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2章 暴虐滥杀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2章 暴虐滥杀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谢贵嫔的鸾车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时,车帘被风掀起一角。新蔡公主隔着轻纱望去,街角酒肆的幌子正随风摇摆,那幌子上“何记”二字被日晒雨淋得有些褪色,却像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刺进她眼底。她猛地攥紧手中的玉佩,那是何迈当年求婚时所赠,和田暖玉被体温焐得温热,此刻却凉得像块冰。

“娘娘,快到宫门了。”侍女的声音小心翼翼,打断了她的怔忡。新蔡公主连忙放下车帘,将玉佩塞进袖中,指尖却仍在微微发颤。自那日被刘子业强留宫中,她已有月余未曾踏出过宫门。如今顶着“谢娘娘”的名分,前呼后拥地招摇过市,她甚至不敢去想,何迈若在街上撞见这一幕,会是怎样的神情。

而此刻的何府,正被一片死寂笼罩。何迈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手中摩挲着一柄锈迹斑斑的长剑,那是他随父征战时所得,剑鞘上的云纹早已被岁月磨平。窗外的银杏叶落了满地,像铺了层碎金,可他眼里却没有半分暖意。三日前,他派去打探的家丁回来禀报,说“谢娘娘”的容貌与新蔡公主一般无二。

“将军,要不……咱们再等等?”副将周武站在一旁,声音里带着犹豫。他看着何迈鬓角新添的白发,终究还是忍不住劝道:“陛下正值壮年,禁军又多是他亲信,硬拼恐怕……”

“等?”何迈猛地抬眼,眼中血丝纵横:“等他把我何家满门抄斩吗?”他霍然起身,长剑出鞘,寒光映得他脸色铁青。“我何迈戎马半生,守护的江山,不是让这**暴君作践的!”

周武还想再劝,却见何迈已走到墙边,取下了一幅泛黄的舆图。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建康城的街巷与禁军布防,他指尖重重点在城东的玄武湖:“下月初三,暴君要去玄武湖观猎,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你立刻联络城外的旧部,让他们乔装成猎户,在湖边密林里待命,到时我率府中精壮突袭,你们在外围接应,务必一举成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案上妻子绣的那方并蒂莲荷包,声音陡然低了几分:“事成之后,拥立晋安王刘子勋。告诉弟兄们,不为功名,只为拨乱反正。”

周武望着他决绝的侧脸,终究躬身应道:“末将领命。”

可这密谋终究没能瞒过刘子业的耳目。不过十日,一名被周武派去联络旧部的家仆,便在出城时被巡逻的禁军擒获。酷刑之下,那仆役便将何迈的计划和盘托出。

消息传到宣光殿时,刘子业正与谢贵嫔对弈。他捏着一枚白玉棋子,听着内侍的禀报,脸上竟不见半分怒意,反而对谢贵嫔笑道:“姑母你看,有人急着送死呢。”

谢贵嫔执棋的手微微一颤,黑子落在棋盘上,偏离了预定的位置。她抬眼时,正撞见刘子业眼底的冷笑,那笑意里没有半分温度,吓得她连忙低下头:“陛下……”

“无妨。”刘子业放下棋子,起身时龙袍扫过棋盘,将满盘棋子搅得七零八落:“有些人敬酒不吃吃罚酒,朕便成全他。”

当日午后,三百禁军便如黑云压城般包围了何府。刘子业骑着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立在府门前的石狮旁,玄色龙袍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看着府门紧闭的何府,忽然扬声道:“何迈,你私养死士,图谋弑君,真当朕不知道吗?”

府内鸦雀无声,只有风吹过檐角铜铃的轻响。刘子业冷笑一声,对身旁的禁军统领道:“给朕撞开府门!”

沉重的木门被撞开时,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断裂声。何迈提着长剑冲出来的瞬间,正看见禁军将府中老弱妇孺一个个拖拽而出。他的母亲拄着拐杖,被两名侍卫架着胳膊,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他那刚满五岁的幼子,正被一名侍卫拎着后领,吓得哇哇大哭。

“刘子业!”何迈目眦欲裂,长剑直指马上的少年天子:“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

刘子业却只是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腰间的玉带,语气轻描淡写:“拿下!”

数十名禁军蜂拥而上,长矛如林般刺向何迈。他挥剑格挡,刀锋与矛尖碰撞的脆响震得他虎口发麻,可对方人多势众,不过片刻,他的肩头便被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瞬间染红了半边铠甲。

“将军!”周武带着十余名精壮家丁冲了出来,刀剑挥舞间护在何迈身前,可他们哪里是禁军的对手?不过盏茶功夫,便已倒下大半。

何迈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看着母亲被侍卫推倒在地,看着幼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忽然发出一声悲怆的怒吼。他拼尽最后力气,长剑直刺刘子业,却被一名禁军从侧面用矛柄狠狠砸中膝盖。“噗通”一声,他单膝跪地,长剑脱手飞出,落在刘子业的马前。

刘子业俯身,用靴尖挑起他的下巴,语气里带着猫捉老鼠般的戏谑:“何将军,你以为凭这点人,就能撼动朕的江山?”

