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风雨前的宁静
一九五九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缓。已是阳春三月,四九城的天空却依然灰蒙蒙的,护城河边的垂柳才刚冒出嫩芽,比往年晚了足足半个月。轧钢厂院里的老桃树,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花开满枝,如今却只有零星几个花苞,在料峭春寒中瑟瑟发抖。
四合院里,一种诡异的宁静笼罩着每个角落。自打易中海被扳倒后,那些平日里上蹿下跳的禽兽们,竟都出奇地安分起来。
贾家的房门终日紧闭,再也听不到贾张氏尖利的叫骂声。偶尔看见秦淮茹出门倒痰盂,也是低着头快步走过,不再像从前那样四处打量、寻摸着占点小便宜。棒梗那小子更是老实得不像话,见了人远远就躲开,再不敢顺手牵羊。
后院的老刘家更是安静得出奇。刘海中自从上次算盘珠子崩脸事件后,就很少在院里露面。听说是在家苦练书法,想要走文化路线挽回颜面,可惜那手字写得跟蜘蛛爬似的,反倒又添了一桩笑料。
就连最爱搬弄是非的阎埠贵,也变得沉默寡言。每天下班回来就钻进屋里,不再拿着算盘算计东家长西家短。有次钟浩碰见他,老阎居然主动让路,还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这种变化,院里人都心知肚明——都是让钟浩给震慑住的。
想起扳倒易中海的那场大会,不少人还心有余悸。那天钟浩拿出的一桩桩证据,把易中海这些年做的那些龌龊事抖落得干干净净。假公济私、欺上瞒下、挑拨离间...最要命的是查出了他暗中克扣困难补助的事情,这下可犯了众怒。
易中海当场就被撤了一大爷的职位,现在还在家停职反省。听说街道办还要进一步追究责任,搞不好还要吃官司。
这场风波过后,院里的人看钟浩的眼神都变了。从前是忌惮中带着几分不服,如今却是实打实的敬畏。就连最刺头的主儿,见了钟浩也都客客气气地打招呼。
厂里的变化更是明显。李怀德倒台后,他那些爪牙树倒猢狲散,该清理的清理,该调离的调离。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对钟浩很是器重,不少重要工作都交给他负责。
如今的采购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清水衙门。在钟浩的经营下,采购科成了厂里最实权的部门之一。不仅保证了厂里的生产供应,还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为厂里创造了不少额外收益。
工人们的待遇明显改善,食堂的伙食好了不少,偶尔还能吃到罕见的肉食。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多亏了钟浩有本事,能从各种渠道搞到紧俏物资。
但钟浩自己却丝毫不敢放松。他比谁都清楚,眼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假象。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站在院里,望着西北方向出神。父母的消息依然石沉大海,所有打听的渠道都反馈说情况不明,等待通知。这种不确定性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
更让他担忧的是系统的预警。这些日子,系统频繁发出警报,提示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影响即将显现。气温异常、降水失调、农作物生长迟缓...种种迹象表明,那艰难的三年,正在悄无声息地逼近。
叮!监测到华北地区降水量异常偏低,建议提前储备粮食。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少有的紧迫感。
钟浩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屋里。他打开系统界面,查看牧场和作物区的情况。
得益于时间流速差异,牧场里已经繁衍出相当规模的牲畜群体:五头肥猪、十二只羊、还有三十多只鸡鸭。经济作物区里,土豆、红薯堆满了仓库,新一季的小麦和玉米也长势良好。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钟浩心里清楚,一旦灾荒来临,这些储备只是杯水车薪。
第二天,钟浩开始行动。他通过韩春明的关系,悄悄收购了一批粮食,存放在系统空间里。又让南易利用食堂的渠道,多储备了一些耐存放的食材。
陈雪茹察觉到他的异常,关切地问: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看你总是在忙些什么。
钟浩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透露部分实情:听说有些地方旱情严重,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好。我想提前做些准备。
陈雪茹若有所悟,轻声道:需要我帮忙吗?店里还有些闲钱,可以多买些粮食存着。
不用,钟浩握住她的手,我已经在准备了。你的钱留着周转生意,万一...万一有什么情况,店里还需要资金维持。
他没能说出口的是,根据系统预测,这场灾荒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到时候,绸缎庄这种非必需品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巨大冲击。
几天后,钟浩又找到傻柱。自从不再接济贾家后,傻柱的日子好过不少,人也精神了许多。
柱哥,有件事想麻烦你。钟浩递过一支烟,厂里想建个应急储备库,存放些粮食和副食品。你认识人多,能不能帮忙找几个可靠的地方?
傻柱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包在我身上!我知道几个地窖,又干燥又隐蔽,保证没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