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1章 艰辛帝路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1章 艰辛帝路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帝冲龄践阼,颇能尊师重道,自诛伯颜,躬裁大政,一时有中主之目。久之昵比群小,信奉淫僧,肆意荒嬉,万几怠废,宫庭亵狎,秽德章间。遂令悍妻干外政之柄,骄子生内禅之心,奸相肆蠹国之谋,强藩成跋扈之势。九重孤立,威福下移,是非不明,赏罚不公,水旱频仍,盗贼滋起。人心既去,天命随之矣。—— 屠寄 《蒙兀儿史记》

元朝至大四年,元武宗海山驾崩,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继位,是为元仁宗。按元武宗与元仁宗的约定,继承仁宗皇位的是武宗长子和世?,但仁宗即位后却反悔了。仁宗试图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而把和世?封为周王,命其出镇云南。

至大四年冬,和世?不得不离开大都,前往云南,一路上,和世?满心的不甘与无奈。自己皇位旁落,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延佑三年十一月,和世?行至延安时,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与武宗旧臣图谋恢复皇储地位,然而,这一行动很快就被仁宗知晓。仁宗勃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杀和世?。

和世?得知自己被追杀的消息后,不敢停留,一路奔逃。他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最终,和世?被迫奔往西北的金山,得到了察合台汗国的庇护。在金山,和世?终于暂时摆脱了追杀,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在和世?避难金山期间,他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一名回回女子、郡王阿儿厮兰的后裔罕禄鲁迈来迪相遇了。罕禄鲁迈来迪美丽善良,和世?对她一见钟情。不久之后,两人便结为夫妻。罕禄鲁迈来迪为和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妥懽帖睦尔。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迈来迪生下妥懽帖睦尔后便去世了。

妥懽帖睦尔出生后,元朝的皇位之争仍在继续。此后至天历元年,元朝皇位更迭频繁、内乱不断,先后经历了元英宗、泰定帝、天顺帝三位皇帝,皇位又落入了武宗一系的手里,这就是在两都之战中取胜的和世?之弟元文宗图帖睦尔。

图帖睦尔得位后,便派哈散及撒迪等去察合台汗国迎接和世?称帝,并声称自己登位是为了战局的不得已之举,朔漠诸王也劝和世?登基。于是和世?决定重返元朝,诸王和武宗旧臣相继来迎,百姓欢呼雀跃。

天历二年三月初四日,图帖睦尔遣右丞相燕帖木儿奉皇帝玉玺北上。燕帖木儿抵达和世?所在地,率百官献上玉玺,并陪同和世?返京。和世?登基为帝,是为元明宗,然后宣布封图帖睦尔为皇太子。

和世?刚继位,在返京途中就表现出大有作为的姿态。他有条不紊地行使皇帝权力,迅速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进省、台、院,并两度发表施政训谕,强调制度规范,又认为“听政之暇,宜亲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种种迹象表明和世?绝非等闲之辈,身为权臣的燕帖木儿都看在眼里,不免对这位新君产生了忌惮。于是将和世?毒死于王忽察都。图帖睦尔再次登基,和世?留下的孤儿寡母的地位岌岌可危。

天历三年四月,和世?的皇后八不沙被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杀害。这一消息传来,和世?的旧部们无不悲愤交加,但碍于图帖睦尔的势力,他们敢怒不敢言。至顺元年七月,元文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加以监禁,不许与外界接触。妥懽帖睦尔才仅仅几岁,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小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

第二年,有人向文宗密告辽阳与高丽要奉妥懽帖睦尔造反,文宗乃昭告天下,声称妥懽帖睦尔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并在至顺二年十二月派遣枢密院使尹受困、中丞厥干等从高丽接回了妥懽帖睦尔,转而流放他到广西静江。

