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5章 晋室衰微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5章 晋室衰微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孝武帝司马曜驾崩的消息如同裂帛般划破了都城的晨雾。此时太子司马德宗年方十五,不仅稚龄难持国柄,更因天生痴钝连寒暑饥饱都难以分辨,朝野上下瞬间陷入了权力真空的恐慌。

在太极殿的朝会上,百官的朝服下摆还沾着晨间的湿气,会稽王司马道子便已身着紫袍,在一群禁军的簇拥下登上了阶台。

他是孝武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依宗法礼制本就握有辅政之权。此刻更借着“太子孱弱,国不可一日无主”的名义,总摄朝政。当内侍将那方沉甸甸的玉玺捧到他面前时,紫袍宽袖下的手指正抑制不住地轻轻颤抖,那是混杂着激动的震颤,抬眼望向阶下俯首帖耳的百官时,眼底深处却翻涌着压抑了三十余年的野心。

自束发之年起,他便始终活在兄长孝武帝的光环里。如今,兄长猝然离世,那道压了他半生的光环终于碎裂,他踩着权力的阶梯步步登高,终于站在了这万人之上的位置。殿外的秋风卷着梧桐叶撞在朱漆廊柱上,发出呜呜的声响,竟像是在为他呼啸助威,连檐角的铜铃都在为这迟来的权柄摇响赞歌。

司马道子掌权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府邸迁到了建康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东侧。这座占地百亩的府邸原是前朝丞相的旧宅,他嫌其不够气派,竟强征了周围二十户民宅,斥资百万钱翻修。三个月后,新府落成,正门的铜环需两人合抱,门前立着两尊从洛阳迁来的石狮子,鬃毛上的鎏金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府内凿池堆山,引玄武湖活水入内,蜿蜒的水道上泊着画舫,舱内铺设着西域进贡的驼毛地毯,连窗棂都雕成缠枝莲纹样,糊着波斯国的彩色琉璃纸。

每日清晨,当百官还在朝房外等候觐见时,太傅府的宴席往往已开了数轮。司马道子总爱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让歌姬跪在脚边斟酒,与亲信们掷骰子赌输赢。他酒量惊人,常喝到正午才带着酒气上殿,面对大臣的奏报,要么眯着眼胡乱应允,要么挥手斥退说“此等小事何须烦我”。

这般荒怠,自然成了投机之徒眼中的绝佳跳板,王国宝便是其中最工于心计的一个。他本是靠着攀附司马道子才在官场立足,得势之后,与司马道子势同水火,当时已到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可如今道子独掌大权,王国宝转脸便换上了谄媚的笑,仿佛从前的嫌隙从未存在。

他太清楚司马道子的软肋:贪财如命,好色成癖,又爱听奉承话。为此,他特意将自家后院的书房改成密室,四壁镶着铜镜,架上摆满了从天下搜罗来的奇珍异宝。最显眼的是盏夜明珠灯,那珠子足有拳头大,据说采自南海三千里外的鲛人岛,夜里点亮时,整间屋子亮如白昼,连墙角的蛛网都看得一清二楚;旁边玉架上摆着柄西域胡商献上的羊脂玉如意,长近三尺,柄身雕着三十六幅春宫图;更绝的是一对纯白鹦鹉,羽毛雪似的,是他花了百两黄金从波斯商人手里买来的,又请驯鸟人教了三个月,如今见了穿紫袍的便会扑腾着翅膀行礼,嘴里反复叫着“太傅万福”“万岁千秋”,声音清脆得像银铃。

卯时的晨雾还没散尽,王国宝已带着两个家丁候在会稽王府的朱漆大门外。那口描金紫檀木箱被三层锦缎裹着,边角还垫了厚厚的棉絮,由两个精壮家丁抬着,走在青石板路上竟没发出半分磕碰声。

“记住了。”王国宝低声嘱咐,指尖捏着自己新换上的月白襕衫领口,把褶皱抚平。“一会儿进了府,箱子要抬得稳,喘气都得憋着。”

家丁刚应了声“是”,门内忽然传来门轴转动的吱呀声。王国宝立刻矮下身,亲自扶着箱角,几乎要把后背弯成一张弓。管家探出头来,扫了眼那口沉甸甸的箱子,眉头皱得像团拧干的抹布:“王爷还未起,谁让你们这时候来的?”

“是下官的唐突了。”王国宝的声音压得又轻又软,像怕惊了门内的虫豸:“只是这东西需得趁新鲜给王爷过目,劳烦管家通禀一声,就说冲撞王爷的王国宝,特来请罪。”

管家嗤笑一声转身进去,没片刻就回来了,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嫌恶:“王爷说了,不认得什么王国宝,让你滚。”

最后那个“滚”字像块冰砸在地上,两个家丁的脸都白了。王国宝却没动,反倒直了直身子,对着那扇紧闭的大门深深一揖,随即撩起衣摆,就跪在了冰凉的石阶上。晨露顺着檐角滴下来,打在他的发冠上,很快洇湿了一片。

这一等,就从晨雾蒙蒙等到了日头偏西。

王府门前的石狮子被晒得发烫,王国宝的膝盖早已没了知觉,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尖聚成水珠,滴在青石板上。路过的官吏指指点点,他全当没看见,只死死盯着那扇门,像尊钉在地上的石像。

直到暮色漫上来,才有个穿着锦袍的身影摇摇晃晃从门内出来,正是司马道子身边最得宠的赵牙。他刚喝了酒,脚步虚浮,一眼瞥见石阶下的人,忽然“咦”了一声:“这不是王侍中吗?怎的在这儿罚跪?”

