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2章 削发为尼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2章 削发为尼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感业寺坐落在长安城外的终南山下,香火不算鼎盛,却格外清幽。寺内青瓦灰墙,古木参天,晨钟暮鼓,本该是断绝尘缘、潜心修行之地,却成了武则天蛰伏待机的牢笼。

入寺那日,主持领着她们来到佛前,削发为尼。冰冷的剃刀划过头皮,一缕缕青丝落在地上,如同她曾经的荣华富贵,烟消云散。武则天看着镜中光头的自己,穿着粗布僧衣,面色平静,心中却翻江倒海。

其他嫔妃大多哭哭啼啼,或是终日唉声叹气,沉浸在失去依靠、前途渺茫的悲痛中。唯有武则天,每日按时诵经礼佛,打扫庭院,做得一丝不苟。她从不抱怨,也不颓丧,只是默默积蓄力量。她知道,抱怨和悲伤毫无用处,唯有忍耐和等待,才能迎来转机。

感业寺的生活清苦而枯燥。每日粗茶淡饭,诵经打坐,重复着单调的日子。寺中的尼姑大多是看破红尘之人,对这些来自皇宫的嫔妃,虽不算苛待,却也带着几分疏离。武则天从不与她们争长短,也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思,只是默默观察,低调行事。

她利用诵经之余,坚持读书写字。她从带来的行囊中取出珍藏的书籍,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遍遍研读《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她知道,唯有拥有足够的才智和谋略,才能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站稳脚跟。她还常常独自在庭院中练习书法,笔力日益遒劲,正如她的意志,愈发坚定。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武则天在感业寺已经待了一年多。她时常会站在寺门口,望向长安的方向,心中思念着李治。她不知道,那位曾经对她许下承诺的太子,如今是否还记得她。她更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离开这座清冷的寺庙,重返权力的中心。

就在她心中有些动摇之际,一个消息传来:新帝李治将于近日前往感业寺上香。

武则天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若是错过了这次,她可能真的要在感业寺孤独终老。

她开始精心准备。她翻出了自己最好的一件僧衣,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平整。她还悄悄拿出藏在枕下的胭脂,在脸上轻轻涂抹了一点,让自己看起来不至于太过憔悴。她甚至特意去后山采摘了一些新鲜的花朵,放在自己的禅房里,让房间里多了一丝生机。

上香那日,天朗气清。李治带着一众文武大臣和宫女太监,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感业寺。他穿着明黄色的龙袍,身姿挺拔,眉宇间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却依旧难掩那份温和。

武则天与其他尼姑一起,在佛前迎接。当她看到李治的那一刻,心中百感交集,眼眶瞬间泛红。她强忍着泪水,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生怕自己的情绪失控。

李治的目光在众尼姑中扫过,如同带着磁石,精准地落在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上。尽管她剃了光头,穿着粗布僧衣,身形也清瘦了不少,可那挺直的脊背、沉静的气质,依旧是他记忆中那个与众不同的武媚。看到她眼底藏不住的憔悴,李治心中一疼,想起了昔日御书房里她巧笑倩兮的模样,想起了那个深夜冒死与他诀别的女子,喉头不由得发紧。

上香仪式庄严肃穆,香烟缭绕中,李治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武则天所在的方向。她双手合十,低眉顺眼,仿佛真的已斩断尘缘,可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却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仪式结束后,李治借口要在寺中静心祈福,屏退了所有随从,独自一人循着记忆中的路径,来到了武则天所在的禅院。

彼时,武则天正在庭院中扫地,竹扫帚划过青石板,发出沙沙的轻响。听到脚步声,她回头一看,撞进一双满是怜惜的眼眸,正是李治。她心中一喜,连忙放下扫帚,屈膝行礼:“民女武媚,参见陛下。”

“免礼。”李治快步上前,亲手扶起她,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心中更是愧疚。“这一年多,你受苦了。”

这一句话如同暖流一般,瞬间击溃了武则天强撑的防线。泪水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陛下,民女以为,您早已忘了宫外还有一个武媚。”

“朕怎么会忘?”李治握紧她的手,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朕登基之后,朝政繁杂,又有长孙太尉等人掣肘,后宫之事更是敏感。朕日夜惦记着你,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接你回宫。今日前来,便是要告诉你,朕从未食言。”

武则天望着李治眼底翻涌的真挚,心中跟明镜似的,他说的全是实情。李治性子本就温和,甚至带着几分软弱,刚登基那会儿,朝堂大权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老臣攥得死死的,那些人皆是开国元勋、世家望族,根基深厚,他这个新帝处处受制,确实难以随心所欲地护着她。

