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2章 惊世言引客来

白衣盗 第2章 惊世言引客来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李贤一步踏入黄家院中,目光所及,比之外面巷子更为不堪。小院逼仄,地上黄土裸露,坑洼处积着前日的雨水,泛着浑浊的光。墙角堆着些不知名的杂物和柴火,凌乱不堪。唯一算得上生机的是角落里一株半死不活的矮瘦枣树,枝桠光秃,在秋风中显得分外萧索。正对面便是三间低矮的茅草屋,屋顶的茅草稀疏杂乱,多处明显有修补过的痕迹,用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新旧不一,显然已是多年未曾彻底翻修,能否遮得住接下来的冬雪,犹未可知。

黄李氏脸上堆着笑,手脚却有些无措地在围裙上擦了擦,连声道:“公子快请进屋,外面凉,屋里…屋里暖和些。”她抢先一步,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板屋门。

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味顿时扑面而来。那是常年贫苦生活沉淀下来的复杂味道:潮湿的土腥气、劣质油脂味、淡淡的霉味,还混杂着一丝草药似的酸苦气。李贤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神色却依旧平静如水,仿佛踏入的不是贫家寒舍,而是寻常客厅,坦然举步进入。

屋内光线昏暗,仅靠一扇小小的糊着旧纸的窗户采光,午后的阳光艰难地透入几分,在满是灰尘的空气里划出几道微弱的光柱。眼睛需得适应片刻,才能勉强看清屋内景象。

正如黄惜才所言,家徒四壁。

外间算是堂屋,却小得可怜。一张缺了一角的迷你八仙桌几乎占据了中央大部分空间,桌子摇摇晃晃,一条桌腿下还垫着块碎瓦片。周围放着四把样式不一的椅子,有的高些,有的矮些,唯一相同的是都显得破旧不堪。墙壁被经年的烟火熏得发黑,上面空空荡荡,没有任何装饰。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农具和杂物,更显拥挤。整个屋子,唯一还算整齐的,是靠在墙边的一个旧书架,上面零零落落放着几十本书,虽然陈旧,却摆放得颇为齐整,与周遭的凌乱形成鲜明对比,显出一丝残存的体面。

“公子,您快请坐,快请坐!”黄李氏热情地招呼着,目光在几把椅子间飞快扫过,似乎想挑一把最稳妥的给客人。

黄惜才更是窘迫,连忙上前,指着靠墙一把看起来稍好些的椅子道:“李公子,请上坐。”

李贤目光扫过那几把椅子,心中已有计较,微笑道:“先生是主,晚辈是客,哪有客人占上座的道理。先生请自便,晚辈坐这里即可。”他说着,便自然而然地走向靠近门边的一把椅子,那椅子看起来与其他几把并无二致。

黄惜才与黄李氏几乎同时出声:“公子不可!”

然而已然晚了。

李贤并未多想,依着平日习惯,从容撩起道袍下摆,便要坐下。

就在他身体重心下沉的刹那,“咔嚓”一声脆响,紧接着“哐当!”一声——那椅子竟毫无征兆地散架了!一条椅子腿从中断裂,整个椅子瞬间垮塌,李贤猝不及防,整个人结结实实地摔坐在地上,道袍下摆沾满了尘土,模样甚是狼狈。

空气瞬间凝固。

黄李氏惊得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 黄惜才更是面如死灰,僵在原地,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就连一直躲在里屋门缝后偷看的黄菡,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赶紧捂住嘴巴,一双大眼睛里满是恶作剧得逞般的狡黠光亮。

李贤坐在地上,有一瞬间的愕然。他自幼锦衣玉食,入仕后更是官威日重,何曾经历过如此窘迫狼狈的时刻?臀股处传来的疼痛和地上的凉意让他微微蹙眉。但他很快便恢复了镇定,甚至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就着坐在地上的姿势,抬眼仔细打量了一下那散架的椅子,又看了看旁边另外三把显然同出一源、同样岌岌可危的椅子,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掠过一丝了然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李公子!您…您没事吧?!”黄惜才终于反应过来,慌忙上前想要搀扶,声音都带了哭腔,“都是小老儿的错!这…这椅子…它…它本就是三条腿…我…我为了省些木料…又怕人笑话…才…才做成这般模样…平时自家人坐,都是小心翼翼,知道该使几分力气,往哪边靠…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他语无伦次,又是羞愧又是害怕,几乎要跪下去。

黄李氏也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帮衬着斥责:“你个死老头子!自家什么东西不知道吗?也不提前跟贵客说清楚!真是丢死个人了!”一边骂,一边又赶紧对李贤赔笑:“公子您千万别见怪,这老东西就是不会办事!您快起来,没摔着哪儿吧?”