妥懽帖睦尔在静江被安置在大圆寺的,说是安置,实则与软禁无异。押送的官差将他交给寺院住持后,便在寺外不远处扎下了临时营帐,明里暗里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不许他踏出寺院半步。妥懽帖睦尔刚到寺里时,整日沉默寡言,要么缩在禅房角落发呆,要么就趴在窗台上,望着墙外连绵的青山出神,小小的身影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孤寂。

大圆寺的住持秋江长老,是个年近六旬的僧人。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格外温和,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僧袍,手里总是握着一串念珠,走路轻手轻脚,说话声音也慢悠悠的。长老久居静江,学识渊博,不仅精通佛法,还对儒道经典颇有研究。他见妥懽帖睦尔孤苦伶仃,虽不知其真实身份,却心生怜悯,便主动收留了他,将寺西一间僻静的禅房收拾出来给他住,还时常送来斋饭和取暖的炭火。

“孩子,既来之,则安之。”秋江长老第一次走进妥懽帖睦尔的禅房时,见他正抱着父亲留下的那把弯刀,手指摩挲着刀鞘上的纹路,眼神茫然。长老轻轻叹了口气,将一本线装的《论语》放在他面前。“闲来无事,不如读读书,既能明理,也能打发时日。”

妥懽帖睦尔抬起头,看了看秋江长老,又看了看那本陌生的汉文书籍,没有说话,却默默将弯刀放在了枕边,伸手拿起了书。他在金山时学过些许汉文,但并不精通,书中的许多字句都认不全。秋江长老见状,便每日抽出两个时辰,坐在禅房的桌前,一字一句地教他认读,讲解书中的道理。

妥懽帖睦尔听得似懂非懂,却也认真地跟着朗读。长老还要求他每日练习写字两张,从最简单的笔画开始,直到能工整地默写经文。起初,他坐不住,写不了几个字就想往外跑,笔尖也总是不听话,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如同蚯蚓爬行。秋江长老从不责备他,只是耐心地握着他的手,教他运笔的力道:“写字如做人,要稳,要正,心沉下来,笔才能沉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妥懽帖睦尔渐渐适应了寺中的生活,也慢慢接纳了这位温和的长老。他骨子里的活泼好动,终究是按捺不住,没过多久,就把大圆寺搅得“鸡犬不宁”。

大圆寺后院有一片空地,长满了杂草。妥懽帖睦尔发现后,便成了他的“秘密基地”。他趁着长老讲经或者自己练字的间隙,偷偷跑到空地上,用小铲子掘地为穴,把尿撒进去,再和着泥土揉成一团,捏成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有骑马的武士,有奔跑的野兔,还有奇形怪状的猛兽。他捏得极为专注,常常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活像个泥猴。有一次,秋江长老来叫他吃饭,看到他蹲在地上,正给一个泥做的“皇帝”安上草叶编的皇冠,忍不住又气又笑。

后来,他又在寺后的池塘边发现了一种羽毛色彩斑斓的小鸟,当地人称之为“八角禽”。这种鸟性子活泼,叫声清脆,妥懽帖睦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找来竹条,编了个简陋的鸟笼,每天跑到池塘边捉鸟。有一次,一只八角禽落在了池塘中央的枯树枝上,他看得心痒,顾不上脱靴,也顾不上池塘里的水冰凉刺骨,直接跳进水里,朝着枯树枝扑去。结果鸟没捉到,自己却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

恰好秋江长老路过,看到这一幕,吓得连忙跑过去,把他从水里拉了出来。妥懽帖睦尔冻得嘴唇发紫,却还惦记着那只飞走的八角禽。长老又气又心疼,把他带回禅房,找来干净的衣物让他换上,又煮了姜汤给他驱寒。

除了自己顽劣,妥懽帖睦尔还成了寺外一群孩童的“孩子王”。静江当地的百姓大多淳朴善良,知道大圆寺里住了个外来的孩子,便常常让自家孩子来寺里找他玩。妥懽帖睦尔天生就有领导力,很快就笼络了二三十个小孩。他会带着孩子们用废纸做成旗帜,插在寺院的围墙上,模仿军队列阵;也会带着他们在寺外的空地上捉迷藏、赛跑,常常玩得满头大汗,直到天黑才各自回家。

