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5章 溺亡终局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5章 溺亡终局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正德十五年的深秋,南巡的銮驾在淮扬的官道上缓缓蠕动。

“陛下,前面就是清江浦了。”太监吴经弓着腰回话,身后跟着两个捧着花名册的小太监。这一路从扬州过来,他们按皇帝的吩咐,又搜罗了百余名佳丽,此刻正挤在后面的马车里,哭声都被厚厚的棉帘捂住了。

朱厚照笑道:“听说那地方鱼虾多?”他对吴经找来的美人已有些倦怠,反倒是沿途听来的水乡趣闻更让他上心。

车队刚进清江浦,太监张阳早已带着家丁跪在道旁等候。这张阳原是豹房里伺候笔墨的小太监,因手脚麻利被派来此地采办,听说皇帝驾临,竟把自家宅院翻修得比县衙还气派。“奴才张阳,恭迎陛下圣驾!”他额头磕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声音抖得像筛糠,心里却烧着攀龙附凤的火。

朱厚照踩着张阳的背下了马车,扫了眼朱漆大门上悬挂的鎏金灯笼,嘴角勾起一抹玩味:“你这宅子,倒是热闹。”张阳连忙磕头:“奴才这就为陛下摆宴,叫些本地最俏的姑娘来伺候!”

当晚的张府,简直成了缩小版的豹房。正厅里摆开了流水宴,红烧鲥鱼、白煮河蟹堆得像小山,酒坛子里泡着的人参枸杞露泛着琥珀色。歌女们穿着藕荷色的纱裙,踩着鼓点旋身起舞,裙摆扫过地面时,带起一阵脂粉香混着湖鲜的腥甜。

朱厚照搂着两个刚从扬州选来的美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张阳跪在一旁斟酒,趁机凑趣:“陛下,咱们清江浦的积水池里,有尺把长的金鲤鱼,明儿奴才备了渔船,陪您去网几条来下酒?”

朱厚照眼前一亮,将杯中酒一口饮尽:“好!明儿就去!”

接下来的三天,张府成了朱厚照的新游乐场。他白天让歌女陪着打马球,夜里搂着美人划拳猜令,连吴经新献的几个会弹琵琶的江南女子,都没能让他挪步。直到第四天清晨,他看着窗外飘飞的芦花,突然拍着桌子喊:“捉鱼去!”

积水池边早已摆好了排场。张阳雇来的渔民们穿着蓑衣,扛着渔网候在岸边,十几个太监捧着坐垫、茶炉、点心盒子忙前忙后。朱厚照披着件貂皮披风,站在柳树下看湖里的鱼群,只见银鳞闪闪的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像碎银子。

“陛下,这儿水深,您就在岸边看着?”江彬骑着马守在不远处,眉头皱得老高,他总觉得这水乡泽国藏着危险。

朱厚照却不耐烦地挥手:“啰嗦!给朕找条船!”

很快,一条乌篷小船被推下水。朱厚照挑了四个最机灵的贴身太监,一个撑篙,两个撒网,还有一个捧着他的专用鱼叉。小船晃悠悠地离岸时,他还回头冲岸上的张阳喊:“今儿捉着大鱼,赏你个金元宝!”

船到湖心,朱厚照才算真正乐了。他脱了披风扔在船板上,亲自接过渔网往水里撒,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明黄色的龙袍也不在意。“快!那边有鱼群!”他指着水面泛起的涟漪,嗓子都喊哑了。

太监们手忙脚乱地收网,网底果然挣扎着十几条银光闪闪的鲫鱼。朱厚照笑得直拍船帮,突然眼尖地瞥见一条红尾大鲤从船旁游过,足有二尺长。“拿鱼叉来!”他眼睛发亮,抄起那柄镶银的鱼叉就站了起来。

小船本就不稳,他这一站,船身顿时剧烈摇晃。朱厚照却没在意,眯着眼瞄准水里的鱼影,猛地将鱼叉掷了出去。

“噗通!”一声巨响,不是鱼叉入水,而是人掉下去了。他用力过猛,加上船身一晃,整个人像个秤砣似的栽进了湖里。冰冷的湖水瞬间浸透了龙袍,刺骨的寒意从四肢百骸钻进来,朱厚照呛了好几口水,挣扎间竟忘了怎么呼救。