何迈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正想痛骂,却被一名侍卫死死按住了嘴。他眼睁睁看着禁军将府中剩下的人,无论老幼,无论男女,全部捆了起来,像拖牲口似的往府外拖拽。那些平日里熟悉的面孔,此刻都带着惊恐与绝望,他那刚满周岁的小女儿,还被乳母抱在怀里,懵懂地抓着乳母的衣襟。

“都杀了。”刘子业忽然转身,语气轻得像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一个不留。”

刀光闪过,惨叫声、哭喊声瞬间响彻何府。何迈拼命挣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血流成河。

刘子业直到看着何府上下百余口尽数倒在血泊中,才策马离去。路过府门前的石狮子时,他忽然勒住缰绳,对身后的侍卫道:“把这里的财物都搜出来,送进宫中。”

侍卫们领命而入,不多时便抬出一箱箱金银珠宝、绸缎布匹。刘子业扫了一眼,忽然瞥见那箱珠宝里,混着一支熟悉的白玉簪,那是当年太祖赐给新蔡公主的嫁妆。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伸手将玉簪拾起,揣进了袖中。

回到宫中时,谢贵嫔正坐在窗前发呆。见他进来,她连忙起身行礼,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他袖中露出的白玉簪,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在想什么?”刘子业走到她身边,忽然将玉簪放在她面前的小几上:“认得这个吗?”

谢贵嫔的手指猛地一颤,茶水溅出杯外,烫得她缩回手。她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不……不认得。”

“不认得?”刘子业轻笑一声,伸手捏住她的下巴,:“这不是你当年嫁给何迈时,戴在头上的嫁妆吗?”他凑近她耳边,语气里带着残忍的笑意:“可惜啊,何府上下,如今都成了这玉簪的垫脚石。”

谢贵嫔猛地闭上眼睛,泪水汹涌而出。她想怒斥,想挣扎,却只能死死咬住嘴唇,任由绝望将自己淹没。

而刘子业的残暴,远不止于此。

早在何迈事发前一月,他便已对朝中老臣动了杀心。起因不过是宦官华愿儿在他耳边说了一句:“陛下,戴法兴近日总与几位老臣在府中密谈,怕是……”

戴法兴是三朝元老,当年曾辅佐孝武帝登基,如今官至太宰,在朝中威望极高。刘子业本就对这些前朝旧臣心存忌惮,听了华愿儿的话,当即下令:“赐死!”

旨意送到戴府时,老臣正在灯下批阅奏折。他接过圣旨,看完后只是长长叹了口气。家人哭着劝他上书辩解,他却摇了摇头:“陛下心意已决,辩解何用?”他换上朝服,对着皇宫的方向叩了三个头,然后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戴法兴的死,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刘子业的杀心。他紧接着便将与戴法兴交好的几位老臣,或降职,或罢官,或流放,朝堂之上,瞬间人人自危。

老臣柳元景与颜师伯看着朝局日益崩坏,终于忍无可忍。一个深夜,两人悄悄来到太皇太后的宫中。彼时太皇太后已年近七旬,听闻两人的来意,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燃起一丝光亮。

“陛下失德,已天怒人怨。”柳元景跪在地上道:“臣等恳请太后下旨,废黜刘子业,改立太宰刘义恭。”

太皇太后沉默良久,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终于点了点头:“哀家这就拟旨。只是……”她话未说完,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太后,陛下驾到!”内侍的声音带着惊慌。

柳元景与颜师伯脸色骤变,刚想起身躲藏,却见刘子业已带着侍卫闯了进来。

“好啊,你们竟敢谋逆!”刘子业目光如刀般扫过三人:“柳元景,颜师伯,还有你,皇祖母,你们真当朕是好欺负的?”

太皇太后气得浑身发抖,指着他骂道:“逆孙!你……”话未说完,便被一名侍卫死死按住。

刘子业冷笑一声,对侍卫道:“把他们都带下去。”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柳元景身上:“还有柳府、颜府,一个不留。”

当晚,禁军便包围了柳府与颜府。这两位老臣的府邸,平日里总是门庭若市,此刻却成了人间炼狱。柳元景的长子柳庆宗,本是羽林军中郎将,听闻家中出事,提着枪便想冲回家中,却被禁军乱箭射死在府门外。颜师伯的幼子,才刚满六岁,也被一刀刺死。

而太宰刘义恭的府邸,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刘子业亲自带着御林军闯进去时,这位须发皆白的宗室长辈,正坐在书房里抄写《论语》。见他进来,刘义恭放下笔,冷冷道:“你这逆子,就不怕遭天谴吗?”

刘子业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侍卫动手。刘义恭被拖出去时,仍在痛骂:“刘子业!你弑亲杀臣,必遭报应!”