妥懽帖睦尔虽然活泼,却也分得清轻重。每当有官府的官吏来寺里巡查,他便立刻收敛了顽劣本性,规规矩矩地坐在禅房里,捧着书本认真阅读,坐姿端正,目不斜视,一副乖巧懂事的模样。官吏们见他如此,也放下了戒心,只是简单问几句便离开了。可一旦官吏们走远,他便立刻扔下书本,又和孩子们疯玩起来,刚才的乖巧模样荡然无存。

不过,在秋江长老的悉心教导下,妥懽帖睦尔也渐渐有了些变化。他读书越来越认真,写出的字也越来越工整,偶尔还能和长老讨论几句《论语》中的道理。他也慢慢懂得了尊重他人,不再随意捉弄寺里的僧人,看到长老扫地、浇花,还会主动上前帮忙。

在静江的日子,是妥懽帖睦尔多年来难得安稳的时光。没有宫廷的尔虞我诈,没有被追杀的惶惶不安,只有禅院的宁静、长老的关爱和孩童的嬉闹。他在这里褪去了一些流亡的阴霾,重拾了孩童的天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着知识的养分,磨练着自己的心智。

他把秋江长老教他读书时用的书册、写字用的笔墨纸砚都小心翼翼地收在一个小皮匣里,那是他从高丽带过来的,里面还放着父亲留下的弯刀和母亲的一缕发丝。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打开皮匣,翻看那些书册,抚摸着弯刀,思念着逝去的父母。

他知道,这份安稳终究是暂时的,他的命运早已和大元的皇位紧密相连,那些曾经的恩怨情仇,那些未完成的复仇大业,都在等待着他去面对。但此刻,他只想珍惜在静江的每一天,珍惜秋江长老的教诲,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而元文宗驱逐妥懽帖睦尔以后,便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可是一个月后太子就死了。这对信仰藏传佛教、相信因果报应的的元文宗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还有儿子燕帖古思,但文宗驾崩时遗言:“王忽察都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燕帖古思虽为朕子,朕固爱之,然今大位,乃明宗之大位也。汝辈如爱朕,愿召明宗子妥懽帖木儿来,登兹大位。如是,朕虽见明宗于地下,亦可以有所措词而塞责耳!”

当时,把持朝政的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没有立年长的妥懽帖睦尔,而是立了就在大都的明宗幼子懿璘质班继位。不料当年十一月,懿璘质班就驾崩了。燕帖木儿欲立燕帖古思继位,但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坚持立妥懽帖睦尔。于是派遣中书左丞阔里吉思前去静江接妥懽帖睦尔回京。

到了良乡,燕帖木儿率人持卤簿来迎接他。燕帖木儿与妥懽帖睦尔并马徐行,说明了拥立他为皇帝的意思。妥懽帖睦尔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一时吓得不敢回答,所以燕帖木儿怀疑他,到大都后也没有立他为帝,再加上司天监的太史也说妥懽帖睦尔不可立,立则天下乱,所以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

在这半年间,卜答失里临朝称制,燕帖木儿的弄权也登峰造极。至顺四年五月,燕帖木儿因纵欲过度而亡,卜答失里在内定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为妥懽帖睦尔继承人以后,决定正式奉妥懽帖睦尔为帝。

至顺四年六月初八日,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惠宗。元惠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元统”,并封燕帖木儿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燕帖古思为皇太子。

妥懽帖睦尔登基后,是一个“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焉”的傀儡皇帝。继燕帖木儿而兴的权臣伯颜以右丞相的身份专擅朝政,但是燕帖木儿家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其弟撒敦为左丞相、儿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

