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48章 初到省城,政策研究室的“神仙打架”

###

从一号楼出来,午后的阳光穿过松柏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默拉着行李箱,走在省委大院宽阔而寂静的路上,夏清月那番话语,连同那个薄薄的信封,仿佛还在他心头和口袋里散发着余温。

他抬头看向不远处那栋同样是苏式风格,但更显内敛与厚重的建筑。楼体上没有悬挂任何醒目的牌子,只在门口一块不起眼的大理石上,刻着一行烫金小字——**xx省委政策研究室。

这里,就是他新的战场。一个被夏清月形容为“水更深”,被金色剧本警示为“龙潭虎穴”的地方。

与一号楼那种权力威严的肃杀感不同,政研室这栋楼的气息更为沉静,像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林默走进去,大厅里空无一人,只有一股旧书、墨香和浓茶混合的味道,钻入鼻腔。空气中漂浮着一种看不见的紧张感,不是人声鼎沸的嘈杂,而是无数大脑高速运转时发出的嗡鸣。

他来到一楼的综合处办公室报到。开门的是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看到林默和他脚边的行李箱,眼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立刻换上职业化的微笑。

“您好,请问您找谁?”

“你好,我叫林默,前来报到。”

“林默……”年轻人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神微微一动,显然,这个名字他听说过。“啊,您就是林处长吧?韩处长已经打过招呼了。快请进,快请进。”

他的热情很标准,像是用量杯精确调配过,多一分则显谄媚,少一分则显怠慢。他引着林默办理入职手续,动作麻利,言语客气,但林默能感觉到,对方那双镜片后的眼睛,一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自己。

办完手续,年轻人领着林默上楼。“林处,您的办公室在二楼,我们综合调研处都在这一层。”

走在二楼的走廊上,林默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笔杆子”的天下。

这里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键盘被急速敲击时发出的、如同暴雨前奏般的密集“哒哒”声;另一种,是纸张被快速翻阅时发出的“哗哗”声。走廊两边的办公室门大多开着,能看到里面的人,无论老少,几乎都保持着同一种姿势——身体前倾,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面前的屏幕或文稿,仿佛在与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林默甚至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正拿着一支红笔,在一份文件上批注,神情专注得像是在拆解一枚定时炸弹。他下笔的力道极大,仿佛要将笔尖刺穿纸背,那股劲头,让林默想起了信访局里拍着桌子骂娘的老上访户。

只不过,这里的“战斗”,没有声音,却似乎更加惨烈。

经过一个拐角,墙上挂着一块巨大的软木公告板,上面没有通报表扬或批评,而是贴满了从各种顶级期刊、内参上剪下来的文章复印件。

《求是》杂志:《关于我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冷思考》,作者:李浩然。

《人民日报》理论版:《破除路径依赖,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作者:赵婷婷。

《省委内参》第47期:《警惕“数据注水”现象对决策的误导》,作者:刘明远。

每一个标题都宏大得能吓死人,每一个作者的名字后面,都用红笔标注着他们所在的处室。这哪里是公告板,这分明就是一座荣誉墙,是政研室这群“神仙”们论资排辈、彰显实力的功勋柱。

“这些都是我们室里同事们近期发表的大作。”领路的年轻人见林默驻足,不无骄傲地介绍道,“咱们这里,别的都不算本事,文章能上这些地方,那才是硬道理。特别是被省委主要领导圈阅批示的,那简直就是军功章。”

林默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名字。他敏锐地发现,综合调研处的人名出现的频率最高,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林处,到了,这就是您的办公室。”年轻人在一扇门前停下。

门牌上写着:副处长室(二)。

推开门,里面是一间大约十几平米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收拾得干干净净,但陈设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窗外对着一排有些年头的白杨树,阳光照进来,显得很安静。

“林处,您先休息一下,熟悉熟悉环境。韩立处长去省委开会了,估计下午晚些时候回来。有什么需要,您随时叫我,我就在楼下。”年轻人说完,便客气地退了出去。

林默将行李箱放在墙角,在自己的办公桌后坐下。椅子是老式的木质转椅,坐上去会发出“咯吱”的轻响。他环顾四周,鼻尖萦绕着淡淡的灰尘和阳光的味道。

这里,就是自己未来战斗的地方。没有了声泪俱下的控诉,没有了群情激奋的对峙,对手变成了一份份冰冷的报告,一场场无声的思想交锋。

他正想着,办公室的门被敲了两下,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探头进来,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

“是林默同志吧?新来的林副处长?”