“陛下!”四个太监吓得魂飞魄散,扑过去想拉,却被他胡乱蹬踹着一起拖进了水里。一时间,湖面上传来此起彼伏的扑腾声和呼救声。

岸边的江彬看得真切,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翻身下马就往水里冲。亏得撑篙的两个太监在太液池学过泅水,憋着气游到朱厚照身边,一个托着腰,一个拽着胳膊,好不容易才把他往岸边拖。

等朱厚照被拉上岸时,嘴唇已经冻得发紫,浑身**地瘫在草地上,牙齿打着颤说不出话。江彬连忙脱下自己的披风裹住他,厉声吼道:“还愣着干什么?传御医!”

御医赶来时,朱厚照已经开始发抖。他被裹在三层棉被里,喝着滚烫的姜汤,却还是止不住地哆嗦。“陛下这是风寒入体,加上惊悸伤神,得立刻静养。”老御医把着脉,脸色凝重的说道。

可朱厚照哪受得住这份“静养”?当晚就发起高烧,躺在床上胡话连篇,一会儿喊“鱼叉”,一会儿叫“美人”。到了后半夜,竟开始剧烈咳嗽,咳出的痰里还带着血丝。

“不行,得赶紧回京!”江彬看着皇帝烧得通红的脸,终于慌了神。他让人连夜赶制了一辆带暖炉的特制马车,铺上厚厚的毡垫,连御医带药材一股脑儿塞进去,第二天一早就催促车队启程。

北返的路成了煎熬。朱厚照躺在马车里,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连喝口粥都费劲,咳嗽声像破风箱似的,整夜不停。那些从扬州、清江浦搜罗来的佳丽们,被远远地安排在后面的马车里,连靠近御驾的资格都没有。

吴经偷偷跟江彬说:“要不……把那些女子送回去?陛下这样,怕是用不上了。”江彬瞪了他一眼:“糊涂!现在送回去,不是告诉天下人陛下病危吗?先带着!”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车队过了徐州,朱厚照已经咳得直不起腰,有时还会咳出暗红色的血块。御医们开的方子换了一张又一张,人参鹿茸像不要钱似的往他嘴里塞,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差。

“水……水……”朱厚照嘶哑地开口,刘娘娘连忙端过银碗,小心翼翼地喂他喝下。这位曾被他视若珍宝的美人,如今眼底只剩掩不住的疲惫。自清江浦落水后,皇帝的身子就垮得像摊烂泥,往日里那股子折腾劲,全被咳不完的痰和止不住的血耗光了。

车队行至通州时,朱厚照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他躺在榻上,望着车顶上绣着的金龙,突然扯了扯刘娘娘的衣袖:“豹……豹房……”

刘娘娘眼圈一红,低声道:“快到了,陛下再忍忍。”她知道,皇帝心里念着的,或许不是那座宫殿,而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荒唐日子。

此时的通州城外,早已暗流涌动。江彬穿着一身铠甲,站在临时搭建的军帐里,手指不停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刀。帐外,他的心腹,那些被朱厚照收为“义儿”的边将,正领着数千边军悄无声息地布防。“大人,杨廷和的人又来了。”亲兵低声禀报,递上一封密信。

江彬拆开信纸,看了没几行就狠狠摔在地上。杨廷和那老狐狸,竟以“商议国丧”为由,催着他进京!“一群老东西,想算计老子?”他冷笑一声,对亲兵道:“告诉他们,陛下龙体违和,本将军要护驾,没空!”

可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拖延之计。皇帝的日子不多了,一旦龙驭上宾,那些被他欺压过的文臣,还有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勋贵,绝不会放过自己。他必须在皇帝咽气前,牢牢抓住京营的兵权。

与此同时,京城的内阁值房里,杨廷和正对着一幅舆图发愁。烛火下,他鬓角的白发格外显眼。“江彬拥兵自重,通州已成险地。”他敲着地图上的位置,对兵部尚书王琼道:“必须想办法把他调回京城,否则恐生大变。”

王琼眉头紧锁:“可那厮狡猾得很,怕是不会上钩。”

“他会来的。”杨廷和眼神锐利的说道:“他手里的边军是借来的,粮草全靠朝廷供应。只要断了他的粮道,还怕他不乖乖回来?”

