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1章 灵帝初立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1章 灵帝初立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安、灵二帝,同为败德。夫悦目快心,罕不沦乎**,自非远鉴兴亡,孰能移隔下俗。佣才缘心,缅乎嗜欲,塞谏任邪,没情于**。至如列代亡主,莫不凭威猛以丧家国,肆奢丽以覆宗祀。询考先坟,往往而载,佥求历古,所记非一。贩爵鬻官,乖分职之本;露宿郊居,违省方之义。——王嘉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在河间国的一处寻常院落里,刘宏呱呱坠地。他的身上虽流淌着汉室宗亲的血脉,父亲刘苌是汉桓帝刘志的堂弟,却只是个徒有虚名的解渎亭侯。在汉代,亭侯属于列侯中最低的等级,封地不过十里左右的一亭之地,俸禄微薄。因此,刘宏一家虽顶着“宗室”的名头,日子却过得与普通农户无异,粗布衣裳、淡饭清茶是生活常态。

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刘宏尚在幼年时,父亲刘苌便撒手人寰,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年幼的刘宏继承了那个不值一提的亭侯爵位,却不得不与母亲董氏相依为命,在贫困的泥沼中挣扎。寒夜里的冻饿、旁人的冷眼、母亲为生计发愁的叹息,像烙印一样刻在刘宏的记忆里。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穷苦日子,让他对金钱产生了近乎偏执的渴望,时常对着田埂上的夕阳攥紧拳头,奶声奶气却又无比认真地喊:“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赚好多好多钱,成为天下最富的人!”

只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一个落魄的旁支宗室,既无权势依托,又无学识傍身,这样的豪言不过是乡野间无人理会的笑谈。他日复一日地在田埂间打转,做着发大财的白日梦,以为这辈子注定要困在河间国的泥土里。

命运的转折,往往藏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延熹十年冬,洛阳城内寒风呼啸,汉桓帝刘志在德阳殿驾崩,享年三十六岁。这位在位二十一年的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却始终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国不可一日无君,朝野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慌乱。

此时,年仅二十岁的窦皇后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她深知,若要牢牢握住朝政大权,必须选一位易于掌控的继承人。她与父亲、大将军窦武反复商议:若选年长的宗室子弟,恐怕难以驾驭;唯有立一位年幼无知的幼主,才能让窦氏家族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宗正寺罗列的宗室名单中,十岁的刘宏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个孩子不仅年纪小,且出身偏远、毫无政治根基,母亲董氏也只是个普通妇人,简直是“完美”的傀儡人选。于是,窦太后当机立断,下诏将刘宏从河间国接入洛阳。

当窦家的使者带着仪仗车马突然出现在那个破败的院落前时,刘宏还在和村里的孩子玩泥巴。他懵懂地被换上锦衣,坐上从未见过的华丽马车,一路颠簸着驶向那个只在传说中存在的帝都。

建宁元年的晨光像融化的金水,漫过洛阳宫阙的重檐飞翘,将太极殿的琉璃瓦照得一片透亮。十二岁的刘宏被乳母赵娆半扶半牵着,踩过冰凉的金砖地面。明黄的冕服套在单薄的身上,沉重得像裹着一层铅,腰间的大带勒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踏上龙椅前的最后一级台阶时,他下意识攥紧了赵娆的衣袖。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清丹墀下黑压压的人群,那些峨冠博带的大人垂首而立,宽大的袖袍垂在身侧,可偶尔抬眼时掠过的余光里,藏着比宫墙角落的阴影更浓重的欲念,像暗处窥伺的狼。

“臣等参见陛下!”为首的司徒胡广率先躬身,苍老的声音穿过空旷的大殿,像青铜编钟被重重敲响,震得刘宏耳膜嗡嗡发颤。他慌忙点头,头顶冕旒上的十二串玉珠随之轻晃,叮咚作响,恰好遮住了他眼底的茫然。

就在这时,丹墀下靠左的位置传来一声清越的奏报:“臣窦武参见陛下。”刘宏顺着声音望去,看见那位身着紫绶金印朝服的大将军正缓缓直身,腰间悬挂的虎符在晨光里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那抹冷光莫名让他心头大定,在这满是陌生气息的大殿里,唯有这位拥立自己登基的外戚,身上带着几分河间国故土的熟稔感。

窦太后自后殿缓步走出时,月白色的翟衣下摆扫过汉白玉栏杆,绣着的长尾锦鸡纹样随步履轻晃,与冰凉的石栏相触,发出细碎的窸窣声。这位刚过二十的太后生得一副端方面容,眉峰斜挑如刀削,本带几分凛然之气,此刻却对着阶下群臣微微颔首,语调平和:“哀家年轻识浅,幸得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诸位大臣辅佐,方能暂理国政。”

