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26章 孙海的转变,从轻视到“请教”

###

张秘书脸上的职业微笑,像是被低温冻住的黄油,瞬间凝固了。

她那双精于算计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了职业生涯中罕见的空白。她的大脑在飞速处理林默刚才那句话的信息,但每一个字拆开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让她无法理解的化学反应。

“蓝天重工”的订单?接了?合作条件……重新谈谈?

这人是疯了,还是自己听错了?

孙海站在一旁,心脏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刚才还在为林默签下那份“卖身契”而心惊肉跳,转眼间,这小子就反客为主,拿着一匹刚织出来的布,就敢跟钱进叫板了?

这已经不是羊入虎口了,这是羊自己把嘴张开,想跟老虎比谁的牙更利。

“林局长,你……”张秘书好不容易找回自己的声音,但那份居高临下的气焰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掩饰不住的错愕,“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钱总的决定,不是谁都能……”

“我知道我在说什么。”林默打断了她,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锐利,“这匹布,就是我的底气。张秘书,你可以把它带回去,让钱总亲自过目,让金凤集团最顶尖的技术员来检验。看看它的捻度,看看它的密度,看看它是不是能达到零瑕疵的标准。”

他将那匹布轻轻向前一递。那匹深蓝色的布料,在厂房门口的阳光下,泛着深邃而沉静的光泽,像一块完美的蓝宝石。它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语言。

张秘书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仿佛那不是一匹布,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她带来的那两个西装男,本是来当打手和见证人的,此刻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或者,”林默继续说,“你现在就可以给钱总打电话,告诉他,能解决他燃眉之急的东西,就在江州信访局后面的七号厂房里。但是,想拿到它,得拿出真正的诚意来。”

说完,他不再看张秘书,转身对李建国和工人们说:“各位师傅,收工!今天提前下班,我请客,咱们去国营大饭店,吃顿好的!”

“好!”工人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他们簇拥着林默,像簇拥着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李建国小心翼翼地将那匹布重新卷好,抱在怀里,如同抱着失而复得的传家宝。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从张秘书身边走过,没有人再多看她一眼。那份被无视的滋味,比任何尖酸刻薄的言语都更让她难堪。

张秘书呆立在原地,手里还捏着那份刚刚签订的、自以为是必杀陷阱的合同。此刻,那份合同显得无比讽刺。她看着林默的背影,忽然感觉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她从未在商场或官场上见过的东西。那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却又能让你不得不按他的规矩来的强大气场。

孙海几乎是飘着回到自己办公室的。

他把自己重重地扔进椅子里,点了根烟,手却还在微微发抖。他脑子里一遍遍地回放着刚才的画面:林默平静的脸,张秘书错愕的表情,工人们扬眉吐气的欢呼。

这一切,都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他当了半辈子信访局长,处理过无数鸡毛蒜皮、胡搅蛮缠的破事。他的工作哲学,就是“拖、推、哄”,把上访者当成麻烦,把解决问题当成和稀泥。他以为这就是官场的生存法则,是唯一有效的工作方式。

可林默的出现,把他这套经营了半辈子的哲学,砸了个粉碎。

从独居大妈的网线,到这近百名下岗工人的生计,林默用的方法,没有一样是孙海能看懂的。他像一个棋盘外的高手,总能在所有人都觉得是死局的地方,落下一子,满盘皆活。

孙海抽完一根烟,又点上一根。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信访局长的位子,坐得有些脸红。

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着报,处理着那些被层层过滤后才送到他面前的文件,自以为运筹帷幄。可真正的矛盾,真正的问题,他一次都没有真正去触碰过。他甚至有些害怕去触碰。

而林默,这个年轻人,一头就扎了进去。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江州市,都在流传着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纺织厂那群“老家伙”。故事的内容,不是他们如何上访,如何闹事,而是他们如何为了争一口气,凑出了自己的“棺材本”,如何在一个废弃的厂房里,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让沉寂的机器重新轰鸣,织出了连“金凤集团”都眼红的布料。

这个故事,有悲壮,有骨气,更有尊严。它比任何政府的宣传口号都更有力量。

市电视台的记者闻讯而来,扛着摄像机冲进了七号厂房,拍下了工人们热火朝天、汗流浃背的场面。李建国对着镜头,没有诉苦,也没有提要求,只是举着手里的布,红着眼圈说了一句:“我们纺织厂的人,还没死绝!”

这期节目播出后,在全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第二天,信访局的电话被打爆了。但打来的,不再是投诉和抱怨。

“喂,是信访局吗?我是开小饭馆的,我想给工人们送一百份盒饭,不要钱!”

“你好,我是开五金店的,听说他们缺工具,我给他们送一批过去!”

“林局长在吗?我们社区的大妈们,自发捐了三千多块钱,不多,就是一份心意!”

