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 > 论支干源流

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 论支干源流

作者:陈缘字长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22:04:16

天干就如同树木的主干,刚健有力,属阳;地支就如同树木的树枝,柔弱纤细,属阴。从前,盘古氏明晓天地运行的规律,洞悉阴阳的变化,划分出天地人三才,首先以天地作为君主(可理解为以天地为根本来主宰世间),在天地分开以后,先是有了天,然后才有了地,由此通过气化孕育出了人类。所以天皇氏一族十三人,继承盘古氏来治理天下,据说那时的天皇氏天性淡泊,无为而治,民间风俗自然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创制天干地支的名称,用来确定年岁的所在。那十天干分别叫做:阏(è)逢、旃(zhān)蒙、柔兆、强圉(yu)、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i)、昭阳;十二地支分别叫做: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洽、涒(yun)滩、作噩(è)、阉茂、大渊献。

蔡邕(yong)在《独断》中说:“干,就是主干的意思。它有十个名称,也称作十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就是树枝的意思。它有十二个名称,也称作十二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所以称作天皇氏,是取上天开启于子位这个含义。称作地皇氏,是取大地开辟于丑位这个含义。称作人皇氏,是取人类诞生于寅位这个含义。所以天干地支的名称,是在天皇氏的时候开始创制的,而地皇氏则进而确定了日、月、星三辰,划分出了白昼与黑夜,把三十天规定为一个月,这时天干地支才开始相互搭配起来。人皇氏时期,君主不会徒有王位,臣子不会空有尊贵地位,政教以及君臣关系就是从这时开始产生的,饮食男女等生活之事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这时开始获得了天地阴阳二气,并且有了母子的分别,于是天干地支便开始有了各自所属的意义。

到了伏羲的时候,他抬头观察天上的星象,俯身观察大地的法则,又观察世间万物以及人类自身,这才开始绘制八卦,用来贯通神明的德行,类比万物的情理,创制了甲历,文字也随之产生了。等到黄帝的时候,他得到河图,从中看到了日月星辰的图像,于是便开始有了星官方面的书籍,黄帝命令大挠探究五行的情理,依据斗纲所指的方位,这才开始创制了甲子,并与五行纳音之类相匹配。

《路史》记载说:“伏羲命令潜龙氏进行占卜,于是迎着太阳推算历数的刚柔变化,创制了甲子,用来确定年岁时节。用它来与天相配就成为天干,与地相配就成为地支。天干地支相互配合分类,以此来维系四象(这里四象可理解为四方、四时等相关概念)。所以真情与假象相互感应,星辰运行也变得顺畅有序。到了黄帝时,命令大挠探究五行的情理,考察天书三式(太乙神数、大六壬、奇门遁甲),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组合推衍出六十个组合。依据纳音之声确定为纳音,就像甲子乙丑海中金之类的就是。风后对其进行阐释,使其能够发挥作用,于是三命之学就开始流行了。那些术数家认为黄帝确定了天干的十个字,隶属于河图,地支的十二个字,隶属于洛书。认为是鬼谷子算出了纳音,东方朔解读纳音之象,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找到根源而胡乱说的。”

浚川王氏(王廷相)说:“过去大挠创制了甲子,名称和数目是无穷无尽的。只是为了方便记录时间偶然确定下来的,如果去推究它的源头,那必定要追溯到日月刚开始运转的那一天才能算是甲子的起始呀。上天开辟的时候,尚且还没有大地,怎么会有人类呢?尚且没有人类,又有谁能传承并且记录这些呢?难道是依据十二辰的常规就知晓这些了吗?天地的运行,就如同圆环一样没有开端和结尾。运转完一个周期,就像磨盘转动一样,难道就不会再次开始吗?太阳运转一周是十二个时辰,上天的运行难道就不会再次从子时开始吗?一个周期之上,又怎么知道没有另一个周期呢?何况历元的度数、牛宿(牛金牛)和斗宿(斗木獬)的变化,岁差是很大的。后世的历法各自都以自己的依据为准,只是为了契合当时的情况罢了。古代历法的方法随着时代变迁已经失传了,又怎么能够推算并且与之契合呢?现在说起甲乙这些天干,必定说确实有木气主宰它们,然而今天属木、明天属火、后天属土,这不是很荒谬吗?”

有人说:大挠通过观测北斗星的斗柄来创制甲子,必定能够远远追溯到天地开始的时候,所以把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甲子作为历元,却不想想观测斗柄只能确定十二个月罢了。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日月就像合在一起的玉璧,五星就像串联起来的珠子,全都起始于牵牛星的初始位置,然后才可以确定半夜时的冬至,这是固定不变的方法。所以孟子认为千年的历法可以轻松推算出来。用现在的历法去考证这些说法,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那么天地开辟的情况也是有定数的呀。这难道就是天地的起始、日月刚开始运转的起始吗?文字都还没有产生,上天的运行没有依据可考,又怎么能够全部推算出来呢?

按照王氏(王廷相)所说的,确实是有见地的。然而从古至今,那些高明的、有学识的人考察天数,推究阴阳变化,通过太乙数来推算上天运行的吉凶,通过六壬来推算人事的吉凶,通过奇门来推算地方的吉凶,依据年月日时来推算人一生的吉凶,像袁天罡、李淳风、一行(张遂)、李虚中这些人,推算没有不灵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按照王氏(王廷相)所说的,那么前人的这些做法都不可信了。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吧!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一、干支的起源及早期相关设定

1. 干支与天地阴阳关系及初始创制:阐述天干如木之干属阳,地支如木之枝属阴,源于盘古氏明天地阴阳变化后,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之治理,其天灵淡泊、无为而治,开始创制干支名称以定岁之所在,介绍了当时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古名。

2. 干支与三皇氏的关联及发展:指出天皇氏制干支名,地皇氏定三辰、分昼夜、规一月时长,使干支开始相互搭配,人皇氏时因有天地阴阳之气、子母之分,干支便有了所属。还提及各皇氏名称含义与干支配合的联系,如天皇氏取天开于子义等。

二、干支在后续人物时期的发展演变

1. 伏羲与黄帝时期作为:伏羲通过仰观俯察等绘八卦、作甲历并产生文字;黄帝得河图后有星官书,命大挠探五行情、占斗纲建制作甲子,且与五行纳音相配,《路史》还对相关情况有具体记载,提到伏羲令潜龙氏筮算等,以及后人对黄帝定干支、纳音相关说法的错误认知。

三、关于干支源流的争议探讨

浚川王氏质疑干支起源说法,认为大挠作甲子只是便于纪时偶然为之,追溯源头从天地初开角度不合理,因那时无人传承记录,且天地运转、历法变化复杂难契合推算,质疑如今干支配五行气等说法荒诞。但又有人提出大挠占斗柄造甲子能溯天地始、以不同甲子为历元,不过也遭反驳,最后还提及古今有高人用多种术数依干支等推算吉凶很灵验,与王氏质疑前人说法不可信形成矛盾,对王氏观点表示怀疑。

总体围绕干支的起源、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后人对干支源流相关说法的争议来展开论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