话音尚未落地,太傅陈蕃已从朝班中大步出列,广袖扬起一阵疾风,苍老却洪亮的声音震得殿角铜铃轻响:“臣等蒙太后与陛下信任,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陛下重整朝纲,振兴汉室!”他花白的胡须随话音颤动,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时,带着不容置疑的恳切。

阶前的窦武闻言,亦上前一步,与陈蕃并肩而立:“臣愿与太傅同心,共护大汉宗庙。”两位重臣声气相通,丹墀下的百官纷纷附议,一时间“臣等遵旨”的回应响彻大殿,连殿外的晨光似乎都添了几分暖意。那时的洛阳城,谁都以为这君臣相得的景象,会是中兴之世的开端。

当窦太后亲手将玉玺塞进刘宏手里,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浪席卷而来时,这个年幼的少年才恍惚明白:自己,成了大汉朝的天子。

一步登天的狂喜冲昏了刘宏的头脑,他攥着冰凉的玉玺,满脑子都是“终于能随便花钱”的念头。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当他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奏报国事时,才发现这个帝国早已千疮百孔:

中原大地先是大旱千里,河床干裂如龟甲,庄稼颗粒无收;紧接着又暴雨倾盆,黄河决堤,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更可怕的是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飞过,田间作物瞬间被啃食殆尽,连树皮都被饥民剥光。

灾害之下,百姓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各地流民如潮水般涌向城市,饿死街头者不计其数。

朝廷府库空空如也,连赈灾的粮食都凑不齐;边境匈奴、鲜卑趁虚而入,边军却因军饷拖欠而士气涣散,屡屡战败。

站在帝国的废墟上,刘宏那“天下首富”的梦想,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击得粉碎。他或许不知道,自己接手的,不仅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更是一个即将在他手中加速坠落的深渊。而他早年对金钱的执念,终将在日后的统治中,演变成一场席卷天下的灾难。

窦太后临朝的第三个月,洛阳城的护城河边已飘起新柳的香气,细弱的枝条垂在水面,漾开一圈圈淡绿的涟漪。她坐在长秋宫的紫檀木案前,案上堆叠的奏疏里,最上方一卷是窦武与陈蕃联名所呈:“臣等请征召天下名士,共襄朝政”。

赵娆捧着描金茶盏从暖阁进来,茶烟袅袅漫过她涂着蔻丹的指尖,她的眼尾微微上挑,轻声说道:“李膺、杜密这些人,当年可是列在党人名录里的。先帝在位时,他们清流自居,嘴上没少骂咱们窦家外戚专权呢。”

窦太后捏着茶盏的手指顿了顿,温热的茶汤透过薄瓷传来暖意,却驱不散她眉尖的沉吟。她想起昨日窦武入宫时说的话:“太后,如今宦官势大,若想这江山坐稳,必得用清流名士入朝,既能收拢民心,也能制衡曹节那帮人。”

窗外的柳枝被风拂动,新抽的嫩芽在阳光下泛着透亮的绿。窦太后望着那片生机,指尖在奏疏上轻轻点了点,沉思半天,说道:“传旨,着司徒胡广牵头,会同吏部开列天下贤良名录,不论过往党籍,只看才德,三日内务必送入宫中。”

茶烟渐渐散了,案上的奏疏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窦武与陈蕃联名的落款。那时的长秋宫,还弥漫着几分整顿朝纲的期许,谁也没料到,这道征召令背后,早已埋下宦官与外戚角力的引线。

与此同时,北宫偏殿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着曹节紧绷的脸。他捏着朱瑀刚递来的密报,薄薄的帛书在指间簌簌发抖,上面八个字像淬了毒的针:“窦陈密议,欲除中官”。

“好个窦武、陈蕃!”曹节猛地将帛书揉成一团,火折子“刺啦”划过空气,幽蓝的火苗舔上纸团,很快将那行字烧成灰烬。火星落在他锦袍前襟,他竟浑然不觉,只盯着跳动的烛芯冷笑:“太后刚临朝就信了这帮老匹夫?真当咱们是砧板上的肉?传我话,让王甫、赵忠带心腹卫卒在宫门候命,今晚,咱们得先下手!”