就连金凤集团的钱进,在亲自看过那匹布之后,第二天也主动打来了电话。电话是打给孙海的,语气前所未有的客气,绝口不提那份补充协议,只说想约林局长,再“深入地、友好地”谈一谈合作细节。

孙海挂了电话,坐在办公室里,久久没有说话。他看着窗外,信访局的大院里,来来往往的不再是愁眉苦脸的上访户,而是一些送东西、献爱心的市民。整个单位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刘建军他们几个年轻人,现在走路都带风,接待群众时,腰杆挺得笔直,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几分。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那个他曾经最看不上的年轻人。

孙海掐灭了烟头,心里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中山装,深吸一口气,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穿过走廊,信访局的老人们看到他,都恭敬地喊一声“孙局”。他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径直走到了走廊尽头,那间曾经被他视为“冷宫”的副局长办公室门口。

门开着。

林默正坐在办公桌后,低头看着一份文件。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给他年轻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安静而专注。

孙海站在门口,抬起的手,几次想敲门,又几次放了下来。他一个五十多岁、快退休的老局长,主动来找一个二十多岁的副局长,这要是传出去,面子往哪儿搁?

可一想到七号厂房里那火热的场面,一想到电话里钱进那谄媚的语气,一想到自己这几天内心的天翻地覆,那点可笑的面子,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他终于还是敲了敲门。

“咚咚。”

林默抬起头,看到是孙海,有些意外,立刻站了起来:“孙局,您怎么过来了?快请坐。”

他快步走过来,给孙海搬了张椅子,又拿起暖水瓶,给他倒了杯热茶。

孙海局促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林默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以前,都是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林默或者别的下属,给他倒茶。这种角色的互换,让他浑身不自在。

“咳,”孙海清了清嗓子,端起茶杯,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孙局,您找我有事?”林默问道。

“啊……没事,没事,就……就过来看看。”孙海干巴巴地说,他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孙海把一杯滚烫的茶水喝了一半,终于还是憋不住了。他把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林默……不对,小林。”他改了口,语气也软了下来,“纺织厂那个事,你……你是怎么想到的?”

他问出了这个盘旋在心里好几天的问题。他想不通,林默是怎么看透那群工人的心思的?又是怎么拿捏住钱进这种老狐狸的?他那套“以工代赈”、“授人以渔”的方案,听起来简单,可为什么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官,就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

林默看着孙海那张写满了困惑和纠结的脸,笑了笑。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讲什么理论,也没有炫耀自己的谋划,只是拿起桌上的一份上访材料,递给孙海。

“孙局,您看这个。”

孙海接过来,那是一份很普通的上访信,一个农民工写的,说工地老板拖欠工资,信里写得颠三倒四,充满了错别字和愤怒的情绪。

“这种信,我们每天都收一大堆。”孙海说,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是。”林默点点头,“以前我看这种信,也只是看到‘欠薪’这两个字。但现在,我试着去看这两个字背后的东西。”

他指了指信里的一句话:“他说,‘我不是要饭的,那是我拿命换来的血汗钱’。”

林默看着孙海的眼睛,平静地说:“孙局,其实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翻译问题。上访群众说的,和他真正想要的,有时候是两码事。就像纺织厂的工人,他们嘴上喊着要补偿,要吃饭,但他们心里真正想要的,是‘我们不是废物’这份尊严。就像这位农民工,他要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我的劳动必须被尊重’这个理儿。”

“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的是文件,是条款,是规定。我们想的是怎么用这些东西,去把他们‘打发’走,让事情平息下去。但他们想要的,可能只是一句‘我理解你’,一个能让他们挣回尊严的机会。”

“我做的,无非就是把他们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给‘翻译’了出来,然后递给他们。”

一番话,说得平平淡淡,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孙海的心坎上。

翻译……是啊,他当了这么多年官,怎么就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工作,竟然是“翻译”?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法官,是管理者,高高在上地去评判、去处理。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的官,可能都白当了。他一直以为,当官是门技术,讲究的是手腕,是平衡,是人脉。可今天他才有点明白,当官,或许更像一门艺术,一门读懂人心的艺术。

孙海沉默了许久,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口气里,有释然,有敬佩,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他站起身,对着林默,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林,我服了。”

“以后,信访局的工作,你放手去干。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出面的,你说话。捅了娄子,我这张老脸,豁出去给你扛着!”

说完,他转身走出了办公室,步子迈得比来时沉稳了许多。

林默看着他的背影,知道信访局的天,从今天起,要彻底变了。

而就在孙海走出办公室的同时,刘建军拿着一份文件,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甚至忘了敲门。

“林局,不好了!”他把文件拍在桌上,声音急促,“你看这个,市里刚刚转下来的案子,一群来自邻省的农民工,因为一个建筑公司的欠薪问题,把咱们信访局的大门给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