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执政官 > 第193章 封赏背后的暗流

大明执政官 第193章 封赏背后的暗流

作者:超凡脱俗的许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22:21:12

京城。

平台召对的气氛,在梁正宣读完周遇吉的捷报和善后方略后,从最初的振奋迅速转向了一种微妙的凝重。

户部尚书韩文率先出列,他眉头紧锁,脸上的皱纹仿佛又深了几分,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陛下,周参军克定金筑、平定杨友,功在社稷,理当厚赏。三军将士浴血奋战,亦需犒劳。然……去岁北地雪灾,蠲免钱粮;今岁西南用兵,粮饷转运耗费巨万。

他顿了顿,继续说到:

“加之黄河堤防岁修在即……国库……国库实在捉襟见肘啊。”

韩文没有敢直接反对,但一句“捉襟见肘”,已道尽了艰难。

“韩尚书此言差矣!”

英国公张懋声若洪钟,他身形魁梧,此刻更是显得气势迫人。

“将士用命,方有西南大捷!若因区区钱粮寒了功臣之心,堕了军中之气,将来谁还肯为朝廷效死?赏赐之事,关乎国体,关乎军心,断不可吝啬!至于国库,开源节流便是,岂能因此亏待有功之臣?”他目光炯炯,扫过韩文,也扫过在场其他文官。

“英国公所言,自是正理。”

首辅杨廷和缓缓开口,他持重沉稳,试图调和,“赏功罚过,乃朝廷纲纪。然韩尚书所虑,亦是实情。如何权衡,需陛下圣裁。此外……”他话锋微转,语气变得谨慎,“周参军为瓦解叛盟,许以水西等地之利,虽是为国纾难,然‘裂土’之诺,干系重大,是否需交由部议,详加斟酌?以免日后尾大不掉,滋生新患。”

他话音刚落,一名科道御史便迫不及待地出班附和:“杨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土司骄横,向来难制。周遇吉以参将之身,擅许土地,此例一开,若各处边将纷纷效仿,朝廷威仪何在?纲常法度何在?臣以为,当追究其专擅之罪,以儆效尤!”

“荒谬!”

张懋怒目而视。

“若非周遇吉临机决断,许以重利,焉能速定金筑,孤立杨友?难道要坐视战事迁延,耗费更多国帑,牺牲更多将士性命吗?此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岂能以此问罪?”

文官与勋贵,户部与兵部,守旧与务实,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在这平台之上激烈碰撞。

梁正高踞御座,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知道,这才是常态。

任何一项决策,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

待众人争论稍歇,梁正才平静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杂音:“赏功,乃朝廷信义所在。所有有功将士,依律从优叙功、赏赐,不得拖延克扣。所需钱粮,户部与兵部会同筹措,若国库确有不足,朕之内帑,可出三成。”

他先定下了赏功的基调,不容置疑,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小金库来表明决心。

“至于周遇吉许土司之利……”梁正目光扫过杨廷和与那名言官,“此确为权宜之计,然于国有大功。其过在于‘擅专’,其功在于‘平叛’。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他轻描淡写地将“擅许土地”的罪过抹去,肯定了周遇吉决策的正确性。

“然,杨先生与诸位爱卿所虑,亦不为过。”

梁正话锋一转,显示出他并非一味偏袒。

“水西等地所求,朝廷可以兑现,然如何兑现,需有章程。土地人口,终需纳入版籍,此乃底线。具体如何划定管理权限,利益如何分配,着内阁会同兵部、户部、礼部详议,拿出一个‘于朝廷无损,于地方有益,更能稳固西南’的条陈来。此事,就由杨先生主理。”

他将一个烫手山芋,又巧妙地塞回了杨廷和手中,让他去平衡各方,制定具体方案。

这既是信任,也是压力。

“臣……遵旨。”

杨廷和躬身领命,心中苦笑,知道这注定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解决了眼前的争议,梁正看似随意地提起了另一件事:“西南虽定,然善后千头万绪,需要大量通晓实务的干才。仅是理清田亩、安抚流民、兴复商贸,便非寻常只会吟风弄墨的官吏所能胜任。朕观京营武备学堂、月港技工学堂所出之人,如王良、顾云卿等,皆能任事。我大明疆域万里,类似需才之地甚多。”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杨廷和身上,语气变得颇为推心置腹:“杨先生,朕有意在京师设一‘实务学堂’,不拘一格,选拔教授年轻士子及官宦子弟学习算学、律法、财税、工程等经世致用之学,结业后量才授官,以应国家急需。此事关乎国本,非德高望重者不能主持。朕思来想去,唯有托付于先生,方可令天下士子信服,不致非议四起。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这一番话,可谓给足了杨廷和面子。

没有强行下旨,而是以商量的口吻,将一项可能引发巨大争议的改革,包装成“为国家储才”的急务,并将他杨廷和推到了“主持者”的位置上。

杨廷和心中剧震。

他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深远意图。

这哪里只是为西南善后储才?这是在科举正途之外,另开一条晋升通道!其背后是对整个官僚选拔体系的撼动!

他若接下,必将成为清流攻击的靶子;他若不接,便是违逆圣意,更可能被视为因循守旧的顽固派。

平台的阳光透过窗棂,映照在杨廷和脸上,明暗不定。

他沉默了片刻,脑中飞快权衡。皇帝显然决心已定,自己强行反对,于事无补,反而可能失去圣心。

若顺势而为,虽担风险,却也能借此机会,将这股新的力量纳入自己,或传统文官体系,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内,或许还能为自己和家族在未来谋得先机。

“……陛下为国求贤,思虑深远,老臣……感佩莫名。”

杨廷和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然此事体大,关乎取士大典,恐非一蹴而就。容老臣仔细斟酌,并与同僚商议,再具本详奏,恳请陛下圣裁。”

他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采用了拖延策略,需要时间回去权衡利弊,统一内部意见。

梁正嘴角微不可察地一勾。

他知道,杨廷和没有当场激烈反对,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此甚好。朕等着先生的条陈。”

平台召对结束,众臣心思各异地退去。

韩文想着如何去拆兑那笔庞大的赏银;张懋满意于皇帝对军功的肯定;那名言官琢磨着如何再找机会弹劾周遇吉;而杨廷和,则怀着满腹的心事,走向文渊阁,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皇帝的改革之犁,已经悄无声息地,撬动了帝国板结土地的第一块硬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