可她不能露半分不耐,更不能催他,唯有将这份“体谅”化作缠绕他心的丝线,让牵绊愈发深沉。

她轻轻抽回被他握着的手顺势用衣袖拭去脸颊的泪痕,那双方才还氤氲着水汽的眸子,渐渐凝起一层坚定,却又裹着化不开的哀伤:“陛下有这份心,民女便此生无憾了。只是民女如今已是剃度出家之人,日日与青灯古佛为伴,早已断了尘缘,怎配再踏入宫廷半步?更怕陛下为了民女,落得个‘违背祖制’‘沉迷女色’的骂名,连累陛下的圣名受损,那民女便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胡说!”李治眉头猛地一蹙,语气里添了几分执拗,握着她的手不自觉收紧。“朕乃九五之尊,天下皆是朕的疆土,谁敢多言半句?你本就该在朕身边,何谈连累二字?明日朕便让人拟旨,风风光光接你回宫,看谁还敢置喙!”

“陛下万万不可!”武则天连忙抽手劝阻,声音急切却不失温婉:“如今朝堂之上,那些世家大臣本就因武家是商贾出身而多有轻视,若陛下此时强行接回一个先帝的才人、出家还俗的尼姑,他们定会借机发难,联名弹劾,指责陛下罔顾祖制、耽于美色。陛下初登大宝,根基未稳,怎能因民女而授人以柄?民女在感业寺吃些苦不算什么,最怕的是成为陛下的负累,让陛下为难。”

她的话句句戳中要害,既满含对李治的体贴,又暗暗点出他被老臣掣肘的困境,字字句句都透着“为陛下着想”的赤诚。李治听着,心中愈发感动,看着眼前这个身陷囹圄却依旧处处为他筹谋的女子,爱意与怜惜如潮水般涌来,愈发坚定了要护她周全的决心。

“那便再等等。”李治沉了沉心,语气郑重的说道:“朕会慢慢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步步架空那些老臣,等时机成熟,定让你风风光光地回到朕身边,无人再敢置喙。只是……”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清瘦的脸庞上,那曾经饱满的脸颊如今透着几分凹陷,眼底也有淡淡的青黑,声音不自觉放柔,带着心疼。“朕怕这等待太过漫长,委屈了你,苦了你。”

武则天心中暗喜,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这欲擒故纵的戏码,终究是奏效了。她缓缓从怀中取出一方叠得整齐的素笺,素笺边缘带着些许磨损,显然是被反复摩挲过,她将其轻轻递到李治手中,声音带着几分羞涩与忐忑:“陛下,这是民女近日诵经之余,心中思念陛下难以自抑,随手写下的几句歪诗,不成体统,愿陛下不弃。”

李治连忙接过,小心翼翼地展开素笺。只见上面字迹遒劲有力,却又带着几分仓促的笔锋,墨痕深浅不一,显然是情之所至、一挥而就。“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短短二十八字,如同一把细针,狠狠扎在李治心上。“看朱成碧”四字,将相思到魂不守舍、视物皆乱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憔悴支离”又道尽了日夜思念的煎熬与苦楚;最后两句更是直白又缠绵,以泪渍为证,诉尽满腔深情。

李治反复读了几遍,只觉得心口一阵阵发紧,仿佛亲眼看到她在孤灯之下,对着空寂的禅院,思念他到以泪洗面,日渐憔悴的模样。他猛地抬头看向武则天,她的眼眶依旧泛红,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眼神中满是深情与隐忍,那模样,让他的心都揪成了一团。

“媚娘……”李治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绪,伸手将她紧紧揽入怀中,声音哽咽,带着浓浓的愧疚:“是朕对不起你,让你在这清冷的尼庵中受了这么多委屈,苦了你这么久。你放心,朕定会尽快接你回宫,再也不让你独自承受这份煎熬,再也不让你受半分苦楚。”

武则天靠在他温热的怀抱里,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和略显颤抖的臂膀,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笑意,眼底却划过一丝精明的算计。她知道,这封信,这首诗,已然牢牢锁住了李治的心,让他再也无法割舍。她轻轻抬手,拍了拍李治的后背,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陛下,民女信你。无论等多久,哪怕是三年五载,民女都愿意等,只要能回到陛下身边,一切都值得。”

