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240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谈判”,林默的纵横捭阖之术

###第240章:一场没有硝烟的“谈判”,林默的纵横捭阖之术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中落幕。

没有庆功,没有觥筹交错,书记市长们散场时,脚步都有些虚浮,仿佛刚从一场大梦中醒来。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里面混杂着震惊、疑虑,以及一丝被强行拽出舒适区后的茫然。

丁学森没有急着走,他背着手,像个老农一样在会场门口踱步,直到看见林默的身影。

“感觉怎么样?”丁学森笑呵呵地问,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在林默脸上扫来扫去,想捕捉到一丝一毫的骄傲或轻狂。

但他失望了。林默的表情平静得像一口古井,仿佛刚才在全省领导面前扔下一颗炸雷的人不是他。

“报告只是图纸,房子还得一砖一瓦地盖。”林默回答。

丁学森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拍了拍林默的肩膀,力道不轻。“图纸画得好,省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跟泥瓦匠吵架的功夫。省委办公厅那边已经打了招呼,成立一个‘省开发区整合协调工作小组’,你来当这个组长,我呢,给你当个顾问,挂个名。”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无异于将尚方宝剑亲手交到了林默手上。这意味着,林默接下来所有的行动,都代表着省委的意志。

“小组的办公室,就设在你们发改委的五楼。人手,你自己去挑。车,我让办公厅给你配最好的。”丁学森顿了顿,语气里多了一丝郑重,“小林,图纸已经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新房子的模样,但拆旧房的时候,总会有人舍不得瓶瓶罐罐,甚至想在墙角下藏两块金条。你的任务,就是去告诉他们,新房子里有金库,别惦记那点坛坛罐罐了。”

林默点头,他明白丁学森的意思。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开始。

……

协调小组成立的第二天,林默就带着吴谦和两名从信息中心抽调来的业务骨干,踏上了“穿梭外交”的旅程。

他们的第一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是经济强市,也不是问题最突出的典型,而是江东省最不起眼、也最穷的城市之一——临阳市。

临阳市的市长叫杜海,一个五十出头,头发花白,脸上写满愁苦的干部。在省里的会议上,他就是第一个站起来“诉苦”的人。

市政府招待所的会议室里,杜海紧紧握着林默的手,激动得像是见到了亲人。“林主任,您能把第一站选在我们临阳,我们全市三百多万人民,都感念您的恩情啊!”

吴谦在一旁看着,心里直犯嘀咕。这杜市长也太热情了,热情得有点假。

落座之后,杜海更是把姿态放到了最低。“林主任,省里的方案,我们是百分之百拥护!我们临阳,穷啊,就像个破瓦房,早就盼着有人来给咱们推倒重建了。我们没什么可留恋的,省里指哪儿,我们就打哪儿,绝不含糊!”

他一边说,一边给林默的茶杯续水,姿态谦卑到了极点。

林默安静地听着,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他的脑海中,杜海市长的【情绪剧本】清晰地浮现出来。

【目标:杜海(临阳市市长)】

【当前情绪:急切(70%)、表演(20%)、贪婪(10%)】

【核心诉求:希望省里能直接给项目、给资金,最好是不需要临阳付出任何代价的‘纯输入’。】

【蓝色剧本选项:杜市长,临阳的困难我们都清楚,这次来,就是想看看省里能从哪些方面,对临阳进行‘精准滴灌’。】

【紫色剧本选项:杜市长,我听说临阳有一种特产,叫‘三线厂的老手艺人’,不知道现在市价几何?】

林默的目光微微一闪。

“精准滴灌”,这个词太舒服了,顺着杜海的话说下去,对方肯定会感激涕零,然后顺势提出一大堆要钱要政策的要求。那不是谈判,那是扶贫。

他选择了后者。

林默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杜海,微笑着问:“杜市长,来之前我做了点功课。听说临阳有一种全国闻名的‘特产’,叫‘三线厂的老手艺人’,不知道现在市价几何?”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杜海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续水的动作也停在半空。吴谦更是差点把刚喝进去的茶喷出来。

什么叫“市价几何”?这是在说买卖人口吗?这话说得也太冒犯了!

杜海的脸色变了又变,他有些摸不准林默的路数。三线厂,那是临阳心里的一块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这里建了好几个大型军工厂,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一批技术工人。后来工厂倒闭,工人们下了岗,守着一身屠龙技,却只能在街边修自行车、摆小摊,成了城市最大的包袱。

“林主任……您这是……开玩笑吧?”杜海的语气干巴巴的。

“不,我很认真。”林默的笑容不变,但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杜市长,您刚才说临阳是破瓦房,我不同意。在我看来,临阳不是破瓦房,而是一座被灰尘掩盖了的宝库。那些平均工龄超过三十年,能用锉刀锉出绝对平面,能用肉眼分辨出微米级误差的老工匠,他们不是包袱,他们是国宝。”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现在,省里打算上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项目,需要的就是这种‘匠人精神’。其他城市能提供土地,能提供政策,但他们提供不了这数万名‘国宝’。杜市长,现在您告诉我,临阳的这些‘特产’,值不值一个省级重点项目?”

杜海彻底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林默,嘴巴微张,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他一直以为那些下岗工人是累赘,是麻烦,是他每次开会都头疼的维稳对象。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包袱”,竟然可以成为谈判桌上最重要的“筹码”。

林…林默不是来扶贫的。

他是来“寻宝”的!

一种巨大的狂喜和震撼,瞬间击中了杜海。他明白了,林默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资源置换。他不是要拿走临阳的东西,而是要帮助临阳,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值!太值了!”杜海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通红,“林主任,您放心!我们临阳别的不多,就是这种‘老师傅’多!您要多少,我们给您组织多少!不,我们成立一个‘工匠营’,我亲自当营长!”

