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78章 金色剧本的指引:【不谈成绩,只谈问题】

### 第178章:金色剧本的指引:【不谈成绩,只谈问题】

一句“你很有想法”,在空旷的书记办公室里,仿佛激起了一圈无形的回音。

这句赞许,是终点,也是起点。对于绝大多数走进这间办公室的人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肯定,是足以载入个人履历的高光时刻。接下来的标准流程,应该是谦虚地表示“都是领导指导有方”,再表一番忠心,然后心满意足地领受这份天大的赏赐。

林默的身体甚至已经下意识地准备做出谦逊的姿态。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的脑海中,毫无征兆地,被一片刺目的金色所淹没。

那不是以往任何一种剧本出现时的感觉。不是蓝色剧本的灵光一闪,也不是紫色剧本的剑走偏锋。这是一种更宏大、更庄严、几乎带有神圣感的降临。仿佛整个世界的喧嚣都被抽离,只剩下这片纯粹的、仿佛由初升的太阳熔铸而成的金色。

金光之中,一行从未见过的,带着某种古朴篆刻质感的文字,缓缓浮现,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金色剧本-国运级】

【触发条件:与一地之主宰,论国之大计。】

【指引:不谈成绩,只谈问题。】

林默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国运级?

这三个字让他头皮一阵发麻。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个金手指,似乎并不仅仅是一个官场上的作弊器。它连接的,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关乎这片土地未来的东西。

不谈成绩,只谈问题。

这句指引,简单、直接,却又悖于常理,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在省委书记面前,在一个刚刚因为解决了问题而获得赞许的时刻,不知进退,反而大谈特谈更多的问题?这是什么?这是给脸不要脸,这是不识抬举,这是在挑战领导的权威和耐心。任何一个在体制内混过三天的人,都知道这是自寻死路的作死行为。

可那金色的文字,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烙印在他的意识深处。

林默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下意识地收紧。他感觉自己正站在一根悬于万丈深渊之上的钢丝上,一边是唾手可得的赞赏和前程,另一边,是金色剧本指向的、看不见底的迷雾。

他只犹豫了一秒。

他想起了夏清月那句“不要让你的眼睛,被权力蒙蔽”的嘱托。

他想起了万宝路那双“心灰意冷”的眼睛。

他想起了门卫大爷酒后那句“厂子是被自己人搞垮的”的怨气。

成绩是别人的,是李建国的,是韩立的,甚至可以是周书记的。

但问题,是自己的。是自己亲眼所见,亲手所触,是那些被“脱敏材料”和“宏大报告”所掩盖的,最真实的脓疮。

林默缓缓抬起头,迎上了周启明那双深邃的眼睛。

“书记,您过奖了。”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我只是一个负责解剖麻雀的人,运气好,找到了一只病得比较典型的麻雀而已。”

这个开场白很稳妥,也很得体。

周启明微微点头,端起桌上的保温杯,准备喝口水,示意他可以继续说下去。他以为,接下来会是一番谦虚的陈词。

但林默话锋一转。

“但是书记,在解剖这只麻雀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的病,可能不是个例。我斗胆猜测,在我们看不到的森林里,或许还有更多病得更重、藏得更深的麻雀。甚至,这片森林的生态本身,就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隐患。”

周启明端着杯子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他抬起眼,目光重新聚焦在林默的脸上。那目光中的欣赏和考较,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不带任何身份色彩的审视。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在一瞬间被抽走了。那种刚刚因为一句赞许而略显轻松的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凝重、更加严肃的压力。

林默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但他知道,箭已离弦,没有回头路。

“我想向您汇报的,正是在这次调研中发现的,可能比一个红星厂更严峻的三个问题。”

周启明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用”,他只是放下了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了一个倾听的姿态。

这个姿态,就是许可。

林默组织了一下语言,沉声说道:“第一个问题,是‘改制’变成了‘改私’,国有资产在‘合法’的外衣下,被系统性地掏空。”

