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2章 喋血宫变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2章 喋血宫变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后燕长乐三年春末,龙城的宫墙下刚抽出新绿的柳枝还沾着晨露,捷报已如飞箭般穿透街巷。慕容盛亲征库莫奚,大获全胜。这是这位登基三年的君主最扬眉吐气的一役,自他以兵变诛杀叛将登位以来,素来以铁腕治国,却总被宗室旧臣暗讽“得位不正”,此番大胜,正好堵住悠悠众口。

庆功宴设在太极殿,殿内鎏金铜炉燃着西域进贡的龙涎香,与满桌的酒气、肉香交织成奢靡的气息。慕容盛身着锦龙常服,端坐在御座上,脸上带着胜战的锐气。他年方二十九,剑眉星目间尽是鲜卑皇族特有的英挺,只是眼角那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当年兵变时留下的印记,总在不经意间泄露他骨子里的狠戾。

“诸位爱卿。”他举杯起身,声音清亮如钟:“库莫奚敢扰我边疆,今已荡平其部,掳其部众万余!此功当归于将士,更当归于我大燕的国运!”

百官轰然起身,山呼万岁。左将军慕容国按剑立于阶下,跟着举杯的手却微微发颤。他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格外显眼,这位曾追随慕容垂征战沙场的老将,此刻望着御座上意气风发的君主,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忌惮,有愤怒,更有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

宴席过半,酒过三巡,慕容盛正与几位心腹将领笑谈战事,忽闻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总管脸色煞白地闯进来,扑倒在地:“陛下!不好了!左将军慕容国……带着秦舆、段赞等人,率兵闯宫了!”

满殿哗然。慕容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猛地拍案而起:“废物!禁军何在?!”

“禁军……禁军被他们策反了一部分,正在宫门外厮杀!”

慕容盛怒极反笑,一把抽出腰间佩剑:“一群跳梁小丑,也敢翻天?”他提着剑便往外冲,身后的侍卫们慌忙跟上。

此时的宫门外,早已是一片血火。慕容国身披铠甲,手持长戟,正指挥着亲兵冲击宫门。“诛杀暴君!还我大燕清明!”他声如洪钟,每一声都震得人耳膜发颤。秦舆、段赞两人各率一队人马,分别从东西两侧宫墙攀援而入,喊杀声震彻夜空。

这场兵变,他们筹划了整整三月。慕容盛登基后,以“整肃纲纪”为名,诛杀了慕容国的胞兄慕容奇,又将秦舆的父亲贬黜流放,段赞的长子更是因“私议朝政”被活活杖毙。旧恨新仇压得三人喘不过气,他们知道,再不动手,下一个掉脑袋的就是自己。

然而,慕容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对慕容国等人的异动早有察觉,表面设宴庆功,实则暗中调遣了心腹精锐,就等他们自投罗网。

“放箭!”随着禁军统领一声令下,宫墙上忽然冒出无数弓箭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叛军。慕容国的亲兵瞬间倒下一片,惨叫声此起彼伏。秦舆刚攀上宫墙,便被一箭射穿肩胛,惨叫着摔了下去。段赞挥舞长刀格挡箭矢,却被身后冲来的禁兵团团围住,乱刀砍死。

慕容国见大势已去,怒吼着冲向宫门,却被慕容盛迎面一剑刺穿胸膛。“你……”他瞪大眼睛,鲜血从嘴角涌出,最终轰然倒地。

短短半个时辰,兵变便被平定。太极殿外的广场上,叛军的尸体堆成了小山,鲜血顺着石阶蜿蜒而下,在青砖上汇成暗红的溪流。慕容盛收剑而立,剑上的血珠滴落在地,发出“滴答”声,与远处传来的哀号交织成令人心悸的旋律。

“查!”他冷冷吐出一个字,“凡参与叛乱者,无论宗亲旧部,一律株连三族!”

夜色渐深,龙城的血腥味却愈发浓重。五百余户人家被禁军抄没,哭喊声响彻街巷。百姓们紧闭门窗,连孩童的啼哭都被死死捂住。这位刚打了胜仗的君主,用一场血腥的清洗,再次让所有人记起了他的可怕。

慕容盛并不知道,这场被他平定的兵变,只是更大阴谋的序幕。

三日后的深夜,月隐星沉,龙城宫苑被浓重的黑暗笼罩。丁太后的凤仪宫内,烛火摇曳,映得窗纸上映出两道交叠的人影。

“那五百人的血,怕是把宫墙都浸透了。”丁太后执杯的手微微颤抖,酒液晃出杯沿。“慕容盛的心,当真比冰还冷。”

慕容熙坐在她身侧,指尖把玩着一枚玉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越狠,树敌就越多。咱们等着便是。”慕容熙此刻褪去了白日里的恭顺,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慕容国虽死,他的旧部还在;秦舆、段赞的儿子,也未必肯善罢甘休。”

话音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极轻的骚动。守在门外的小桃压低声音禀报:“太后,河间公,好像是……东宫方向有动静。”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慕容熙起身走到窗边,撩起一角窗纱向外望去,只见东宫方向隐隐有火光闪烁,紧接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喊杀声顺着风飘了过来,虽然微弱,却足以辨清那是兵器碰撞的脆响。

“是段玑!”慕容熙眼中闪过精光,“秦舆的儿子秦兴、段赞的儿子段泰,定是联合了他!”

