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14章 童心趣观星象

白衣盗 第14章 童心趣观星象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那根小小的、带着孩童特有圆润的手指,在即将触碰到玉佩的前一刹那,停住了。

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界限横亘在那里,约束着这份过于大胆的好奇。黄菡的小手悬在半空,指尖微微颤抖,显示出内心的挣扎。他歪着头,大眼睛眨也不眨地凝视着那块在月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的玉佩,尤其是那个极其细微、几乎难以辨认的刻痕标记,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努力回忆或辨认着什么。

假寐中的李致贤,心弦绷得如同满弓。他的每一根神经都感知着那近在咫尺的、悬而未决的触碰。若这孩子真的认得这标记,哪怕只是模糊的印象,其背后可能牵扯出的意味,足以让他瞬间警醒。他甚至开始在脑中飞速盘算,若身份此刻意外暴露,该如何应对这意想不到的变故。

然而,黄菡最终只是极轻地、几乎是叹息般地“唔”了一声,小手缓缓收了回去。他并没有触碰那玉佩,只是又盯着看了几眼,那双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纯粹的、未能得到满足的好奇,却并无任何惊惧或了然的神色。

李致贤暗自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看来,这孩子或许只是被玉石的光泽和奇特的纹路所吸引,并非真的识得此物来历。自己或许是太过敏感了。

就在这时,或许是李致贤因为方才的紧张而呼吸节奏有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变化,又或许是他闭着的眼皮下眼珠的轻微转动露出了破绽,黄菡忽然像是察觉到了什么,猛地将目光从玉佩上移开,有些惊慌地看向李致贤的脸。

四目相对——尽管李致贤是微睁眼缝。

“呀!”黄菡低低轻呼一声,像只受惊的小鹿,猛地向后缩了一下,脚下不小心踢到了一小捆散落的稻草,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显然没料到这位“睡着”的叔叔竟然是醒着的,而且还看着自己。

事已至此,再装睡已无意义。李致贤索性缓缓睁开眼睛,脸上努力挤出一个尽可能温和、不带责备的笑容,以免吓到这个敏感的孩子。他压低声音,轻声问道:“菡儿?怎么还不睡?是叔叔在这里,让你睡不踏实么?”

黄菡见他已经醒来,先是一阵慌张,小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两只小手紧张地绞着破旧衣角。但看到李致贤脸上并无怒色,声音也很温和,他的害怕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抓住现行的羞涩和不安。他小声嗫嚅道:“没……没有……不关叔叔的事……是……是我自己睡不着。”

“哦?为何睡不着?”李致贤保持着侧卧的姿势,用手肘稍稍撑起身体,让自己看起来更随意一些,以减少孩子的压力。他刻意不去看那件放着玉佩的外袍,仿佛刚才什么都未曾发生。

黄菡偷偷抬眼瞅了瞅他,又飞快地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我……我听见爹爹咳嗽了,娘亲翻了好几次身……然后……然后我就醒了。看到这里有光……”他指了指屋顶的破洞和洒下的月光,“就……就想出来看看星星。”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也符合一个孩子的心性。李致贤心中的疑虑又消减了几分,温和道:“原来菡儿喜欢看星星?”

提到星星,黄菡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下,胆子也稍微大了些,他点了点头:“嗯!从那个洞里看出去,星星特别亮!有时候,还能看到月亮慢慢走过去呢!”他伸手指着屋顶的破洞,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仿佛那是独属于他的一个秘密窗口。

李致贤顺势抬头,望向那方被切割的夜空。今夜天气晴好,云层稀薄,几颗明亮的星子围绕着那缕月光,确实清晰可见。他心中微微一动,这是一个拉近与孩子距离、或许还能旁敲侧击了解些情况的好机会。

他笑了笑,道:“确实很亮。菡儿可知那最亮的一颗是什么星?”他随意指了一颗明亮的星辰,本是随口一问,并未期待一个乡野孩童能答上来。

不料,黄菡仰着小脸,认真地看着那颗星,眨了眨眼,竟脱口而出:“那是‘大火星’(心宿二,古人称大火星)吧?爹爹说过,这个时候,它晚上会在南边天上,看起来红红的,很亮。不过……不过从这里看,看不太出红色……”他的语气带着一点不确定,但说出的名称却让李致贤暗自惊讶。

“哦?你爹爹还教你这个?”李致贤是真的有些意外了。黄惜才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秀才,竟还有心思和学识教孩子星象?这并非蒙童常规的读物内容。

“嗯!”黄菡见李致贤感兴趣,似乎受到了鼓励,话也多了起来,“爹爹有时候晚上会指着星星跟我说一些。他说那是古人传下来的学问。还说……还说‘大火西流,秋风将至’什么的……我也记不太全。”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李致贤心中讶异更甚。黄惜才竟知《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的典故?这绝非普通乡村塾师的水平。他对黄惜才的好奇心又加重了一层。

“菡儿真是聪明,记得这么多。”李致贤由衷赞了一句,然后又指向另一组稍微黯淡些、但排列形状有些特殊的星群,“那你看那边几颗星星,连起来像什么?”

那其实是昴星团,民间常称之为“七姐妹星”或“昴宿”。李致贤想看看这孩子是死记硬背,还是真有几分观察力和想象力。

黄菡顺着他的手指,眯起眼睛,努力地看了一会儿。那片星星并不如大火星明亮,需要仔细分辨。他看了好半晌,才犹豫着说:“好像……好像一群小鸡雏挤在一起……又有点像……像爹爹以前磨墨的那个砚台里剩下的几个墨点子,聚在一处……”

这个比喻虽稚嫩,却生动而富有童趣,并非书本上的标准答案。李致贤不禁莞尔,笑道:“说得有趣。古人说它们像一群珠玉,也有人说是司天之厉与五残的星官所在,菡儿却说像小鸡雏和墨点子,倒是新鲜。”

“星官?”黄菡捕捉到了这个陌生的词,好奇地问,“星星也有官吗?像县太爷那样的官吗?”

