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科地位提升
北风依旧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呼啸,将前一日刚落下的新雪又卷起,重新涂抹着天地间的色彩。但红星轧钢厂第三采购科办公室内的气氛,却与窗外凛冽的寒冬截然不同,仿佛有一股暗涌的暖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悄然流动。
钟浩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神情一如既往的专注,正核对着一批新到的五金配件入库单。那支英雄牌钢笔在他指间稳如磐石,笔尖划过纸面,发出规律而清晰的沙沙声。然而,若有心人仔细观察,或许能从他比平日更显舒展的眉宇间,察觉到一丝难以言喻的从容。
自从那次“进贡”鼻烟壶之后,李怀德副科长——不,现在科里私下已有人开始称他为“李科长”了——对钟浩的态度,发生了显着而微妙的变化。那种**裸的审视和利用感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近乎“自己人”的亲切与信任。交代任务时,不再是命令式的口吻,而是带着商量的语气;遇到一些需要协调的难题,李怀德也会主动询问钟浩的意见;甚至偶尔在走廊或食堂相遇,李怀德也会停下脚步,亲切地聊上几句家常,关心一下他的生活状况。
这种变化,自然逃不过科里其他老油条的眼睛。那些原本或许对钟浩这个“新人”的迅速崛起抱有几分轻视或嫉妒的同事,此刻看他的眼神里,也多了一丝审慎、羡慕,甚至是一点点不易察觉的讨好。官场生态便是如此现实,领导的青睐,就是最硬通的“货币”。
这天上午,李怀德召集科里开了一个简短的工作例会。主要是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新一周的任务。会议临近结束时,李怀德清了清嗓子,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了钟浩身上,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同志们,还有一件事要通报一下,也算是个好消息。”李怀德的声音提高了些许,“鉴于钟浩同志近段时间以来,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特别是独立完成了多次紧急和困难的采购任务,为保障厂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经科里研究,并报请厂后勤处批准,决定任命钟浩同志为我们第三采购科的采购小组长!”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随即响起了几声或真心或敷衍的掌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钟浩身上,复杂难言。有惊讶,有恍然,有羡慕,也有那么一两道隐藏得很深的嫉妒。
采购小组长,虽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官职,甚至连干部编制都算不上,但在科室内部,却意味着地位的提升和权力的微妙变化。它意味着钟浩可以名正言顺地带领一两个新来的科员或实习生,负责一小块相对独立的采购业务,拥有了一定的建议权和分配权,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已经是科里重点培养的骨干,进入了李怀德的核心圈子。
钟浩适时地站起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与“谦逊”,向李怀德和同事们微微鞠躬:“谢谢李科长的信任,谢谢组织的培养!我一定更加努力地工作,不负大家的期望!”
他的声音平稳而真诚,听不出丝毫得意忘形。这份沉稳,让一些原本心里还有些嘀咕的老同志,也不禁暗暗点头。
李怀德满意地笑了笑,压压手示意钟浩坐下:“坐下说,坐下说。小钟啊,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能力的认可。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小组的工作抓好,特别是要带好新同志,把咱们科的优良传统传下去。”
他又转向众人,语气严肃了几分:“钟浩同志的提拔,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咱们采购科,不论资历深浅,只看能力和贡献!只要大家踏实肯干,做出成绩,组织上是绝对不会埋没人才的!希望大家都能向钟浩同志学习,共同把我们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番冠冕堂皇的讲话之后,会议结束。同事们纷纷起身,经过钟浩身边时,少不了几句客套的祝贺。
“恭喜啊,小钟!年轻有为!” “浩子,以后可就是钟组长了,得多关照啊!” “厉害厉害,以后跟着钟组长干了!”
钟浩一一客气地回应,既不显得过分热络,也没有丝毫怠慢,分寸拿捏得极好。
待众人散去,李怀德又把钟浩叫到身边,低声交代了几句关于小组长具体职责和近期需要重点关注采购项目的事情。最后,他拍了拍钟浩的肩膀,语气意味深长:“小钟啊,这个小组长只是个开始。好好干,把这一摊子事理顺了,做出成绩来,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我心里有数。”
“我明白,李科长。您放心,我一定把工作做好。”钟浩郑重地点点头。
回到自己的座位,钟浩的心情并非全然是喜悦,更多的是一种计划顺利推进的冷静评估。这个小组长的位置,确实带来了一些便利。他可以更合理地调动一些资源,安排一些对自己有利的采购行程,更方便地与陈雪茹那边进行“业务”对接,也更能名正言顺地卡住某些试图通过采购渠道占便宜的四合院邻居(比如阎埠贵之流)。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复杂的内部关系需要处理。组员是否服气?其他小组长是否会暗中较劲?李怀德的期望值升高,后续的“进贡”压力会不会更大?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权衡和应对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