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13章 太子旧案浮水面

白衣盗 第13章 太子旧案浮水面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宫廷档案库那阴冷潮湿的空气,混合着陈年墨迹与腐朽纸页的气息,仿佛已深深浸入李致贤的骨髓。他怀揣着那个关于“受命于天”玉佩的惊天秘密,步履沉重地走出那扇象征着帝国记忆与隐秘的沉重大门。外面天色灰蒙,细雨后的微光勉强穿透云层,落在他眼中,却是一片冰冷的清明。

“前朝皇嫡子信物…宗庙重器…”

这几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第二鸿所谓的“传家宝”,其真相竟是如此骇人!这已远非简单的盗窃案,它像一根尖锐的探针,直刺帝国最为敏感、最为幽深的历史神经——前朝遗宝,本朝正统,储君名分…任何一点被触动,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朝堂地震,甚至腥风血雨。

张世荣宴席上那看似随意、实则充满警告的提点,此刻回想起来,其分量之重,令人窒息。这位权臣定然知晓些什么,他是在暗示自己不要蹚这浑水,以免引火烧身。

然而,李致贤的直觉告诉他,这枚玉佩的现身,绝非孤立事件。茂儿爷为何偏偏选中它?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若是有意,那茂儿爷的身份和目的,就更加耐人寻味了。他是否知晓这玉佩的来历?其背后,是否牵扯到更为久远的恩怨情仇?

一个更大胆、更令人不安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悄然攀上他的思绪:这枚象征着“嫡系血脉”的玉佩,其意义在前朝与本朝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隐秘的延续?本朝开国已近百年,皇室传承亦非一帆风顺,当今圣上虽已年迈,但关于储位之争的暗流,在朝野之间并非空穴来风。这枚玉佩的出现,会否与这些暗流产生某种可怕的共鸣?

要想理清这团乱麻,或许不能仅仅盯着玉佩本身,还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他想起了本朝建国之初,那段充满血与火、也充满了权力更迭与秘辛的岁月。尤其是…关于先太子被废黜的那桩轰动朝野的旧案。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先太子,元后所出,曾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一度深得圣心,朝野拥戴。然而,就在其声望最隆之时,却突然被卷入一场谋逆大案,证据似乎确凿,龙颜震怒之下,太子被废,圈禁至死,其党羽也被清洗殆尽。此事成为本朝一大悬案,多年来无人敢轻易提及,渐渐被尘封在历史的角落。

李致贤当年还在地方为官,对此事仅有耳闻,所知不详。但此刻,将这与“嫡系血脉信物”的玉佩联系起来,他心中不由生出一个可怕的联想:第二鸿手中的玉佩,会不会与那位被废黜的太子有关?太子的被废,是否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冤情或阴谋?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若真如此,那么茂儿爷盗走玉佩,其目标就绝非第二鸿那么简单,其背后可能指向的,是十多年前那场波及朝野的巨大政治风暴的余波!而张世荣,作为当今权臣,在当年那场风波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他必须查阅当年太子案的卷宗!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火般难以遏制。然而,他也深知,调阅这等敏感至极的旧案卷宗,其风险比查阅宫廷器物档案要大上十倍、百倍!这无异于直接去揭开帝国身上一道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疤,去触碰那最高权力争斗中最黑暗的禁区。

但他别无选择。玉佩的线索似乎已经指向了那里,而茂儿爷案的真相,或许就隐藏在那尘封的往事之中。

接下来的几日,李致贤表面上依旧维持着“放缓调查”的姿态,甚至故意在衙门里表现出几分因查案无进展而产生的焦躁与无奈,以麻痹可能存在的眼线。暗地里,他却开始不动声色地筹备调阅太子案卷宗的事宜。

他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不易引人怀疑的借口。恰好,近日刑部移交过来几桩涉及陈年积案的复核文书,其中一桩案子的人犯,曾是太子府的一名低级侍卫。李致贤便以此为由,行文中枢令衙门存档处,言明为厘清该案犯背景及可能牵连,需调阅其当年在太子府任职期间的相关档案记录,其中或涉及太子案的部分边缘卷宗。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的切入点,目标仅限于“边缘卷宗”,且打着复核旧案的旗号,希望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敏感度。

文书递交上去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李致贤深知,这类调阅请求,必然会被层层上报,最终很可能需要得到更高层级,甚至直接来自宫中的默许。每一刻的等待,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果然,两天后,存档处的负责人——一位姓王的老主事,亲自来到了李致贤的书房。王主事年过花甲,头发花白,为人一向谨慎刻板。

“李大人,”王主事行礼后,面色有些为难,“您前日行文要求调阅的…关于东宫旧人的档案,下官已经呈报上去了。只是…”

“只是什么?”李致贤心中咯噔一下,面上却故作平静。

王主事压低了声音:“只是上头回复说…说太子旧案,事关重大,卷宗封存已久,非有陛下特旨,不得擅动。让下官…婉拒大人之请。”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张尚书府上似乎也听到了风声,派人来问过一句,说中枢令为何突然对十多年前的旧案感兴趣了?”

