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昆仑基地的通风管道,发出低沉的呜咽声,就像一段被遗忘的吟唱。
叶寒的手指在全息投影键盘上飞速敲击,瞳孔倒映着一行行滚动的数据流。
那封来自联合国环境署B7节点的异常报告,就像沙漠中突然冒出来的一口枯井——表面平静,底下却隐藏着深渊。
“撒哈拉中部,北纬16°28′,西经3°45′。”他低声念出坐标,“干涸的绿洲‘塔加扎’,地质记录显示这里至少三百年没下过雨。可就在两小时前,湿度峰值冲到了42%,持续了17分钟,红外成像捕捉到了热源波动……不是沙尘暴,也不是地热,是有东西在呼吸。”
他调出卫星图层进行叠加分析,画面逐渐清晰起来:一片被风沙掩埋的大片石构遗迹,轮廓隐约可辨为十字形商道驿站,正是历史上着名的廷巴克图奴隶中转站。
民间资料库同步弹出一条马里部落传说:
【账灯不死。
贩奴者每成交一人,便以血刻灯芯,百年后灯自燃,影子会计登门,一笔不落,记到底。】
叶寒眉头一皱。这可不只是迷信。
他迅速将数据共享到战略研判室。
三秒后,秦岚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冷静得像一把刀:“立刻封锁信息源头,禁止任何境外人工智能模型接入该坐标。启动历史链路比对程序,我要知道这条商路上,有多少龙国先民曾途经此地,再未归乡。”
数据库轰然开启。
明清海禁时期的走私档案、葡萄牙航海日志残卷、阿拉伯商人账本译文……海量的碎片在算法中碰撞重组。
结果令人窒息——仅万历至康熙年间,经由阿拉伯 - 葡萄牙联合船队掳掠,穿越印度洋、红海、撒哈拉,最终流入北非与奥斯曼帝国的华南沿海居民,登记在册的就超过了七万三千人。
实际数字,恐怕是这个的十倍。
而资金结算链条的终点,赫然是那个早已消失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幽灵机构:地中海信用所,由马耳他骑士团掌控的殖民时代金融中枢。
“这不是偶然。”秦岚站在三维地图前,指尖划过一条贯穿亚非的暗红色轨迹,“有人唤醒了它。或者说,它一直在等一个能听懂它语言的时代。”
消息传到苏白耳中时,他正坐在观测室角落抽烟。
小墨蜷缩在他脚边,热线微微脉动,仿佛感应到了某种跨越时空的震颤。
听完汇报,他掐灭烟头,突然笑了。
“好啊,连老天都帮我们翻旧账。”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直接接入全球直播系统。
屏幕亮起,界面不再是冰冷的科技风格,而是一卷泛黄破损的羊皮卷轴,边缘焦黑,好像被火燎过。
标题缓缓浮现,墨迹斑驳却力透纸背:
你家族谱上,有没有人失踪在大洋彼岸?
背景音响起——驼铃断断续续,沙暴呼啸,夹杂着遥远海浪与锁链拖行的回响。
“各位兄弟姐妹。”苏白声音不高,却穿透了千万个直播间,“今天我们不打怪,不升级,也不收割敌国资产。我们来干一件更狠的事——对账。”
弹幕起初有些迟疑。
【???这是什么节目】
【我以为点进来是看小墨吃核废料】
【对账?跟谁对?税务局吗】
苏白不着急,只是轻声说:“三百年前,有人把我们的亲人,明码标价,卖作商品。他们用油灯记账,刻下名字、重量、价格,甚至肤色深浅。他们以为,风沙会埋掉一切。但他们忘了——”
他顿了顿,
“灯火认祖,血脉不灭。”
话音落下,系统开放入口:凡能上传族谱片段,并通过人工智能交叉验证的人,即可参与“共灶·血脉灯会”计划。
第一份认证几乎立刻就来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位名叫韦勇的青年上传了《韦氏家牒》扫描件。
泛黄的纸页上,一行小楷静静地躺着:
“天启三年,族弟韦阿九随海商出航,舟覆不知所终。”
系统嗡鸣一声,判定为高概率关联案例,认证通过。
刹那间,远在撒哈拉深处的那盏锈蚀油灯,猛然窜起三尺高的幽蓝色火焰!
灯壁龟裂,一道细密的刻痕自行浮现,字迹古朴:
明·桂系·男丁一名,售予埃及糖种植园,价银四两七钱。
与此同时,小墨额间的热线骤然贯通天地,一道炽白的光流自昆仑直射非洲大陆,在夜空中勾勒出一条燃烧的贸易路线。
沿途每一处奴隶中转站,虚空中都升起一盏半透明的油灯,如星辰连线,照亮了整片荒漠。
弹幕炸锅了。
【我靠!!我家祠堂也有记载!!】
【我外婆说她爷爷是‘被风刮走的’……原来不是传说!】
【上传了!
刚找到太爷爷手写的迁徙记录,说是‘从南洋漂回来的’!!】
【点亮!!给我点亮那盏灯!!】
越来越多的族谱被上传,系统不断进行认证,每一例成功匹配,沙漠中的火焰就暴涨一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