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263章 大佬的提问,一个无人能解的“死结”

第263章:大佬的提问,一个无人能解的“死结”

那一声轻响,并不算大,却像一颗投入静水湖面的石子,瞬间荡开了层层涟漪。会场里所有的声音,无论是压抑的呼吸还是纸张的翻动,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几十道代表着华夏国经济领域最顶尖权力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主席台中央那位一直沉默不语的领导身上。

他年过花甲,头发已然花白,但腰背挺得笔直,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一双眼睛平静而深邃,仿佛能穿透这间会议室的红木墙壁,看到更远的地方。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看着自己面前那支被放下的钢笔。

“都说完了?”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

无人应答。

“我听了一上午,感觉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在会场里慢慢扫过一圈,“西部的同志说,要发展,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命脉,需要中央加大投入。这话对不对?对。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位西部副省长身上,对方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东部的同志说,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给资本松绑,让他们去创造价值,政府做好服务就行。这话对不对?也对。海东省的经济奇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海东的周书记微微颔首,镜片后的目光闪动了一下。

“财政的同志说,要守住钱袋子,严控风险,不能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这话对不对?更对了。家大业大,也不能寅吃卯粮,败家子的事我们不能干。”

财政部的罗部长面无表情,但嘴角那几乎无法察变的弧度,显示了他的认同。

“国土的同志说,十八亿亩耕地是红线,是饭碗,动不得。这话对不对?这已经是天条了,没什么对不对的。”

国土部的孙部长那张如山般沉稳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领导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专家席上,在高建军的身上停顿了片刻。

“建军同志说,要稳字当头,尊重规律,防止冒进。这话对不对?当然对。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搞经济建设,就像开一艘万吨巨轮,猛打方向盘是要翻船的。”

高建军的脸上露出一丝谦逊的笑容,微微欠身。

领导将所有人的观点都肯定了一遍,会场的气氛却并未因此而缓和,反而愈发凝重。所有人都听出了他话里的潜台词。

你们都对。

但当所有人都“对”的时候,事情就寸步难行了。

“都对,问题就来了。”领导将双手十指交叉,轻轻放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变得极具压迫感,“西部要钱,东部要权,财政要收紧,国土要红线。每个人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画地为边,寸步不让。结果就是,西部继续捧着金饭碗要饭,东部的资本找不到出路,在金融市场里空转,吹起一个又一个泡沫。”

他的话语不重,却字字句句都敲在所有人的心坎上。这番话,比任何激烈的批评都更让人难堪。因为它撕开了那层“为国为民”的温情面纱,将底下**裸的部门利益和思维壁垒,血淋淋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会场里,死一般的寂静。

那位西部副省长的脸涨得通红,最终又化为一片灰白,慢慢低下了头。周书记脸上的温文尔雅也有些挂不住,下意识地推了推自己的金丝眼镜。罗部长和孙部长则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如山。

高建军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所以,今天这个会,我不听大家诉苦,也不听大家表功。”领导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这一次,变得锐利无比,“我只提一个问题,也是今天唯一需要讨论的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给所有人留下了足够的消化时间。

“如何在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推动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

轰!

这个问题,像一颗无声的炸弹,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轰然炸响。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

这六个字,就像一把最锋利的刀,直接斩断了西部省份最后的念想。那位副省长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瞬间被浇灭,他看着自己面前那份写满了“恳请”、“支持”、“倾斜”的发言稿,只觉得无比讽刺。

有效推动产业升级?

这个要求,又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海东省周书记的心头。他的“松绑”论,本质上是让资本去“跑马圈地”,至于能不能真的实现“产业升级”,那是结果,不是前提。现在,领导直接把“有效”这个词放在了前面,等于给他这匹市场野马,套上了最严格的缰绳。

而这两个条件组合在一起,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几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无解的死循环。

不要钱,还想办事。而且,还要把事办成、办好。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林默坐在角落里,看着这群跺一跺脚就能让一方水土震三震的大人物们,此刻却像一群被老师的终极难题问住的小学生,或蹙眉沉思,或低头不语,或眼神闪烁,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开口。

他的脑海中,【情绪剧本】的面板上,不再是针对个人的分析,而是浮现出一片巨大的、代表着整个会场的灰色图谱。

【会场集体情绪:思维僵化、路径依赖、无解的困局】

林默瞬间明白了。

这位领导,根本不是在向他们要一个答案。

他是对这群华夏经济的掌舵者们,感到失望了。

他抛出这个“死结”,不是为了解开它,而是为了用这个死结,狠狠地抽打他们,让他们从各自为政的惯性思维里惊醒过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会场里的沉默,像是在发酵,变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尴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那无形的压力,在空气中不断累积,压得人喘不过气。

高建军几次拿起笔,又几次放下。他穷尽自己几十年的经济工作经验,也想不出一个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苛刻条件的万全之策。他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他的理论体系里,政府引导和财政支持,是推动落后地区发展的“两只手”,现在要他自断双臂去走路,这怎么可能?

他想开口说一句“这个问题的前提本身可能需要商榷”,但话到嘴边,看着领导那张不容置疑的脸,他又把话咽了回去。

他不敢。

林默的心跳,在胸腔里擂鼓一般地响着。

他的手心里,已经全是汗。

那个问题,那个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死结”的问题,对他来说,却像一把量身定做的钥匙。

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楚天雄的“内循环”方案,核心就是利用市场化的金融工具,引导东部过剩的民间资本,而不是动用国家财政。

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方案设计的“资源期货”、“碳汇交易”等机制,就是为了让资本在逐利的同时,必须与西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深度绑定,从源头上就杜绝了“低端转移”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答案,他有。

那份被他研究了无数遍,与十年档案数据相互印证,又融入了他对未来判断的“迭代版”方案,就是这个死结的唯一解。

可他是谁?

他只是一个角落里的记录员。一个被借调来的、人微言轻的小角色。

在这里,他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座位,只有一张临时的桌子。他的名字,都没有资格出现在那块铜质的铭牌上。

他开口?

这无异于一个在神仙打架时,突然从石头缝里跳出来的土地爷,高喊一声“且慢”。

那不是勇敢,那是找死。

高远那张充满嘲讽的脸,钱博那句“有些档案就该待在柜子底”的警告,陆铭在电话里“谁碰谁死”的忠告……一瞬间全都涌上了他的脑海。

他握着鼠标的手,因为用力,指节已经有些发白。

时间还在流逝。

领导的目光,再次缓缓扫过全场,那平静的眼神深处,一抹几乎无法察觉的失望,一闪而过。

他似乎准备开口,结束这场令人尴尬的沉默了。

一旦他宣布休会,或者转向下一个议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将永远地关上大门。

林默的呼吸,几乎停滞。

他的大脑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评估着风险与收益。

【紫色剧本】的选项在脑中疯狂闪烁,已经不再是台词,而是一个动作——举手。

一个足以决定他未来命运的动作。

做,还是不做?

就在领导拿起桌上的茶杯,似乎准备说出结束语的那一刹那——

会场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只手,不算坚定,甚至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举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