两人正商议着,太监张永突然闯了进来,脸色苍白:“杨大人,通州来报,陛下...陛下又咯血了!”

杨廷和心头一沉,猛地站起身:“传我的令,让英国公张懋带着禁军去德胜门接驾,务必确保圣驾安全入城!”

三月的京城,寒意还未散尽。德胜门外的官道上,百官早已列队等候。他们穿着簇新的朝服,脸上却没半点迎接圣驾的喜悦,只有掩不住的凝重。当御驾的车帘被掀开,侍从们用担架抬出朱厚照时,人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那个曾经纵马扬鞭、在应州城头狂笑的皇帝,如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他微睁着眼,目光涣散地扫过跪在地上的百官,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陛下……陛下回宫了……”不知是谁低低说了一句,引得几位老臣红了眼眶。

回到豹房的朱厚照,像是被抽走了最后一丝生气。他躺在那张熟悉的拔步床上,看着帐顶绣着的缠枝莲,突然示意刘娘娘靠近。“朕……朕想看看……”他的声音细若游丝。

刘娘娘不解,直到他颤抖着指向墙角的木箱,那里面装着他当太子时玩的蹴鞠、当皇帝后抢来的玉佩,还有于永献的那本《**经注》。她连忙打开箱子,一件件拿给他看。

朱厚照的眼神在看到那只褪色的蹴鞠时,终于有了点光亮。他抬起手,似乎想摸一摸,却在半空中垂落,剧烈地咳嗽起来。血沫溅在明黄色的被褥上,像极了那年宫市上卖的劣质胭脂。

“皇后呢?”他突然问道。刘娘娘愣了一下,才想起那位被遗忘在坤宁宫的正宫皇后。“臣妾这就去传……”

“不必了。”朱厚照摇摇头,闭上眼睛。“她……恨朕吧……”

夏氏确实在恨。当她听说皇帝病危,按礼制来到豹房外等候时,只看到一群太监宫女进进出出,没人理她这个正牌皇后。寒风卷着她的裙角,她望着紧闭的房门,想着十五年的冷落,像根针,扎得她心口发疼。

三月十四日的深夜,豹房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杨廷和带着几位阁臣匆匆赶来,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刘娘娘撕心裂肺的哭声。

“陛下……陛下驾崩了!”

朱厚照终究没能熬过这个春天。他躺在床榻上,嘴角还残留着血迹,脸上却带着一丝奇异的平静。那双曾看透无数美人、也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五年。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震动,厉声对周围的太监道:“封锁消息,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豹房!”他知道,此刻最危险的不是悲伤,而是江彬可能发动的叛乱。

就在朱厚照驾崩的同时,江彬正在府中饮酒。他喝得满脸通红,正和心腹们商议着如何趁乱夺权。“等老东西一死,咱们就带兵入宫,拥立兴献王的小儿子!”他浑然不知一张天罗地网已经向他撒来。

次日清晨,一道圣旨送到了江彬府中,以“商议陛下丧葬事宜”为由,召他入宫。江彬有些犹豫,可看着传旨太监那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又觉得是自己多心了。“备马!”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几名亲兵就往皇宫赶。

刚走到北安门,就见英国公张懋带着禁军迎了上来。“江将军,陛下的后事,还请移步文华殿详谈。”张懋笑得温和,眼神却带着冷意。江彬心里咯噔一下,刚想转身,周围的禁军已拔刀出鞘,将他团团围住。

“你们想造反?”江彬厉声喝道,伸手去拔佩刀。可他的手刚碰到刀柄,就被两名膀大腰圆的禁军按倒在地,绳索瞬间捆住了他的手脚。“杨廷和!你敢阴我!”他挣扎着怒吼,声音里满是绝望。

张懋踢了踢他的脸,冷笑道:“陛下待你不薄,你却图谋不轨,该当何罪?”