“红星厂的案例,暴露出的不仅仅是李建国个人的贪婪,更是一种模式。先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成本等手段,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做成亏损的烂摊子。然后,在改制过程中,通过内部人控制的资产评估公司,严重低估厂房、设备、专利等核心资产的价值。最后,由自己或者亲属注册的‘新公司’,以一个地板价,将这些最优质的资产收购过去。整个过程,手续齐全,流程合法,看起来天衣无缝。”

“这就像一个魔术,左手是国有的红星厂,右手是私人的新公司,黑布一盖,再掀开,红星厂只剩下空壳和债务,新公司却凭空拥有了最好的技术和市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侵吞,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我们现在抓了一个李建国,但那些帮他做假账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报告的评估公司,以及在这个链条上分食好处的各个环节,我们动了吗?这种‘李建国模式’,在全省的国企改制中,究竟是个例,还是范本?”

林默的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逻辑链条完整得像一道严密的数学证明。

周启明的眉头,已经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他放在桌上的手指,无意识地蜷曲着。

林默没有停,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是‘甩包袱’甩掉了‘压舱石’。为了追求账面上的好看,一些关乎长远战略的产业,正在被当作落后产能过早地抛弃。”

“我们都在谈论要淘汰‘僵尸企业’,这当然是对的。但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僵尸’?仅仅因为暂时亏损吗?红星厂在被李建国搞垮之前,它的高精度齿轮加工技术,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是为我们省的重型机械和军工配套的。这种技术,平时看不出价值,但在关键时刻,是买不来的‘压舱石’。”

“我担心的是,在‘减负增效’的硬性指标下,一些地方和企业,会不会为了尽快甩掉亏损的包袱,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那些暂时不赚钱,但拥有核心技术、关系到产业链安全、甚至国防安全的‘战略亏损’企业,会不会也被一刀切地处理掉?我们现在的国企改革,评价体系是不是过于单一了?是不是只盯着利润表,而忽略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战略价值?”

这个问题,比第一个更加尖锐。它已经从执行层面的监督问题,上升到了顶层设计的理念问题。

周启明的脸色,愈发凝重。他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放在身前,目光深沉地看着林默,一言不发。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声音,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人的心上。

林默顶着这如山的压力,说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人’的问题,被‘钱’的问题给掩盖了。”

“书记,我们谈国企改革,谈的都是资产、债务、重组、上市……全是钱和物。但一个企业,最核心的资产,永远是人。在红星厂,我看到了两类人。一类,是以总工程师万宝路为代表的,有技术、有担当、有情怀的‘老黄牛’。他们在改制的大潮中,因为不懂钻营,因为坚守原则,被最早地边缘化,甚至被排挤回家。另一类,是数以千计的普通工人。他们为工厂奉献了青春,最后却只拿到一点微薄的补偿金,被推向社会,成了最不稳定的因素。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的尊严谁来维护?”

“我们把一个烂摊子甩给了社会,却把一个‘明星企业家’的帽子给了李建国。这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在告诉所有人,踏实肯干的没有好下场,投机钻营的才能名利双收。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人心散了,企业改革的根基就垮了。我们今天可以靠强力手段压下矛盾,但怨气会积累,总有一天会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所以,我认为国企改革的本质,不应该是简单的资产处置,而是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再调整。它的核心,应该是如何安置好‘旧人’,如何激励起‘能人’,如何惩罚那些‘坏人’。只有把‘人’这篇文章做好了,国企改革,才算是真正地成功。”

话音落下。

林-默-说-完-了。

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刻,一个比一个直指要害。从具体操作的漏洞,到顶层设计的理念,再到改革的根本目的。这已经不是一份调研报告的补充,这简直就是一份国企改革的“施政纲领”。

整个办公室,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寂静。

周启明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林默,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睛里,风暴在酝酿。有震惊,有沉思,有锐利,还有一丝……被点燃的火焰。

他原以为自己召见的是一个有勇有谋的青年干才。

他没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怀揣着完整蓝图的……战略家。

这个年轻人,看的不是脚下的路,而是地平线的方向。

良久,周启明身体前倾,双手手肘撑在桌面上,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你说的这三个问题,很好。”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要刺穿林默的灵魂。

“那么,你来做这个‘操刀人’,敢不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