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收音机 again
许大茂“老母鸡风波”的余韵还未完全散去,四合院里的人们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谈资。许大茂自是又气又恨,连着好几天脸色阴沉,见谁都像欠他几百块钱似的。刘海中也是憋了一肚子无名火,感觉自己的“权威”非但没有树立起来,反而跟着许大茂一起又丢了一次人。两人之间的那点“同盟”关系,经此一役,也变得脆弱不堪,互相看着都觉得对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钟浩则乐得清静。接连挫败了易中海的道德绑架、阎埠贵的算计显摆以及刘海中、许大茂的暗中勾结,他在院里的地位已然稳固。现在,除非必要,几乎没人敢主动来招惹他。就连平日里最横的贾张氏,看到他也只是翻个白眼,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指桑骂槐。这种难得的安宁,正是钟浩所需要的,他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到工作和自身的“积累”之中。
在轧钢厂,钟浩凭借几次漂亮地完成采购任务,尤其是在物资调配和解决突发需求方面展现出的灵活性和效率,逐渐赢得了采购科长的信任和倚重。科长甚至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暗示他好好干,未来采购科副科长的位置,不是没有可能。钟浩对此只是谦逊地表示会继续努力,心里却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采购科固然重要,能接触到很多资源和信息,但在这个重工业为王的时代,真正的话语权,还是在于技术。
因此,他并未放松在技术方面的学习和积累。每日坚持在轧钢厂各个具备“签到”价值的地点打卡,获得的奖励虽然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技术手册、图纸或者工具,但他都认真研读、仔细揣摩。来自未来的机械工程知识,与这个时代的具体实践相互印证,让他对很多问题的理解远超常人。他偶尔也会去厂里的技术科资料室借阅一些公开的技术刊物,与资料室的管理员老王混了个脸熟。老王是个老实巴交的技术员,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对技术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热爱,见钟浩这个年轻的采购员也对技术感兴趣,颇有些意外,也多了几分好感。
这天下午,钟浩刚从一个协作厂催完一批急需的轴承回来,正准备回办公室写报告,就被车间主任赵国栋火急火燎地拦住了。
“钟浩!钟浩!你先别回科室,快,跟我去三车间看看!”赵国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身材魁梧,性格急躁,此刻额头上全是汗,一脸焦急。
“赵主任,出什么事了?”钟浩有些诧异。他跟赵国栋接触不多,只知道这是个实干派,技术过硬,但脾气也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着。
“唉!别提了!那台宝贝疙瘩,‘苏联老奶奶’,又趴窝了!”赵国栋拍着大腿,语气里满是懊恼和无奈。
钟浩心中一动。“苏联老奶奶”是工人们给三车间那台关键的苏式龙门铣床起的绰号。这台机床年纪比很多工人的工龄都大,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是加工大型轧辊部件的主力设备。但它也像个体弱多病的老人,隔三差五就出毛病,而且一旦坏了,厂里的维修班往往束手无策,只能上报请部里的专家或者等苏联原厂的技师(如果还能请到的话)来修,每次都要耽误不少生产任务。
“怎么回事?具体什么情况?”钟浩一边跟着赵国栋快步往三车间走,一边问道。
“就是干着干着,Z轴进给突然就不灵了!能动,但是精度差得一塌糊涂,加工出来的工件尺寸超差严重,根本不能用!”赵国栋语速飞快地解释着,“维修班的老周他们鼓捣了一上午,拆开看了,说是里面的什么……精密蜗轮副磨损严重,间隙太大,没法调了!这玩意儿是核心部件,咱们厂根本没有备件!上报申请,等批下来,再等配件,黄花菜都凉了!这个月的生产任务可怎么办啊!”
钟浩眉头微蹙。精密蜗轮副……这确实是关键且精密的传动部件。磨损导致的间隙过大,会影响进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高精度加工来说是致命的。没有备件,确实是个大麻烦。
两人快步走进三车间。偌大的车间里机器轰鸣,但那台庞大的龙门铣床周围却围着一圈人,气氛沉闷。维修班长老周和几个老师傅正蹲在拆开一部分的机床旁,对着里面复杂的传动结构愁眉不展,地上摆着一些拆卸下来的零件,沾满了油污。
“怎么样?老周,有办法没有?”赵国栋急切地问道。
老周抬起头,是个五十多岁、满脸皱纹的老师傅,他摘下沾满油污的帽子,擦了把汗,摇头叹气道:“赵主任,没办法。您看这蜗轮,齿都磨秃了,蜗杆也有磨损,配合间隙太大了,根本不是调整能解决的。必须更换新的蜗轮副。可这玩意儿,是苏联原装的,型号特殊,咱们仓库里没有,国内估计也难找。只能打报告向上级申请,看能不能从别的厂调剂,或者……等进口。”
一听这话,赵国栋的脸色更难看了。等?生产任务可等不起!完不成任务,整个车间都要挨批,奖金更是想都别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