一场原本可能陷入“哭穷、要饭”模式的谈判,被林默一句话,彻底扭转了方向。

……

离开临阳,车队马不停蹄,赶往了下一个目标——云城市。

如果说临阳是“破落户”,那云城就是“暴发户”。靠着几个高污染的水泥厂和化工厂,云城的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在中游,市委书记蒋开山也是个以“精明”、“难缠”着称的老油条。

谈判的地点,蒋开山别出心裁地选在了他最引以为傲的“云城化工园区”的观景台上。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园区,巨大的烟囱喷吐着白烟,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业景象。

“林主任,年轻有为啊!”蒋开山挺着肚子,指着下方的厂区,声音洪亮,“你看看,我们云城就是靠着这些兄弟企业,才有了今天的家底。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不容易啊!”

言下之意,你想动我的蛋糕,没那么容易。

林默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接下来的谈判,蒋开山把一个“拖”字诀用到了极致。他先是大谈特谈省里方案的英明神武,表示坚决拥护,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诉说自己的难处。

“方案是好,就是这个税收五五分成……是不是太一刀切了?我们云城为了建这个园区,投入了多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林主任,你看能不能跟省里反映一下,我们七三开,我们七,迁出地三,这样我们也好对全市人民有个交代嘛。”

他又指着远处一个烟囱说:“还有那个宏发水泥厂,是我们市的利税大户,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我知道它有点污染,但我们正在搞技术改造嘛!这个厂,能不能就留在我们这儿,当个特例?”

吴谦在一旁听得直皱眉,这个蒋开山,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又想占便宜,又不想担责任,滑得像条泥鳅。

林默始终耐心地听着,不插话,也不反驳,只是偶尔点点头。

直到蒋开山说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杯准备喝水时,林默才终于开口。

“蒋书记,刚才来的路上,我接了个电话。”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蒋开山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顿了一下。

“临阳的杜市长打来的。他告诉我,他们已经和省里的新能源项目达成了初步意向。作为回报,临阳市承诺,将他们市唯一一个省级化工园区的牌子,无条件交还给省里,用于全省的统一调配。”

蒋开山的脸色微微一变。

林默继续慢条斯理地说:“杜市长还说,他很感谢云城,因为临阳那个化工园当年就是学着云城建的,可惜没学到家。现在他想通了,与其守着个半死不活的学徒,不如换个前程似锦的师傅。”

这话像一记软绵绵的拳头,打在蒋开山胸口,让他一阵发闷。

林默看着他,话锋一转:“哦,对了,还有个事。我从京城的朋友那儿听说,下个月,国家环保督察组好像要来咱们省搞一次‘回头看’,据说重点是检查水泥和化工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情况。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完,林默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不再看他。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蒋开山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

临阳的动作,是“势”。告诉他,别人已经上船了,你再讨价还价,船就要开走了。

环保督察组的消息,是“剑”。这把剑就悬在他头顶,随时可能掉下来,把他最肥的那块“蛋糕”——宏发水泥厂,砍得粉碎。

胡萝卜加大棒,阳谋加恫吓。

蒋开山看着眼前这个始终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心里第一次涌起一股寒意。他那点在酒桌上、牌桌上练出来的“精明”,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就像三岁小孩的把戏。

“咳……那个,林主任。”蒋开山放下茶杯,脸上的笑容已经有些僵硬,“我刚才说的,都是些不成熟的个人想法,主要还是想跟您探讨嘛。省里的决策,我们云城肯定是无条件执行!五五分成,我看就很好,很公平!至于那个宏发水泥厂,思想觉悟是有点落后,我回去就找他们老板谈话,一定让他们以大局为重!”

态度转变之快,让一旁的吴谦叹为观止。

……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的“穿梭外交”势如破竹。

临阳的“榜样效应”和云城的“前车之鉴”,像两阵风,迅速吹遍了江东大地。

每到一处,林默都不用再多费口舌。他只需把临阳的“资产置换”方案和云城的“环保督察”故事,轻描淡写地讲一遍。那些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苦水”和“算盘”的市长书记们,便会自动变得通情达理、高风亮节起来。

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江东省地图。每谈妥一个城市,吴谦就会兴奋地在那座城市上,插上一面绿色的小旗。

一周过去,地图上已经插上了七八面绿旗。

丁学森来到办公室,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地图,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知道林默能行,但没想到能这么行。这哪里是谈判,这简直就是秋风扫落叶。

“干得不错。”丁学森拍了拍林默的肩膀,目光却落在了地图上唯一一个还光秃秃、显得格外刺眼的区域,“小鱼小虾都搞定了。接下来,该去会会那条最肥的‘江鱼’了。”

那个区域,正是江东省的经济龙头——海州市。

就在这时,林默的手机响了,是海州市委书记陈平的秘书打来的。

电话里的声音客气又疏远:“林主任,陈书记说,他这几天日程很满。如果您想汇报工作,下周三下午,他可以在办公室里,给您十五分钟。”

吴谦在一旁听得直撇嘴。

什么叫“汇报工作”?什么叫“给您十五分钟”?

这哪是谈判,这是传唤。

所有人都知道,最难啃的骨头,终于来了。陈平没有选择出来谈,而是让林默去他的地盘。这本身,就是一场下马威。

林默挂了电话,看着地图上那个孤独的、没有任何旗帜的城市,眼神平静。

他知道,之前的胜利,只是清扫了棋盘外的杂兵。

而现在,他将要面对的,是对方棋盘上,最强大的那只“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