李致贤被这孩子气的联想逗乐了,耐心解释道:“可以这么理解。古人相信天上的星星也对应着人间的万事万物,有主刑杀的,有主丰收的,有代表帝王的,也有代表臣子的。所以看星星的变化,有时也被看作是人世间变化的预兆。”

他本是随口解释,并未深思。然而,黄菡听完,却再次仰起头,望着那片星空,小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喃喃道:“所以……星星乱了,人间也会乱吗?”

李致贤微微一怔,没想到这孩子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近乎谶语的话来。他收敛了笑容,问道:“为何这么说?”

黄菡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伸手指着星空,语气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认真:“我有时候看星星,觉得它们好像……好像没有爹爹说的那么规矩。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好像还在慢慢挪位置……而且,从我们这个洞看出去,每次看到的好像都不太一样……是因为洞在动,还是星星在动呢?如果星星真的在动,那它们代表的官儿,是不是也会打架?人间是不是就会不太平?”

这一连串的发问,看似童稚,却隐隐触及了天象观测与人事关联的核心矛盾——规律与变易,稳定与动荡。这绝非一个普通农家孩子能有的思维角度。

李致贤凝视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有一双清澈而充满探究**的眼睛的孩子,心中的波澜再次掀起。黄菡的聪慧,远超他的想象。这种观察力、联想力和提问的能力,放在世家大族的子弟中,也堪称早慧。

黄惜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己怀才不遇,却将这样的见识和思考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儿子。他教孩子星象,仅仅是出于学问的传授,还是另有什么深意?那句“神妖论”,配上黄菡此刻“星星乱了人间会乱”的疑问,让李致贤觉得这对父子身上,笼罩着一层愈发神秘的色彩。

他按下心头的惊异,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回答道:“星星的运行,自有其法度规律,看似变动不居,实则亘古有常。只是我们身处之地亦在转动,观测角度不同,故而会有视觉上的差异。古人观星定历,辅政修德,便是试图知晓并顺应这种天地规律。至于人间是否太平,归根结底,在于人心,在于治国者是否贤明,倒不能全怪到星星头上。”

他试图用尽量浅显的方式解释,既不过度神秘化,也不完全否定传统的天人感应观念。

黄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却依然亮晶晶的,显然对这些话题充满了兴趣。他又问道:“那叔叔你知道那么多星星的事情,你也是很大的官吗?比县太爷还大?”

这个问题如此直接,又回到了最初的危险边缘。李致贤心中警铃微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含糊道:“叔叔只是读过几本书,走过些地方,见识得多一些罢了,并非什么大官。你看叔叔这样子,像大官吗?”他笑着指了指自己身下这简陋无比的稻草铺。

黄菡看了看那铺盖,又看了看李致贤温和的笑容,似乎觉得有理,点了点头,但眼神里还残留着一丝好奇。他忽然又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一个秘密般说道:“叔叔,我告诉你哦,有时候晚上,我还能看到有星星‘唰’的一下从那个洞前面飞过去呢!爹爹说那是贼星,是不好的兆头。可是我觉得它亮亮的样子,很好看……”

是流星。李致贤心想。在这破屋中,透过破洞观星,竟能看到流星,也不知是这孩子的幸运还是不幸。

“那是流星,”李致贤道,“只是一些小的星体落入我们这片天地,摩擦燃烧发出的光亮,很快便烧尽了。古人确有一些说法,但也不必全然尽信。”

就在这时,隔壁卧房传来了黄李氏翻身和略带睡意的含糊嘟囔:“菡儿……吵什么……还不快睡……”声音虽模糊,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催促。

黄菡立刻像是被抓住了般,缩了缩脖子,脸上露出怯意,慌忙对李致贤小声道:“娘亲醒了!我……我该回去睡了!叔叔你也快睡吧!”说着,不等李致贤回答,便像来时一样,踮着脚尖,慌慌张张、却又极其灵巧地钻回了布帘之后。

布帘轻轻晃动,隔绝了视线。

堂屋里重新恢复了寂静,只剩下月光依旧,以及稻草铺散发出的复杂气味。

李致贤却再也无法平静。

身上的瘙痒和寒冷似乎都被暂时忘却了。他的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与黄菡这番短暂的夜谈。

孩子的聪慧与观察力,对星象出人意料的兴趣和理解,尤其是那句“星星乱了,人间也会乱吗”的疑问,以及他对自己玉佩那瞬间的专注……这些碎片交织在一起,在他心中勾勒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信号:这黄家父子,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黄惜才的“神妖论”是惊世骇俗的哲思,而黄菡展现的,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天地秩序的好奇与敏锐。这种特质,绝非仅仅依靠死读书本能获得。

他们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仅仅是怀才不遇的愤懑,还是另有隐情?黄惜才那些被追问起来便含糊其辞的“往事”,是否与这些不寻常之处有关?

李致贤隐隐感觉到,自己偶然在这市集遇到的这个说书人,其背后牵扯的,或许远比他最初想象的更为复杂。这趟静水县的微服私访,似乎正将他引向一个始料未及的方向。

他重新躺下,睁着眼睛,望着屋顶那方寸星空。

今夜,注定无眠。而悬念,已悄然种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