段玑是前将军,段太后的侄子。当年段太后病逝后,其宗亲段登谋逆,段玑虽未参与,却被慕容盛贬为“思悔侯”,圈禁在京中。此人一直对慕容盛怀恨在心,如今见有机可乘,自然不会放过。

“他们疯了吗?”丁太后蹙眉道“慕容盛刚杀了五百人,他们这时候动手,无异于以卵击石。”

“疯?”慕容熙转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这是天赐良机!”他快步走到殿门处,对自己的两个心腹侍卫低语几句:“去,悄悄摸到承乾殿附近,见机行事。若慕容盛有恙,不必留情。”

侍卫领命,如狸猫般窜入黑暗。慕容熙回身看向丁太后,伸手握住她的肩:“嫂嫂,今夜之后,这龙城的天,或许就要变了。”

丁太后的心猛地一跳,既紧张又期待。她望着窗外越来越近的喊杀声,指尖深深掐进掌心,这深宫十年的孤寂,这与慕容熙偷来的欢愉,或许真要在今夜见分晓了。

承乾殿内,慕容盛正批阅奏折。他近日因清洗叛党,精神高度紧张,眼下泛着浓重的青黑。忽闻殿外传来厮杀声,他猛地抬头,厉声喝道:“何事喧哗?”

侍卫长撞门而入,脸色惨白:“陛下!是段玑、秦兴、段泰带着数百死士闯宫了!他们……他们说是要为父报仇!”

慕容盛猛地拍案而起,抓起墙上的佩剑:“废物!连宫门都守不住?!”他虽愤怒,却并未慌乱,经历过兵变的他,对这种场面早已习惯。

“传朕旨意,关闭所有宫门!调羽林卫围剿!”他提剑冲出殿外,只见庭院中已有叛军与禁军厮杀起来。段玑手持长槊,疯了般冲向殿门,槊尖所过之处,禁军纷纷倒地。

“慕容盛!拿命来!”段玑双目赤红,显然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慕容盛冷笑一声,挺剑迎了上去。他自幼习武,剑法精湛,几招便将段玑逼得连连后退。段玑肩上中了一剑,鲜血喷涌而出,他惨叫一声,转身窜进旁边的偏殿,躲了起来。

秦兴、段泰见主帅受伤,顿时慌了神。他们本就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此刻见慕容盛勇猛,早已没了斗志,指挥着残部且战且退。

“想跑?”慕容盛提剑追杀,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他杀得兴起,竟甩开侍卫,独自一人追到了御花园的假山附近。

夜色浓稠如墨,连风都似被冻住,御花园的假山在暗影中堆叠成狰狞的巨兽,每一道石缝里都藏着噬人的杀机。慕容盛斩杀叛党的戾气尚未散尽,却没留意身后那道如鬼魅般缀着的黑影。

转过最后一块丈高的巨石,夜风忽然带着腥气扑来。他本能地侧身,余光瞥见一道玄色身影从石后暴起,手中短匕泛着幽蓝暗光,那是淬了剧毒的寒芒,在暗夜里像极了毒蛇吐信,直刺他的颈间!

“嗤啦——”

刀锋划破皮肉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慕容盛虽凭常年征战的警觉险险偏开要害,匕首却还是深深剜进左侧脖颈,毒刃入肉的瞬间,一股麻痒如电流般窜上后颈,紧接着便是火烧火燎的剧痛。

“竖子敢尔!”他怒吼着回身挥剑,剑锋劈开空气,却只斩到一片虚空。那黑影动作快得惊人,得手后根本不恋战,矮身避开剑锋,借着假山的阴影几个腾挪,便如水滴融入大海般消失在密匝匝的灌木丛中,连衣袂带起的风声都未留下半分。

慕容盛捂着脖颈踉跄后退,指缝间立刻涌出温热的血,黏稠得像化开的朱砂。他刚想呼救,却觉喉头一阵发紧,那股麻痒顺着血脉疯长,转眼便蔓延至四肢百骸,连握剑的手指都开始僵硬。他低头看向掌心的血,原本鲜红的色泽竟泛着诡异的暗紫,显然是剧毒发作的征兆。

“毒……”他喉间溢出一声闷哼,脖颈上的伤口深可见骨,颈动脉被划开的地方正汩汩冒着血泡,每一次喘息都带着浓烈的腥甜。剧痛与麻痹感交织着啃噬他的意识,眼前的宫灯开始旋转,假山的轮廓在视线里扭曲成张牙舞爪的鬼影。

“陛下!”侍卫们终于追上来,看到御座染血、面色青紫的慕容盛,吓得魂飞魄散。有人慌忙扑上去扶住他软倒的身躯,却见那暗紫色的血已经浸透了他的玄色常服,顺着衣襟淌到地上,在青砖上积成一滩泛着诡异光泽的血泊。“快!快传太医!”