林默连忙站起来:“是的,您是?”

“我叫刘明远,在隔壁办公室,也是副处长。”男人走了进来,热情地伸出手,“欢迎欢迎!昨天开会就听说要来一位年轻有为的领导,今日一见,果然是青年才俊啊!”

林默注意到,公告栏上那篇关于“数据注水”的文章,作者正是眼前这位。

“刘处长您好,您太客气了。我刚从基层上来,两眼一抹黑,以后还要请您多多指点。”林默谦逊地说道。

“哎,千万别这么说,咱们都是为领导服务的嘛。”刘明远自来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小林啊,不介意我这么叫你吧?你比我小着十几岁呢。”

“当然不介意,您是前辈。”

“这就对了嘛。”刘明远拍了拍大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小林,你从信访口过来,那是积了大德,办了大实事的地方。不过咱们政研室,跟那儿……不是一个玩法。”

林默心中一动,知道正戏来了。

“咱们这地方,说白了,就是‘笔杆子’的华山论剑。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观点能送到领导的案头,谁就是‘东邪西毒’。其他人,哪怕你资历再老,也只能当个全真七子。”刘明远的比喻十分生动。

“在这里,写东西有三个境界。”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层,叫‘引经据典’。把领导的讲话、中央的文件精神吃透,用别人的话说自己的话,这是基本功,能保证你不出错。”

“第二层,叫‘自圆其说’。能用自己的理论框架,把一个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形成逻辑闭环。做到这一步,你就是个合格的笔杆子了,能在处里站稳脚跟。”

“至于第三层嘛……”刘明远咂了咂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向往和敬畏,“那叫‘直抒胸臆’。你的观点,就是领导的观点;你的判断,就是未来的方向。能做到这一步的,整个政研室也没几个。咱们韩处算一个。”

他看似在传授经验,实则每一句话都在点明此地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在不动声色地试探林默的深浅。

林默安静地听着,脑海中浮现出夏清月的话。这里果然没有黑白,只有深浅不一的灰色。刘明远说的这三层境界,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站队”方式。第一层是随大流,第二层是拉山头,第三层,是自己成为山头。

“多谢刘处长指点,我茅塞顿开。”林默由衷地说道。

“客气客气。”刘明远摆摆手,又闲聊了几句,看林默始终应对得体,滴水不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他本以为一个从基层上来的年轻人,骤然进入这种环境,多少会有些不适或锋芒毕露,没想到对方竟像一块温润的玉,沉静得有些过分。

正当刘明远准备起身告辞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瘦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熨烫得笔挺的白衬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透着一股强烈的、近乎洁癖的秩序感。

他一出现,整个办公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原本还一脸随和的刘明远,几乎是瞬间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几分,变得恭敬起来。

“韩处,您开会回来了。”

来人正是综合调研处处长,韩立。

韩立的目光没有在刘明远身上停留,而是径直落在了林默身上。那目光透过薄薄的镜片,锐利得像手术刀,仿佛要将林默从里到外剖开来,仔细研究一番。

林默站起身,迎着那道目光,平静地说道:“韩处长,您好。我是林默。”

韩立没有说话,只是上下打量着他,足足过了五秒钟。这五秒钟里,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刘明远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终于,韩立开口了,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你的事,我听说了。在江州,干得不错。”

他顿了顿,转身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用牛皮纸袋封好的文件,轻轻放在林默的桌上。

“欢迎你来综合调研处。这是给你的第一个任务。”韩立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冰冷的光,“关于我省深化国企改革的调研报告,省里很重视。你先熟悉一下材料,拿个初步方案出来。”

说完,他便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仿佛只是来交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办公室里,只剩下林默和刘明远。

刘明远看着桌上那份文件,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了一下,眼神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混合了同情、怜悯和一丝幸灾乐祸的复杂神情。

他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林默的肩膀,压低声音,用几乎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气音说道:

“小林啊……这可是个‘死亡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