张世荣!果然!他的触角如此灵敏,这么快就察觉到了!李致贤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那看似随意的“问过一句”,其背后的警告意味,比任何严厉的申斥都更令人心惊。

“哦,原来如此。”李致贤强作镇定,笑了笑,“本官也只是例行公事,想核实清楚那案犯的背景,既是不便,那便作罢。有劳王主事费心了。”

送走战战兢兢的王主事,李致贤关上门,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官方途径,此路已基本被堵死,而且已经引起了张世荣的警觉。接下来该怎么办?难道就此放弃?

他不甘心。越是阻挠,越是证明那旧案之中,必然隐藏着极深的秘密,可能与玉佩、与茂儿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

难道要走非正常途径?他想到了档案库那个收了银子的典簿…但太子案卷宗非同小可,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典簿敢触碰的,弄不好就是杀头之罪。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出现了。三日后,是宫中定期清理废旧文书的日子。一些无关紧要、超过保存年限的普通档案,会被运出皇城,送往指定地点焚毁。这是档案库人员进出相对频繁、管理也稍显松懈的时刻。

李致贤心中一动。他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再探档案库,即使无法直接调阅太子案核心卷宗,也许能在那些待处理的“废旧文书”中,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被遗漏的边缘资料?比如,当年一些无关人员的证词抄本、或是案件初期的一些零散记录,这些或许因为不重要而被归入了待销毁之列。

这无疑是一次冒险,但似乎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清理日当天,李致贤再次来到了宫廷档案库。他以需要核对几份与前朝赏赐制度相关的普通档案细节为由(这与他之前查阅玉佩记录的理由一脉相承,不易引人怀疑),再次见到了那位中年典簿。

库房内比平日更显忙乱,一些低级太监和杂役推着小车,正在将一捆捆标识着“待毁”的文书搬出。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一种忙乱的气息。

李致贤一边假装在指定的区域翻阅档案,一边暗中留意着那些待销毁的文书的去向和内容。他的心跳得很快,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被随意堆放、即将化为灰烬的纸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部分待销毁的文书看起来确实都是些毫无价值的陈年旧账、过时报表。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他的目光被角落里一辆即将被推走的小车吸引。车上堆放的文书看起来格外古老残破,标签模糊,似乎是多次清理后剩余的“顽渍”。

他趁着监工的太监不注意,快步上前,装作随意翻看了一下。大多是些前朝无关紧要的宫廷琐事记录。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本页面泛黄、边角卷曲、没有封面、似乎是从某个大册子上脱落下来的薄薄账本模样的东西,滑落到了他的脚边。

他弯腰拾起,本能地翻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这并非账本,而是一页残破的、似乎是被匆忙撕下的值班记录!看纸张和墨迹,应是本朝初年的东西。上面零散地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东宫某处宫门的侍卫交接班次、人员姓名。

而真正让他浑身血液几乎凝固的是,在记录下方的空白处,有人用另一种笔迹,潦草地写着一行小字:

“夜半,张公密入,良久方出,神色凝重。”

张公?!

哪个张公?!

十多年前,能被称为“张公”、且能深夜密入东宫的人…屈指可数!

李致贤的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他迅速将这页残纸塞入袖中,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不动声色地离开了那堆待销毁的文书。

他不敢久留,匆匆与典簿告辞,几乎是逃离了那座阴森的档案库。

回到中枢令衙门,紧闭书房大门,李致贤才敢拿出那页残纸,在灯下仔细观看。

“夜半,张公密入,良久方出,神色凝重。”

字数寥寥,信息量却巨大得足以颠覆许多认知!这页记录所指的时间,是否就在太子被废前夕?这个“张公”,极大可能就是指当时已在朝中担任要职的张世荣!

深夜密会太子,所为何事?与太子被废案有何关联?张世荣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茂儿爷…玉佩…太子旧案…张世荣…

这些原本看似散乱的线索,仿佛被这一页偶然发现的残破记录,串联成了一条若隐若现、却令人毛骨悚然的暗线!

李致贤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巨大深渊的边缘,脚下是翻滚着历史尘埃与权力污浊的黑暗。他手中这页轻飘飘的残纸,其重量,却堪比千钧。

下一步,他该如何求证?又该如何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来自张世荣的致命反击?

窗外,夜色渐浓,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笼罩下来。悬念,如同这深不见底的夜,吞噬着一切光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