李贤借着两人的搀扶,缓缓站起身,拍了拍道袍上的尘土,神色已然恢复平静,甚至嘴角还牵起一丝温和的笑意:“无妨,无妨。倒是晚辈唐突,不知此中巧妙,用力猛了些。先生巧思,竟能以三腿撑四平,虽是小技,亦见匠心…只是这‘匠心’,未免太过节省了些。”他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自嘲的调侃,瞬间将尴尬的气氛冲淡了不少。

黄惜才夫妇见贵客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出言安慰,更是感激涕零,连声道:“公子大人大量!大人大量!”

经此一摔,原本那点虚假的客套和拘谨反而被摔没了。黄李氏手脚麻利地将散架的椅子零件收拾到墙角,又小心翼翼地将另一把看起来相对最稳妥的椅子挪过来,再三确认无误后,才请李贤坐下。这一次,李贤坐下时,动作明显谨慎了许多,先用手试了试重心,才缓缓坐实。

黄惜才则坐在他对面,依旧是满面羞愧,搓着手,不知该说什么好。

小小的堂屋内陷入一种微妙的沉默,只有里屋偶尔传来黄菡极轻微的、压抑不住的好奇动静。

最终还是李贤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再次扫过这陋室,最后落在墙角那排书上,语气真诚地问道:“方才听先生言道,曾中过秀才,又做过县衙吏员。观先生谈吐学问,绝非寻常腐儒。不知先生何以…何以困顿至此?若蒙不弃,晚辈愿闻其详。”他的目光清澈,带着一种真正的探询意味,而非高高在上的怜悯或猎奇。

黄惜才闻言,浑身一震,抬起头,对上李贤的目光。在那双深邃而平和的眼睛里,他看不到丝毫的鄙夷或虚伪,只有一种平等的、愿意倾听的诚恳。积压了半生的委屈、愤懑、不甘和酸楚,在这一刻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他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带着贫寒之家的酸腐味,却也让他的胸膛略微挺起了一些。他浑浊的眼中泛起一丝泪光,声音变得低沉而沙哑,开始缓缓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年少时如何聪慧,如何被家族寄予厚望,如何寒窗苦读一举考中秀才的风光;到后来如何屡试不第,一次次名落孙山的挫败与煎熬;再到为了生计,不得不放下读书人的清高,进入县衙做一名小吏,却因不肯同流合污,不懂逢迎巴结,而备受排挤打压,最终不得不辞官归家的屈辱;以及归家后,父母相继病逝,家道迅速中落,为了养活妻儿,不得不变卖田产书籍,最后只剩这祖传的破屋和几本舍不得卖掉的残书…他如何尝试过耕种,却不善农事;尝试过教书,却无人问津;最终,只能靠着肚里这点不合时宜的学问,在市井之中,靠说着这些惊世骇俗、随时可能招来祸端的“歪理”来换取几枚铜钱,苟延残喘…

他的叙述时而激动,时而低沉,时而充满怀恋,时而溢满痛苦。他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实地道来,却字字血泪,充满了细节:比如他如何熬夜为人抄书写信换取微薄报酬,手指如何被冻裂;妻子如何偷偷典当嫁妆最后一只银镯子为他抓药;儿子黄菡如何因营养不良而体弱多病…这些细节勾勒出的,是一幅活生生的、被时代和命运碾轧的读书人悲惨图卷。

李贤始终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低垂,看不清眼中情绪。但从他紧绷的下颌线和偶尔微蹙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听得极为专注,且并非无动于衷。

黄李氏早已在一旁偷偷抹泪,却又强忍着不敢哭出声。

当黄惜才讲到今日为何要冒大不韪讲那“神妖论”,说到“若非走投无路,谁愿以此险招博人眼球,不过是想让妻儿晚饭能多一碗薄粥”时,声音已然哽咽。

屋内陷入一片沉重的静默。夕阳透过小窗,将那微弱的光斑投在李贤深色的道袍上,仿佛也沾染了几分悲凉。

良久,李贤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黄惜才洗得发白的衣衫,扫过黄李氏粗糙的双手,扫过这家徒四壁的屋子,最后,他从怀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看起来颇为精致的锦缎钱袋,轻轻放在那摇摇晃晃的八仙桌上。钱袋与桌面接触,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显见分量不轻。

“先生之才,困于蓬蒿;先生之志,屈于米盐。世事如此,令人扼腕。”李贤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这些许银钱,聊表心意,望先生切勿推辞,可暂解燃眉之急,或购些米粮,或为嫂夫人、小公子添件冬衣。”

那袋银钱,对于黄家而言,不啻于天文数字。黄惜才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呼吸都急促起来。黄李氏更是死死盯着那钱袋,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渴望,双手紧紧绞着衣角,身体微微前倾,几乎要控制不住扑过去。

然而,黄惜才的目光在那钱袋上停留了只有一瞬。随即,他像是被烫到一般,猛地移开视线,脸上血色尽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读书人近乎固执的羞耻感。他连连摆手,身体向后缩去,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不可!万万不可!李公子!您…您今日替我解围,又肯听我这落魄之人絮叨,已是天大的恩情!小老儿虽贫,却…却也不敢无故受此厚赠!这…这成何体统!断然不可!”