江彬被擒的消息传开,京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人们涌上街头,指着囚车唾骂,有的甚至扔来烂菜叶和石子。这个曾经仗着皇帝宠信,在京城横行霸道的奸佞,此刻像条丧家之犬,只能蜷缩在囚车里,任由百姓泄愤。

清算很快开始。杨廷和下令查抄江彬的家产,结果令人咋舌:黄金七十万两,白银两千二百余万两,还有堆积如山的绸缎、珍宝,光是清点就用了整整三天。这些民脂民膏,足够支付全国半年的军饷。

“真是比刘瑾还贪!”杨廷和看着清单,气得发抖。他当即上奏,请新君下旨,将江彬处以磔刑,家产充公。

钱宁等“义儿”也没能逃脱。这个曾和朱厚照同卧起、被赐姓朱的宠臣,被查出不仅贪污受贿,还与江彬合谋叛乱,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那些被朱厚照随意封官的无赖、边将,尽数被罢黜流放,朝中为之一清。

而那些被朱厚照强掠入宫的女子,命运则各有不同。阿依莎等西域美人被遣返回乡,却因名声尽毁,大多郁郁而终;刘娘娘虽深得宠爱,却被冠以“狐媚惑主”的罪名,逐出宫廷,此后便没了音讯,只留下一段“玉簪定情”的传说,在民间悄悄流传。

朱厚照的葬礼办得很简单。没有盛大的仪仗,没有万民哭送,只有寥寥几位大臣和宗室,陪着他的棺椁前往天寿山。他的陵墓叫康陵,紧挨着父亲孝宗的泰陵,规制却寒酸了许多。红墙斑驳,松柏稀疏,像极了他那潦草收场的一生。

嘉靖元年,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帝,在太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当他对着朱厚照的神位行礼时,脸上没什么表情。这位从安陆来的藩王,继承了一个烂摊子:空虚的国库,**的吏治,还有北方虎视眈眈的鞑靼。

“武宗皇帝在位十五年,耽于嬉游,宠信奸佞,以致朝政荒废,民怨沸腾。”杨廷和在御前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道,“如今新君即位,当革除弊政,以安民心。”

嘉靖帝点头应允。在杨廷和的辅佐下,明朝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废除武宗时期的苛捐杂税,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清查被豪强侵占的土地,恢复中断多年的科举考试...短短几年,朝政逐渐清明,百姓的日子也慢慢好过起来。

可武宗留下的创伤,并非朝夕就能愈合。边军的战斗力因常年被江彬等人折腾,早已大不如前,鞑靼骑兵频频南下,甚至一度逼近京城;地方上的农民起义虽被镇压,却埋下了更深的隐患;而宦官专权的毒瘤,也只是暂时蛰伏,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豹房在嘉靖帝即位后被下令拆除。工匠们推倒那些雕梁画栋时,在密室的墙缝里发现了不少女子的首饰,还有几本被翻烂的淫邪画册。这些东西被一把火烧了,灰烬随风飘散,像极了朱厚照那荒诞的一生。

只有康陵的松柏,在数百年的风雨里默默生长。偶尔有游人来到这里,听导游讲述那位“荒唐皇帝”的故事:他如何在宫中开集市,如何给自己封将军,如何因捕鱼落水而死……人们笑着摇头,感叹着历史的奇妙。

可他们不知道,在那些荒唐事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血泪。是被强抢入宫的女子的哭声,是被搜刮一空的农户的叹息,是战死在边关却无人安葬的士兵的白骨。

朱厚照的一生,像一场醒不来的闹剧。他用十五年的时间,把父亲孝宗留下的盛世搅得鸡犬不宁,也把自己活成了史书上的反面教材。张廷玉在《明史》中写道:“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历史没有如果。这位被宠坏的皇帝,终究用自己的方式,给大明王朝刻下了一道丑陋的疤痕。而历史的车轮,在经历了这场荒诞的插曲后,依旧滚滚向前,带着这个古老的王朝,驶向更加动荡的未来。

康陵的红墙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或许在某个深夜,风穿过陵寝的神道,还能听到朱厚照那不羁的笑声,和无数被他辜负的人的叹息,在时光里交织、消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