刘子业听得烦躁,忽然下令:“把他的四肢砍了,挖了他的眼睛,让他看清楚,谁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侍卫们领命而行,惨叫声从府外传来,听得人毛骨悚然。刘子业却仿佛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让人将刘义恭的眼睛挖出来后,浸在蜜里,端到他面前:“你们看,这叫鬼目粽,味道一定不错。”

左右侍卫吓得面无人色,却不敢违逆,只能强忍着恶心附和。刘子业看着他们恐惧的样子,忽然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刘义恭的四个孙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刚会走路,都被刘子业下令处死。当侍卫将那名刚会走路的孩童从乳母怀里夺走时,孩子还懵懂地笑着,伸出小手去抓侍卫的铠甲。

血洗了柳、颜、刘三家后,刘子业的杀心仍未平息。他忽然想起了新安王刘子鸾,那个差点抢走他太子之位的幼弟。

彼时刘子鸾刚从封地回京,住在城东的新安王府。这孩子虽只有十岁,却聪慧过人,平日里最喜欢读书作画,从不参与朝堂纷争。可在刘子业眼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自己的羞辱。

“去新安王府。”刘子业坐在銮驾上,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去赴一场宴会。

当内侍捧着毒酒走进刘子鸾的书房时,这孩子正在临摹一幅《兰亭集序》。他抬起头,看着那杯漆黑的酒,忽然笑了,笑得有些苦涩:“皇兄终究还是容不下我。”

内侍不敢看他的眼睛,低声道:“王爷,喝了吧,少受点罪。”

刘子鸾拿起酒杯,却没有立刻饮下。他望着窗外的飞鸟,轻声道:“能帮我带句话吗?”

“王爷请说。”

“告诉天下人。“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悲凉:“愿来生,不复生于帝王家。”

毒酒入喉,他手中的酒杯“哐当”落地,溅起的酒液在宣纸上晕开,像一朵迅速绽放的墨花。

刘子业听说刘子鸾死了,却仍不满足。他想起刘子鸾的同母弟南海王刘子师,同母妹刘氏,当即下令:“都杀了。”

侍卫们不敢怠慢,立刻赶往南海王府与公主府。刘子师年仅八岁,被侍卫从学堂里拖出来时,还紧紧抱着一本《诗经》;那位小公主才六岁,刚睡午觉醒来,穿着粉色的睡裙,懵懂地问:“你们是谁?”

他们的惨叫声,很快便淹没在王府深处。

可刘子业仍觉得不解气。他想起刘子鸾的母亲殷贵妃,当年极受孝武帝宠爱,甚至差点取代了王太后的位置。“去,把殷贵妃的坟给朕挖了。”他对侍卫道。

侍卫们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报:“陛下,殷贵妃的墓碑已砸毁,棺椁也已撬开。”

刘子业满意的点了点头,可他忽然又想起了一个人——他的父亲,孝武帝刘骏。“去景宁陵。”他翻身上马,道:“把那老头子的坟也给朕挖了!”

这次,却有太史令拦在了他面前。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跪在地上,膝行几步抱住他的马腿:“陛下万万不可!掘父陵乃是大逆不道,恐伤国祚啊!”

刘子业怒喝道:“滚开!”

“陛下若执意如此,老臣便死在这里!”太史令仰起头,眼中没有丝毫畏惧。

刘子业看着他决绝的样子,又想起近日天象异动,终究悻悻作罢。但他仍不解气,一脚踹翻了景宁陵前的石羊,才扬长而去。

朝堂之上,能说上话的老臣,如今只剩下太尉沈庆之了。这位八十岁的老将,看着刘子业如此残暴,心中早已悲痛万分。他几次想入宫劝谏,却都被侍卫拦在了宫外。

“陛下说了,太尉年纪大了,该在家养老。”侍卫的话,像一根针,刺得沈庆之老泪纵横。

他回到府中,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先帝的牌位默默垂泪。先帝临终前曾握着他的手,嘱咐道:“事无大小,需与义恭、元景商议;遇有大事,必与庆之参决。”可如今,义恭、元景都已惨死,只剩下他一个孤臣,又能做什么呢?

“罢了,罢了。“他长叹一声,对家人道:“我病了,以后谁也不见。”

可还是有人找上门来。吏部尚书蔡兴宗,冒着被刘子业察觉的风险,接连三日拜访沈府,终于得以入内。

两人坐在书房里,沉默良久。蔡兴宗看着沈庆之花白的胡须,终于开口:“公可知,如今朝堂上下,人人自危?”

沈庆之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杯,却发现茶水早已凉透。

“主上失德,荒淫无道,滥杀无辜!”蔡兴宗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种急迫:“公若此时振臂一呼,必有响应!否则一旦祸起,公恐难独善其身啊!”

沈庆之放下茶杯,摇了摇头:“我世受皇恩,岂能行此叛逆之事?”

“公所谓的忠,是眼睁睁看着大宋江山毁于一旦吗?”蔡兴宗猛地起身,厉声道:“公旧部遍布军中,子弟皆在朝为官,若趁主上至府中饮酒时动手,易如反掌!”

沈庆之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却终究还是摇了摇头:“君言尽矣,然我意已决。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唯有以死明志。”

蔡兴宗看着他固执的侧脸,知道再劝无益,只能长叹一声,起身告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