夜色像墨汁般漫进长秋宫时,贴身丫鬟正替窦太后卸下满头珠翠。金簪从发髻间抽出的瞬间,她忽然凑近太后耳边,声音压得像蚊蚋:“太后,方才奴婢去御花园取披肩,见王甫和赵忠躲在假山后说话,王甫手里攥着盏青铜灯,灯柱上好像刻着‘虎贲’二字……”

窦太后执簪的手突然一滞,鬓边那支缀着东珠的步摇“哗啦”坠地。她望着铜镜里自己煞白的脸,忽然想起前日曹节跪呈礼单时的模样:那宦官躬着背,嘴角堆着笑,呈上来的锦盒里躺着南海鸽卵明珠、西域安息龙涎香,还有二十车南疆翡翠玛瑙。那时她只当是宦官们尽忠的表示,总想着“这些人虽身份低贱,倒也算知恩”,此刻再想起那些流光溢彩的珍宝,只觉每颗珍珠里都裹着刺,每缕香气里都浸着毒。

窗外的风卷着枯叶掠过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响。窦太后伸手去扶步摇,指尖却浸在冰凉的金砖上,忽然想起河间国冬日里呵气成冰的冷,却到底不及此刻心口寒意的十分之一。她望着镜中自己发颤的手,第一次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明白:原来最毒的不是刀枪,是那些被你当作臂助的人,笑着递来的甜羹里,早下了慢性毒药。

建宁元年的秋夜来得格外早,才过酉时,浓重的暮色已浸透了洛阳宫城。刘宏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帐外烛火在穿堂风里剧烈摇晃,忽明忽暗的光线下,映出曹节那张煞白的脸。

“陛下!不好了!窦武、陈蕃要造反!”曹节的声音带着刻意拔高的惊惶,几乎是扑到龙床边。

“胡、胡说!”刘宏吓得浑身一哆嗦,差点从床上摔下去,小手紧紧抓着锦被,哆哆嗦嗦的说道:“窦大将军昨日还说,要带朕去虎圈看老虎呢!”

曹节却从怀里掏出一卷帛书,猛地抖开在烛火下:“陛下自己看!这是从窦武府中搜出的反书!”帛书上赫然写着“清君侧,诛奸宦”六个大字,墨迹暗红,仿佛还带着未干的腥气。刘宏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那些字像活过来的毒虫,在他眼前扭曲蠕动。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喧哗,窦武的声音如洪钟般撞进来:“陛下莫信谗言!臣等是来清剿宦官逆贼,保护陛下的!”

“护驾!快护驾!”赵娆尖叫着扑上来,尖利的指甲狠狠掐进刘宏胳膊,疼得他眼泪直掉。混乱中,他恍惚看见殿门被撞开,窦武身披铠甲的身影一闪而过,随即被一群手持利刃的宦官围住;不远处,太傅陈蕃的广袖在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花白的胡须沾满污泥。曹节趁机在他耳边低语,声音像毒蛇吐信:“陛下莫怕,奴才这就送您去南宫避避,那里安全。”

等刘宏再次昏昏沉沉醒来时,已身在南宫偏殿。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正落在跪在青砖上的窦太后身上。她往日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散乱如草,月白翟衣沾满尘土。

刘宏想上前扶她,手腕却被曹节一把拽住,厉声道:“太后私通外臣,意图谋反,罪该如此!”曹节的声音冷硬如冰,眼神里再无往日的恭顺。

数日后,曹节捧着一叠厚厚的名册,跪在德阳殿的丹墀下,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亢奋:“陛下,这些钩党要谋反!李膺、杜密、范滂……个个都与窦武、陈蕃勾结!”

刘宏望着名册上那些熟悉的名字,指尖冰凉,这些人,都是前日里在朝上直言进谏的大臣。

“钩党是何意?”他攥紧名册,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不解的问道。

曹节跪得更低,额头抵着金砖:“就是私下勾连,结党营私,要夺陛下的江山啊!”见刘宏仍是茫然,他突然抬头,眼里闪着狠厉的光:“陛下想想,窦武、陈蕃为何被杀?还不是因为他们要架空您,让您做个傀儡!这些钩党,和他们是一路货色!”

刘宏想起那夜的血光,想起窦太后散乱的头发,喉咙突然发紧。他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曹节立刻高呼:“陛下圣明!臣这就去拿人!”

诏狱里,血腥味混着霉味弥漫在潮湿的空气里。鞭子抽在青石板上的脆响此起彼伏,溅起的血花染红了墙角的蛛网。李膺被按在刑架上,脊背早已被鞭抽得皮开肉绽,却依旧仰头大笑:“我李膺生为汉臣,死为汉鬼,岂容尔等阉贼污蔑!”杜密被狱卒拖着往外走时,路过范滂的牢房,回头对他说:“仲博,你我死于奸佞之手,也算死得其所。”范滂望着窗外那缕惨淡的月光,轻声道:“我死之后,唯愿天下清明,再无‘钩党’之名。”

曹节站在诏狱外,听着里面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他摸出袖中一叠银票,塞进身旁狱卒手里,声音压得极低:“把这三百个犯人的家眷都发配到北疆,男的充军,女的为奴。记得多派几个兵看着,别让他们跑了。”

狱卒谄媚地应着,曹节转身离去,靴底踩过地上的血渍,留下一串暗红的脚印。暮色再次降临,洛阳城的风里,除了秋桂的残香,似乎还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弥漫在这即将沉沦的王朝上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