伯颜大权在握,势力如日中天。到元统三年时,撒敦死去,唐其势升为左丞相,欲与伯颜争权,遂与撒敦弟答里密谋发动政变,杀伯颜,废顺帝,另立元文宗的义子、燕帖木儿之子塔剌海为帝。同年六月,伯颜粉碎唐其势的政变,消灭燕帖木儿余党,同时将伯牙吾氏皇后逐出宫中,并将她杀害。同年十一月,元惠宗以“祖述世祖”为名改年号为“至元”。

当时,伯颜被封为秦王,一手遮天,世人称其“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他大肆排斥异己,甚至杀了自己的老主人郯王彻彻秃一家,并贬谪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普化。他聚敛财富,穷奢极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宫中,与其私通,以致大都传诵“上把君欺,下把民虐,太皇太后倚恃着”的讽刺伯颜的歌谣。

伯颜最被人诟病的是排汉的民族压迫政策,在他的主导下,蒙古、色目殴打汉人、南人不得还手,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色目文字,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执兵器之戒,严格控制汉人做官的限界,汉人、南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排斥,在伯颜当权下的中书省只有王懋德、许有壬、傅岩三人做过左丞和参知政事。地方上甚至还没收汉人铁制农具及禁止汉人文化活动。至元元年十一月,伯颜取消了科举考试,也是一大倒退。在面临汉人反抗时,伯颜甚至提出了杀绝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主张,所幸元惠宗没有听从。

伯颜的倒行逆施使社会矛盾原本就十分尖锐的元朝更加动荡不安,广西、山东、四川、江西、福建、河北、河南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的着名领袖彭莹玉就是在至元四年发动袁州起义,失败后广泛传播白莲教,埋下了十多年后全国性动乱的火种。而至元五年在河南更发生一起“假传圣旨”的闹剧,河南吏员范孟自称有圣旨,杀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以下一干官僚,不久后范孟被杀。由此可见当时朝廷纲纪松弛到了何等程度。

伯颜专权所导致的乱象都被元惠宗看在眼里,他与伯颜的侄儿脱脱早已图谋除掉伯颜。而伯颜也蠢蠢欲动,与卜答失里合谋以燕帖古思取代顺帝。

至元六年二月,惠宗与脱脱利用伯颜出猎之机,发动政变。这一天,天气晴朗,伯颜像往常一样出猎,他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惠宗与脱脱则在大都城中紧张地部署着一切。

玉德殿内,惠宗坐镇中央,他眼神坚定,手中拿着一份诏书。杨瑀等文臣在御榻前起草贬斥伯颜的诏书,杨瑀一边写,一边说道:“以其各领所部,诏书到日,悉还本卫。”惠宗听后,略作思考,指示说:“自早至暮,皆一日也,可改作时。”充分显示出他的果断与精明。

与此同时,脱脱率领着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京城的关键位置设下埋伏,等待伯颜的到来。伯颜出猎归来,刚进入京城,便发现自己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他脸色大变,想要反抗,但已经来不及了。

脱脱率领士兵们冲了出来,他们高喊着:“奉皇帝诏书,罢黜伯颜!”伯颜被士兵们押到了玉德殿。惠宗坐在宝座上,看着被押到面前的伯颜,冷冷地说道:“伯颜,你专权跋扈,倒行逆施,祸乱朝纲,今日朕要罢黜你!”伯颜还想狡辩,但惠宗已经下定了决心。

就这样,伯颜被先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再流放南恩州阳春县,至此伯颜时代落下帷幕,顺帝得以亲政。在政变中,顺帝充分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果断。同年六月,元惠宗为报杀父之仇,下诏毁太庙文宗室,废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并将她赐死,流放燕帖古思,还缴销了当年元文宗宣称他不是元明宗儿子的诏敕。元惠宗完成复仇之举后,“被服衮冕,祼于太室”,祭告父亲元明宗,并追上谥号。

次年正月,元惠宗改元“至正”,任命脱脱为右丞相,宣布将“与天下更始”,准备大展宏图、中兴元朝。此时的元惠宗,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能够在大臣们的帮助下,挽救摇摇欲坠的元朝。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荆棘和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