黄李氏在一旁急得直跺脚,暗中使劲掐了黄惜才一把,脸上却还得强笑着对李贤说:“公子您千万别听他瞎说!他…他是欢喜得糊涂了!您这般大恩大德,我们…我们…”她急得语无伦次,既怕丈夫的迂腐触怒了贵人,又实在舍不得那近在眼前的救命钱。

李贤将夫妇二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了然。他并未收回钱袋,也未因黄惜才的拒绝而不悦,只是淡淡道:“先生不必如此。萍水相逢,即是缘分。晚辈家中薄有资财,这些许银两,不过九牛一毛,若能对先生一家有所助益,便是它的造化。若先生觉得受之有愧,便当是晚辈预付的束修,日后若有闲暇,再来听先生讲授经义哲理,如何?”他这话说得极有技巧,既全了对方的面子,又表明了赠与的决心。

正僵持间,黄李氏忽然“哎呦”一声,一拍大腿:“光顾着说话了!这都什么时辰了!公子您一定饿了吧?粗茶淡饭,您要是不嫌弃,就在这儿将就用点儿?我这就去弄!”她像是找到了打破僵局的机会,也不等李贤回答,风风火火地转身就钻进了旁边充当厨房的狭窄隔间里,很快里面就传来了锅碗瓢盆的响动。

黄惜才张了张嘴,想阻止妻子用那简陋至极的饭食招待贵客,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一时僵在那里,看着桌上的钱袋,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额头上急出了细密的汗珠。

李贤却微微一笑,顺势道:“如此,便叨扰嫂夫人了。正好,也有些饿了。”他将钱袋又往黄惜才那边轻轻推了推,“先生,此事稍后再议,先吃饭吧。”

黄惜才看着李贤那平静而不容拒绝的眼神,又听着厨房里妻子忙碌的声响,最终长长叹了口气,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道:“…那就…那就多谢公子厚爱了…小老儿…愧领了…”他说这话时,声音低哑,带着一种复杂的、屈辱而又感激的情绪。他终究,还是向现实低了头。

不一会儿,黄李氏便端着一个大土碗出来了,碗里是几个粗糙黝黑的杂粮饼子,又拿出一小碟咸菜,一壶清水般的粗茶。这就是黄家能拿出的最好的待客之物了。她满脸歉意:“公子,实在对不住,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您将就着…”

李贤却毫不在意,主动拿起一个饼子,咬了一口。那饼子口感粗糙拉嗓子,但他咀嚼得很认真,仿佛在品尝什么美味佳肴,还点头赞道:“嫂夫人手艺甚好,饼子很香。”

他这般态度,让黄惜才夫妇更是感激莫名。黄李氏又赶紧进屋,将躲着的黄菡拉了出来,小声催促:“快,叫叔叔好,吃饭了。”

黄菡小脸通红,扭捏着不肯上前,眼睛却好奇地偷偷打量着李贤,尤其是他腰间那块看似普通的玉佩。李贤对他温和地笑了笑,招招手:“来,孩子,一起吃饭。”

一顿简陋至极的晚餐,就在这昏暗破败的茅屋中进行。李贤吃得坦然自若,偶尔问些静水县的风土人情,或是黄菡读什么书,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可能让主人家难堪的话题。黄惜才夫妇渐渐放松下来,话也多了些。黄菡见这位“叔叔”如此和气,也渐渐不再怕生,偶尔还会插一两句童言童语。

饭后,黄李氏收拾碗筷,黄菡被赶回里屋。天色已然彻底暗了下来,屋内点起了一盏小小的、光线昏黄的油灯,灯芯如豆,勉强照亮方寸之地,反而更衬得四周阴影幢幢,屋外秋风呜咽,吹得窗纸噗噗作响。

李贤与黄惜才对坐灯下,那袋银钱依旧放在桌上,无人再提,却像是一个无形的存在,横亘在两人之间。

“先生,”李贤沉吟片刻,目光再次变得锐利起来,重新拾起了最初的话题,“今日市集之上,先生论及神妖,发人深省。晚辈心中尚有一惑,不知先生可否为我解惑?”

黄惜才经过这一番折腾,心防已卸下大半,加之受了人家天大的恩惠,此刻自是知无不言:“公子请讲。”

“先生将‘神’与当权者类比,将‘妖’与…某些反抗者或边缘者类比。此言大胆至极,却也精准无比。”李贤的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晚辈想知道,先生提出此论,究竟是愤世嫉俗之语,还是…另有所指?先生久居此地,又曾为县衙吏员,可是…目睹了什么…不公之事?或是…听到了什么…特别的传闻?”

他的问题看似随意,却像一把精准的刀子,直指核心。灯影摇曳下,他的目光紧紧锁住黄惜才,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

黄惜才心中猛地一凛,刚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他意识到,这或许才是这位李公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他方才所有的温和、慷慨、同情,或许都只是为了此刻的探问!

他该如何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