王国宝眼睛一亮,挣扎着想起身,却因为跪得太久,刚直起半截又踉跄着跌回去。他索性就势往前挪了两步,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赵大人,求您……求您再给王爷通禀一声,小的真是来请罪的。”

赵牙的目光落在那口始终没动过的箱子上,眼珠转了转,忽然弯下腰,用靴尖轻轻踢了踢箱角。箱子发出沉闷的响声,不像是金银,倒像是玉石相撞。他顿时笑了,拍了拍王国宝的肩膀:“起来吧,我去说说看。”

没过多久,管家终于再次开门,脸色依旧难看:“王爷让你进去。”

王国宝几乎是被家丁架着进了府。穿过栽满石榴树的庭院时,还能听见后院传来斗鸡的嘶吼和叫好声,司马道子的大嗓门混在其中,带着几分醉意的张扬。

到了前厅,司马道子正歪在榻上,见王国宝进来,他眼皮都没抬,只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你倒有耐性。”

王国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亲手解开那三层锦缎,掀开箱盖。刹那间,满室的夕阳仿佛都被吸进了箱子里,一对雪白的鹦鹉站在紫檀木架上,羽毛像撒了层碎钻,看见人来,立刻扑腾着翅膀叫道:“太傅万福!太傅万岁!”

“王爷!”王国宝趴在地上,额头几乎贴着地面:“以前是小的糊涂,竟忘了王爷的恩德。这对鸟儿虽不值钱,却是小的一片赎罪之心,若王爷还不解气,小的就在这儿给您磕到天亮。”说着,他真的抬起头,对着青砖“砰砰”磕起来,没几下,额角就红了一片。

司马道子这才笑了,挥挥手:“行了,多大点事,起来吧。”

当晚的宴席就设在后园的水榭里。水晶帘外是粼粼波光,帘内笙歌不断。王国宝坐在末席,眼睛却始终盯着司马道子的一举一动。见司马道子拿起一颗荔枝,他立刻快步上前,取过银刀,小心翼翼地剥起来。果皮被他撕得极薄,连一点白膜都剔除得干干净净,递过去时,还用帕子衬着手,生怕沾了自己的汗气。

酒过三巡,司马道子咳嗽了两声,吐出根鱼刺。满座宾客都假装没看见,王国宝却像接圣旨似的,飞快抽出袖中备好的锦纸,弯腰凑过去,用两根手指轻轻捏起那根细刺,仔细裹进纸里,才躬身退开。

坐在对面的吏部尚书看得直皱眉,端着酒杯的手都抖了,谁不知道去年在朝堂上,王国宝大骂“乱臣贼子”时,唾沫星子都溅到了对方的朝服上?

可司马道子却看得眉开眼笑,还亲自给王国宝斟了杯酒:“看来你是真懂事了。”

王国宝双手接过酒杯,仰脖饮尽,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照着水榭里的觥筹交错,也照着他脸上那副恰到好处的谄媚笑容,仿佛上午在王府门前跪了整整一天的屈辱,早已被这杯酒冲得一干二净。

不出半年,王国宝便由侍中升为中书令,掌管朝廷政令。大权在握后,第一件事便是报复旧怨,将曾弹劾过他的御史中丞贬到交州,又把自己的族弟、外甥都安插在吏部、户部等要害部门。建康城内很快流传起一句童谣:“欲做官,找国宝;欲发财,问王家。”有个吴兴商人花了五千匹绢,竟买了个吴兴太守的职位,到任后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告到御史台却石沉大海,那些案卷刚送上来,就被王国宝的亲信截下烧了。

司马道子刚借王国宝之手扳倒了几个老臣,便正整日泡在酒缸里。府中宴席三日一小摆,五日一大宴,歌姬的琵琶声能传到三条街外。

可城外的百姓,连糠麸都快吃不上了。

为了填满王府的酒窖与库房,王国宝给各州府拟了新章程,这章程犹如一把无情的利刃,狠狠刺向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原本就沉重的桑税竟无端再加三成。对于以桑蚕为生的百姓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每一片桑叶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可如今,这额外的赋税却如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而盐价更是离谱地翻了四倍。盐,本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可如此暴涨的价格,让许多人家只能望着盐罐子发愁。那些平日里省吃俭用的家庭,如今为了买盐,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放弃其他基本的生活开销。

