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 > 六壬日丙午时断

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 六壬日丙午时断

作者:陈缘字长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22:04:16

第一段

【原文】:

六壬日生时丙午,聚财之地坐胞胎。

月逢金水须富贵,弃命从来是就财。

【译文】:

壬日(共六种,即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日)出生在丙午时刻,(这个时辰)是聚集钱财的地方,且壬水处于胞胎状态。

月份遇到金水属性的地支时,命主必定富贵。

(这种命格)往往是放弃自身命格的气势,依从财星的格局。

【注释】:

1、六壬日:指干支纪日中天干为壬的六个日子,即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日。

2、胞胎:命理术语,指五行之气处于孕育待生的状态,壬水的胞胎位在午。

3、弃命就财:命理格局之一,指自身命格气势微弱,依从财星的旺盛气势来论命。

第二段

【原文】:

壬日丙午时,禄马三奇。壬以己为官,丙丁为财,午上丁巳是禄马,壬水受胎,有倚托,通金水月气,就财生旺,主富贵,通火气,亦贵。

【译文】:

壬日出生在丙午时刻,属于禄马三奇的格局。

壬水以己土为正官,以丙火、丁火为正财、偏财。

午这个时辰对应藏干丁火、己土,是财星和官星的禄位与马星,壬水处于胞胎状态,有依托。

如果月份通属金水的气场,依从财星而使其生旺,命主会富贵。

如果通属火气的气场,也会显贵。

【注释】:

1、禄马三奇:命理术语,“禄”指官禄,“马”指驿马(代表动中得财官),“三奇”指格局中财、官、禄等吉性元素齐备。

2、藏干:地支中隐含的天干,午的藏干为丁火(偏财)、己土(正官)。

3、通金水月气:指出生月份为金水属性的月份(如申、酉为金月,亥、子为水月),能增强壬水自身气势。

第三段

【原文】:

壬子日丙午时,公直撑持,孤高而贵。年月子午,字重,水火既济,极品。一云:旺中失伤妻子。

【译文】:

壬子日出生在丙午时刻,命主公正耿直,能自立持家,性情清高而显贵。

如果年柱、月柱是子、午,干支重复,形成水火既济的格局,是最高等级的贵命。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旺盛的格局中,会有失去妻子、损伤子女的情况。

【注释】:

1、水火既济:命理与易学中的格局,指水与火势力均衡、相互调和,为吉格。

2、极品:古代官制中的最高等级官职,如三公、宰相之类。

3、字重:指干支重复出现,这里指年、月柱中再次出现子、午。

第四段

【原文】:

壬辰、乙巳,太守。丙午、壬子,大贵。戊戌、癸亥,女命,夫、子进士。己酉、乙亥,举人。

【译文】:

(壬子日丙午时出生的人,若年柱、月柱是)壬辰、乙巳,可担任太守官职。

(年柱、月柱是)丙午、壬子,是大贵之命。

(若是)戊戌、癸亥年出生的女命,丈夫、子女能考中进士。

(年柱、月柱是)己酉、乙亥,能考中举人。

【注释】:

1、太守:古代官职,明清时期相当于知府,掌管一府的行政事务。

2、进士: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

3、举人: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可具备做官资格。

第五段

【原文】:

壬寅日丙午时,寅午戌月,财星格,但嫌身弱,宜僧道,吉。秋生,印绶。冬,身旺,行金火运,金紫。

【译文】:

壬寅日出生在丙午时刻,若出生在寅、午、戌月份,属于财星格局,但可惜自身气势微弱,适合从事僧道职业,是吉利的。

秋天出生,属于印绶格局。

冬天出生,自身气势旺盛,行金、火属性的运势,能获得金印紫绶的高官职位。

【注释】:

1、财星格:命理格局之一,指财星为格局的核心吉性元素。

2、印绶:命理术语,指生助自身的五行元素(壬水以金为印绶),印绶格是依托印星成格的命局。

3、金紫:指金印紫绶,代指高级官职,古代高官的印信为金制,绶带为紫色。

第六段

【原文】:

