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年味儿还未完全散去,空气里依稀残留着爆竹的硝烟和各家油腻的余香。但对于红星轧钢厂的工人们来说,假期已经结束,生活重新被拉回了钢铁与秩序的轨道。厂区内,高大的烟囱恢复了喷吐,机器的轰鸣声再次成为主旋律,只是这旋律中,似乎比往年更多了几分急切和躁动——大跃进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拍打着这座庞大的钢铁堡垒。
钟浩推着自行车走进厂门,感受着这与节日氛围格格不入的工业脉搏。他今天来得比平时稍早一些,没有直接去采购科办公室,而是拐向了厂区西北角那片相对僻静的区域——废料库。
这里是厂里废弃零件、破损工具以及各种工业垃圾的集散地,堆积如山的废铁、锈蚀的齿轮、缠绕的电缆、破损的木质包装箱……构成了一幅荒凉而又充满后工业时代美感的奇特景观。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机油和尘土混合的气息。几个负责清理和分类的辅助工正在远处慢吞吞地干着活,没人注意到钟浩的到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里是毫无价值的垃圾场。但对钟浩而言,这里却是一个潜在的宝库,尤其是对他那个拥有“签到”功能的系统而言。不同地点签到,往往会获得与地点特性相关的奖励。这废料库充满了工业残余和时代印记,正是触发技术类奖励的绝佳场所。
他找了个背风的、堆满废弃铸铁件的角落,停下自行车,看似在整理手套,实则心中默念:“系统,在红星轧钢厂废料库签到。”
【叮!签到成功!地点:红星轧钢厂废料库。】 【签到奖励:苏联老式机床维护图纸(残卷)x1,工业积分 10。】 【奖励已发放至系统空间,请宿主查收。】
一道微光在意识中闪过,钟浩感觉到系统空间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泛着陈旧纸张颜色的卷宗。他心中一动,没有立刻查看,而是推着车,像完成了一次寻常的巡查般,离开了废料库,走向办公楼。
回到采购科那间略显嘈杂的办公室,年底积压的票据和账目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科里弥漫着一种节后特有的懒散气氛。几个老科员端着茶杯聚在一起闲聊,话题离不开过年期间的见闻和厂里新起的土高炉。钟浩作为小组长,也没太多紧要事务,他给自己泡了杯茶,坐在位子上,看似在翻阅一份过期的《工人日报》,心神却早已沉入了系统空间。
那份所谓的“苏联老式机床维护图纸(残卷)”正安静地躺在储物格里。他集中意识,将其“打开”。
霎时间,一股庞杂而有序的信息流涌入他的脑海。并非完整的机床图纸,而更像是某本维护手册被撕扯下的部分页面,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俄文标注、复杂的机械剖面图、公差配合表以及各种仪表读数的说明。图纸泛黄,边缘有些破损,上面还有疑似油污的痕迹,充满了真实的使用感。
得益于系统灌输的【工业俄语基础词汇手册】知识,钟浩虽然不能完全读懂所有专业术语,但结合图形,已经能大致理解这部分图纸的内容。这似乎是关于一台中型卧式车床的主轴箱和进给系统的维护与调试指南,重点讲解了如何检测主轴径向跳动、如何调整齿轮间隙、如何校准自动走刀机构等关键问题。其中涉及的一些精度标准和调整方法,明显超出了目前轧钢厂维修车间普遍的技术水平。
“好东西!”钟浩心中暗赞。这虽然是“老式”机床的图纸,但其体现出的严谨工艺标准和维护理念,在这个强调“土法上马”、“打破常规”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厂里机修车间那些老师傅,多半是靠经验摸索,有这样一份相对系统的指导资料,无疑能提高维修效率和精度。
更重要的是,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份残卷,他能更具体地了解到这个时代工业技术的细节和瓶颈所在。结合他来自未来的机械工程知识,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改进的契机,或者至少,能让他更准确地判断哪些技术是当前急需且可能实现的。
他将这份图纸的信息仔细消化、记忆。图纸本身不能轻易示人,来历无法解释。但其中的知识,却可以化作他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在合适的时机,以不经意的方式展现出来。
正思索间,科室的门被推开,李怀德夹着个公文包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焦虑。年节期间,他显然也没闲着,上下打点,维系关系,耗费了不少心力。
“都精神点!年过完了,该收心了!”李怀德敲了敲办公桌,声音比平时沙哑些,“厂里今年的任务下来了,压力不小!各个车间都在搞技术革新,提高产量。咱们采购科也不能掉链子,保障供应是第一位!尤其是那些搞技术革新需要的特殊材料、零配件,各小组都给我上点心,多跑跑,多问问!”
众人纷纷应和。王采购凑上前,递过一支烟:“李科长,听说机修车间那边,好几台老床子都趴窝了,影响生产进度,正着急上火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