更过分的是,就连渔民打上来的第一网鱼,都得先挑出最大的送去官府。渔民们风里来浪里去,在茫茫大海上辛苦劳作,只为能有个好收成,可如今,他们收获的精华却被无情剥夺。

那年冬天来得早,建康城外的雪地里,冻僵的流民尸体成了野狗的食粮。有个老秀才揣着血书想闯宫门,刚到朱雀桥就被侍卫打死,血溅在雪上,像朵开败的红梅。这些事传到司马道子耳中,他只皱了皱眉,让王国宝去“管管”。结果王国宝把报信的小吏打了二十板子,说他“造谣生事,扰了王爷清兴”。

怨气就像受潮的柴,只缺一点火星。

百姓的怒火终于在隆安三年爆发。琅琊人孙恩本是个道士,在海岛上传教,见民怨沸腾,便带着数百信徒登陆,以“诛杀奸贼,救民水火”为号,旬月间便聚集了数十万人。他们头裹红巾,手持锄头木棍,却个个悍不畏死,连破上虞、会稽等八郡,杀了上虞县令全家,把会稽太守的尸体扔进钱塘江喂鱼。孙恩在会稽自称“征东将军”,将官府粮仓里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一时间,连建康城里的乞丐都偷偷往他那边跑。

消息传到太傅府时,司马道子正在举办“斗鹅大赛”。他养的一只白鹅赢了邻王府的黑鹅,正笑着赏给驯鹅人十匹绸缎,听到孙恩逼近的消息,手中的玉柄麈尾“啪”地掉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王国宝忙凑上前:“太傅莫慌,不过是些乱民,派些禁军去就能平定。”可当禁军统领回禀说“士兵们不愿出战,说连饭都吃不饱”时,他才慌了神,连夜让人打开国库,给禁军发了三个月的粮饷,又强迫百姓上城守城,不从者立斩。

此时的朝堂早已成了菜市场。王国宝为了夺权,暗中勾结了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想架空道子;而道子则怀疑王国宝要谋反,偷偷派心腹监视他的动向。两人在朝堂上互相使绊子,道子说东,王国宝必说西,连讨论派谁去抵抗孙恩都吵了三天,最后竟让王国宝的小舅子当了先锋,结果那人刚到前线就投降了孙恩,还把建康的布防图献了出去。

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的大军兵临建康城下。数十万起义军黑压压地铺满了城外的平原,连旗帜都望不到头。他们用土堆成高台,弓箭手站在上面往城里射箭,箭雨密集得像蝗虫过境,守城的士兵根本抬不起头。有胆大的起义军扛着云梯冲到城下,用斧头砍城门,“咚咚”的响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连皇宫里的太监都吓得躲在桌子底下。

司马道子登上朱雀门城楼,望着城外的义军,突然想起十年前孝武帝带他登城的情景。那时兄长指着远处的稻田说:“有百姓才有江山,你我要好好守护。”他当时还笑着点头,如今再看,城外的稻田早已变成了战场,百姓们正举着刀砍向自己的士兵。一阵冷风吹来,他打了个寒颤,突然哇地吐了口血,染红了身前的栏杆。

王国宝见大势已去,竟想偷偷打开城门投降孙恩,还许诺献上道子的人头。道子闻听,又惊又怒,亲自带着禁军包围了王国宝的府邸。那天夜里,建康城内火光冲天,王国宝被从床底下拖出来,嘴里不停喊着“王爷饶命”,却被道子下令乱棍打死,尸体扔到了秦淮河喂鱼。

可这一切都晚了。三天后,孙恩的起义军像潮水般涌入建康城。禁军们纷纷扔掉兵器逃跑,有的还脱下军装混进百姓堆里。起义军见官就杀,把官府的文书账簿全烧了,连太学里的石碑都被推倒。皇宫里的宫女太监四处奔逃,有的跳进御花园的湖里淹死,有的被起义军抓住,女的被抢走,男的被杀掉。

司马道子在数十名侍卫的保护下,想从北门逃跑。可刚到玄武湖边,就被起义军拦住。侍卫们拼死抵抗,很快就被砍倒,道子吓得瘫在地上,屎尿齐流。一个起义军小头领认出了他,一把揪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到孙恩面前。

孙恩坐在原属于孝武帝的御座上,穿着缴获的龙袍,虽然不合身,却自有一股威严。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道子,冷笑一声:“你就是那个让百姓流离失所的太傅?”道子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孙恩又问:“你可知罪?”他才哭着磕头:“我知罪,我知罪,求将军饶我一命,我愿把所有财产都给你。”

周围的起义军听了都大笑起来。孙恩站起身,一脚踹在他脸上:“你的财产?那本就是百姓的血汗!你害死了多少人,今天就用你的血来偿!”说罢,手起刀落,道子的人头滚落在地,眼睛还圆睁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会有这般下场。

孙恩的起义军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晋朝的根基已被彻底蛀空。此后数年,桓玄叛乱,自立为帝;刘裕崛起,终结晋室。这个曾辉煌一时的王朝,终究在**与内耗中走向了末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