慕容盛摆摆手,脸色苍白如纸,却依旧强撑着:“传……传河间公……朕要……要托后事……”他知道自己伤势不轻,太子年幼,朝中能镇住局面的,唯有这位叔父。

侍卫们慌忙去传旨,同时将慕容盛扶上龙辇,往太极殿而去。然而,刚到殿门口,慕容盛便眼前一黑,栽倒在御座上,昏死过去。

太医匆匆赶来时,慕容盛的气息已经微弱得像风中残烛。太医们围着御座忙了半个时辰,最终还是无奈地摇头,对着闻讯赶来的大臣们跪下:“陛下……龙驭归天了。”

这位二十九岁的后燕君主,至死都不知道,那道刺向他的黑影,是慕容熙的人;更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托孤的叔父,正是盼着他死的人。

消息传到凤仪宫时,丁太后正对着铜镜卸妆。听到“陛下驾崩”四个字,她手中的玉梳“啪”地掉在妆台,眼中先是闪过一丝震惊,随即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但转瞬便换上一副悲戚的面容。

“怎么会……”她拿手帕捂住嘴,肩膀微微颤抖,像是悲痛到了极致:“白日里还好好的……”

很快,辅政大臣慕容拔、郭仲便匆匆赶来。两人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太后!陛下殡天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太后定夺!”

丁太后缓缓起身,走到两人面前,眼圈通红,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嗣主遭此横祸,实乃天妒英才。眼下当务之急,是立新君,捕逆贼,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慕容拔叩首道:“太子慕容定乃国之储君,理应继位!”

丁太后却摇了摇头,泪水涟涟:“太子年幼,如今国遭大难,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叛党未除,一个黄口小儿如何能稳住大局?古人云‘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哀家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

郭仲在一旁插话:“太后所言极是!太子年幼,确非最佳人选。依臣之见,平原公慕容元素有贤名,又是陛下之弟,可立为君。”

慕容元是慕容盛的嫡亲兄弟,时任司徒尚书令,在朝中颇有威望。丁太后听到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慕容元若继位,岂会容得下她与慕容熙的私情?

“平原公……”她故作沉吟,随即摇了摇头:“性子太软,恐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

慕容拔、郭仲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知所措。一个要立太子,一个要立平原公,都被太后否决了,那她到底想立谁?

就在这时,丁太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哀家以为,河间公慕容熙可担此任。”

两人猛地抬头,满脸惊愕。慕容熙是慕容盛的叔父,立他为君,岂不是“叔承侄统”?

“太后!这……”慕容拔刚想反驳,却被丁太后凌厉的眼神制止。

“河间公是太祖慕容垂之子,辈分尊贵;早年镇守北疆,大败契丹,威名远扬。”丁太后语气沉稳,句句在理:“如此人物,难道不比黄口小儿、懦弱公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话里带了几分威胁:“此事关乎大燕存亡,哀家已决定了。你们二人若肯从命,将来必是开国功臣;若是抗命……”

慕容拔、郭仲皆是老臣,如何听不出话里的深意?慕容熙手握部分禁军兵权,又有太后支持,此刻反抗无异于自寻死路。两人对视一眼,最终只能低头:“臣,遵太后懿旨。”

丁太后这才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拭了拭泪:“既如此,你们即刻去迎河间公入宫,切记,此事不可声张,以免引起朝野动荡。”

两人刚起身,殿外忽然传来侍卫的通报:“太后,河间公到了!”

丁太后与慕容拔、郭仲皆是一愣,慕容熙来得这么快?

很快,慕容熙便一身素服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悲痛,眼眶通红,见到丁太后便跪了下去:“臣听闻陛下驾崩,心胆俱裂,特来……”

丁太后扶起他,声音哽咽:“河间公,如今国祚飘摇,只能靠你了。”

慕容熙“含泪”道:“臣弟愿为太后分忧,为大燕尽忠!”

四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

次日天明,百官齐聚太极殿,本以为会迎来太子或平原公,却见内侍宣读了丁太后的手诏:“河间公慕容熙,贤德兼备,可承大统,继皇帝位。”

满朝哗然。有人想站出来反对,却被慕容熙身边的侍卫以眼神制止,昨夜的血还未干,没人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险。

慕容熙假意推辞了三次,说“应立太弟慕容元”,慕容元自然不敢接受,连连叩首“不敢僭越”。最终,慕容熙“勉为其难”地登上了御座,接受百官朝拜。

登基大典上,慕容熙身着衮龙袍,端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阶下俯首的群臣,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丁太后站在殿侧,看着自己一手扶上皇位的心上人,鬓边的金步摇轻轻晃动,映着殿外射入的晨光,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她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深宫的孤寂,却不知,这场以爱为名的权谋交易,终将把她推向更深的深渊。而龙城的宫墙内,新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