辛酉、庚子,侍郎。癸亥、乙卯,解元。辛未、辛丑,何如宠,阁老。乙卯、乙酉,同知。

【译文】:

(壬寅日丙午时出生的人,若年柱、月柱是)辛酉、庚子,可担任侍郎官职。

(年柱、月柱是)癸亥、乙卯,能考中解元。

(年柱、月柱是)辛未、辛丑,如同何如宠那样,能担任阁老。

(年柱、月柱是)乙卯、乙酉,可担任同知官职。

【注释】:

1、侍郎:古代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明清时期为六部的副长官。

2、解元: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3、阁老:明清时期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是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4、同知:古代官职,明清时期为知府的副职,协助掌管一府事务。

第七段

【原文】:

壬辰日丙午时,寅午戌月,财旺,大贵。

【译文】:

壬辰日出生在丙午时刻,若出生在寅、午、戌月份,财星旺盛,是大贵之命。

【注释】:

1、寅午戌月:指农历正月(寅月)、五月(午月)、九月(戌月),这三个月的地支构成三合火局,能增强财星(火为壬水的财星)的气势。

第八段

【原文】:

戊辰、乙丑,尚书。己巳、癸酉,举人。丙申、壬辰,大参。

【译文】:

(壬辰日丙午时出生的人,若年柱、月柱是)戊辰、乙丑,可担任尚书官职。

(年柱、月柱是)己巳、癸酉,能考中举人。

(年柱、月柱是)丙申、壬辰,可担任大参官职。

【注释】:

1、尚书:古代中央官署的最高长官,明清时期为六部的主管官员。

2、大参:明清时期对布政使司参政的称呼,是省级行政官员的副职。

第九段

【原文】:

壬午日丙午时,冬日身旺,吉。夏财多身弱,丑日,近侍,贵。寅午,金土运,独弱从强,弃命就财,高命。

【译文】:

壬午日出生在丙午时刻,冬天出生的话自身气势旺盛,是吉利的。

夏天出生的话财星多而自身气势微弱,若出生在丑日,能担任近侍官职,地位显贵。

(出生在)寅、午月份,行金、土属性的运势,自身气势微弱而依从财星的强盛气势,属于弃命就财的格局,是高贵的命局。

【注释】:

1、近侍:古代在皇帝身边侍从的官员,如太监、翰林等,地位亲近显贵。

2、独弱从强:命理术语,指自身五行气势单独微弱,依从格局中强盛的五行气势。

第十段

【原文】:

戊辰、癸亥,袁炜,会元,探花,阁老,无子。己巳、己巳,郎中。庚辰、丁亥,金宪。丙午、庚子,丞相。丁亥、壬子,太守。乙亥、壬午,巨富。

【译文】:

(壬午日丙午时出生的人,若年柱、月柱是)戊辰、癸亥,如同袁炜那样,能考中会元、探花,担任阁老,但没有子女。

(年柱、月柱是)己巳、己巳,可担任郎中官职。

(年柱、月柱是)庚辰、丁亥,可担任金宪官职。

(年柱、月柱是)丙午、庚子,可担任丞相官职。

(年柱、月柱是)丁亥、壬子,可担任太守官职。

(年柱、月柱是)乙亥、壬午,会成为大富之人。

【注释】:

1、会元: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2、探花: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称为探花。

3、郎中:古代中央官署的中级官员,明清时期为六部各司的主管官员。

4、金宪:明清时期对按察使司佥都御史的称呼,掌管地方监察事务。

5、丞相: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行政官员,明清时期废除丞相,这里代指类似级别的高官。

第十一段

【原文】:

壬申日丙午时,通金水月气,贵,不通,弃命就财,主富,不然,极贫下。

【译文】:

壬申日出生在丙午时刻,若月份通属金水的气场,会显贵。

不通金水气场的话,属于弃命就财的格局,命主会富裕。

否则就会非常贫穷低贱。

【注释】:

1、极贫下:指生活极度贫困,社会地位低下。

第十二段

【原文】:

乙亥、己丑,温如璋,都宪。癸巳、庚申,进士。丁亥、戊申,中书。丙午、癸巳,富。壬戌、丙午,富。

【译文】:

(壬申日丙午时出生的人,若年柱、月柱是)乙亥、己丑,如同温如璋那样,可担任都宪官职。

(年柱、月柱是)癸巳、庚申,能考中进士。

(年柱、月柱是)丁亥、戊申,可担任中书官职。

(年柱、月柱是)丙午、癸巳,会成为富人。

(年柱、月柱是)壬戌、丙午,会成为富人。

【注释】:

1、都宪:明清时期对都察院都御史的称呼,是掌管监察的高级官员。

2、中书:明清时期对中书舍人的称呼,是在中书省或内阁掌管文书的官员。

第十三段

【原文】:

壬戌日丙午时,寅月三合财局,弃命相从,富。秋,身有托,贵。冬亦吉。

【译文】:

壬戌日出生在丙午时刻,若出生在寅月,构成三合财局,属于弃命相从的格局,命主会富裕。

秋天出生,自身有依托,会显贵。

冬天出生也是吉利的。

【注释】:

1、三合财局:命理术语,寅、午、戌三合为火局,火是壬水的财星,因此称为三合财局。

2、弃命相从:即弃命就财,指自身气势微弱而依从强盛的财星格局。

第十四段

【原文】:

丁酉、戊申,黄初,榜眼。己卯、戊辰,廖逢时,都宪。戊辰、庚申,史弘询,刺史,富,子贵。辛巳、庚寅,金宪。乙亥、己卯,举人。

【译文】:

(壬戌日丙午时出生的人,若年柱、月柱是)丁酉、戊申,如同黄初那样,能考中榜眼。

(年柱、月柱是)己卯、戊辰,如同廖逢时那样,可担任都宪官职。

(年柱、月柱是)戊辰、庚申,如同史弘询那样,可担任刺史官职,生活富裕,子女显贵。

(年柱、月柱是)辛巳、庚寅,可担任金宪官职。

(年柱、月柱是)乙亥、己卯,能考中举人。

【注释】:

1、榜眼: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称为榜眼。

2、刺史:古代官职,明清时期相当于知府,掌管一州的行政事务。

第十五段

【原文】:

禄马同乡局,身强财禄昌。常人能发福,君子坐朝堂。

【译文】:

(属于)禄马同乡的格局,自身气势强盛的话,财禄会昌盛。

普通人能享福。

有才能的人能在朝廷担任官职。

【注释】:

1、禄马同乡:命理格局之一,指禄星(官禄)与马星(驿马)处于同一地支,代表财官易得。

第十六段

【原文】:

丙午时生壬日强,时中禄马不寻常。

运行吉地无冲破,早晚升迁到省堂。

【译文】:

壬日出生在丙午时刻且自身气势强盛,这个时辰的禄马格局不同寻常。

运势行至吉利的方位且没有刑冲破害。

迟早会升迁到中央官署任职。

【注释】:

1、省堂:指中央的官署机构,如明清时期的六部、内阁等。

2、刑冲破害:命理术语,指干支之间的四种不吉利作用关系,会破坏格局的吉利性。

第十七段

【原文】:

壬日时逢丙午,亦名禄马同乡。就中既济见文章,志气宽洪海量。不遇刑冲破害,自然财禄盈箱。运行财旺及官乡,定是朝中宰相。

【译文】:

壬日出生在丙午时刻,也称为禄马同乡格局。

格局中水火既济的话,命主有文才,志向远大、心胸宽广。

不遇到刑冲破害的话,自然会财禄丰足。

运势行至财星旺盛及官星得地的方位,必定能成为朝廷中的宰相。

【注释】:

1、官乡:命理术语,指官星得势的运势方位,即能增强官星气势的运势阶段。

2、盈箱:指财物装满箱子,形容财禄丰足。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这些命理术语的汇总表?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三命通会》中“”主要围绕壬水日主生于丙午时的命理格局展开,核心要点如下:

一、总格局特征

核心论断:

壬日丙午时为“禄马同乡”格,午火为聚财之地,壬水在午月处于“胎”地,象征财富初萌但需助力。

财官双美:午中藏丁火(偏财)、己土(正官),财官同宫,若身强可任财官,主富贵双全。

身强与从财:

身强用金水:通金水月气(亥、子月或申、酉月),印星(金)生身、比劫(水)助身,可任财官,显贵。

弃命从财:若身弱无依且财星极旺(如地支成火局),需依附财星,此时财星为用神,主大富。

忌神警示:

官杀混杂:己土(正官)与午中戊土(七杀)同现,易招是非,需用印星(金)化杀生身。

刑冲破害:如子午冲、午未合等,会破坏财官平衡,影响运势。

二、分日柱详解

1. 壬子日丙午时

特征:水火既济,性格刚直孤高,显贵。若年月支为子、午,形成“水火既济”格局,可至极品之贵,但需防克妻。

案例:壬辰、乙巳组合,官至太守;丙午、壬子组合,大贵。

2. 壬寅日丙午时

特征:寅午戌月(火土旺)为财星格,但日主身弱,宜出家为僧道。若生于冬季(水旺)或行金火运,印星助身,可至高位。

案例:辛酉、庚子组合,官至侍郎;辛未、辛丑组合,何如宠官至阁老。

3. 壬辰日丙午时

特征:寅午戌月(火土旺)财星旺盛,辰土水库助身,身强任财官,主大贵。

案例:戊辰、乙丑组合,官至尚书;丙申、壬辰组合,官至大参。

4. 壬午日丙午时

特征:冬季(水旺)身强主吉;夏季(火旺)财多身弱,若生于丑月(土旺)可任近侍。

若地支成寅午火局,行金土运,弃命从财,主大贵。

案例:戊辰、癸亥组合,袁炜官至阁老;乙亥、壬午组合,巨富。

5. 壬申日丙午时

特征:通金水月气(申、酉月)主贵;不通则弃命从财主富,否则贫困潦倒。

案例:乙亥、己丑组合,官至都宪;丙午、癸巳组合,富。

6. 壬戌日丙午时

特征:寅月三合火局,弃命从财主富;秋季(金旺)印星助身主贵;冬季(水旺)身强亦吉。

案例:丁酉、戊申组合,黄初为榜眼;戊辰、庚申组合,史弘询为刺史且富。

三、诗诀总结

1. 核心诗诀:

禄马同乡局,身强财禄昌:身强则财官双美,普通人可致富,君子可居高位。

运行财旺及官乡,定是朝中宰相:若行财官运且无刑冲破害,可至相位。

2. 关键意象:

水火既济:水(身)火(财)平衡,主才华横溢、气量宏大。

旱苗得雨:身弱行身旺运(金水运),运势逆转,如枯木逢春。

四、案例启示

袁炜(壬午日丙午时):弃命从财,官至阁老,但无子,印证“子嗣鸳帏不一心”。

何如宠(壬寅日丙午时):印星助身,官至阁老,体现“秋生印绶”之吉。

李世民(壬午日丙午时):禄马同乡格,身强任财官,成就帝王之业。

五、核心逻辑

1. 身财平衡:

身强则财官为用,显贵;身弱则需从财,主富。

印星(金)化杀生身、比劫(水)助身,是化解官杀混杂、增强日主的关键。

2. 运势转化:

初期身弱时需等待时机(行金水运)或借助贵人(印星、比劫),后期身强可任财官,实现富贵。

忌神(刑冲破害)会破坏格局,需通过五行调和(如用金生水、水克火)化解。

总结:此格局以“禄马同乡”为核心,强调身财平衡与运势转化,通过印星、比劫助身或弃命从财,可实现富贵,但需注意忌神与刑冲的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