窗口),但那脸色,绝对是黑得像锅底,眼神里的不忿和郁闷,藏都藏不住。
钟浩对此心知肚明,却浑不在意。傻柱那点情绪,在他眼里毫无威胁。他关心的是更大的局面和更实际的利益。
他并没有一次性提供大量调味料。而是采取“细水长流”的方式,隔三差五,量不多,但持续地给食堂“输血”。这既维持了食堂伙食水平的微妙提升,让赵主任始终有求于他,也避免了过于扎眼,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东西少,可以说是想办法零碎搞来的;要是量大,那就不好解释了。
这天下午,钟浩又“顺便”去了一趟食堂主任办公室,从挎包里(实则从空间)掏出两小包五香粉和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味道浓郁的高汤膏。
赵主任一看,眼睛都笑没了缝,赶紧接过来,像藏宝贝一样锁进抽屉里。 “哎呦喂!钟老弟!你可真是我们食堂的及时雨啊!太感谢了!这……这真是……”他搓着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赵主任客气了,举手之劳。”钟浩笑了笑,语气随意,“就是路子活点,能帮上忙就好。” “帮大忙了!帮大忙了!”赵主任连连点头,亲自给钟浩倒了杯热水,“老弟啊,以后食堂就是你第二个家!有啥需要,尽管开口!”
钟浩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呷了口水,看似无意地闲聊:“说起来,咱们食堂伙食能有点起色,主要还是靠何师傅手艺好,材料才能物尽其用。”
赵主任立刻附和:“那是!傻柱这小子,别的不行,就这做饭的手艺,没得说!”他现在看傻柱也顺眼了不少。
“不过……”钟浩话锋轻轻一转,像是随口一提,“手艺是好,但这心情,好像确实影响状态。我听说,他这两天给三车间几个老工人打菜,手又有点不稳?人家老师傅干的可都是重体力活,吃不饱哪行啊?万一影响到生产……”
他这话纯属“艺术加工”,三车间的老师傅有没有被抖勺子他不确定,但他知道,这么说绝对能戳中赵主任的命门——生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