两人在庭院中紧紧依偎着,低声诉说着分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夕阳渐渐西沉,金色的余晖透过古树枝桠,洒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温暖而朦胧的光晕。可这份看似温馨的画面之下,却暗藏着汹涌的**与步步为营的算计。武则天清楚,李治的宠爱是她重返宫廷、染指权力的唯一钥匙,而她要做的,便是将这把钥匙攥得更紧,再也不让它从手中滑落。

临走前,李治依依不舍地松开她,从腰间解下一枚雕工精美的龙纹玉佩,玉佩温润通透,显然是常年贴身佩戴之物,他将玉佩紧紧塞进武则天手中,目光灼灼:“这是朕的贴身玉佩,你拿着。见玉如见人,朕对你的心意,至死不渝,绝不食言。”

武则天紧紧握住玉佩,温润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顺着血脉蔓延至心底,让她心中安定了不少。她郑重地屈膝行礼,声音恭敬而坚定:“民女定当妥善保管,日日佩戴在身,感念陛下恩情,静待陛下接民女回宫之日。”

李治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中满是不舍与牵挂,又叮嘱了几句“保重身体”“切勿太过思念”的话,才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去。

武则天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禅院门口,直至再也看不见,她脸上的柔情与委屈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坚定。她低头看着手中的龙纹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精致的龙纹纹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刀的光芒。

感业寺的青灯古佛,终究困不住她那颗渴望权力、不甘平凡的心。她的战场,从来都在那高墙深宫之中,而现在,她离那战场,又近了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武则天更加沉得住气。她依旧每日诵经礼佛,打理庭院,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从容。寺中的尼姑们渐渐对她放下了戒心,甚至有人觉得她性情温和、处事得体,愿意与她多说几句话。可她们不知道,这个看似安分守己的尼姑,心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颠覆后宫、甚至影响朝局的风暴。

她知道,李治回宫后,定会对她更加牵挂。而她要做的,便是让这份牵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她开始有意无意地让前往长安采购物资的寺中僧人,带一些“不经意”的消息出去:比如武尼姑每日都会在佛前为陛下祈福,比如她时常望着长安的方向发呆,比如她因为思念过度,日渐消瘦。

这些消息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传到了李治耳中。每一次听到,李治心中的愧疚与思念便加深一分。他开始频繁地派心腹太监前往感业寺,送去衣物、补品,甚至偶尔会托人带来他的亲笔书信。

武则天对每一份赏赐都恭敬收下,对每一封书信都仔细研读,然后亲笔回信。她的信从不提及回宫之事,只是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李治的思念与关心,时而分享寺中的趣事,时而提醒他注意龙体,时而引用经史典故,与他探讨为政之道。她知道,李治不仅需要一个能倾诉相思的爱人,更需要一个能理解他、辅佐他的知己。

她的聪慧与体贴,让李治愈发离不开她。宫中的皇后王氏、淑妃萧氏,虽出身名门,却要么端庄刻板,要么争风吃醋,远不及武则天这般懂他心意。李治常常在深夜批阅奏折之余,独自翻看武则天的书信,看着那些温润而有见地的文字,心中便多了几分慰藉。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过去。李治的皇权日渐稳固,与长孙无忌等辅政大臣的矛盾也逐渐显露。他急需一个能为他分忧、又绝对忠于他的人,而武则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这一日,李治再次前往感业寺上香。这一次,他没有再掩饰自己的心意。上香结束后,他直接让人将武则天带到了禅院的偏殿。

李治看着她,眼中满是坚定的说道:“媚娘,朕已经准备好了,朕要接你回宫。”

武则天心中狂喜,却依旧保持着平静,屈膝行礼:“陛下,可朝中大臣那边……”

“朕自有办法。”李治打断她。“朕会先将你接入宫中,封为昭仪。至于那些大臣的非议,朕来应付。你只需记住,从今往后,有朕在,没人能再欺负你。”

武则天抬起头,眼中含泪,却笑得明媚:“谢陛下恩典。臣女定当尽心侍奉陛下,不负陛下厚望。”

她知道,这一刻,她终于冲破了感业寺的牢笼,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而这一次,她绝不会再任人摆布。后宫的争斗,朝堂的博弈,她都要一一参与,直到站在权力的顶峰。

几日后,一辆华丽的宫车悄然驶出长安,前往感业寺。车身上没有显眼的标识,却由禁军护送,规格极高。武则天换上了李治特意为她准备的绫罗绸缎,梳起了发髻,插上了精美的头饰。当她再次踏上宫车,回望感业寺那青瓦灰墙时,眼中没有丝毫留恋,只有熊熊燃烧的野心。

长安的风,吹拂着车帘,带来了宫廷的气息。武则天深吸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她的权力游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